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
máo,líㄇㄠˊ|ㄌㄧˊ- 拼音máo,lí
- 注音ㄇㄠˊ|ㄌㄧˊ
- 部首牛
- 總筆畫15畫
- 部外筆畫11畫
- 結(jié)構(gòu)左上包圍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112343134133112
- 筆順順序橫/橫/豎/撇/點/撇/橫/撇/捺/橫/撇/撇/橫/橫/豎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29B
- 五筆fith|ftdg
- 倉頡jkmhq
- 鄭碼bdgm
- 四角58251
- 異體字牦
“犛”字的意思
[máo]
古同“牦”,牦牛。
[lí]〔~靬(qián)〕中國漢代西域國名。又漢代張掖郡縣名,在今甘肅省永昌縣。
“犛”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犛
máo ㄇㄠˊ
◎ 古同“牦”,牦牛。
其它字義
● 犛
lí ㄌㄧˊ
◎ 〔~靬(qián)〕中國漢代西域國名。又漢代張掖郡縣名,在今甘肅省永昌縣。
英語 a black ox, a yak
德語 Grunzochse (S)
法語 boeuf noir,yak
“犛”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犛 lí
〈名〉
牦牛 [yak],產(chǎn)于西藏
“犛”字的辭典解釋
牦ㄌㄧˊlí
參見「牦牛 」條。
牦ㄇㄠˊmáo(一)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