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字的意思
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zhàn)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
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qū),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tǒng)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魏”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魏
wèi ㄨㄟˋ
古代宮門上的樓臺:~闕(古代宮門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臺闕,因下邊兩旁有懸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來代指朝廷)。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陜西省東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中國歷史上的三國之一。中國歷史上的北朝之一:北~?!ū背痰慕y(tǒng)稱)。姓。英語 kingdom of Wei; surname
德語 Wei (Eig, Fam),Staat Wei. Existierte zur Zeit der Streitenden Reiche in China. Sein Territorium befand sich zwischen den Staaten Qin und Qi und umschloss die heutigen Provinzen Hebei, Henan, Shanxi und Shandong. Nachdem K"onig Hui die Hauptstadt von Anyi nach Daliang (heutiges Kaifeng) verlegt hatte, nannte man den Staat auch Liang.
法語 haut,élevé,(nom de famille)
“魏”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魏 wèi
〈名〉
(1) 闕宮門的臺觀 [the two lookout towers in front of the palace gate]
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禮·太宰》
魏闕之高?!痘茨献印け窘洝?/p>
是以來儀集羽族于觀魏?!獫h· 班固《典引》
(2) 又如:象魏(古代宮門外的闕門);魏觀(即魏闕、魏象)
(3) 古國名 [Wei state]
(4) 西周時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在今山西芮城縣北。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攻滅,把它封給畢萬
(5) 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魏文侯(名斯)是畢萬后代,和趙韓一起瓜分晉國。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韓魏聞之?!稇?zhàn)國策·齊策》
不敢加兵謀魏?!妒酚洝の汗恿袀鳌?/p>
滅韓亡 魏?!稇?zhàn)國策·魏策》
韓魏滅亡。
(6) 三國之一 [the Kingdom of Wei (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擁有今黃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蘇北部、遼寧中部
無論魏晉。——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魏晉氏以下?!?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7) 朝代名 [the Wei Dynasty]
(8) 南北朝時,北朝之一。公元386年為鮮卑族拓跋珪所建,據長江以北,史稱北魏。后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公元550年東魏被北齊所廢。公元557年西魏為北周所廢。如:魏碑
(9)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李密所建國號
(10) 古郡名 [Wei prefecture]
魏郡,縣十八。——《漢書》
(11) 今縣名 [Wei county]。在河北省南部有魏縣
(12) 姓
詞性變化
◎ 魏 wèi
〈形〉
高大。也作“巍” [tall and big]。如:魏然(獨立不動的樣子);魏魏(高大的樣子。同“巍巍”)
“魏”字的辭典解釋
國名。戰(zhàn)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后滅于秦。
朝代名: (西元220~265)三國之一。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與蜀、吳并稱三國。有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甘肅,及陜西中部、湖北、江蘇、安徽北部等地。 參見「[[后魏]]」條。
姓。宋代有魏文翁。
魏ㄨㄟˊwéi形高大的樣子。《史記·卷三九·晉世家》:「萬,盈數也;魏,大名也?!古狍S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雇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