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第九十七 程子之書 三
作者:朱熹此卷係遺書 中非入近思與四書 等注者,以類而從 ,為 一卷。文集附。
或問:「尹和靖言看語錄,伊川云:『某在,何必看此?』此語如何?」曰:「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蓋卿錄云:「若伊川不在,則何可不讀!」只是門人所編,各隨所見淺\深,卻要自家分別它是非。前輩有言不必觀語錄,只看易傳 等書 自好。天下亦無恁地道理,如此,則只當(dāng)讀六經(jīng),不當(dāng)看論孟矣!天下事無高無下,無小無大,若切己下工夫,件件是自家底;若不下工夫,擇 書 來看 亦無益。」先生又言:「語錄是雜載。只如閑說一件話,偶然引上經(jīng)史上,便把來 編了;明日人又隨上面去看。直是有學(xué)力,方能分曉 。」謙。以下論語錄。
問:「遺書 中有十余段說佛處,似皆云形上、直內(nèi) 與圣人同;卻有一兩 處云:『要之,其直內(nèi) 者亦自不是。』此語見得甚分明。不知其它所載,莫是傳 錄之差?」曰:「固是。纔經(jīng)李端伯呂 與叔劉 質(zhì)夫記,便真;至游定夫,便錯(cuò)??上Ф瞬c叔質(zhì)夫早喪 !使此三人者在,於程門之道,必有發(fā)明。」可學(xué)謂:「此事所係非輕,先生盍作一段文字為 辨明之?」曰:「須待為 之。」因說:「芮國 器嘗云:『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 心,如何要排佛?』」曰:「只為 無二道,故著不得它。佛法只是作一無頭話相欺誑,故且恁地過;若分明說出,便窮?!箍蓪W(xué)。
記錄言語難,故程子謂:「若不得某之心,則是記得它底意思。今遺書 ,某所以各存所記人之姓名者,蓋欲人辨識(shí)得耳。」今觀上蔡所記,則十分中自有三分以上是上蔡意思了,故其所記多有激揚(yáng)發(fā)越之意;游氏所說則有溫 純不決之意;李端伯所記則平正;質(zhì)夫所記雖簡(jiǎn)約,然甚明切??吹脕?劉 質(zhì)夫那人煞高,惜乎不壽! 廣。
伊川語,各隨學(xué)者意所錄。不應(yīng) 一人之說其不同如此:游錄語慢,上蔡語險(xiǎn),劉 質(zhì)夫語簡(jiǎn),永嘉諸公語絮。振。
李端伯語錄宏肆,劉 質(zhì)夫語記其髓。方子。
坐客有問侯先生語錄異同者。曰:「侯氏之說多未通。胡先生嘗薦之羅。他錄作「楊 」。后延平先生與相會(huì) ,頗謂胡先生稱之過當(dāng)。因言其人輕躁不定,羅先生雖以凜然嚴(yán) 毅之容與相待,度其頗難之。但云,其游程門之久,甚能言程門之事。然於道理未有所見,故其說前后相反,沒理會(huì) 。有與龜山一書 ?!官R孫。
張思叔語錄多作文,故有失其本意處,不若只錄語錄為 善。方子。
楊 志仁問明道說話。曰:「最難看。須是輕輕地挨傍它,描摸它意思,方得。若將 來 解,解不得。須是看得道理大段熟,方可看。」節(jié)。
先生問:「近來 全無所問,是在此做甚工夫?」義剛對(duì) :「數(shù) 日偶看遺書 數(shù) 版入心,遂乘興看數(shù) 日?!瓜壬唬骸高z書 錄明道語,多有只載古人全句,不添一字底。如曰『思無邪』,如曰『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皆是。亦有重出者,是當(dāng)時(shí)舉此句教人去思量?!幌壬Z至此,整容而誦「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曰:「便是圣人也要神明。這箇本是一箇靈圣底物事,自家齋戒,便會(huì) 靈圣;不齋戒,便不靈圣。古人所以七日戒,三日齋?!购迤髟唬骸庚S戒只是敬?!乖唬骸腹淌蔷矗S較謹(jǐn)於戒。湛然純一之謂齋,肅然警惕之謂戒。到湛然純一時(shí),那肅然警惕也無了。」義剛。
胡明仲文伊川之語而成書 ,凡五日而畢。世傳 河南夫子書 ,乃其略也。方。
問:「欲取程氏遺書 中緊要言語,分為 門類,作一處看;庶得前后言語互相發(fā)明,易於融會(huì) 。如何?」曰:「若編得也好。只恐言仁處或說著義,言性處或說著命,難入類耳。」浩。學(xué)者宜先看遺書 ,次看尹和靖文字,后乃看上蔡文字,以發(fā)光彩,且已不述其說也。季通語。方。
伊川語尹曰:「夫子沒而微言絕,異端起而大義乖。不知數(shù) 十年后,人將 謂我是何如人?!棺髡f怪異模樣 。又,三錄中說,且得它見得不錯(cuò),已是好。所以楊 謝如此。方?!父奈淖肿允请y。有時(shí)意思或不好,便把來 改;待得再看,又反不如前底。是以此見皆在此心如何,纔昏便不得?;蛴兴w就,或有所回避,或先有所主張,隨其意之所重,義理便差了?!蛊髦畣枺骸赋套诱Z有何疑處?」曰:「此等恐錄得差,或恐是一時(shí)有箇意思說出,或是未定之論。今且怕把人未定之論便喚 做是,也是切害。如今言語最是難得一一恰好?;蛴幸粫r(shí)意思見得是如此,它日所見或未必然。惟圣人說出,句句字字都恰好。這只是這箇心,只是圣人之心平一。」賀孫。
記錄言語有不同處。如伊川江行事,有二處載:一本云:「伊川自涪陵舟行遇風(fēng),舟人皆懼 ,惟伊川不動(dòng) 。岸上有負(fù)薪者,遙謂之曰:『達(dá)后如此,舍 后如此。』伊川欲答之,而舟去已遠(yuǎn)矣?!挂槐局^:「既至岸,或問其故。伊川曰:『心存誠\敬爾。』或曰:『心存誠\敬,曷若無心?』伊川欲與之言,已忽不見矣?!鼓硣L謂,前說不然。蓋風(fēng)濤 洶 涌 之際,負(fù)薪者何以見其不懼 ?而語言又何以相聞邪?「孰若無心」之說,謂隱者既言,則趨而辟之,可也。謂其忽然不見,則若鬼物然,必不然矣。又況達(dá)之與舍, 只是一事,安得有分別邪?人杰 。
「論日之行,『到寅,寅上光;到卯,卯上光』?!弘娛顷庩栂嘬垼缫允嗄ザ鹕?。』『長(zhǎng)安西風(fēng)而雨。』『因食韭,言天地間寒煖有先后?!弧夯騻?京師少雷,恐是地有高下。』『霹靂震死,是惡 氣 相擊 搏?!环泊藬?shù) 條者,果皆有此理否?」曰:「此皆一時(shí)談?wù)撍埃瑢W(xué)者記錄如此。要之,天地陰陽變化之機(jī),日月星辰運(yùn)\行之度,各有成說,而未可以立談判也。明道詩有『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之語。前輩窮理,何事不極其至?今所疑數(shù) 條,其間必自有說。且『洊雷震,君子以恐懼 修省』。圣人垂訓(xùn)如此,則霹靂震死等事,理之所有,不可以為 無也?!怪儭R韵绿斓匦岳?。「伊川云:『測(cè)景以三萬里為 準(zhǔn) ,若有窮然。有至一邊已及一萬五千里者,而天地之運(yùn)\蓋如初也?!淮搜陨w誤。所謂『升降一萬五千里中』者,謂冬夏日行南陸北陸之間,相去一萬五千里耳,非謂周天只三萬里?!归b祖。
程氏遺書 一段說日月處,諸本皆云:「不如三焦說周回而行?!共粫?其義。后見一本云:「不如舊說周回而行。」乃傳 寫之誤。雉。
「十五卷:『必有無種之人,生於海島?!皇司恚骸禾胖畷r(shí),人有牛首蛇身。』『金山得龍卵,龍涌 水入寺,取卵而去。』『涪州見村民化虎。』此數(shù) 條,皆記錄者之誕。」曰:「以太極之旨而論氣 化之事,則厥初生民,何種之有?此言海島無人之處,必有無種之人,不足多怪也。龍亦是天地間所有之物,有此物則有此理,取卵而去,容或有之。村民化虎,其說可疑。或恐此人氣 惡 如虎,它有所感召,未足深較也。」謨。
問:「遺書 中有數(shù) 段,皆云人與物共有此理,只是氣 昏推不得,此莫只是大綱言其本同出?若論其得此理,莫已不同?」曰:「同。」曰:「既同,則所以分人物之性者,卻是於通塞上別。如人雖氣 稟異而終可同,物則終不可同。然則謂之理同則可,謂之性同則不可。」曰:「固然。但隨其光明發(fā)見處可見,如螻蟻君臣之類。但其稟形既別,則無復(fù) 與人通之理。如獮猴形與人略似,則便有能解;野狐能人立,故能為 怪;如豬則極昏。如草木之類,荔枝牡丹乃發(fā)出許多精英,此最難曉 。」可學(xué)。
伊川說海漚一段,與橫渠水冰說不爭(zhēng)多??蓪W(xué)。
問:「程子說性一條云:『學(xué)者須要識(shí)得仁體。若知見得,便須立誠\敬以存之。』是如何?」曰:「公看此段要緊是那句?」曰:「是『誠\敬』二字上。」曰:「便是公不會(huì) 看文字。它說要識(shí)仁,要知見得,方說到誠\敬。末云:『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理,即萬物之理;一日之運(yùn)\,即一歲之運(yùn)\。』這幾 句說得甚好。人也會(huì) 解得,只是未必實(shí)見得。向編近思錄,欲收此段,伯恭以為 怕人曉 不得,錯(cuò)認(rèn)了。程先生又說:『性即理也』,更說得親切?!乖唬骸阜鹗纤缘米镬妒ト耍咕壦恢幸簧?,而不知有天地萬物?!乖唬骸溉缃袢擞诌凡痪妥陨砑豪頃?huì) ?!褂謫枺骸浮盒约蠢怼唬稳??」曰:「物物皆有性,便皆有其理。」曰:「枯槁之物,亦有理乎?」曰:「不論枯槁,它本來 都有道理?!挂蛑赴干匣ㄆ吭疲骸富ㄆ勘阌谢ㄆ康椎览恚瑫?燈 便有書 燈 底道理。水之潤下,火之炎上,金之從 革,木之曲直,土之稼穡,一一都有性,都有理。人若用之,又著順?biāo)恚嫉?。若把金來?做木用,把木來 鎔做金用,便無此理?!乖唬骸浮何縻懼猓c物同體』,體莫是仁否?」曰:「固是如此。然怎生見得意思是如此?與物同體固是仁,只便把與物同體做仁不得。恁地,只說得箇仁之軀殼 。須實(shí)見得,方說得親切。如一碗燈 ,初不識(shí)之;只見人說如何是燈 光,只恁地?fù)?摸,只是不親切。只是便把光做燈 ,不得?!官R孫。
明道言「學(xué)者須先識(shí)仁」一段,說話極好。只是說得太廣,學(xué)者難入。人杰 。
問:「一段說性命,下卻云『見於事業(yè)之謂理』。『理』字不甚切。」曰:「意謂理有善有惡 ,但不甚安?!沽季茫衷唬骸干蟽?句正是『天命之謂性』,下一句是『率性之謂道』。中庸是就天性上言,此是就事物上言,亦無害?!箍蓪W(xué)。
呂 與叔謂養(yǎng)氣 可以為 養(yǎng)心之助。程先生以為 不然,養(yǎng)心只是養(yǎng)心,又何必助?如為 孝只是為 孝,又何必以一事助之?某看得來 ,又不止此。蓋才養(yǎng)氣 ,則其心便在氣 上了,此所以為 不可也。廣。
呂 與叔言養(yǎng)氣 可以為 養(yǎng)心之助,程先生大以為 不然。某初亦疑之,近春來 方信。心死在養(yǎng)氣 上,氣 雖得其養(yǎng),卻不是養(yǎng)心了。方子。問:「呂 與叔有養(yǎng)氣 之說,伊川有數(shù) 處皆不予之。養(yǎng)氣 莫亦不妨?只是認(rèn)此為 道,卻不是。」曰:「然。」又問:「一處說及平日思慮,如何?」曰:「此處正是微涉於道,故正之?!箍蓪W(xué)。
「遺書 論命處,注云:『圣人非不知命,然於人事不得不盡。』如何?」曰:「人固有命,可是不可不『順受其正』,如『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是。若謂其有命,卻去巖墻之下立,萬一倒覆壓 處,卻是專 言命不得。人事盡處便是命。」去偽 。問:「『觀雞雛,此可觀仁』,何也?」曰:「凡物皆可觀,此偶見雞雛而言耳?!剐⌒≈铮硐ぞ?。必大。仲思問:「遺書 云,看雞雛可以觀仁,如何?」曰:「既通道理后,這般箇久久自知之。記曰:『善問者如攻堅(jiān) 木,先其易者,后其難者?!凰杂蜗壬鷨枴宏庩柌粶y(cè)之謂神』,而程子問之曰:『公是揀 難底問?是疑后問?』故昨日與公說,讀書 ,須看一句后,又看一句;讀一章后,又讀一章。格物,須格一物后,又格一物。見這箇物事道理既多,則難者道理自然識(shí)得?!贵J。問:「遺書 謂切脈可以體仁,莫是心誠\求之之意否?」曰:「還是切脈底是仁?那脈是仁?」曰:「切脈是仁。」曰:「若如此,則當(dāng)切脈時(shí),又用著箇意思去體仁。」復(fù) 問蜚卿曰:「仲思所說如何?」曰:「以伯羽觀之,恐是觀雞雛之意。」曰:「如何?」曰:「雞雛便是仁也。」曰:「切脈體仁又如何?」曰:「脈是那血?dú)?周流,切脈則便可以見仁。」曰:「然。恐只是恁地。脈理貫通乎一身,仁之理亦是恁地。」又問:「雞雛如何是仁?」道夫曰:「先生嘗謂初與嫩底便是?!乖唬骸溉绱丝矗^分明。蓋當(dāng)是時(shí)飲啄自如,未有所謂爭(zhēng)斗侵陵之患者,只此便是仁也?!沟婪颉?br>致道問:「『仁則一,不仁則二』,如何?」曰:「仁則公,公則通,天下只是一箇道理。不仁則是私意,故變?cè)p百出而不一也?!箷r(shí)舉。
問:「和靖語錄中有兩 段言仁:一云:『某謂仁者公而已。伊川曰:「何謂也?」曰:「能好人,能惡人 。」伊川曰:「善涵養(yǎng)。」』又云:『某以仁,惟公可盡之?!灰链ㄔ唬骸核级链耍瑢W(xué)者所難及也。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耳。人能至公,便是仁。』」先生曰:「『人能至公,便是仁』,此句未安。然和靖言仁,所見如此?!箚枺骸敢链ê尾灰砸欢Z告之?」曰:「未知其如何。」可學(xué)。
伊川言:「一心之謂誠\,盡心之謂忠。」某看忠有些子是誠\之用。「如惡 惡 臭,如好好色?!故终鎸?shí),恁地便是誠\;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夾雜些虛偽 在內(nèi) ,便是不誠\。忠,便是盡心,盡心亦是恁地,便有些子是誠\之用。賀孫?!敢恍闹^誠\,盡己之謂忠。」誠\是實(shí)理自然如此,此處卻不曾帶 那動(dòng) ,只恁地平放在這裏。忠卻是處事待物見得,卻是向外說來 。端蒙。「盡心之謂忠,一心之謂誠\,存於中之謂孚,見諸事之謂信?!箚枴钢墟凇怪x,先生引伊川。蓋「孚」字從 「爪」,從 「子」,取鳥抱卵之義。言人心之所存者,實(shí)有是物也。僩。
問:「誠\然后能敬。未知誠\,須敬然后誠\?!壕葱≌\\大』,如何說?」曰:「必存此實(shí)理方能敬。只是此一『敬』字,圣人與學(xué)者深淺\自異?!箍蓪W(xué)。
問:「程子曰『天下善惡 皆天理』,何也?」曰:「惻 隱是善,於不當(dāng)惻 隱處惻 隱即是惡 ;剛斷 是善,於不當(dāng)剛斷 處剛斷 即是惡 。雖是惡 ,然原頭若無這物事,卻如何做得?本皆天理,只是被人欲反了,故用之不善而為 惡 耳?!贡卮蟆?br>問:「『善惡 皆天理』,如何?」曰:「此只是指其過處言。如『惻 隱之心,仁之端』,本是善,纔過,便至於姑息;『羞惡 之心,義之端』,本是善,纔過,便至於殘忍。故它下面亦自云:『謂之惡 者,本非惡, 但或過或不及,便如此?!弧刮奈怠?br>問:「『天下善惡 皆天理。』楊 墨之類,只是過不及,皆出於仁義,謂之天理,則可。如世之大惡 ,謂之天理,可乎?」曰:「本是天理,只是翻了,便如此。如人之殘忍,便是翻了惻 隱。如放火殺 人,可謂至惡; 若把那去炊飯,殺 其人之所當(dāng)殺 ,豈不是天理,只緣翻了。道理有背有面,順之則是,背之則非。緣有此理,方有此惡 。如溝 渠至濁 ,當(dāng)初若無清冷底水,緣何有此?」
或問:「『善惡 皆天理也?!蝗羰沁^與不及,些小惡 事,固可說天理。如世間大罪惡 ,如何亦是天理?」曰:「初來 本心都自好,少間多被利害遮蔽。如殘賊\之事,自反了惻 隱之心,是自反其天理。」賀孫問:「既是反了天理,如何又說『皆天理也』?莫是殘賊\底惡, 初從 羞惡 上發(fā);淫溺貪欲底惡 ,初從 惻 隱上發(fā);后來都 過差了,原其初發(fā)都是天理?」曰:「如此說,亦好。但所謂反者,亦是四端中自有相反處。如羞惡 ,自與惻 隱相反;是非,自與辭遜相反。如公說,也是好意思,因而看得舊一句不通處出。如『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暴』,這兩 句意分曉 。惟是『用人之仁去其貪』一句沒分曉 。今公說貪是愛 上發(fā)來 ,也是。思之,是淳善底人易得含胡茍且,姑息貪戀 。」賀孫。
善,只是當(dāng)恁地底;惡 ,只是不當(dāng)恁地底。善惡皆 是理,但善是那順底,惡 是反轉(zhuǎn)來 底。然以其反而不善,則知那善底自在,故「善惡 皆理」也,然卻不可道有惡 底理。端蒙。
問:「『天只是以生為 道,繼此生理便是善?!簧票阌幸还w元底意思,生便是繼,如何分作兩 截?」曰:「此亦先言其理之統(tǒng)如此,然亦未甚安。有一人云:『「元」,當(dāng)作「無」?!挥群眯Γ 箍蓪W(xué)。
孟子說「性善」,是就用處發(fā)明人性之善;程子謂「乃極本窮原之性」,卻就用處發(fā)明本理。人杰 。
季容甫問:「『中理在事,義在心』,如何?」曰:「中理,只是做得事來 中理;義,則所以能中理者也。義便有揀 擇 取舍,易傳 曰:『在物為 理,處物為 義?!弧埂枺骸浮禾斓卦O(shè)位』一段,明道云見劉 質(zhì)夫錄論人神處?!禾斓卦O(shè)位』,合道『易』字,道它字不得。不知此說如何?」曰:「明道說話,自有不論文義處。」可學(xué)。
問:「遺書 有『古言干坤不用六子』一段,如何?」曰:「此一段,卻主張是自然之理。又有一段,卻不取。」可學(xué)。
問遺書 首卷「體道」之說。曰:「『體』,猶體當(dāng)、體究之『體』,言以自家身己去體那道。蓋圣賢所說無非道者,只要自家以此身去體它,令此道為 我之有也。如克己,便是體道工夫。」僩。以下為 學(xué)工夫。
「謝氏記明道語:『既得后,須放開?!淮颂幙植蝗弧.?dāng)初必是說既得后,自然從 容不迫,它記得意錯(cuò)了。謝氏后來 便是放開。周恭叔又是放倒。」因舉伊川謂「持之太甚,便是助長(zhǎng)」?!敢囗毲翼トァVL(zhǎng)固是不好,然合下未能到從 容處,亦須且恁去,猶愈於不能執(zhí) 捉者?!勾?。
「既得后,須放開。」此亦非謂須要放開,但謂既有所得,自然意思廣大,規(guī)模開擴(kuò)。若未能如此,便是未有得,只是守耳。蓋以放開與否為 得與未得之驗(yàn)。若謂有意放開,則大害事矣!上蔡謂周恭叔放開太早,此語亦有病也。
論遺書 中說「放開」二字。先生曰:「且理會(huì) 收斂 ?!箚枺骸缸蛉照摍M渠言『得尺守尺,得寸守寸』,先生卻云『須放寬地步』,如何?」曰:「只是且放寬看將 去,不要守殺 了。橫渠說自好。但如今日所論,卻是太局促了?!沟旅鳌?br>先生問:「遺書 中『欲夾持這天理,則在德』一段,看得如何?」必大對(duì) 曰:「中庸所謂『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先生默然久之。必大問如何。曰:「此亦說得,然只是引證。畢竟如何是德?」曰:「只是此道理,因講習(xí)躬行后,見得是我之所固有,故守而勿失耳。」曰:「尋 ??础簱?jù) 於德』,如何說?」必大以橫渠「得寸守寸,得尺守尺」對(duì) 。曰:「須先得了,方可守。如此說上,依舊認(rèn)『德』字未著。今且說只是這道理,然須長(zhǎng)長(zhǎng)提撕,令在己者決定是做得如此。如方獨(dú)處默坐,未曾事君親,接朋友,然在我者已渾全是一箇孝弟忠信底人。以此做出事來 ,事親則必孝,事君則必忠,與朋友交則必信,不待旋安排。蓋存於中之謂德,見於事之謂行。易曰『君子以成德為 行』,正謂以此德而見諸事耳。德成於我者,若有一箇人在內(nèi) ,必定孝弟忠信,斷 不肯為 不孝不弟不忠不信底事,與道家所謂『養(yǎng)成箇嬰 兒 在內(nèi) 』相似。凡人欲邊事,這箇人斷 定不肯教自家做。故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謂雖未曾說出來 時(shí),存於心中者,已斷 是如此了,然后用得戒慎恐懼 存養(yǎng)工夫。所以必用如此存養(yǎng)者,猶恐其或有時(shí)間斷 故耳。程子所謂『須有不言而信者』,謂未言動(dòng) 時(shí),已渾全是箇如此人,然卻未有跡之可言,故曰『言難為 形狀 。』又言:『學(xué)者須學(xué)文,知道者進(jìn)德而已。有德,則「不習(xí)無不利」?!蛔猿鯇W(xué)者言之,它既未知此道理,則教它認(rèn)何為 德?故必先令其學(xué)文。既學(xué)文后,知得此道理了,方可教其進(jìn)德。圣人教人,既不令其躐等級(jí)做進(jìn)德工夫,不令其止於學(xué)文而已。德既在己,則以此行之耳,不待外面勉強(qiáng)旋做,故曰『有德,則「不習(xí)無不利」』。凡此工夫,全在收斂 近裏而已。中庸末章發(fā)明此意,至為 深切。自『衣錦\尚絅』以下皆是,只暗暗地做工夫去。然此理自掩蔽不得,故曰『闇然而日章』。小人不曾做時(shí),已報(bào) 得滿地人知,然實(shí)不曾做得,故曰『的然而日亡』?!旱粎?,簡(jiǎn)而文,溫 而理』,皆是收斂 近裏?!褐h(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一句緊一句。」先生再三誦此六言,曰:「此工夫似淡而無味,然做時(shí)卻自有可樂 ,故不厭;似乎簡(jiǎn)略,然大小精粗秩然有序,則又不止於簡(jiǎn)而已。『溫 而理』,溫 厚似不可曉 ,而條目不可亂,是於有序中更有分別。如此入細(xì)做工夫,故能『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夫見於遠(yuǎn)者皆本於吾心,可謂至近矣,然猶以己對(duì) 物言之。『知風(fēng)之自』,則知凡見於視聽舉動(dòng) 者,其是非得失,必有所從 來 ,此則皆本於一身而言矣。至於『知微之顯』,則又說得愈密。夫一心至微也,然知其極,分明顯著。學(xué)者工夫能如此收斂 來 ,方可言德,然亦未可便謂之德,但如此則可以入德矣。其下方言『尚不愧於屋漏』,蓋已能如此做入細(xì)工夫,知得分明了,方能慎獨(dú)涵養(yǎng)。其曰『不動(dòng) 而敬,不言而信』,蓋不動(dòng) 不言時(shí),已是箇敬信底人了。又引詩『不顯維德』,『予懷 明德』,『德輶如毛』言之,一章之中皆是發(fā)明箇『德』字。然所謂德者,實(shí)無形狀 ,故以『無聲臭』終之?!贡卮?。
伊川云:「敬則無己可克?!蛊湔f高矣。然夫子當(dāng)時(shí)只告顏?zhàn)右浴缚思簭?fù) 禮」而已。蓋敬是常常存養(yǎng)底道理,克己是私欲發(fā)時(shí)便與克除去,兩 不相妨??鬃痈骖?zhàn)涌思褐?,下面又有「?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之語在。璘。
問:「主敬不接視聽,須得如此否?」曰:「蓋有此樣 人,如許渤之類。」「心要活?!够睿巧钪富睢?,對(duì) 著死說?;钍翘炖恚朗侨擞?。必大錄云:「天理存則活,人欲用則死。」周流無窮,活便能如此。。
伯豐問:「程子曰『覺悟便是信』,如何?」曰:「未覺悟時(shí),不能無疑,便半信半不信。已覺悟了,別無所疑,即是信?!?。
「何以窒慾?伊川曰:『思?!淮四茄詰j心一萌,當(dāng)思禮義以勝 之否?」曰:「然?!褂謫枺骸杆寂c敬如何?」曰:「人於敬上未有用力處,且自思入,庶幾 有箇巴攬?zhí)?。『思』之一字,於學(xué)者最有力?!谷?。
「惟思為 能窒慾,如何?」曰:「思與觀同。如言『第能於怒時(shí)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蓋是非既見,自然欲不能行?!股?。
「思可以勝 慾,亦是?!乖唬骸改且獑?醒否?」曰:「然。」
蔡問:「程子曰:『要息思慮,便是不息思慮?!弧乖唬骸杆紤]息不得,只敬便都沒了?!勾尽?br>上床斷 不可思慮事為 ,思慮了,沒頓放處。如思慮處事,思慮了,又便做未得;如思量作文,思量了,又寫未得,遂只管展轉(zhuǎn)思量起來 。便盡思量,不過如此。某舊來 緣此不能寐,寧可呼燈 來 隨手寫了,方睡得著。程子贈(zèng)溫 公數(shù) 珠,只是令它數(shù) 數(shù) 而已,如道家數(shù) 息是也。。問:「『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荒且蚴卵灾俊乖唬骸复苏f不知如何,郭子和亦如此說。如絜矩,豈無事上之???」可學(xué)。
程子曰:「積習(xí)盡有功。」禮在何處積習(xí)?在學(xué)者事到積習(xí)熟時(shí),即和禮亦不見矣。必大。
問:「『從 善如登』,是進(jìn)向上底意?抑難底意?」曰:「從 善積累之難,從 惡 淪胥之易。從 善卻好,然卻難;從 惡 ,便陷得易了?!勾?。問蘇季明「治經(jīng)、傳 道」一段。曰:「明道只在居業(yè)上說。忠信便是誠\?!乖唬骸赫\\』字說來 大,如何執(zhí) 捉以進(jìn)德?」曰:「由致知格物以至誠\意處,則誠\矣?!乖唬骸复耸鞘ト耸拢瑢W(xué)者如何用功?」曰:「此非說圣人,乃是言圣人之學(xué)如此。若學(xué)者則又有說話。干言圣人之學(xué),故曰『忠信所以進(jìn)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坤言賢人之學(xué),故曰『敬以直內(nèi) ,義以方外』。忠信便是在內(nèi) ,修辭是在外?!箚枺骸负尾徽f事?卻說辭?」曰:「事尚可欺人,辭不可揜,故曰『言顧行,行顧言』?!乖唬骸讣确质ベt之學(xué),其歸如何?」曰:「歸無異。但著干所言,便有自然底意思;坤所言,只是作得持守,終無自然底氣 象。正如孔子告顏淵以克己,而告仲弓以敬恕。」曰:「伊川云:『敬則無己可克,則又與顏淵無異矣?!弧乖唬骸覆槐厝绱丝矗腋骶烷T戶 做。若到彼處自入得,尤好。只是其分界自如此?!箍蓪W(xué)。
問:「伊川語龜山:『勿好著書 ,著書 則多言,多言則害道?!蝗绾??」曰:「怕分卻心,自是於道有害?!勾笱?。
居甫問:「伊川云:『隨時(shí)變易,乃能常久。』不知既變易,何以反能久?」曰:「一出一入乃能常,如春夏秋冬,乃天地之常久。使寒而不暑,暑而不寒,安能常久!」可學(xué)。呂 舍人記伊川說「人有三不幸」,以為 有高才能文章,亦謂之不幸。便是這事乖,少間盡被這些子能解擔(dān) 閣了一生,便無暇子細(xì)理會(huì) 義理。只從 外面見得些皮膚,便說我已會(huì) 得,筆下便寫得去,自然無暇去講究那精微。被人扛得來 大,又被人以先生長(zhǎng)者目我,更不去下問。少間傳 得滿鄉(xiāng)滿保,都是這般種子。橫渠有一段說:「人多為 人以前輩見處,每事不肯下問,壞 了一生。我寧終是不知?!勾硕巫詈每?。僩。
「自家既有此身,必有主宰。理會(huì) 得主宰,然后隨自家力量窮理格物;而合做底事,不可放過些子。」因引程子言:「如行兵,當(dāng)先做活計(jì)?!构?jié)。
問:「『以物待物』一段,上文云:『安可使小者亦大!』下又云:『用一心而處之?!灰馑葡啾?。」曰:「『一心而處之』,只是言盡吾心耳?!箍蓪W(xué)。「樂 意相關(guān)禽對(duì) 語,生香不斷 樹 交花?!钩套釉疲骸缚梢砸姷煤迫恢畾??!瓜壬疲骸复酥皇菬o間斷 之意,看『相關(guān)對(duì) 語』,『不斷 交花』,便見得?!苟嗣?。
問:「遺書 云:『堯 舜幾 千年,其心至今在。』何謂也?」曰:「此是心之理,今則分明昭昭,具在面前?!勾尽R韵率ベt及先儒。
問:「伊川言:『「象憂亦憂,象喜亦喜」,與孔子「微服而過宋」相類。』」曰:「舜知象之將 殺 己,而象憂則亦憂,象喜則亦喜。孔子知恒魋必不能害,而又微服過宋。此兩 事若相拗,然皆是『道並行而不相悖』,故云相類。非謂舜與孔子事一一相類也。」銖。節(jié)錄云:「舜知象欲殺 己而不防,夫子知桓魋不能殺己 而微服,此兩 事甚相拗。故伊川曰『相類』。」
問:「伊川曰:『圣人與理為 一,無過不及,中而已?!桓覇枺侯?zhàn)訐?乎中庸,未見其止,嘆夫子瞻前忽后;則過不及雖不見於言行,而亦嘗動(dòng) 於心矣。此亦是失否?」曰:「此一段說得好。圣人只是一箇中底道理?!谷?。
問:「『有顏?zhàn)又?,則孟子之事功自有』,與說才、誠\處一段不同??直耸钦f天資之才,與此才別。到得理明,無不可用,是理明則天資之才不用?」曰:「然?!箍蓪W(xué)。
周茂叔納拜已受去,如何還?可學(xué)。
問:「遺書 中說孔孟一段,看見不甚有異,南軒好提出。」曰:「明道云『我自做天裏』,此句只是帶過。后來 卻說是以天自處,便錯(cuò)了。要之,此句亦是明道一時(shí)之意思如此。今必欲執(zhí) 以為 定說,卻向空去了!」可學(xué)。
問:「明道行狀 謂未及著書 ,而今有了翁所跋中庸,何如?」曰:「了翁初得此書 ,亦疑行狀 所未嘗載,后乃謂非明道不能為 此。了翁之姪 幾 叟,龜山之婿也。翁移書 曰:『近得一異書 ,吾姪 不可不見?!粠?叟至,次日,翁冠帶 出此書 。幾 叟心知其書 非是,未敢言。翁問曰:『何疑?』曰:『以某聞之龜山,乃與叔初年本也。』翁始覺,遂不復(fù) 出。近日陸子靜力主以為 真明道之書 。某云:『卻不要與某爭(zhēng)。某所聞甚的,自有源流,非強(qiáng)說也?!患媪宋趟e知仁勇之類,卻是道得著;至子靜所舉,沒意味也。」道夫。
「伊川前后進(jìn)講,未嘗不齋戒,潛思存誠\。如此,則未進(jìn)講已前還有間斷 否?」曰:「不然。尋 常未嘗不誠\,只是臨見君時(shí),又加意爾,如孔子沐浴而告哀公是也?!谷?。
問:「伊川臨終時(shí),或曰:『平生學(xué)底,正要今日用。』伊川開目曰:『說要用,便不是。』此是如何?」曰:「說要用,便是兩 心。」僩。
魏?jiǎn)枺骸笝M渠言:『十五年學(xué)「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學(xué)不成,有多少病在?!荒侨缫链ㄕf:『若不知得,只是覷卻堯 學(xué)它行事,無堯 許多聰明睿知,怎生得似它動(dòng) 容周旋中禮?』」曰:「也是如此。更有多少病。」良久曰:「人便是被一箇氣 質(zhì)局定,變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變得些子,又更有些子?!褂衷疲骸甘ト恕喊l(fā)憤忘食,樂 以忘憂』,發(fā)憤便忘食,樂 便忘憂,直是一刀兩 段,千了萬當(dāng)!圣人固不在說,但顏?zhàn)拥檬ト苏f一句,直是傾腸倒肚,便都了;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 線去?!箚枺骸笝M渠只是硬把捉,故不安否?」曰:「它只是學(xué)箇恭,自驗(yàn)見不曾熟;不是學(xué)箇恭,又學(xué)箇安。」
程先生幼年屢 說須要井田封建,到晚年又說難行,見於暢 潛道錄。想是它經(jīng)歷世故之多,見得事勢(shì) 不可行。淳。
問「古不必?」一段。曰:「此是說井田。伊川高明,必見得是無不可行。然不如橫渠更驗(yàn)過,則行出去無窒礙。」必大。
「古不必驗(yàn)」,因橫渠欲置田驗(yàn)井田,故云爾。伊川說話,多有如此處??蓪W(xué)。范純父言:「今人陳乞恩例,義當(dāng)然否,人皆以為 本分,不為 害?!挂链ㄔ唬骸钢粸?而今士大夫道得箇『乞』字慣,卻動(dòng) 不動(dòng) 又是乞也。」因問:「陳乞封父祖如何?」伊川云:「此事體又別?!乖偃?qǐng)益,但云:「其說甚長(zhǎng),待別時(shí)說?!瓜壬疲骸改骋蛘f『甚長(zhǎng)』之意思之,后來 人只是投家狀 ,便是陳乞了。以至入仕,事事皆然。古者人有才德,即舉用。當(dāng)時(shí)這般封贈(zèng),朝廷自行之,何待陳乞!程先生之意恐然也。觀后來郊 恩都不曾為 太中陳請(qǐng),則乞封贈(zèng),程先生亦不為 之矣。」揚(yáng)。
問:「伊川於陳乞封父母之問云:『待別時(shí)說?!贿^謂此自出朝廷合行之禮,當(dāng)今有司檢舉行下,亦不必俟陳乞也?!勾鹪疲骸溉绱?,名義卻正?!惯^。
問:「謝顯道初見明道,自負(fù)該博,史書 盡卷不遺一字。明道曰:「賢卻記得許多,可謂玩物喪 志!』謝聞此言,汗流浹 背,面發(fā)赤。明道曰:『即此是「惻隱之心」。』夫?yàn)?師問所折難,而愧形於顏色,與惻 隱之心似不相屬 。明道乃云爾者,何也?」曰:「此問卻要商量,且何不曰『羞惡 之心』,而謂之『惻 隱之心』?諸公試各以己意言之?!估杓境蓪?duì) 曰:「此恐是識(shí)痛癢底道理。」先生未以為 然。次日,復(fù) 以此請(qǐng)問。先生曰:「只是謝顯道聞明道之言,動(dòng) 一動(dòng) 。為 它聞言而動(dòng), 便是好處,卻不可言學(xué)者必欲其動(dòng) 。且如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不是四件物,合下都有?!浩詣t一事,總言則包四者』,觸其一則心皆隨之。言『惻 隱之心』,則羞惡 、辭遜、是非在其中矣。」又曰:「此心之初發(fā)處乃是惻 隱,如有春方有夏,有惻 隱方有羞惡 也,如根蔕相連?!股w卿。
伊川問和靖:「近日看大學(xué)功夫如何?」和靖曰:「只看得『心廣體胖』處意思好。」伊川曰:「如何見得好?」尹但長(zhǎng)吟「心廣體胖」一句而已??此凰撇m人,然和靖不是瞞人底人。公等讀書 ,都不見這般意思。僩。又舉程子之言,謂陳平「知宰相之體」。先生問:「如何是『理陰陽』?」過未對(duì) 。曰:「下面三語,便是『理陰陽』?!惯^。以下雜類。問:「程先生云:『自漢以來 ,儒者皆不識(shí)此?!弧乖唬骸溉缰偈嬲Z,只約度有這物事。韓退之雖知有這物事,又說得太闊疏了。」?fàn)c。
魯叔問:「溫 公薨背,程子以郊禮成,賀而不弔,如何?」曰:「這也可疑?!够騿枺骸纲R則不弔,而國 家事體又重,則不弔似無可疑?!乖唬骸副闶遣豁サ亍K詵|坡謂『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即不聞歌則不哭。蓋由哀而樂 則難,由樂 而哀則甚易。且如早作樂 而暮聞?dòng)H屬 緦麻之戚,不成道既歌則不哭!這箇是一腳長(zhǎng),一腳短,不解得平。如所謂『三揖而進(jìn),一辭而退』,不成道辭亦當(dāng)三!這所在以某觀之,也是伊川有些過處。」道夫問:「這事,且看溫 公諱日與禮成日同,則弔之可也?;蛞言谙龋瑒t更差一日,亦莫未有害否?」曰:「似乎在先。但勢(shì) 不恁地,自是合如此。只如『進(jìn)以禮,退以義』,『罪疑惟輕,功疑惟重』,天下事自是恁地稱停不得?!沟婪颉?br>問:「王祥孝感事,伊川說如何?」曰:「程先生多有此處,是要說物我一同。然孝是王祥,魚是水中物,不可不別。如說感應(yīng) ,亦只言己感,不須言物。」可學(xué)。
問:「伊川『奪嫡』之說,不合禮經(jīng),是當(dāng)時(shí)有遺命?抑后人為 之邪?」先生曰:「亦不見得如何,只侯師圣如此說。」問:「此說是否?」曰:「亦不見得是如何?!勾尽?br>「世間有鬼神馮依言語者,蓋屢 見之,未可全不信。本卷何以曰『師巫降言無此理』?又好談鬼神者,假使實(shí)有聞見,亦未足信。或是心病,或是目病,外書卻言『不信神怪不可,被猛撞出來 后,如何處置』?」先生曰:「神怪之說,若猶未能自明,鮮有不惑者。學(xué)者惟當(dāng)以正自守,而窮理之有無,久久當(dāng)自見得。讀書講明義理,到此等處雖有不同,姑闕其疑,以俟它日,未晚也。」謨。「程先生謂:『莊生形容道體之語,盡有好處。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莊子云:「嗜慾深者,天機(jī)淺\?!勾搜宰钌啤弧S衷唬骸褐?jǐn)禮不透者,深看莊子?!蝗粍t莊老之學(xué),未可以為 異端而不講之耶?」曰:「『君子不以人廢言』,言有可取,安得而不取之?如所謂『嗜慾深者,天機(jī)淺\』,此語甚的當(dāng),不可盡以為 虛無之論而妄訾之也?!怪?cè)唬骸钙綍r(shí)慮為 異教所汨,未嘗讀莊老等書 ,今欲讀之,如何?」曰:「自有所主,則讀之何害?要在識(shí)其意所以異於圣人者如何爾?!怪儭R韵庐惗?。
遺書 說:「老子言雜,陰符經(jīng)卻不雜,然皆窺測(cè)天道而未盡者也?!钩滔壬芍^言約而理盡,括盡二書曲 折。友仁。
「持國 曰:『道家有三?。盒淖t氣 住,氣 住則神住。此所謂「存存守一」?!徊驹唬骸浮捍巳≌撸私K食之頃未有不離者,其要只在收放心?!淮藙t明道以持國 之言為 然,而道家『三住』之說為 可取也。至第二卷,何以有曰:『若言神住氣 住,則是浮屠入定之法。雖言養(yǎng)氣, 亦是第二節(jié)事?』若是,則持國 當(dāng)日之論,容有未盡者,或所記未詳,如何?」曰:「二程夫子之為 教,各因其人而隨事發(fā)明之,故言之抑揚(yáng)亦或不同。學(xué)者於此等處,必求其所以為 立言之意。倘自為 窒塞,則觸處有礙矣。與持國 所言,自是于持國 分上當(dāng)如此說,然猶卒歸於收放心。至辟之以為 浮屠入定之說者,是必嚴(yán) 其辭以啟 迪后進(jìn),使先人之初不惑乎異端之說云爾。」謨。
「外書 錄伊川語:『今僧家讀一卷經(jīng),便要一卷經(jīng)中道理受用。儒者讀書 ,卻只閑了,都無用處!』又,明道嘗至禪房,方飯,見其趨進(jìn)揖遜之盛,嘆曰:『三代威儀,盡在是矣!』二說如何?」曰:「此皆嘆辭也。前說嘆后之學(xué)者不能著實(shí)做工夫,所以都無用處;后說嘆吾儒禮儀反為 異端所竊取。但其間記錄未精,故語意不圓,所以為 可疑耳?!怪儭?br>「李端伯所記第一條,力辟釋氏說出山河大地等語,歷舉而言之。至論圣人之道,則以為 明如日星。及其終也,以為 會(huì) 得此『便是會(huì) 禪』。至與侯世興講孟子『浩然之氣 』,則舉禪語為 況云:『事則不無,擬心則差。』十五卷論中庸言『無聲無臭』,勝 如釋氏言『非黃非白』;似又以中庸之言,下與釋氏較勝 負(fù)。至如所謂灑掃 應(yīng) 對(duì) ,與佛家默然處合;與陳瑩中論『天在山中,大畜』,是『芥子納須彌』,所引釋氏語不一而足。如其辟異端之嚴(yán) ,而記者多錄此,何耶?」曰:「韓持國 本好佛學(xué),明道與語,而有『便是會(huì) 禪』之說者,蓋就其素所講明者因以入之。今人多說辟異端,往往於其教中茫然不知其說,馮虛妄語,宜不足以服之。如明道諸先生實(shí)嘗深究其說,盡得其所以為 虛誕怪僻之要領(lǐng);故因言所及,各有其旨,未可以為 茍徇其說也。」謨。問:「遺書 首篇,明道與韓持國 論禪一段,看來韓持國 只是曉 得那低底禪。嘗見范蜀公與溫 公書 ,說韓持國 為 禪作祟,要想得山河大地?zé)o寸土,不知還能無寸土否?可將 大樂 與喚 醒歸這邊來 。今觀明道答它:『至如山河大地之說,是它山河大地,又干你何事?』想是持國 曾發(fā)此問來 ,故明道如此說。不知當(dāng)初韓持國 合下被甚人教得箇矮底禪如此?然范蜀公欲以大樂 喚 醒,不知怎生喚 得它醒?它方欲盡掃 世間之物歸于至靜,而彼欲以鬧底物引之,亦拙矣。況范蜀公之樂 ,也可可地?!褂弥畣枺骸复说日f,如何是矮底禪?豈解更有一般高底禪?」曰:「不然。它說世間萬法皆是虛妄,然又都是真實(shí)。你攻得它前面一項(xiàng)破,它又有后面一項(xiàng),攻它不破。如明道云:『若說幻為 不好底性,則請(qǐng)別尋 一箇好底性來 ,換了此不好底性?!淮苏Z也攻它不破。它元不曾說這箇不是性,它也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嘗說這箇不是性?你說『性外無道,道外無性』,它又何嘗說『性外有道,道外有性』來 ?它之說,有十分與吾儒相似處,只終不是。若見得吾儒之說,則它之說不攻自破,所以孟子說『遁辭知其所窮』。它到說窮處,便又有一樣 說話,如云世間萬法都是虛妄,然又都是真實(shí)。此又是如何?今不須窮它,窮得它一邊,它又有一邊,都莫問它。只看得自家『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分曉 了,卻略將 它說看過,便見它底不是。所以明道引孔子『「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只看這數(shù) 句,幾 多分曉 !也不待解說。只是玩味久之,便見?!禾旄叩叵拢f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 興焉?!弧禾煊兴臅r(shí),春夏秋冬,風(fēng)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 ,神氣風(fēng)霆,風(fēng)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欢嗌俜謺?!只是人自昏了,所以道理也要箇聰明底人看,一看便見,也是快活人。而今如此費(fèi)人口頰,猶自不曉 ?!褂衷唬骸羔屽确鸪蹰g入山修行,它也只是厭惡 世諦,為 一身之計(jì)。觀它修行大故用功,未有后來 許多禪底說話。后來 相傳 ,一向說開了?!箖g。
伊川謂:「釋氏之見,如管中窺天,只見直上,不見四旁?!鼓骋詾?不然。釋氏之見,蓋是瞥見水中天影耳。方子。
「禪家言性,猶日下置器」,謂輪回也,如以蟻性與牛,是傾此於彼。方子。
問:「昨日先生說佛氏『但愿空諸所有』,此固不是。然明道嘗說胸中不可有一事,如在試院推算康節(jié)數(shù) ,明日問之,便已忘了。此意恐亦是『空諸所有』底意?!乖唬骸复顺錾喜陶Z錄中,只是錄得它自意,無這般條貫。顏?zhàn)印旱靡簧苿t拳拳服膺而不失』,孟子『必有事焉而勿忘』,何嘗要人如此?若是箇道理,須著存取。只如易系說『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亦只是『雖欲從 之,末由也已』之意。在它們說,便如鬼神變怪,有許多不可知底事?!沟旅?。以下論記錄之疑。
伊川曰:「實(shí)理者,實(shí)見得是,實(shí)見得非。」實(shí)理與實(shí)見不同。今合說,必記錄有誤。蓋有那實(shí)理,人須是實(shí)見得。見得恁地確定,便有實(shí)見得,又都閑了。淳。
先生顧陳安卿曰:「伊川說實(shí)理,有不可曉 處。云:『實(shí)見得是,實(shí)見得非。』恐是記者之誤,『見』字上必有漏落。理自是理,見自是見。蓋物物有那實(shí)理,人須是實(shí)見得?!沽x剛曰:「理在物,見在我。」曰:「是如此。」義剛。
問:「『不當(dāng)以體會(huì) 為 非心』,是如何?」曰:「此句曉 未得。它本是辟橫渠『心小性大』之說。心性則一,豈有小大!橫渠卻自說『心統(tǒng)性情』,不知怎生卻恁地說?」
問:「『不當(dāng)以體會(huì) 為 非心,故有「心小性大」之說』,如何是體會(huì) ?」曰:「此必是橫渠有此語,今其書 中失之矣。橫渠云『心御見聞,不弘於性』,卻做兩 般說。渠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處云:『心能檢其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檢其心,非道弘人也。』此意卻好。又不知它當(dāng)初把此心、性作如何分?橫渠說話有差處,多如此。」可學(xué)。
問:「游定夫所記,如云:『一息不存,非中也?!挥衷唬骸壕又溃瑹o適不中,故其心與中庸合?!淮颂幈厥怯涗洉r(shí)失正意?!乖唬骸覆恢浫绾危湔Z極難曉 。」可學(xué)。
問:「游定夫記程先生語,所謂:『一物不該,非中也;一事不為 ,非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為 其偏而已矣。』觀其意,蓋以中為 理,偏為 不周遍之意。『一物不該,一事不為 』,是說無物不有之意;『一息不存』,是說無時(shí)不然之意。是否?」曰:「便是它說『中』字不著。中之名義不如此。它說『偏』字卻是一偏,一偏便不周遍,卻不妨。但定夫記此語不親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說話,緣它夾雜王氏學(xué)。當(dāng)時(shí)王氏學(xué)盛行,薰炙得甚廣。一時(shí)名流如江民表彭器資鄒道卿陳了翁,皆被薰染,大片說去。」銖。
問:「『自性而行,皆善也』以下,當(dāng)初必是以同此性,而於其上如此分別,記錄不真了?!乖唬骸溉弧!箍蓪W(xué)。
問稱性之善一段。曰:「不是?!褂謫枺骸感娜绾斡行危俊乖唬骸笍埦捶驑O善此二字。」曰:「當(dāng)初意思必是以心比性,有少模倣,故記如此。」曰:「然。」可學(xué)。「學(xué)者不可以不誠\」一段,不是??蓪W(xué)。問:「『內(nèi) 外得』一段,亦大寬?!乖唬骸溉弧!箍蓪W(xué)?!肝锔鞲段铮灰燮渲?,便是致知,然最難。」此語未敢信,恐記者之誤。人杰 。
問:「遺書 有一段云:『「致知在格物」,物來則知起。物各付物,不役其知,則意自誠\?!槐绕渌f不同,卻不曾下格物工夫。」曰:「不知此一段如何。」又問:「『物來 則知起』,似無害。但以下不是。」曰:「亦須格,方得?!箍蓪W(xué)。
問「用方知,不用則不知」。曰:「這說也是理會(huì) 不得,怕只是如道家通得未來 底事。某向與一術(shù)者對(duì)坐 ,忽然云:『當(dāng)有某姓人送簡(jiǎn)至矣?!痪弥?,果然。扣之,則云:『某心先動(dòng) 了,故知。』所謂用與不用,怕如此??忠链菚r(shí)自因問答去,今不可曉 。要附在『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解中,只攪得鶻突,沒理會(huì) ?!官R孫。
問:「遺書 中云:『圣人於易言「無思無為 」,此戒夫作為 ?!淮司漤氂绣e(cuò)?!乖唬骸敢僧?dāng)作『此非戒夫作為 』?!箍蓪W(xué)。
問「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曰:「言窮理精深,雖風(fēng)云變態(tài)之理,思亦到?!构?jié)。以下文集。
明道詩:「不須愁日暮,天際是輕陰?!过斏秸Z錄說是時(shí)事。梅臺(tái)詩亦說時(shí)事。璘。
明道詩云:「旁人不識(shí)予心樂 ,將 謂偷閑學(xué)少年?!勾耸呛笊鷷r(shí),氣 象眩露,無含蓄。
「有鍾粹美兮,會(huì) 元之期?!乖?dú)?會(huì) 則生圣賢。歷家謂十一月朔夜半甲子冬至,自是難得遇也。砥。問:「呂 與叔問中處,『中者道之所從 出』,某看呂 氏意如何?」曰:「性者,道之所從 出云爾?!褐校葱砸病?,亦是此意。只是名義未善,大意卻不在此。如程先生云『中,即道也』,若不論其意,亦未安?!乖唬骸浮褐屑吹酪病唬窗?。謂道所從 出,卻是就人為 上說,已陷了?!褂衷疲骸浮褐屑吹酪病唬瑓s亦不妨。」又問:「『若謂性與道,大本與達(dá)道,可混為 一,即未安』以下云云,至『安得不為 二乎』,程先生語似相矛盾。」曰:「大本達(dá)道,性道雖同出,要須於中識(shí)所以異?!褂謫枺骸浮褐兄疄?義,自過不及而立名。』此段說中,與平日異。只為 呂 氏形容中太過,故就其既發(fā)告之?!乖唬骸溉弧!褂謫枴溉糁灰灾袨?性」以下云云,至「卻為近 之」。曰:「此語不可曉 。當(dāng)時(shí)問時(shí),辭意亦自窘束?!褂謫枺骸浮翰灰兄^中,不雜之謂和』,如何?」曰:「有物方倚得。中未有物,如何倚?」曰:「若是,當(dāng)?shù)拐f,中則不倚?!乖唬骸敢辔词恰2蝗绮黄?。」又問:「中發(fā)出則自不雜,是要見工夫處,故以為 未安。」曰:「不雜訓(xùn)和不得,可以訓(xùn)不純。游定夫云『不乖之謂和』,卻好?!褂謫枺骸浮撼嘧又摹惶帲耸且黄蠊?jié)目。程先生云:『毫釐有異,得為 大本乎?』看呂 氏此處不特毫釐差,乃大段差。然毫釐差亦不得。圣人之心如明鏡止水,赤子之心如何比得?」曰:「未論圣人,與叔之失,卻是認(rèn)赤子之已發(fā)者皆為 未發(fā)?!乖唬骸腹淌侨绱恕H蝗粽撐窗l(fā)時(shí),眾人心亦不可與圣人同?!乖唬骸溉绾尾煌??若如此說,卻是天理別在一處去了。」曰:「如此說,即中庸所謂未發(fā)之中,如何?」曰:「此卻是要存其心,又是一段事。今人未發(fā)時(shí)心多擾擾,然亦有不擾擾時(shí)。當(dāng)於此看。大抵此書 答辭,亦有反為 所窘處。當(dāng)初不若只與論圣人之心如此,赤子之心如彼,則自分明?!褂謫枺骸敢献印盒臑?甚』,如何?」曰:「孟子乃是論心自度,非是心度物。」又問:「引『允執(zhí) 厥中』,如何?」曰:「它把做已發(fā)言,故如此說?!乖唬骸浮菏ト酥侵堋灰韵拢K未深達(dá)。又云『言未有異』,又終未覺。又云:『固未嘗以已發(fā)不同處指為大 本?!浑m如此說,然所指又別。」曰:「然?!乖唬骸改宪幵疲骸浮盒捏w昭昭』處,分作兩 段?!乖唬骸覆皇侨绱耍苏f極好。敬夫初唱道時(shí),好如此說話。」又問:「此一篇前項(xiàng),只是名義失,最失處在赤子之心。」曰:「然。」可學(xué)。鄭問呂 氏與伊川論中書 。曰:「呂 說大概亦是,只不合將 『赤子之心』一句插在那裏,便做病。赤子飢便啼,寒便哭,把做未發(fā)不得。如大人心千重萬折,赤子之心無恁勞 攘,只不過飢便啼、寒便哭而已。未有所謂喜,所謂怒,所謂哀,所謂樂 ,其與圣人不同者只些子?!箚枺骸改宪幈嫘捏w昭昭為 已發(fā),如何?」曰:「不消如此。伊川只是改它赤子未發(fā),南軒又要去討它病?!勾尽J﹩枴赋嘧又摹?。曰:「程子道是已發(fā)而未遠(yuǎn),如赤子飢則啼,渴則飲,便是已發(fā)。」宇。今人呼墓地前為 「明堂」。嘗見伊川集中書 為 「券臺(tái)」,不曉 所以。南軒欲改之,某云不可,且留著。后見唐人文字中,言某朝詔改為 「券臺(tái)」。僩。
或問:「尹和靖言看語錄,伊川云:『某在,何必看此?』此語如何?」曰:「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蓋卿錄云:「若伊川不在,則何可不讀!」只是門人所編,各隨所見淺\深,卻要自家分別它是非。前輩有言不必觀語錄,只看易傳 等書 自好。天下亦無恁地道理,如此,則只當(dāng)讀六經(jīng),不當(dāng)看論孟矣!天下事無高無下,無小無大,若切己下工夫,件件是自家底;若不下工夫,擇 書 來看 亦無益。」先生又言:「語錄是雜載。只如閑說一件話,偶然引上經(jīng)史上,便把來 編了;明日人又隨上面去看。直是有學(xué)力,方能分曉 。」謙。以下論語錄。
問:「遺書 中有十余段說佛處,似皆云形上、直內(nèi) 與圣人同;卻有一兩 處云:『要之,其直內(nèi) 者亦自不是。』此語見得甚分明。不知其它所載,莫是傳 錄之差?」曰:「固是。纔經(jīng)李端伯呂 與叔劉 質(zhì)夫記,便真;至游定夫,便錯(cuò)??上Ф瞬c叔質(zhì)夫早喪 !使此三人者在,於程門之道,必有發(fā)明。」可學(xué)謂:「此事所係非輕,先生盍作一段文字為 辨明之?」曰:「須待為 之。」因說:「芮國 器嘗云:『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 心,如何要排佛?』」曰:「只為 無二道,故著不得它。佛法只是作一無頭話相欺誑,故且恁地過;若分明說出,便窮?!箍蓪W(xué)。
記錄言語難,故程子謂:「若不得某之心,則是記得它底意思。今遺書 ,某所以各存所記人之姓名者,蓋欲人辨識(shí)得耳。」今觀上蔡所記,則十分中自有三分以上是上蔡意思了,故其所記多有激揚(yáng)發(fā)越之意;游氏所說則有溫 純不決之意;李端伯所記則平正;質(zhì)夫所記雖簡(jiǎn)約,然甚明切??吹脕?劉 質(zhì)夫那人煞高,惜乎不壽! 廣。
伊川語,各隨學(xué)者意所錄。不應(yīng) 一人之說其不同如此:游錄語慢,上蔡語險(xiǎn),劉 質(zhì)夫語簡(jiǎn),永嘉諸公語絮。振。
李端伯語錄宏肆,劉 質(zhì)夫語記其髓。方子。
坐客有問侯先生語錄異同者。曰:「侯氏之說多未通。胡先生嘗薦之羅。他錄作「楊 」。后延平先生與相會(huì) ,頗謂胡先生稱之過當(dāng)。因言其人輕躁不定,羅先生雖以凜然嚴(yán) 毅之容與相待,度其頗難之。但云,其游程門之久,甚能言程門之事。然於道理未有所見,故其說前后相反,沒理會(huì) 。有與龜山一書 ?!官R孫。
張思叔語錄多作文,故有失其本意處,不若只錄語錄為 善。方子。
楊 志仁問明道說話。曰:「最難看。須是輕輕地挨傍它,描摸它意思,方得。若將 來 解,解不得。須是看得道理大段熟,方可看。」節(jié)。
先生問:「近來 全無所問,是在此做甚工夫?」義剛對(duì) :「數(shù) 日偶看遺書 數(shù) 版入心,遂乘興看數(shù) 日?!瓜壬唬骸高z書 錄明道語,多有只載古人全句,不添一字底。如曰『思無邪』,如曰『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皆是。亦有重出者,是當(dāng)時(shí)舉此句教人去思量?!幌壬Z至此,整容而誦「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曰:「便是圣人也要神明。這箇本是一箇靈圣底物事,自家齋戒,便會(huì) 靈圣;不齋戒,便不靈圣。古人所以七日戒,三日齋?!购迤髟唬骸庚S戒只是敬?!乖唬骸腹淌蔷矗S較謹(jǐn)於戒。湛然純一之謂齋,肅然警惕之謂戒。到湛然純一時(shí),那肅然警惕也無了。」義剛。
胡明仲文伊川之語而成書 ,凡五日而畢。世傳 河南夫子書 ,乃其略也。方。
問:「欲取程氏遺書 中緊要言語,分為 門類,作一處看;庶得前后言語互相發(fā)明,易於融會(huì) 。如何?」曰:「若編得也好。只恐言仁處或說著義,言性處或說著命,難入類耳。」浩。學(xué)者宜先看遺書 ,次看尹和靖文字,后乃看上蔡文字,以發(fā)光彩,且已不述其說也。季通語。方。
伊川語尹曰:「夫子沒而微言絕,異端起而大義乖。不知數(shù) 十年后,人將 謂我是何如人?!棺髡f怪異模樣 。又,三錄中說,且得它見得不錯(cuò),已是好。所以楊 謝如此。方?!父奈淖肿允请y。有時(shí)意思或不好,便把來 改;待得再看,又反不如前底。是以此見皆在此心如何,纔昏便不得?;蛴兴w就,或有所回避,或先有所主張,隨其意之所重,義理便差了?!蛊髦畣枺骸赋套诱Z有何疑處?」曰:「此等恐錄得差,或恐是一時(shí)有箇意思說出,或是未定之論。今且怕把人未定之論便喚 做是,也是切害。如今言語最是難得一一恰好?;蛴幸粫r(shí)意思見得是如此,它日所見或未必然。惟圣人說出,句句字字都恰好。這只是這箇心,只是圣人之心平一。」賀孫。
記錄言語有不同處。如伊川江行事,有二處載:一本云:「伊川自涪陵舟行遇風(fēng),舟人皆懼 ,惟伊川不動(dòng) 。岸上有負(fù)薪者,遙謂之曰:『達(dá)后如此,舍 后如此。』伊川欲答之,而舟去已遠(yuǎn)矣?!挂槐局^:「既至岸,或問其故。伊川曰:『心存誠\敬爾。』或曰:『心存誠\敬,曷若無心?』伊川欲與之言,已忽不見矣?!鼓硣L謂,前說不然。蓋風(fēng)濤 洶 涌 之際,負(fù)薪者何以見其不懼 ?而語言又何以相聞邪?「孰若無心」之說,謂隱者既言,則趨而辟之,可也。謂其忽然不見,則若鬼物然,必不然矣。又況達(dá)之與舍, 只是一事,安得有分別邪?人杰 。
「論日之行,『到寅,寅上光;到卯,卯上光』?!弘娛顷庩栂嘬垼缫允嗄ザ鹕?。』『長(zhǎng)安西風(fēng)而雨。』『因食韭,言天地間寒煖有先后?!弧夯騻?京師少雷,恐是地有高下。』『霹靂震死,是惡 氣 相擊 搏?!环泊藬?shù) 條者,果皆有此理否?」曰:「此皆一時(shí)談?wù)撍埃瑢W(xué)者記錄如此。要之,天地陰陽變化之機(jī),日月星辰運(yùn)\行之度,各有成說,而未可以立談判也。明道詩有『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之語。前輩窮理,何事不極其至?今所疑數(shù) 條,其間必自有說。且『洊雷震,君子以恐懼 修省』。圣人垂訓(xùn)如此,則霹靂震死等事,理之所有,不可以為 無也?!怪儭R韵绿斓匦岳?。「伊川云:『測(cè)景以三萬里為 準(zhǔn) ,若有窮然。有至一邊已及一萬五千里者,而天地之運(yùn)\蓋如初也?!淮搜陨w誤。所謂『升降一萬五千里中』者,謂冬夏日行南陸北陸之間,相去一萬五千里耳,非謂周天只三萬里?!归b祖。
程氏遺書 一段說日月處,諸本皆云:「不如三焦說周回而行?!共粫?其義。后見一本云:「不如舊說周回而行。」乃傳 寫之誤。雉。
「十五卷:『必有無種之人,生於海島?!皇司恚骸禾胖畷r(shí),人有牛首蛇身。』『金山得龍卵,龍涌 水入寺,取卵而去。』『涪州見村民化虎。』此數(shù) 條,皆記錄者之誕。」曰:「以太極之旨而論氣 化之事,則厥初生民,何種之有?此言海島無人之處,必有無種之人,不足多怪也。龍亦是天地間所有之物,有此物則有此理,取卵而去,容或有之。村民化虎,其說可疑。或恐此人氣 惡 如虎,它有所感召,未足深較也。」謨。
問:「遺書 中有數(shù) 段,皆云人與物共有此理,只是氣 昏推不得,此莫只是大綱言其本同出?若論其得此理,莫已不同?」曰:「同。」曰:「既同,則所以分人物之性者,卻是於通塞上別。如人雖氣 稟異而終可同,物則終不可同。然則謂之理同則可,謂之性同則不可。」曰:「固然。但隨其光明發(fā)見處可見,如螻蟻君臣之類。但其稟形既別,則無復(fù) 與人通之理。如獮猴形與人略似,則便有能解;野狐能人立,故能為 怪;如豬則極昏。如草木之類,荔枝牡丹乃發(fā)出許多精英,此最難曉 。」可學(xué)。
伊川說海漚一段,與橫渠水冰說不爭(zhēng)多??蓪W(xué)。
問:「程子說性一條云:『學(xué)者須要識(shí)得仁體。若知見得,便須立誠\敬以存之。』是如何?」曰:「公看此段要緊是那句?」曰:「是『誠\敬』二字上。」曰:「便是公不會(huì) 看文字。它說要識(shí)仁,要知見得,方說到誠\敬。末云:『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理,即萬物之理;一日之運(yùn)\,即一歲之運(yùn)\。』這幾 句說得甚好。人也會(huì) 解得,只是未必實(shí)見得。向編近思錄,欲收此段,伯恭以為 怕人曉 不得,錯(cuò)認(rèn)了。程先生又說:『性即理也』,更說得親切?!乖唬骸阜鹗纤缘米镬妒ト耍咕壦恢幸簧?,而不知有天地萬物?!乖唬骸溉缃袢擞诌凡痪妥陨砑豪頃?huì) ?!褂謫枺骸浮盒约蠢怼唬稳??」曰:「物物皆有性,便皆有其理。」曰:「枯槁之物,亦有理乎?」曰:「不論枯槁,它本來 都有道理?!挂蛑赴干匣ㄆ吭疲骸富ㄆ勘阌谢ㄆ康椎览恚瑫?燈 便有書 燈 底道理。水之潤下,火之炎上,金之從 革,木之曲直,土之稼穡,一一都有性,都有理。人若用之,又著順?biāo)恚嫉?。若把金來?做木用,把木來 鎔做金用,便無此理?!乖唬骸浮何縻懼猓c物同體』,體莫是仁否?」曰:「固是如此。然怎生見得意思是如此?與物同體固是仁,只便把與物同體做仁不得。恁地,只說得箇仁之軀殼 。須實(shí)見得,方說得親切。如一碗燈 ,初不識(shí)之;只見人說如何是燈 光,只恁地?fù)?摸,只是不親切。只是便把光做燈 ,不得?!官R孫。
明道言「學(xué)者須先識(shí)仁」一段,說話極好。只是說得太廣,學(xué)者難入。人杰 。
問:「一段說性命,下卻云『見於事業(yè)之謂理』。『理』字不甚切。」曰:「意謂理有善有惡 ,但不甚安?!沽季茫衷唬骸干蟽?句正是『天命之謂性』,下一句是『率性之謂道』。中庸是就天性上言,此是就事物上言,亦無害?!箍蓪W(xué)。
呂 與叔謂養(yǎng)氣 可以為 養(yǎng)心之助。程先生以為 不然,養(yǎng)心只是養(yǎng)心,又何必助?如為 孝只是為 孝,又何必以一事助之?某看得來 ,又不止此。蓋才養(yǎng)氣 ,則其心便在氣 上了,此所以為 不可也。廣。
呂 與叔言養(yǎng)氣 可以為 養(yǎng)心之助,程先生大以為 不然。某初亦疑之,近春來 方信。心死在養(yǎng)氣 上,氣 雖得其養(yǎng),卻不是養(yǎng)心了。方子。問:「呂 與叔有養(yǎng)氣 之說,伊川有數(shù) 處皆不予之。養(yǎng)氣 莫亦不妨?只是認(rèn)此為 道,卻不是。」曰:「然。」又問:「一處說及平日思慮,如何?」曰:「此處正是微涉於道,故正之?!箍蓪W(xué)。
「遺書 論命處,注云:『圣人非不知命,然於人事不得不盡。』如何?」曰:「人固有命,可是不可不『順受其正』,如『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是。若謂其有命,卻去巖墻之下立,萬一倒覆壓 處,卻是專 言命不得。人事盡處便是命。」去偽 。問:「『觀雞雛,此可觀仁』,何也?」曰:「凡物皆可觀,此偶見雞雛而言耳?!剐⌒≈铮硐ぞ?。必大。仲思問:「遺書 云,看雞雛可以觀仁,如何?」曰:「既通道理后,這般箇久久自知之。記曰:『善問者如攻堅(jiān) 木,先其易者,后其難者?!凰杂蜗壬鷨枴宏庩柌粶y(cè)之謂神』,而程子問之曰:『公是揀 難底問?是疑后問?』故昨日與公說,讀書 ,須看一句后,又看一句;讀一章后,又讀一章。格物,須格一物后,又格一物。見這箇物事道理既多,則難者道理自然識(shí)得?!贵J。問:「遺書 謂切脈可以體仁,莫是心誠\求之之意否?」曰:「還是切脈底是仁?那脈是仁?」曰:「切脈是仁。」曰:「若如此,則當(dāng)切脈時(shí),又用著箇意思去體仁。」復(fù) 問蜚卿曰:「仲思所說如何?」曰:「以伯羽觀之,恐是觀雞雛之意。」曰:「如何?」曰:「雞雛便是仁也。」曰:「切脈體仁又如何?」曰:「脈是那血?dú)?周流,切脈則便可以見仁。」曰:「然。恐只是恁地。脈理貫通乎一身,仁之理亦是恁地。」又問:「雞雛如何是仁?」道夫曰:「先生嘗謂初與嫩底便是?!乖唬骸溉绱丝矗^分明。蓋當(dāng)是時(shí)飲啄自如,未有所謂爭(zhēng)斗侵陵之患者,只此便是仁也?!沟婪颉?br>致道問:「『仁則一,不仁則二』,如何?」曰:「仁則公,公則通,天下只是一箇道理。不仁則是私意,故變?cè)p百出而不一也?!箷r(shí)舉。
問:「和靖語錄中有兩 段言仁:一云:『某謂仁者公而已。伊川曰:「何謂也?」曰:「能好人,能惡人 。」伊川曰:「善涵養(yǎng)。」』又云:『某以仁,惟公可盡之?!灰链ㄔ唬骸核级链耍瑢W(xué)者所難及也。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耳。人能至公,便是仁。』」先生曰:「『人能至公,便是仁』,此句未安。然和靖言仁,所見如此?!箚枺骸敢链ê尾灰砸欢Z告之?」曰:「未知其如何。」可學(xué)。
伊川言:「一心之謂誠\,盡心之謂忠。」某看忠有些子是誠\之用。「如惡 惡 臭,如好好色?!故终鎸?shí),恁地便是誠\;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夾雜些虛偽 在內(nèi) ,便是不誠\。忠,便是盡心,盡心亦是恁地,便有些子是誠\之用。賀孫?!敢恍闹^誠\,盡己之謂忠。」誠\是實(shí)理自然如此,此處卻不曾帶 那動(dòng) ,只恁地平放在這裏。忠卻是處事待物見得,卻是向外說來 。端蒙。「盡心之謂忠,一心之謂誠\,存於中之謂孚,見諸事之謂信?!箚枴钢墟凇怪x,先生引伊川。蓋「孚」字從 「爪」,從 「子」,取鳥抱卵之義。言人心之所存者,實(shí)有是物也。僩。
問:「誠\然后能敬。未知誠\,須敬然后誠\?!壕葱≌\\大』,如何說?」曰:「必存此實(shí)理方能敬。只是此一『敬』字,圣人與學(xué)者深淺\自異?!箍蓪W(xué)。
問:「程子曰『天下善惡 皆天理』,何也?」曰:「惻 隱是善,於不當(dāng)惻 隱處惻 隱即是惡 ;剛斷 是善,於不當(dāng)剛斷 處剛斷 即是惡 。雖是惡 ,然原頭若無這物事,卻如何做得?本皆天理,只是被人欲反了,故用之不善而為 惡 耳?!贡卮蟆?br>問:「『善惡 皆天理』,如何?」曰:「此只是指其過處言。如『惻 隱之心,仁之端』,本是善,纔過,便至於姑息;『羞惡 之心,義之端』,本是善,纔過,便至於殘忍。故它下面亦自云:『謂之惡 者,本非惡, 但或過或不及,便如此?!弧刮奈怠?br>問:「『天下善惡 皆天理。』楊 墨之類,只是過不及,皆出於仁義,謂之天理,則可。如世之大惡 ,謂之天理,可乎?」曰:「本是天理,只是翻了,便如此。如人之殘忍,便是翻了惻 隱。如放火殺 人,可謂至惡; 若把那去炊飯,殺 其人之所當(dāng)殺 ,豈不是天理,只緣翻了。道理有背有面,順之則是,背之則非。緣有此理,方有此惡 。如溝 渠至濁 ,當(dāng)初若無清冷底水,緣何有此?」
或問:「『善惡 皆天理也?!蝗羰沁^與不及,些小惡 事,固可說天理。如世間大罪惡 ,如何亦是天理?」曰:「初來 本心都自好,少間多被利害遮蔽。如殘賊\之事,自反了惻 隱之心,是自反其天理。」賀孫問:「既是反了天理,如何又說『皆天理也』?莫是殘賊\底惡, 初從 羞惡 上發(fā);淫溺貪欲底惡 ,初從 惻 隱上發(fā);后來都 過差了,原其初發(fā)都是天理?」曰:「如此說,亦好。但所謂反者,亦是四端中自有相反處。如羞惡 ,自與惻 隱相反;是非,自與辭遜相反。如公說,也是好意思,因而看得舊一句不通處出。如『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暴』,這兩 句意分曉 。惟是『用人之仁去其貪』一句沒分曉 。今公說貪是愛 上發(fā)來 ,也是。思之,是淳善底人易得含胡茍且,姑息貪戀 。」賀孫。
善,只是當(dāng)恁地底;惡 ,只是不當(dāng)恁地底。善惡皆 是理,但善是那順底,惡 是反轉(zhuǎn)來 底。然以其反而不善,則知那善底自在,故「善惡 皆理」也,然卻不可道有惡 底理。端蒙。
問:「『天只是以生為 道,繼此生理便是善?!簧票阌幸还w元底意思,生便是繼,如何分作兩 截?」曰:「此亦先言其理之統(tǒng)如此,然亦未甚安。有一人云:『「元」,當(dāng)作「無」?!挥群眯Γ 箍蓪W(xué)。
孟子說「性善」,是就用處發(fā)明人性之善;程子謂「乃極本窮原之性」,卻就用處發(fā)明本理。人杰 。
季容甫問:「『中理在事,義在心』,如何?」曰:「中理,只是做得事來 中理;義,則所以能中理者也。義便有揀 擇 取舍,易傳 曰:『在物為 理,處物為 義?!弧埂枺骸浮禾斓卦O(shè)位』一段,明道云見劉 質(zhì)夫錄論人神處?!禾斓卦O(shè)位』,合道『易』字,道它字不得。不知此說如何?」曰:「明道說話,自有不論文義處。」可學(xué)。
問:「遺書 有『古言干坤不用六子』一段,如何?」曰:「此一段,卻主張是自然之理。又有一段,卻不取。」可學(xué)。
問遺書 首卷「體道」之說。曰:「『體』,猶體當(dāng)、體究之『體』,言以自家身己去體那道。蓋圣賢所說無非道者,只要自家以此身去體它,令此道為 我之有也。如克己,便是體道工夫。」僩。以下為 學(xué)工夫。
「謝氏記明道語:『既得后,須放開?!淮颂幙植蝗弧.?dāng)初必是說既得后,自然從 容不迫,它記得意錯(cuò)了。謝氏后來 便是放開。周恭叔又是放倒。」因舉伊川謂「持之太甚,便是助長(zhǎng)」?!敢囗毲翼トァVL(zhǎng)固是不好,然合下未能到從 容處,亦須且恁去,猶愈於不能執(zhí) 捉者?!勾?。
「既得后,須放開。」此亦非謂須要放開,但謂既有所得,自然意思廣大,規(guī)模開擴(kuò)。若未能如此,便是未有得,只是守耳。蓋以放開與否為 得與未得之驗(yàn)。若謂有意放開,則大害事矣!上蔡謂周恭叔放開太早,此語亦有病也。
論遺書 中說「放開」二字。先生曰:「且理會(huì) 收斂 ?!箚枺骸缸蛉照摍M渠言『得尺守尺,得寸守寸』,先生卻云『須放寬地步』,如何?」曰:「只是且放寬看將 去,不要守殺 了。橫渠說自好。但如今日所論,卻是太局促了?!沟旅鳌?br>先生問:「遺書 中『欲夾持這天理,則在德』一段,看得如何?」必大對(duì) 曰:「中庸所謂『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先生默然久之。必大問如何。曰:「此亦說得,然只是引證。畢竟如何是德?」曰:「只是此道理,因講習(xí)躬行后,見得是我之所固有,故守而勿失耳。」曰:「尋 ??础簱?jù) 於德』,如何說?」必大以橫渠「得寸守寸,得尺守尺」對(duì) 。曰:「須先得了,方可守。如此說上,依舊認(rèn)『德』字未著。今且說只是這道理,然須長(zhǎng)長(zhǎng)提撕,令在己者決定是做得如此。如方獨(dú)處默坐,未曾事君親,接朋友,然在我者已渾全是一箇孝弟忠信底人。以此做出事來 ,事親則必孝,事君則必忠,與朋友交則必信,不待旋安排。蓋存於中之謂德,見於事之謂行。易曰『君子以成德為 行』,正謂以此德而見諸事耳。德成於我者,若有一箇人在內(nèi) ,必定孝弟忠信,斷 不肯為 不孝不弟不忠不信底事,與道家所謂『養(yǎng)成箇嬰 兒 在內(nèi) 』相似。凡人欲邊事,這箇人斷 定不肯教自家做。故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謂雖未曾說出來 時(shí),存於心中者,已斷 是如此了,然后用得戒慎恐懼 存養(yǎng)工夫。所以必用如此存養(yǎng)者,猶恐其或有時(shí)間斷 故耳。程子所謂『須有不言而信者』,謂未言動(dòng) 時(shí),已渾全是箇如此人,然卻未有跡之可言,故曰『言難為 形狀 。』又言:『學(xué)者須學(xué)文,知道者進(jìn)德而已。有德,則「不習(xí)無不利」?!蛔猿鯇W(xué)者言之,它既未知此道理,則教它認(rèn)何為 德?故必先令其學(xué)文。既學(xué)文后,知得此道理了,方可教其進(jìn)德。圣人教人,既不令其躐等級(jí)做進(jìn)德工夫,不令其止於學(xué)文而已。德既在己,則以此行之耳,不待外面勉強(qiáng)旋做,故曰『有德,則「不習(xí)無不利」』。凡此工夫,全在收斂 近裏而已。中庸末章發(fā)明此意,至為 深切。自『衣錦\尚絅』以下皆是,只暗暗地做工夫去。然此理自掩蔽不得,故曰『闇然而日章』。小人不曾做時(shí),已報(bào) 得滿地人知,然實(shí)不曾做得,故曰『的然而日亡』?!旱粎?,簡(jiǎn)而文,溫 而理』,皆是收斂 近裏?!褐h(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一句緊一句。」先生再三誦此六言,曰:「此工夫似淡而無味,然做時(shí)卻自有可樂 ,故不厭;似乎簡(jiǎn)略,然大小精粗秩然有序,則又不止於簡(jiǎn)而已。『溫 而理』,溫 厚似不可曉 ,而條目不可亂,是於有序中更有分別。如此入細(xì)做工夫,故能『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夫見於遠(yuǎn)者皆本於吾心,可謂至近矣,然猶以己對(duì) 物言之。『知風(fēng)之自』,則知凡見於視聽舉動(dòng) 者,其是非得失,必有所從 來 ,此則皆本於一身而言矣。至於『知微之顯』,則又說得愈密。夫一心至微也,然知其極,分明顯著。學(xué)者工夫能如此收斂 來 ,方可言德,然亦未可便謂之德,但如此則可以入德矣。其下方言『尚不愧於屋漏』,蓋已能如此做入細(xì)工夫,知得分明了,方能慎獨(dú)涵養(yǎng)。其曰『不動(dòng) 而敬,不言而信』,蓋不動(dòng) 不言時(shí),已是箇敬信底人了。又引詩『不顯維德』,『予懷 明德』,『德輶如毛』言之,一章之中皆是發(fā)明箇『德』字。然所謂德者,實(shí)無形狀 ,故以『無聲臭』終之?!贡卮?。
伊川云:「敬則無己可克?!蛊湔f高矣。然夫子當(dāng)時(shí)只告顏?zhàn)右浴缚思簭?fù) 禮」而已。蓋敬是常常存養(yǎng)底道理,克己是私欲發(fā)時(shí)便與克除去,兩 不相妨??鬃痈骖?zhàn)涌思褐?,下面又有「?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之語在。璘。
問:「主敬不接視聽,須得如此否?」曰:「蓋有此樣 人,如許渤之類。」「心要活?!够睿巧钪富睢?,對(duì) 著死說?;钍翘炖恚朗侨擞?。必大錄云:「天理存則活,人欲用則死。」周流無窮,活便能如此。。
伯豐問:「程子曰『覺悟便是信』,如何?」曰:「未覺悟時(shí),不能無疑,便半信半不信。已覺悟了,別無所疑,即是信?!?。
「何以窒慾?伊川曰:『思?!淮四茄詰j心一萌,當(dāng)思禮義以勝 之否?」曰:「然?!褂謫枺骸杆寂c敬如何?」曰:「人於敬上未有用力處,且自思入,庶幾 有箇巴攬?zhí)?。『思』之一字,於學(xué)者最有力?!谷?。
「惟思為 能窒慾,如何?」曰:「思與觀同。如言『第能於怒時(shí)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蓋是非既見,自然欲不能行?!股?。
「思可以勝 慾,亦是?!乖唬骸改且獑?醒否?」曰:「然。」
蔡問:「程子曰:『要息思慮,便是不息思慮?!弧乖唬骸杆紤]息不得,只敬便都沒了?!勾尽?br>上床斷 不可思慮事為 ,思慮了,沒頓放處。如思慮處事,思慮了,又便做未得;如思量作文,思量了,又寫未得,遂只管展轉(zhuǎn)思量起來 。便盡思量,不過如此。某舊來 緣此不能寐,寧可呼燈 來 隨手寫了,方睡得著。程子贈(zèng)溫 公數(shù) 珠,只是令它數(shù) 數(shù) 而已,如道家數(shù) 息是也。。問:「『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荒且蚴卵灾俊乖唬骸复苏f不知如何,郭子和亦如此說。如絜矩,豈無事上之???」可學(xué)。
程子曰:「積習(xí)盡有功。」禮在何處積習(xí)?在學(xué)者事到積習(xí)熟時(shí),即和禮亦不見矣。必大。
問:「『從 善如登』,是進(jìn)向上底意?抑難底意?」曰:「從 善積累之難,從 惡 淪胥之易。從 善卻好,然卻難;從 惡 ,便陷得易了?!勾?。問蘇季明「治經(jīng)、傳 道」一段。曰:「明道只在居業(yè)上說。忠信便是誠\?!乖唬骸赫\\』字說來 大,如何執(zhí) 捉以進(jìn)德?」曰:「由致知格物以至誠\意處,則誠\矣?!乖唬骸复耸鞘ト耸拢瑢W(xué)者如何用功?」曰:「此非說圣人,乃是言圣人之學(xué)如此。若學(xué)者則又有說話。干言圣人之學(xué),故曰『忠信所以進(jìn)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坤言賢人之學(xué),故曰『敬以直內(nèi) ,義以方外』。忠信便是在內(nèi) ,修辭是在外?!箚枺骸负尾徽f事?卻說辭?」曰:「事尚可欺人,辭不可揜,故曰『言顧行,行顧言』?!乖唬骸讣确质ベt之學(xué),其歸如何?」曰:「歸無異。但著干所言,便有自然底意思;坤所言,只是作得持守,終無自然底氣 象。正如孔子告顏淵以克己,而告仲弓以敬恕。」曰:「伊川云:『敬則無己可克,則又與顏淵無異矣?!弧乖唬骸覆槐厝绱丝矗腋骶烷T戶 做。若到彼處自入得,尤好。只是其分界自如此?!箍蓪W(xué)。
問:「伊川語龜山:『勿好著書 ,著書 則多言,多言則害道?!蝗绾??」曰:「怕分卻心,自是於道有害?!勾笱?。
居甫問:「伊川云:『隨時(shí)變易,乃能常久。』不知既變易,何以反能久?」曰:「一出一入乃能常,如春夏秋冬,乃天地之常久。使寒而不暑,暑而不寒,安能常久!」可學(xué)。呂 舍人記伊川說「人有三不幸」,以為 有高才能文章,亦謂之不幸。便是這事乖,少間盡被這些子能解擔(dān) 閣了一生,便無暇子細(xì)理會(huì) 義理。只從 外面見得些皮膚,便說我已會(huì) 得,筆下便寫得去,自然無暇去講究那精微。被人扛得來 大,又被人以先生長(zhǎng)者目我,更不去下問。少間傳 得滿鄉(xiāng)滿保,都是這般種子。橫渠有一段說:「人多為 人以前輩見處,每事不肯下問,壞 了一生。我寧終是不知?!勾硕巫詈每?。僩。
「自家既有此身,必有主宰。理會(huì) 得主宰,然后隨自家力量窮理格物;而合做底事,不可放過些子。」因引程子言:「如行兵,當(dāng)先做活計(jì)?!构?jié)。
問:「『以物待物』一段,上文云:『安可使小者亦大!』下又云:『用一心而處之?!灰馑葡啾?。」曰:「『一心而處之』,只是言盡吾心耳?!箍蓪W(xué)。「樂 意相關(guān)禽對(duì) 語,生香不斷 樹 交花?!钩套釉疲骸缚梢砸姷煤迫恢畾??!瓜壬疲骸复酥皇菬o間斷 之意,看『相關(guān)對(duì) 語』,『不斷 交花』,便見得?!苟嗣?。
問:「遺書 云:『堯 舜幾 千年,其心至今在。』何謂也?」曰:「此是心之理,今則分明昭昭,具在面前?!勾尽R韵率ベt及先儒。
問:「伊川言:『「象憂亦憂,象喜亦喜」,與孔子「微服而過宋」相類。』」曰:「舜知象之將 殺 己,而象憂則亦憂,象喜則亦喜。孔子知恒魋必不能害,而又微服過宋。此兩 事若相拗,然皆是『道並行而不相悖』,故云相類。非謂舜與孔子事一一相類也。」銖。節(jié)錄云:「舜知象欲殺 己而不防,夫子知桓魋不能殺己 而微服,此兩 事甚相拗。故伊川曰『相類』。」
問:「伊川曰:『圣人與理為 一,無過不及,中而已?!桓覇枺侯?zhàn)訐?乎中庸,未見其止,嘆夫子瞻前忽后;則過不及雖不見於言行,而亦嘗動(dòng) 於心矣。此亦是失否?」曰:「此一段說得好。圣人只是一箇中底道理?!谷?。
問:「『有顏?zhàn)又?,則孟子之事功自有』,與說才、誠\處一段不同??直耸钦f天資之才,與此才別。到得理明,無不可用,是理明則天資之才不用?」曰:「然?!箍蓪W(xué)。
周茂叔納拜已受去,如何還?可學(xué)。
問:「遺書 中說孔孟一段,看見不甚有異,南軒好提出。」曰:「明道云『我自做天裏』,此句只是帶過。后來 卻說是以天自處,便錯(cuò)了。要之,此句亦是明道一時(shí)之意思如此。今必欲執(zhí) 以為 定說,卻向空去了!」可學(xué)。
問:「明道行狀 謂未及著書 ,而今有了翁所跋中庸,何如?」曰:「了翁初得此書 ,亦疑行狀 所未嘗載,后乃謂非明道不能為 此。了翁之姪 幾 叟,龜山之婿也。翁移書 曰:『近得一異書 ,吾姪 不可不見?!粠?叟至,次日,翁冠帶 出此書 。幾 叟心知其書 非是,未敢言。翁問曰:『何疑?』曰:『以某聞之龜山,乃與叔初年本也。』翁始覺,遂不復(fù) 出。近日陸子靜力主以為 真明道之書 。某云:『卻不要與某爭(zhēng)。某所聞甚的,自有源流,非強(qiáng)說也?!患媪宋趟e知仁勇之類,卻是道得著;至子靜所舉,沒意味也。」道夫。
「伊川前后進(jìn)講,未嘗不齋戒,潛思存誠\。如此,則未進(jìn)講已前還有間斷 否?」曰:「不然。尋 常未嘗不誠\,只是臨見君時(shí),又加意爾,如孔子沐浴而告哀公是也?!谷?。
問:「伊川臨終時(shí),或曰:『平生學(xué)底,正要今日用。』伊川開目曰:『說要用,便不是。』此是如何?」曰:「說要用,便是兩 心。」僩。
魏?jiǎn)枺骸笝M渠言:『十五年學(xué)「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學(xué)不成,有多少病在?!荒侨缫链ㄕf:『若不知得,只是覷卻堯 學(xué)它行事,無堯 許多聰明睿知,怎生得似它動(dòng) 容周旋中禮?』」曰:「也是如此。更有多少病。」良久曰:「人便是被一箇氣 質(zhì)局定,變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變得些子,又更有些子?!褂衷疲骸甘ト恕喊l(fā)憤忘食,樂 以忘憂』,發(fā)憤便忘食,樂 便忘憂,直是一刀兩 段,千了萬當(dāng)!圣人固不在說,但顏?zhàn)拥檬ト苏f一句,直是傾腸倒肚,便都了;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 線去?!箚枺骸笝M渠只是硬把捉,故不安否?」曰:「它只是學(xué)箇恭,自驗(yàn)見不曾熟;不是學(xué)箇恭,又學(xué)箇安。」
程先生幼年屢 說須要井田封建,到晚年又說難行,見於暢 潛道錄。想是它經(jīng)歷世故之多,見得事勢(shì) 不可行。淳。
問「古不必?」一段。曰:「此是說井田。伊川高明,必見得是無不可行。然不如橫渠更驗(yàn)過,則行出去無窒礙。」必大。
「古不必驗(yàn)」,因橫渠欲置田驗(yàn)井田,故云爾。伊川說話,多有如此處??蓪W(xué)。范純父言:「今人陳乞恩例,義當(dāng)然否,人皆以為 本分,不為 害?!挂链ㄔ唬骸钢粸?而今士大夫道得箇『乞』字慣,卻動(dòng) 不動(dòng) 又是乞也。」因問:「陳乞封父祖如何?」伊川云:「此事體又別?!乖偃?qǐng)益,但云:「其說甚長(zhǎng),待別時(shí)說?!瓜壬疲骸改骋蛘f『甚長(zhǎng)』之意思之,后來 人只是投家狀 ,便是陳乞了。以至入仕,事事皆然。古者人有才德,即舉用。當(dāng)時(shí)這般封贈(zèng),朝廷自行之,何待陳乞!程先生之意恐然也。觀后來郊 恩都不曾為 太中陳請(qǐng),則乞封贈(zèng),程先生亦不為 之矣。」揚(yáng)。
問:「伊川於陳乞封父母之問云:『待別時(shí)說?!贿^謂此自出朝廷合行之禮,當(dāng)今有司檢舉行下,亦不必俟陳乞也?!勾鹪疲骸溉绱?,名義卻正?!惯^。
問:「謝顯道初見明道,自負(fù)該博,史書 盡卷不遺一字。明道曰:「賢卻記得許多,可謂玩物喪 志!』謝聞此言,汗流浹 背,面發(fā)赤。明道曰:『即此是「惻隱之心」。』夫?yàn)?師問所折難,而愧形於顏色,與惻 隱之心似不相屬 。明道乃云爾者,何也?」曰:「此問卻要商量,且何不曰『羞惡 之心』,而謂之『惻 隱之心』?諸公試各以己意言之?!估杓境蓪?duì) 曰:「此恐是識(shí)痛癢底道理。」先生未以為 然。次日,復(fù) 以此請(qǐng)問。先生曰:「只是謝顯道聞明道之言,動(dòng) 一動(dòng) 。為 它聞言而動(dòng), 便是好處,卻不可言學(xué)者必欲其動(dòng) 。且如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不是四件物,合下都有?!浩詣t一事,總言則包四者』,觸其一則心皆隨之。言『惻 隱之心』,則羞惡 、辭遜、是非在其中矣。」又曰:「此心之初發(fā)處乃是惻 隱,如有春方有夏,有惻 隱方有羞惡 也,如根蔕相連?!股w卿。
伊川問和靖:「近日看大學(xué)功夫如何?」和靖曰:「只看得『心廣體胖』處意思好。」伊川曰:「如何見得好?」尹但長(zhǎng)吟「心廣體胖」一句而已??此凰撇m人,然和靖不是瞞人底人。公等讀書 ,都不見這般意思。僩。又舉程子之言,謂陳平「知宰相之體」。先生問:「如何是『理陰陽』?」過未對(duì) 。曰:「下面三語,便是『理陰陽』?!惯^。以下雜類。問:「程先生云:『自漢以來 ,儒者皆不識(shí)此?!弧乖唬骸溉缰偈嬲Z,只約度有這物事。韓退之雖知有這物事,又說得太闊疏了。」?fàn)c。
魯叔問:「溫 公薨背,程子以郊禮成,賀而不弔,如何?」曰:「這也可疑?!够騿枺骸纲R則不弔,而國 家事體又重,則不弔似無可疑?!乖唬骸副闶遣豁サ亍K詵|坡謂『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即不聞歌則不哭。蓋由哀而樂 則難,由樂 而哀則甚易。且如早作樂 而暮聞?dòng)H屬 緦麻之戚,不成道既歌則不哭!這箇是一腳長(zhǎng),一腳短,不解得平。如所謂『三揖而進(jìn),一辭而退』,不成道辭亦當(dāng)三!這所在以某觀之,也是伊川有些過處。」道夫問:「這事,且看溫 公諱日與禮成日同,則弔之可也?;蛞言谙龋瑒t更差一日,亦莫未有害否?」曰:「似乎在先。但勢(shì) 不恁地,自是合如此。只如『進(jìn)以禮,退以義』,『罪疑惟輕,功疑惟重』,天下事自是恁地稱停不得?!沟婪颉?br>問:「王祥孝感事,伊川說如何?」曰:「程先生多有此處,是要說物我一同。然孝是王祥,魚是水中物,不可不別。如說感應(yīng) ,亦只言己感,不須言物。」可學(xué)。
問:「伊川『奪嫡』之說,不合禮經(jīng),是當(dāng)時(shí)有遺命?抑后人為 之邪?」先生曰:「亦不見得如何,只侯師圣如此說。」問:「此說是否?」曰:「亦不見得是如何?!勾尽?br>「世間有鬼神馮依言語者,蓋屢 見之,未可全不信。本卷何以曰『師巫降言無此理』?又好談鬼神者,假使實(shí)有聞見,亦未足信。或是心病,或是目病,外書卻言『不信神怪不可,被猛撞出來 后,如何處置』?」先生曰:「神怪之說,若猶未能自明,鮮有不惑者。學(xué)者惟當(dāng)以正自守,而窮理之有無,久久當(dāng)自見得。讀書講明義理,到此等處雖有不同,姑闕其疑,以俟它日,未晚也。」謨。「程先生謂:『莊生形容道體之語,盡有好處。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莊子云:「嗜慾深者,天機(jī)淺\?!勾搜宰钌啤弧S衷唬骸褐?jǐn)禮不透者,深看莊子?!蝗粍t莊老之學(xué),未可以為 異端而不講之耶?」曰:「『君子不以人廢言』,言有可取,安得而不取之?如所謂『嗜慾深者,天機(jī)淺\』,此語甚的當(dāng),不可盡以為 虛無之論而妄訾之也?!怪?cè)唬骸钙綍r(shí)慮為 異教所汨,未嘗讀莊老等書 ,今欲讀之,如何?」曰:「自有所主,則讀之何害?要在識(shí)其意所以異於圣人者如何爾?!怪儭R韵庐惗?。
遺書 說:「老子言雜,陰符經(jīng)卻不雜,然皆窺測(cè)天道而未盡者也?!钩滔壬芍^言約而理盡,括盡二書曲 折。友仁。
「持國 曰:『道家有三?。盒淖t氣 住,氣 住則神住。此所謂「存存守一」?!徊驹唬骸浮捍巳≌撸私K食之頃未有不離者,其要只在收放心?!淮藙t明道以持國 之言為 然,而道家『三住』之說為 可取也。至第二卷,何以有曰:『若言神住氣 住,則是浮屠入定之法。雖言養(yǎng)氣, 亦是第二節(jié)事?』若是,則持國 當(dāng)日之論,容有未盡者,或所記未詳,如何?」曰:「二程夫子之為 教,各因其人而隨事發(fā)明之,故言之抑揚(yáng)亦或不同。學(xué)者於此等處,必求其所以為 立言之意。倘自為 窒塞,則觸處有礙矣。與持國 所言,自是于持國 分上當(dāng)如此說,然猶卒歸於收放心。至辟之以為 浮屠入定之說者,是必嚴(yán) 其辭以啟 迪后進(jìn),使先人之初不惑乎異端之說云爾。」謨。
「外書 錄伊川語:『今僧家讀一卷經(jīng),便要一卷經(jīng)中道理受用。儒者讀書 ,卻只閑了,都無用處!』又,明道嘗至禪房,方飯,見其趨進(jìn)揖遜之盛,嘆曰:『三代威儀,盡在是矣!』二說如何?」曰:「此皆嘆辭也。前說嘆后之學(xué)者不能著實(shí)做工夫,所以都無用處;后說嘆吾儒禮儀反為 異端所竊取。但其間記錄未精,故語意不圓,所以為 可疑耳?!怪儭?br>「李端伯所記第一條,力辟釋氏說出山河大地等語,歷舉而言之。至論圣人之道,則以為 明如日星。及其終也,以為 會(huì) 得此『便是會(huì) 禪』。至與侯世興講孟子『浩然之氣 』,則舉禪語為 況云:『事則不無,擬心則差。』十五卷論中庸言『無聲無臭』,勝 如釋氏言『非黃非白』;似又以中庸之言,下與釋氏較勝 負(fù)。至如所謂灑掃 應(yīng) 對(duì) ,與佛家默然處合;與陳瑩中論『天在山中,大畜』,是『芥子納須彌』,所引釋氏語不一而足。如其辟異端之嚴(yán) ,而記者多錄此,何耶?」曰:「韓持國 本好佛學(xué),明道與語,而有『便是會(huì) 禪』之說者,蓋就其素所講明者因以入之。今人多說辟異端,往往於其教中茫然不知其說,馮虛妄語,宜不足以服之。如明道諸先生實(shí)嘗深究其說,盡得其所以為 虛誕怪僻之要領(lǐng);故因言所及,各有其旨,未可以為 茍徇其說也。」謨。問:「遺書 首篇,明道與韓持國 論禪一段,看來韓持國 只是曉 得那低底禪。嘗見范蜀公與溫 公書 ,說韓持國 為 禪作祟,要想得山河大地?zé)o寸土,不知還能無寸土否?可將 大樂 與喚 醒歸這邊來 。今觀明道答它:『至如山河大地之說,是它山河大地,又干你何事?』想是持國 曾發(fā)此問來 ,故明道如此說。不知當(dāng)初韓持國 合下被甚人教得箇矮底禪如此?然范蜀公欲以大樂 喚 醒,不知怎生喚 得它醒?它方欲盡掃 世間之物歸于至靜,而彼欲以鬧底物引之,亦拙矣。況范蜀公之樂 ,也可可地?!褂弥畣枺骸复说日f,如何是矮底禪?豈解更有一般高底禪?」曰:「不然。它說世間萬法皆是虛妄,然又都是真實(shí)。你攻得它前面一項(xiàng)破,它又有后面一項(xiàng),攻它不破。如明道云:『若說幻為 不好底性,則請(qǐng)別尋 一箇好底性來 ,換了此不好底性?!淮苏Z也攻它不破。它元不曾說這箇不是性,它也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嘗說這箇不是性?你說『性外無道,道外無性』,它又何嘗說『性外有道,道外有性』來 ?它之說,有十分與吾儒相似處,只終不是。若見得吾儒之說,則它之說不攻自破,所以孟子說『遁辭知其所窮』。它到說窮處,便又有一樣 說話,如云世間萬法都是虛妄,然又都是真實(shí)。此又是如何?今不須窮它,窮得它一邊,它又有一邊,都莫問它。只看得自家『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分曉 了,卻略將 它說看過,便見它底不是。所以明道引孔子『「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只看這數(shù) 句,幾 多分曉 !也不待解說。只是玩味久之,便見?!禾旄叩叵拢f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 興焉?!弧禾煊兴臅r(shí),春夏秋冬,風(fēng)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 ,神氣風(fēng)霆,風(fēng)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欢嗌俜謺?!只是人自昏了,所以道理也要箇聰明底人看,一看便見,也是快活人。而今如此費(fèi)人口頰,猶自不曉 ?!褂衷唬骸羔屽确鸪蹰g入山修行,它也只是厭惡 世諦,為 一身之計(jì)。觀它修行大故用功,未有后來 許多禪底說話。后來 相傳 ,一向說開了?!箖g。
伊川謂:「釋氏之見,如管中窺天,只見直上,不見四旁?!鼓骋詾?不然。釋氏之見,蓋是瞥見水中天影耳。方子。
「禪家言性,猶日下置器」,謂輪回也,如以蟻性與牛,是傾此於彼。方子。
問:「昨日先生說佛氏『但愿空諸所有』,此固不是。然明道嘗說胸中不可有一事,如在試院推算康節(jié)數(shù) ,明日問之,便已忘了。此意恐亦是『空諸所有』底意?!乖唬骸复顺錾喜陶Z錄中,只是錄得它自意,無這般條貫。顏?zhàn)印旱靡簧苿t拳拳服膺而不失』,孟子『必有事焉而勿忘』,何嘗要人如此?若是箇道理,須著存取。只如易系說『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亦只是『雖欲從 之,末由也已』之意。在它們說,便如鬼神變怪,有許多不可知底事?!沟旅?。以下論記錄之疑。
伊川曰:「實(shí)理者,實(shí)見得是,實(shí)見得非。」實(shí)理與實(shí)見不同。今合說,必記錄有誤。蓋有那實(shí)理,人須是實(shí)見得。見得恁地確定,便有實(shí)見得,又都閑了。淳。
先生顧陳安卿曰:「伊川說實(shí)理,有不可曉 處。云:『實(shí)見得是,實(shí)見得非。』恐是記者之誤,『見』字上必有漏落。理自是理,見自是見。蓋物物有那實(shí)理,人須是實(shí)見得?!沽x剛曰:「理在物,見在我。」曰:「是如此。」義剛。
問:「『不當(dāng)以體會(huì) 為 非心』,是如何?」曰:「此句曉 未得。它本是辟橫渠『心小性大』之說。心性則一,豈有小大!橫渠卻自說『心統(tǒng)性情』,不知怎生卻恁地說?」
問:「『不當(dāng)以體會(huì) 為 非心,故有「心小性大」之說』,如何是體會(huì) ?」曰:「此必是橫渠有此語,今其書 中失之矣。橫渠云『心御見聞,不弘於性』,卻做兩 般說。渠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處云:『心能檢其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檢其心,非道弘人也。』此意卻好。又不知它當(dāng)初把此心、性作如何分?橫渠說話有差處,多如此。」可學(xué)。
問:「游定夫所記,如云:『一息不存,非中也?!挥衷唬骸壕又溃瑹o適不中,故其心與中庸合?!淮颂幈厥怯涗洉r(shí)失正意?!乖唬骸覆恢浫绾危湔Z極難曉 。」可學(xué)。
問:「游定夫記程先生語,所謂:『一物不該,非中也;一事不為 ,非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為 其偏而已矣。』觀其意,蓋以中為 理,偏為 不周遍之意。『一物不該,一事不為 』,是說無物不有之意;『一息不存』,是說無時(shí)不然之意。是否?」曰:「便是它說『中』字不著。中之名義不如此。它說『偏』字卻是一偏,一偏便不周遍,卻不妨。但定夫記此語不親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說話,緣它夾雜王氏學(xué)。當(dāng)時(shí)王氏學(xué)盛行,薰炙得甚廣。一時(shí)名流如江民表彭器資鄒道卿陳了翁,皆被薰染,大片說去。」銖。
問:「『自性而行,皆善也』以下,當(dāng)初必是以同此性,而於其上如此分別,記錄不真了?!乖唬骸溉弧!箍蓪W(xué)。
問稱性之善一段。曰:「不是?!褂謫枺骸感娜绾斡行危俊乖唬骸笍埦捶驑O善此二字。」曰:「當(dāng)初意思必是以心比性,有少模倣,故記如此。」曰:「然。」可學(xué)。「學(xué)者不可以不誠\」一段,不是??蓪W(xué)。問:「『內(nèi) 外得』一段,亦大寬?!乖唬骸溉弧!箍蓪W(xué)?!肝锔鞲段铮灰燮渲?,便是致知,然最難。」此語未敢信,恐記者之誤。人杰 。
問:「遺書 有一段云:『「致知在格物」,物來則知起。物各付物,不役其知,則意自誠\?!槐绕渌f不同,卻不曾下格物工夫。」曰:「不知此一段如何。」又問:「『物來 則知起』,似無害。但以下不是。」曰:「亦須格,方得?!箍蓪W(xué)。
問「用方知,不用則不知」。曰:「這說也是理會(huì) 不得,怕只是如道家通得未來 底事。某向與一術(shù)者對(duì)坐 ,忽然云:『當(dāng)有某姓人送簡(jiǎn)至矣?!痪弥?,果然。扣之,則云:『某心先動(dòng) 了,故知。』所謂用與不用,怕如此??忠链菚r(shí)自因問答去,今不可曉 。要附在『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解中,只攪得鶻突,沒理會(huì) ?!官R孫。
問:「遺書 中云:『圣人於易言「無思無為 」,此戒夫作為 ?!淮司漤氂绣e(cuò)?!乖唬骸敢僧?dāng)作『此非戒夫作為 』?!箍蓪W(xué)。
問「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曰:「言窮理精深,雖風(fēng)云變態(tài)之理,思亦到?!构?jié)。以下文集。
明道詩:「不須愁日暮,天際是輕陰?!过斏秸Z錄說是時(shí)事。梅臺(tái)詩亦說時(shí)事。璘。
明道詩云:「旁人不識(shí)予心樂 ,將 謂偷閑學(xué)少年?!勾耸呛笊鷷r(shí),氣 象眩露,無含蓄。
「有鍾粹美兮,會(huì) 元之期?!乖?dú)?會(huì) 則生圣賢。歷家謂十一月朔夜半甲子冬至,自是難得遇也。砥。問:「呂 與叔問中處,『中者道之所從 出』,某看呂 氏意如何?」曰:「性者,道之所從 出云爾?!褐校葱砸病?,亦是此意。只是名義未善,大意卻不在此。如程先生云『中,即道也』,若不論其意,亦未安?!乖唬骸浮褐屑吹酪病唬窗?。謂道所從 出,卻是就人為 上說,已陷了?!褂衷疲骸浮褐屑吹酪病唬瑓s亦不妨。」又問:「『若謂性與道,大本與達(dá)道,可混為 一,即未安』以下云云,至『安得不為 二乎』,程先生語似相矛盾。」曰:「大本達(dá)道,性道雖同出,要須於中識(shí)所以異?!褂謫枺骸浮褐兄疄?義,自過不及而立名。』此段說中,與平日異。只為 呂 氏形容中太過,故就其既發(fā)告之?!乖唬骸溉弧!褂謫枴溉糁灰灾袨?性」以下云云,至「卻為近 之」。曰:「此語不可曉 。當(dāng)時(shí)問時(shí),辭意亦自窘束?!褂謫枺骸浮翰灰兄^中,不雜之謂和』,如何?」曰:「有物方倚得。中未有物,如何倚?」曰:「若是,當(dāng)?shù)拐f,中則不倚?!乖唬骸敢辔词恰2蝗绮黄?。」又問:「中發(fā)出則自不雜,是要見工夫處,故以為 未安。」曰:「不雜訓(xùn)和不得,可以訓(xùn)不純。游定夫云『不乖之謂和』,卻好?!褂謫枺骸浮撼嘧又摹惶帲耸且黄蠊?jié)目。程先生云:『毫釐有異,得為 大本乎?』看呂 氏此處不特毫釐差,乃大段差。然毫釐差亦不得。圣人之心如明鏡止水,赤子之心如何比得?」曰:「未論圣人,與叔之失,卻是認(rèn)赤子之已發(fā)者皆為 未發(fā)?!乖唬骸腹淌侨绱恕H蝗粽撐窗l(fā)時(shí),眾人心亦不可與圣人同?!乖唬骸溉绾尾煌??若如此說,卻是天理別在一處去了。」曰:「如此說,即中庸所謂未發(fā)之中,如何?」曰:「此卻是要存其心,又是一段事。今人未發(fā)時(shí)心多擾擾,然亦有不擾擾時(shí)。當(dāng)於此看。大抵此書 答辭,亦有反為 所窘處。當(dāng)初不若只與論圣人之心如此,赤子之心如彼,則自分明?!褂謫枺骸敢献印盒臑?甚』,如何?」曰:「孟子乃是論心自度,非是心度物。」又問:「引『允執(zhí) 厥中』,如何?」曰:「它把做已發(fā)言,故如此說?!乖唬骸浮菏ト酥侵堋灰韵拢K未深達(dá)。又云『言未有異』,又終未覺。又云:『固未嘗以已發(fā)不同處指為大 本?!浑m如此說,然所指又別。」曰:「然?!乖唬骸改宪幵疲骸浮盒捏w昭昭』處,分作兩 段?!乖唬骸覆皇侨绱耍苏f極好。敬夫初唱道時(shí),好如此說話。」又問:「此一篇前項(xiàng),只是名義失,最失處在赤子之心。」曰:「然。」可學(xué)。鄭問呂 氏與伊川論中書 。曰:「呂 說大概亦是,只不合將 『赤子之心』一句插在那裏,便做病。赤子飢便啼,寒便哭,把做未發(fā)不得。如大人心千重萬折,赤子之心無恁勞 攘,只不過飢便啼、寒便哭而已。未有所謂喜,所謂怒,所謂哀,所謂樂 ,其與圣人不同者只些子?!箚枺骸改宪幈嫘捏w昭昭為 已發(fā),如何?」曰:「不消如此。伊川只是改它赤子未發(fā),南軒又要去討它病?!勾尽J﹩枴赋嘧又摹?。曰:「程子道是已發(fā)而未遠(yuǎn),如赤子飢則啼,渴則飲,便是已發(fā)。」宇。今人呼墓地前為 「明堂」。嘗見伊川集中書 為 「券臺(tái)」,不曉 所以。南軒欲改之,某云不可,且留著。后見唐人文字中,言某朝詔改為 「券臺(tái)」。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