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麗辭

作者:陸侃如 牟世金
《麗辭》是《文心雕龍》的第三十五篇,論述文辭的對偶問題?!胞悺保瘩?,也作偶,就是雙、對。講究對偶,是我國文學藝術獨有的特色之一;對偶的構成,和漢字的特點有重要關系。所以,從我國最早的文獻《易經》、《尚書》等,直到現在的文學作品以至一般著作,也常用對偶。本篇就是對這一重要問題所做初步總結。
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對偶的形成原因及其源流梗概。劉勰認為,大自然賦予萬物的形體是成雙的,因此,反映萬物的文學創(chuàng)作,只要對事物作全面考慮,就可“自然成對”。這個道理雖然很不全面,但它不是從追求華麗出發(fā),而是從客觀事物的自然之美出發(fā)。聯系下面所講“奇偶適變,不勞經營”等觀點來看,用不用對偶,取決于內容,則對偶的運用,也是為了更好地反映客觀事物。因此,劉勰認為古書上的對偶,如“滿招損,謙受益”之類,并不是有意為對,而是事實如此,“率然對爾”。到漢代以后(主要是東漢以后),逐漸“崇盛麗辭”,才愈來愈講求精細,并發(fā)展而為繁濫。
第二部分講對偶的種類。劉勰將古來對偶歸納為四種類型:言對、事對、反對、正對。言對、事對“各有反正”,也包括在四種基本類型之中了。劉勰認為這四種對,言對易,事對難,反對優(yōu),正對劣。他的分析基本上是對的。
第三部分首先列舉幾種應該避免的弊病,如相對兩方的內容重復、優(yōu)劣不均、孤立無偶和對偶平庸等,然后提出總的要求:要對得合理恰當,并美如聯璧;對句和散句應交錯運用,像用種種不同的玉器加以調節(jié)。
劉勰生當六朝駢文盛行之際,《文心雕龍》也用駢文寫成;本篇所論,褒多于貶,說是他對駢文是有所偏愛的。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若發(fā)揮漢語的有利因素,“奇偶適變”,對加強作品的藝術性,以及更好地表達某些內容,都是有益的。劉勰對此做了初步總結,也是可取的。問題在于,本篇并非專論對偶;所謂“迭用奇偶”,顯然指駢文而言。一般散文只是偶用對句,就不存在“迭用奇偶,節(jié)以雜佩”的問題。駢文以對句為主,可說是雕章琢句的典型文體,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是意義不大的。

(一)
造化賦形1,支體必雙2;神理為用3,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4,自然成對。唐虞之世,辭未極文,而皋陶贊云5:“罪疑惟輕,功疑惟重。”6益陳謨云7:“滿招損,謙受益?!?豈營麗辭?率然對爾9。《易》之《文》、《系》10,圣人之妙思也。序《干》四德11,則句句相銜12;龍虎類感13,則字字相儷14;干坤易簡15,則宛轉相承16;日月往來17,則隔行懸合18:雖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詩》人偶章19,大夫聯辭20,奇偶適變21,不勞經營。自揚、馬、張、蔡22,崇盛麗辭,如宋畫吳冶23,刻形鏤法24,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fā)25。至魏晉群才,析句彌密26,聯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機者入巧27,浮假者無功28。
〔譯文〕大自然賦予萬物的形體,必然成雙成對;這種自然規(guī)律所起的作用,使事物不可能孤獨形成。經由人心產生的作品,作者對各種思慮的安排處理,要使得前后上下配置適當,自然就形成了對句。唐堯虞舜時期的作品,雖然還未充分講究文采,可是皋陶在贊助舜帝的話中就講到:“罪過有疑問要從輕處理,功勞有疑問應從重獎勵。”益向舜陳說謀議中也講到:“自滿必帶來損害,謙虛必受到益處。”這豈是有意制造對偶?隨意講出就自然成對了?!吨芤住分械摹段难浴?、《系辭》,是經圣人精思寫成的?!陡韶浴分兄v“元、亨、利、貞”的一段,是句句排偶;講“云從龍、風從虎”等同類相感的話,則字字相對;講干易坤簡的道理,就婉轉曲折相對;講“日往則月來”等,便和“寒往則暑來”等遙相對應:這些論述的字句變化雖然有所不同,但其意思相對則是一致的。至于《詩經》中的詩篇,春秋時期各國大夫的應對辭令,其對句和散句都是隨不同的內容而變化,并非著意安排。到漢代揚雄、司馬相如、張衡、蔡邕等杰出的作者,特別愛好駢儷;他們的作品,有如古代宋國的繪畫,吳國的冶鑄,在作品上精雕細刻,使駢偶句子和豐富的文采交相輝映,相對的意義和高雅的韻味并駕齊驅。到魏晉時期的作者們,造句更為精密,對字偶意,推敲得細致入微。但對偶得當者達于精巧,濫湊浮華者便無成效。
〔注釋〕
1 造化:指天地自然。
2 支體:即肢體?!秴问洗呵铩ば⑿小罚骸澳苋w以守宗廟,可謂孝矣?!边@里泛指一般物體。
3 神理:自然之理。參看《原道》篇注(99頁注15)。
4 須:待,宜。
5 皋陶(gāoyáo高搖):舜帝時掌刑法的大臣。
6 “罪疑惟輕”二句:見《尚書·大禹謨(偽)》。
7 益:舜臣。謨:策劃,議謀。
8 “滿招損”二句:見《尚書·大禹謨(偽)》。
9 率然:未經有意思考。
10 《易》:《易經》?!段摹贰ⅰ断怠罚附庹f《易經》的《文言》、《系辭》,傳為孔子所作。
11 序:同“敘”?!陡伞罚骸兑捉洝分械摹陡韶浴?。四德:指元、亨、利、貞?!吨芤住じ韶浴の难浴分姓f:“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貞?!?br>12 銜:銜接,指上引講“四德”的話全是排偶句。
13 龍虎類感:取《周易·干卦·文言》中的以下意義:“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br>14 儷(lì利):駢儷,對偶。
15 干坤易簡:指《周易·系辭上》所論:“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币缀啠喉n康伯注:“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
16 宛轉:指上引《系辭》之文,是婉轉曲折地推繹“易簡”之理。
17 日月往來:指《周易·系辭下》所論:“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生,而歲成焉?!?br>18 隔行懸合:指不相聯兩句的對偶,與后來的“隔句對”(又稱“扇面對”)相近似。如上注所引“日往則月來”和“寒往則暑來”相對。懸:遠。
19 《詩》人:《詩經》的作者。章:詩章?!对娊洝分械呐排季渖醵?,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ā缎⊙拧げ赊薄罚笆秩缛彳瑁w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保ā缎l(wèi)風·碩人》)
20 大夫聯辭:指春秋時期各國大夫聘對之辭。這些辭令中排偶句也不少,如“不有外患,必有內憂”(《國語·晉語六》,“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聽德以為聰,致遠以為用”(《國語·楚語上》)等。
21 奇(jì基)偶:單數為奇,雙數為偶。這里指散句和對句。
22 揚:揚雄;馬:司馬相如。均西漢文學家。張:張衡;蔡:蔡邕。均東漢文學家。
23 宋畫:《莊子·田方子》:“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贏。君曰:可矣,是真畫者矣?!眱{儃(shàn扇):舒閑貌。般礴:箕坐。吳冶:《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干將者,吳人也……干將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不銷……干將妻乃斷發(fā)剪爪,投于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眲③挠眠@兩個故事,只借以說如宋人之善畫,吳人之善冶。
24 刻形鏤法:借用《淮南子·修務訓》中的意思:“夫宋畫吳冶,刻刑鏤法,亂修曲出,其為微妙,堯舜之圣不能及?!?br>25 逸韻:高雅的音韻。
26 彌(mí迷):更加。密:精細。
27 契機:合時,指對偶得當。
28 浮假:浮濫?!逗鬂h書·竇融傳》:“假為將帥?!崩钯t注:“假,猶濫也?!?
(二)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1,事對為難2,反對為優(yōu)3,正對為劣4。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5;事對者,并舉人驗者也6;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長卿《上林賦》云7:“修容乎《禮》園8,翱翔乎《書》圃9?!贝搜詫χ愐病K斡瘛渡衽x》云10:“毛嬙鄣袂11,不足程式12;西施掩面13,比之無色14?!贝耸聦χ愐?。仲宣《登樓》云15:“鐘儀幽而楚奏16,莊舄顯而越吟17。”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云18:“漢祖想枌榆19,光武思白水20?!贝苏龑χ愐?。凡偶辭胸臆21,言對所以為易也;征人之學22,事對所以為難也;幽顯同志,反對所以為優(yōu)也;并貴共心23,正對所以為劣也。又以事對24,各有反正,指類而求,萬條自昭然矣。
〔譯文〕對偶的格式,約有四種:言對是易對的,事對是難對的,反對是好對,正對是劣對。所謂“言對”,只是文辭上的對偶;所謂“事對”,是用兩種前人故實組成的對偶;所謂“反對”,是事理相反而旨趣相合的對偶;所謂“正對”,是事雖有異而意義相同的對偶。如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所說:“(帝王)應用《禮》來修飾容儀,在《書》中遨游學習?!边@就屬于言對一類。宋玉《神女賦》中所說:“毛嬙遮上衣袖,不足法式;西施掩住面容,比之遜色?!边@就屬于事對一類。王粲《登樓賦》中所說:“鐘儀被囚禁在晉國,仍然彈奏楚聲;莊易做高官于楚國,病中仍發(fā)出越吟?!边@就屬于反對一類。張載在《七哀》詩中所說:“漢高祖懷念家鄉(xiāng)枌榆,光武帝思念家鄉(xiāng)白水?!边@就屬于正對一類。這幾種對偶中,司馬相如的對句只由內心組辭而成,所以言對比較易作;宋玉是征引前人故實成對,所以事對比較難作;王粲是用被囚和官顯兩種相反的人來說明“人情同于懷土”,所以反對是較好的;張載的出句和對句都是說帝王懷鄉(xiāng),所以正對是較差的。無論言對事對,都各有反正兩種,照此推究,各種對偶的類型就很清楚了。
〔注釋〕
1 言對:文字的對偶。
2 事對:用典的對偶。
3 反對:意義相反的對偶。
4 正對:意義相同、性質相似的對偶。
5 空辭:指不用典的文辭。
6 人驗:前人已然的事,猶典故。
7 長卿:司馬相如,字長卿?!渡狭仲x》:司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載《文選》卷八。
8 修容乎《禮》園:李善《文選》注引郭璞曰:“《禮》所以整威儀,自修飾也?!毙奕荩盒揎椚輧x。
9 翱翔乎《書》圃:李善注引郭璞曰:“《尚書》所以疏通知遠者,故游涉之。”翱翔:浮游,徘徊,指學習《尚書》。圃:園圃,園地。
10 宋玉:戰(zhàn)國時楚國作家?!渡衽x》:見《文選》卷十九。
11 毛嬙(qiáng強):古代美女,傳為越王的美姬。鄣(zháng障):同障。袂(mèi妹):袖子。
12 程式:法式。
13 西施:古代美女,傳為吳王夫差的妃子。
14 無色:無顏色,不美?!渡衽x》為了形容神女之美,是“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故用毛嬙、西施與之對比。
15 仲宣:王粲的字。《登樓》:《登樓賦》,載《文選》卷十一。
16 鐘儀:春秋時楚國人。幽:囚禁。楚奏:奏楚國的音樂?!蹲髠鳌こ晒拍辍罚骸皶x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與之琴,操南音?!蹦弦艏闯暋?br>17 莊舄(xì戲):戰(zhàn)國時越人,仕于楚。顯:指莊舄官位顯要。越吟:莊舄病中呻吟發(fā)越聲?!妒酚洝垉x列傳》:“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zhí)珪,富貴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谷送犞q尚越聲也?!?br>18 孟陽:張載的字。他是西晉文學家?!镀甙А罚骸段倪x》卷二十三有張載《七哀詩》二首,但無下面所舉二句??赡芩€有一首《七哀詩》,今不存。
19 漢祖:漢高祖劉邦。枌榆:地名,在今江蘇省豐縣東北,是漢高祖的家鄉(xiāng)。劉邦初起兵時,曾禱于枌榆社。
20 光武:東漢光武帝劉秀。白水:源出今湖北省棗陽縣東。這里指劉秀的家鄉(xiāng)。劉秀是南陽蔡陽人,蔡陽縣治在今棗陽西南。
21 胸臆:內心,指偶辭由內心思考而成。
22 征:征引。學:前人的學識,這里指故實。許文雨《文論講疏·麗辭》注引馬敘倫《修辭九論》:“事對之義,藉昔事以彰今情,始作者不期而遇,繼體者征人之學,腹之儉富,無與辭原。惟用之宜,誠助情采。若陳之茂《寧德皇后哀疏》曰:‘十年罹難,終弗返于蒼梧;萬國銜冤,徙盡簪于白柰?!闺m援征故實,不異吐露胸懷?!?br>23 并貫共心: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意即高祖、光武俱為帝王,故云并貴;想枌榆、思白水,同是念鄉(xiāng),故云共心?!?br>24 又以事對:紀昀評,當作“又言對事對”。譯文據此。
(三)
張華詩稱1:“游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2。”劉琨詩言3:“宣尼悲獲麟4,西狩泣孔邱5。”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6。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若兩事相配,而優(yōu)劣不均,是驥在左驂7,駑為右服也8。若夫事或孤立,莫與相偶,是夔之一足9,趻踔而行也10。若氣無奇類,文乏異采11,碌碌麗辭12,則昏睡耳目。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13,節(jié)以雜佩14,乃其貴耳。類此而思,理自見也。
〔譯文〕
張華的《雜詩》中說:“遠游的雁并翅飛翔,歸來的鴻連翼而飛?!眲㈢摹吨刭洷R諶》詩中說:“孔子聽說獲麟而悲傷,孔丘因魯國打獵獲麟而哭泣?!边@種重復,就是對偶中多余的枝指了。因此,美好的言對,以精巧為貴;高明的事對,必求其恰當。如以兩事相對,而優(yōu)劣不相稱,就如駕車,左邊是良馬而右邊是劣馬。若所寫事物是孤立的,沒有什么和它相對,就像只有一足的夔跳著走路了。即使有了對偶,但沒有奇異的同類,缺乏特殊的文采,寫得平平常常,就必將使人讀之昏昏欲睡。所以,必須做到事理圓合,對偶精密,有如雙雙璧玉的章采;并交錯運用偶句和散句,就像用各種不同的佩玉加以調節(jié),這就是完美的儷辭了。按照這種要求來思考,運用對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注釋〕
1 張華:字茂先,西晉文學家。
2 接翮(hé和):和上句“比翼”意同。翮:鳥翅。以上兩句見《玉臺新詠》卷二《雜詩》。
3 劉琨:字越石,西晉詩人。
4 宣尼:指孔子。漢平帝時追尊孔子為褒成宣尼公。悲獲麟:《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br>5 西狩:魯國西邊打獵。孔邱:即孔丘。以上兩句見《文選》卷二十五《重贈盧諶》詩。
6 駢枝(piánqí片陽岐):多余的,不必要的。駢:腳拇指與第二指相連。枝:手指的六指。
7 驥(jì記):良馬。驂(cān餐):駕車在兩側的馬。
8 駑(nú奴):劣馬。服:駕車居中夾轅的馬。
9 夔(kuí葵):傳為一種獨腳獸?!渡胶=洝ご蠡臇|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10 趻踔(chěnchuō陳上戳):跳著走。《莊子·秋水》:“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無如矣。’”成玄英疏:“我以一足,跳躑快樂而行天下,簡易無如我者?!?br>11 氣無奇類,文乏異采:此二句意為無奇異的氣類,少奇特的文采。氣類:同類,借指對偶。《周易·干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則各從其類也?!笨追f達疏:“各從其類者,言天地之間,共相感應,各從其氣類。”
12 碌碌(lù錄):平庸。
13 迭:交替。
14 節(jié):調節(jié)。雜佩:各種不同的玉佩(古人身上佩帶的玉器)。《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泵珎鳎骸半s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br>(四)
贊曰:體植必兩1,辭動有配2。左提右摯3,精味兼載4。炳爍聯華5,鏡靜含態(tài)6。玉潤雙流7,如彼珩珮8。
〔譯文〕
總之,事物本身自然成雙,文辭也往往俱有對偶。創(chuàng)作中能上下左右兼顧,偶辭的精巧及其所含意味就能同時得到表現。這種對偶像光彩的并蒂鮮花,具有明凈的千姿百態(tài)。對偶句和單句都加潤飾,就如那兼有各色玉器的雜佩。
〔注釋〕
1 體植必兩:此句即篇首所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之意。植:生長。
2 動:輒,每。配:匹配,即對偶。
3 挈(qiè妾):提,舉。此句指兼顧相對的兩句,以避免“優(yōu)劣不均”。
4 精:指對偶的精巧。味:指表達的意味。
5 炳爍(shuò朔):光彩貌。
6 鏡靜:明凈。靜:通凈。《詩經·大雅·既醉》:“籩豆靜嘉?!?br>7 玉潤:猶美飾。雙流:指奇偶兩種寫法。
8 珩(héng衡),佩玉的一種(參本篇第三段注14)。珮:即佩?!扮衽濉边B用,指“雜佩”?!坝駶欕p流,如彼珩佩”,就是上述“迭用奇偶,節(jié)以雜佩”之意的總結。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