自取其咎
- 拼音zì qǔ qí jiù
- 注音ㄗㄧˋ ㄑㄩˇ ㄑㄧˊ ㄐㄧㄨˋ
- 成語解釋咎:罪過,禍害。自己造成災(zāi)禍或自己找罪受。 由于不慎或自己對自己要求不嚴而造成禍患想當時因得罪于荊公,自取其咎。——《警世通言》
- 成語出處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此乃學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過也。”
-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成語例子這也是他們自取其咎,不能怪我們不仁。
-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Self do; self have.
- 其他語言<德>eigene Schuld zu büβen haben <eine verdiente Straft bekommen><法>
- 近義詞自討苦吃作繭自縛自作自受
- 反義詞嫁禍于人
詞語解釋
- [bring blame on oneself;have only oneself to blame]由于不慎或自己對自己要求不嚴而造成禍患
- 想當時因得罪于荊公,自取其咎。——《警世通言》
外語翻譯
- 英語:to have only oneself to blame (idiom)?, to bring trouble through one's own actions
國語詞典
- 自己招引禍患、罪過。
-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想當時因得罪于荊公,自取其咎?!?/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自取其咎
- 自取其咎,讀音 zì qǔ qí jiù ,是漢語成語,解釋為自己造成災(zāi)禍或自己找罪受。出自《道德經(jīng)》。
“自取其咎”單字解釋
其:[qí] 1.人稱代詞。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各得~所。自圓~說。 2.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促~早日實現(xiàn)。不能任~自流。 3.指示代詞。那個;那樣:...
取:1.拿到手里:~款。~行李。把電燈泡~下來。 2.得到;招致:~樂?!?。自~滅亡。 3.采?。贿x?。骸?。錄~。可~。給孩子~個名兒。 4.姓。...
咎:1.過失;罪過:~由自取。 2.責備;處分:既往不~。 3.兇:休~(吉兇)。...
自:1.自己:~動?!l(wèi)。~愛?!Ω?。~言~語。~告奮勇。~顧不暇。不~量力。 2.自然;當然:~不待言。公道~在人心。兩人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說。 3.姓。 4.從;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