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
jì,zhàiㄐㄧˋ|ㄓㄞˋ- 拼音jì,zhài
- 注音ㄐㄧˋ|ㄓㄞˋ
- 部首示
- 總筆畫11畫
- 部外筆畫6畫
- 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5445411234
- 筆順順序撇/橫撇/橫鉤/點(diǎn)/點(diǎn)/橫撇/橫鉤/捺/橫/橫/豎鉤/撇/點(diǎn)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96D
- 五筆wfiu
- 倉頡bommf
- 鄭碼rsbk
- 四角27901
“祭”字的意思
1.對死者表示追悼的儀式:~奠。公~。
2.古代殺牲供奉鬼神:~祀?!?。
[zhài]姓。
“祭”字的基本解釋
● 祭
jì ㄐㄧˋ
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奠?!Y?!`?!洹!珤?。 供奉鬼神或祖先:~祖。~天?!搿!?。 使用(法寶):~起一件法寶。
● 祭
zhài ㄓㄞˋ
姓。
英語 sacrifice to, worship
德語 opfern, gedenken , zu etw. greifen, zu etw. Zuflucht nehmen (V),Ji (Eig, Fam)
法語 faire un sacrifice,(nom de famille)
“祭”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祭 jì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是牲肉;左邊是“又”(手);中間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靈。古人殺牲,一是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臺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義:祭祀)
(2) 同本義 [obit;offer a sacrifice]
祭,祀也。——《說文》
祭之為言索也。——《說苑·權(quán)謀》
祭者,薦其時(shí)也,薦其敬也,薦其美也,非享味也?!豆攘簜鳌こ晒吣辍?/p>
無牲而祭曰薦,薦而加牲曰祭?!豆騻鳌せ腹四辍纷?/p>
祭者,所以追養(yǎng)繼孝也。——《禮記·祭統(tǒng)》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墩撜Z·鄉(xiāng)黨》
以靈鼓鼓社祭?!吨芏Y·地官》
又如:公祭死難烈士;主祭;陪祭;祭掃(祭祀并掃墓)
(3) 使用,舊小說中謂用咒語施放神秘武器 [wield]。
如:祭起一件法寶來
(4) 另見 zhài
基本詞義
◎ 祭 Zhài
〈名〉
(1) 姓
(2) 另見 jì
“祭”字的辭典解釋
拜鬼神。如:「祭祀」?!墩撜Z·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p>
對死者致敬追思。如:「祭弔」。唐·張籍〈沒蕃故人〉詩:「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shí)?!?/p>
唸咒以施用法寶,常用於古小說中?!斗馍裱萘x·第五四回》:「不防土行孫祭起綑仙繩,一聲響,把哪吒平空拿了去。」
名祭奠的儀式。如:「家祭」、「公祭」。
祭ㄓㄞˋzhài 名姓。如漢代有祭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