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比興

作者:陸侃如 牟世金
《比興》是《文心雕龍》的第三十六篇,專論比、興兩種表現方法。賦、比、興是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傳統(tǒng)。對于賦,劉勰在《詮賦》篇已結合對辭賦的論述講到一些。本篇只講比、興,除二者關系較為密切外,也說明劉勰認為在藝術方法上,比、興兩法更值得探討和總結。對比、興的理解,歷來分歧甚大。劉勰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些意見對比、興傳統(tǒng)方法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劉勰自己對比、興的理解:比是比附,是按照事物的相似處來說明事理;興即興起,是根據事物的隱微處來寄托感情。這基本上是對漢人解說的總結。劉勰又說:“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huán)譬以記(托)諷?!卑驯取⑴d方法和思想內容的表達密切聯系起來,這是劉勰論比、興的重要發(fā)展。第二部分從《詩經》、《楚辭》中舉出一些實例,進一步說明比、興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以及漢魏以來多用比而少用興的變化情況。因為漢晉期間用比的方法更為頻繁,所以,第三部分專論比的運用。劉勰用大量例證說明,比可以用來比聲、比貌、比心、比事等;總的要求是“以切至為貴”。漢魏以來“日用乎比,月忘乎興”,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取得了“驚聽回視”等藝術效果,但劉勰對忽視興的傾向是不滿的,所以說這是“習小而棄大”。
劉勰對比、興兩法的運用,提出一個重要的要求,是在全面觀察了事物的基礎上“擬容取心”。比擬的是事物的形貌,但不應停留在形貌的外部描寫上,而必須提取其精神實質;也就是說,要通過能表達實質意義的形貌,來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斥言”、“托諷”,以小喻大。

(一)
《詩》文弘奧1,包韞六義2;毛公述《傳》3,獨標“興”體4。豈不以“風”通而“賦”同5,“比”顯而“興”隱哉6?故“比”者,附也7;“興”者,起也8。附理者,切類以指事9;起情者,依微以擬議10。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11?!氨取眲t畜憤以斥言12,“興”則環(huán)譬以記諷13。蓋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14。
〔譯文〕
《詩經》里邊的作品,體大思精;其中包含著風、賦、比、興、雅、頌六項。在毛亨作《詩訓詁傳》時,特別提出“興”來;豈不是因為《詩經》兼用賦、比、興三種方法,“賦”乃直陳,“比”為明喻,而“興”卻隱約難懂嗎?所以,“比”是比附事理的,而“興”是引起情感的。比附事理的,要按照雙方相同處來說明事物;引起情感的,要依據事物微妙處來寄托意義。由于引起情感,所以“興”才能成立;由于比附事理,所以“比”才能產生。用比的方法,是作者因內心的積憤而有所指斥;用“興”的方法,是作者以委婉譬喻來寄托諷刺。為了適應不同場合的不同意義,所以《詩經》作者的情志就有兩種表現方法。
〔注釋〕
1 《詩》:指《詩經》。弘:大。奧:深。
2 韞(yùn運):藏在里邊。六義:指風、雅、頌三種詩體和賦、比、興三種作詩方法?!睹娦颉罚骸肮试娪辛x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笨追f達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br>3 毛公:即毛亨(hēng哼),西漢學者?!秱鳌罚褐浮对娪栐b傳》。
4 標:標明。興體:這里意為“興”這一項?!对娊洝访珎?,只標明他認為屬于“興”的詩句,而“賦”、“比”則不注。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二句下標以“興也”。
5 風通:指“風”詩通用賦、比、興三種方法,但“風”也概括了“雅、頌”在內?!睹娦颉匪小傲x”的次序,是根據《周禮·春官·大師》中講的:“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薄傲姟?、“六義”,其實為一。這種固定的排列次序,孔穎達在《毛詩序正義》中有如下解釋:“六義次第如此者,以詩之四始以風為先,故曰風。風之所用,以賦、比、興為之辭,故于風之下即次賦、比、興,然后次以雅、頌。雅、頌亦以賦、比、興為之,既見賦、比、興于風之下,明雅、頌亦同之?!x、比、興如此次者,言事之道,直陳為正,故《詩經》多賦在比、興之先。比之與興,雖同是附托外物,比顯而興隱,當先顯后隱,故比居興先也?!眲③乃?,正是按照這個次序。賦同,指“賦”的表現方法是直陳事物。“賦同”和下句“比顯”、“興隱”是并列的。
6 顯:指比喻明顯。隱:深奧,這里指用意不明顯。
7 附:接近,指托附于物以為比喻。
8 起:引起。
9 切:切合。類:相似。
10 擬:比擬,這里有寄托的意思。
11 例:體例。
12 畜:積畜?!督泜麽屛摹方忉尅吨芤住ば⌒蟆返摹靶蟆弊终f“本又作蓄,同,……積也,聚也。”斥:指斥。
13 環(huán)譬:委婉曲折的比喻。記:一作“托”。
14 詩人:指《詩經》的作者,二:指比和興兩種方法。
(二)
觀夫“興”之托諭1,婉而成章2;稱名也小,取類也大3?!蛾P雎》有別4,故后妃方德5;尸鳩貞一6,故夫人象義7。義取其貞,無從于夷禽8;德貴其別,不嫌于鷙鳥9:明而未融10,故發(fā)注而后見也11。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12。故金錫以喻明德13,珪璋以譬秀民14,螟蛉以類教誨15,蜩螗以寫號呼16,澣衣以擬心憂17,席卷以方志固18:凡斯切象19,皆“比”義也。至如“麻衣如雪”20,“兩驂如舞”21:若斯之類,皆“比”類者也。楚襄信讒22,而三閭忠烈23,依《詩》制《騷》,諷兼“比”、“興”24。炎漢雖盛25,而辭人夸毗26;《詩》刺道喪27,故“興”義銷亡。于是賦頌先鳴,故“比”體云構28;紛紀雜遝29,信舊章矣30。
〔譯文〕試看用“興”來寄托諷喻,常常是婉轉而善于表達;表面上說的是小事,但譬喻的意義卻很廣泛。例如《詩經》中的《周南·關雎》所說的雎鳩是雌雄有別的鳥,所以用作引起周王后妃的“興”;《召南·鵲巢》所說的鸤\鳩有貞靜專一的品德,所以用作引起諸侯的夫人的“興”。既然有取于貞靜,那就不在乎是否平凡的飛禽;同樣,既然取其雌雄有別,自然不管是否健猛的鳥。這些詩句雖然明確,但表達得不夠明顯,所以還有待于注解來發(fā)揮。至于“比”是什么呢?那是描寫事物來比附某種意義,用鮮明的形貌來說明事理。例如《詩經》中的《衛(wèi)風·淇奧》以金和錫來比喻美德,《大雅·卷阿》以名貴的玉器來比喻賢人,《小雅·小宛》以蜂育螟蛉來比喻教養(yǎng)后輩,《大雅·蕩》以蟬叫比喻酒后喧嘩,《邶風·柏舟》以衣服未洗來比喻心情憂郁,又以心非床席可卷來比喻立志不變:這些相切合的形象,就是“比”的方法。還有《曹風·蜉蝣》說,“麻衣潔白如雪”;《鄭風·大叔于田》說,“駕在車兩旁的馬,走起來像舞蹈一般”:這些也都是“比”一類的。后來楚頃襄王聽信壞人的挑撥,屈原卻忠君愛國,他繼承《詩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寫作《離騷》,其中諷刺是兼用“比”、“興”兩種方法的。漢代文風雖盛,但作家們卻卑躬屈節(jié),所以《詩經》諷刺的傳統(tǒng)中斷,而“興”的表現方法也就不存在了。這時賦和頌很興盛,“比”的運用風起云涌,越來越多,和過去的法則不一樣了。
〔注釋〕1 諭:曉告,引申有諷刺的意思。
2 成章:指寫得好。章:篇章。
3 取類:指所譬喻者?!吨芤住は缔o下》:“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br>4 《關雎(jū居)》:《詩經·周南》中的一篇,第一句是“關關雎鳩”。關關:鳥鳴聲。雎鳩:鷲(jiù舊)、鶚(è餓)一類的猛禽。有別:雌雄有別。鄭玄箋:“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br>5 方:比方。舊解認為《關雎》是歌頌周文王的后妃的?!蛾P雎》的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br>6 尸鳩:即鸤\鳩,也就是布谷鳥。貞:定,指婦女堅守婦德。
7 夫人象義:舊解以為《鵲巢》是歌頌諸侯夫人的?!儿o巢》的序說:“《鵲巢》,夫人之德也?!?br>8 從:黃侃《札記》:“從當為‘疑’字之誤。”夷:平常,一般。
9 鷙(zhì志)鳥:兇猛的鳥。
10 明而未融:《左傳·昭公五年》:“明而未融,其當旦乎?!笔瑁骸懊鞫慈?,則融是大明,故為朗也?!?br>11 發(fā):發(fā)揮。
12 飏(yáng羊):顯揚,指鮮明突出的描寫。
13 金錫:精煉的?!对娊洝ばl(wèi)風·淇奧》用“如金如錫”來稱贊衛(wèi)武公。
14 珪璋(guīzhāng規(guī)張):古人到各國聘問時所用的名貴玉器?!对娊洝ご笱拧ぞ戆ⅰ酚谩叭绔暼玷啊眮矸Q贊賢人。秀:超出眾人之上。
15 螟蛉(mínglíng明靈):螟蛉蛾的幼蟲?!对娊洝ば⊙拧ば⊥稹酚谩懊扔凶?,蜾蠃負之”來比喻教養(yǎng)后輩。蜾蠃(guǒluǒ果裸):蜂的一種。這種蜂原是捕捉螟蛉以喂養(yǎng)其幼蜂,古人誤以為蜾蠃是養(yǎng)螟蛉為子,所以,后稱義子為螟蛉。
16 蜩螗(tiáotáng條唐):蟬。《詩經·大雅·蕩》中用“如蜩如螗”來比喻飲酒呼號的聲音。
17 澣(huàn換):即浣,洗?!对娊洝ぺ╞èi被)風·柏舟》中說:“心之憂矣,如匪(非)澣衣?!?br>18 席卷:《邶風·柏舟》中說:“我心匪(非)席,不可卷也?!?br>19 切:近,合。
20 麻衣如雪:這是《詩經·曹風·蜉蝣(fúyóu扶游)》中的一句。雪和麻衣同樣潔白,所以用為比喻。
21 兩驂(cān參)如舞:這是《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中的一句。驂:三匹或四匹馬共駕一車時在兩旁的馬。
22 楚襄(xiāng香):戰(zhàn)國時楚頃襄王。讒:毀壞好人的話。
23 三閭(lǘ驢):即屈原,他曾任三閭大夫。
24 諷兼比興:《辨騷》篇說:“虬龍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br>25 炎漢:即漢代。舊說漢代屬五行中的火,所以有這個稱呼。
26 夸毗(pí皮):卑躬屈節(jié)。
27 刺:諷刺。
28 云:形容眾多如云。
29 雜遝(tà踏):眾多,雜亂。
30 信:范文瀾注:“信,當作倍,倍即背也?!卑础段男牡颀垺啡珪鵁o“背”字,《正緯》篇說“經正緯奇,倍擿千里”,“倍”即用背意。章:條理,法則。
(三)
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宋玉《高唐》云1:“纖條悲鳴2,聲似竽籟3?!贝吮嚷曋愐?。枚乘《菟園》云4:“焱焱紛紛5,若塵埃之間白云6。”此則比貌之類也。賈生《鵩賦》云7:“禍之與福,何異糺纆8?”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簫》云9:“優(yōu)柔溫潤,如慈父之畜子也10?!贝艘月暠刃恼咭?。馬融《長笛》云11:“繁縟絡繹12,范、蔡之說也13?!贝艘皂懕绒q者也。張衡《南都》云14;“起鄭舞,繭曳緒15?!贝艘匀荼任镎咭?6。若斯之類,辭賦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興”;習小而棄大17,所以文謝于周人也18。至于揚、班之倫19,曹、劉以下20,圖狀山川,影寫云物21;莫不纖綜“比”義22,以敷其華23,驚聽回視24,資此效績25。又安仁《螢賦》云26:“流金在沙27?!奔菌棥峨s詩》云28:“青條若總翠29?!苯云淞x者也。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類鶩30,則無所取焉?!沧g文〕
“比”的方法,在譬喻上沒有一定:或者比聲音,或者比形貌,或者比心情,或者比事物。宋玉《高唐賦》說:“風吹細枝,發(fā)出悲聲,好像吹竽似的?!边@是比聲音的例子。枚乘《菟園賦》說:“眾鳥飛得極快,好像白云中幾點塵埃?!边@是比形貌的例子。賈誼《鵩鳥賦》說:“災禍和幸福的互相聯系,同繩索絞在一起有什么區(qū)別?”這是以事物比道理的例子。王褒《洞簫賦》說:“簫聲柔婉潤澤,好像慈父撫育兒子似的?!边@是以聲音比心情的例子。馬融《長笛賦》說:“音節(jié)繁多而連續(xù),好像范雎、蔡澤的游說?!边@是以聲音比辯論的例子。張衡《南都賦》說:“開始了鄭國的舞蹈,好像剝繭抽絲似的?!边@是以事物比舞姿的例子。諸如此類,辭賦里很多。作者天天用“比”的方法,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興”;他們習慣于次要的,而拋棄了主要的,所以作品便不及周代。至于揚雄、班固諸人,以及曹植、劉楨以后的作家們,描寫山水云霞,無不運用“比”的方法來施展文采;其所以能寫得動人,主要依靠這種方法取得成功。又如潘岳《螢火賦》說:“螢光好像沙中金粒似地閃爍?!睆埡病峨s詩》說:“青枝好像聚集著翠鳥的羽毛?!边@也是“比”的方法。這類例子雖多,總以十分切合為佳。如果把天鵝刻劃成家鴨,那就沒有什么可取的了。
〔注釋〕
1 宋玉:戰(zhàn)國時著名作家?!陡咛啤罚骸陡咛瀑x》,載《文選》卷十九。
2 纖(xiān先):細小。條:小枝。
3 竽(yú于):笙一類的樂器,有三十六簧?;[(lài賴):孔竅所發(fā)的聲音。
4 枚乘:字叔,西漢初年作家?!遁耍╰ú徒)園》:《梁王菟園賦》,載《古文苑》卷三。
5 焱焱(yàn厭):光彩?,F存《菟園賦》的原文是“疾疾”,快。
6 間:雜。
7 賈生:賈誼,西漢初年作家。《鵩(fú扶)賦》:《鵩鳥賦》,載《文選》卷十三。
8 糺(jiū糾):即糾,絞合的意思。纆(mò末):繩索。這兩句原文是:“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br>9 王褒:字子淵,西漢作家。《洞簫》:《洞簫賦》,載《文選》卷十七。
10 畜:撫養(yǎng)。這里所引二句,本不在一起,原文是:“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泛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茥l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yōu)柔溫潤,又似君子?!?br>11 馬融:字季長,東漢學者、作家,《長笛》:《長笛賦》,載《文選》卷十八。
12 縟(rù入):繁盛。絡繹:連續(xù)不斷。原文作“駱驛”,意同。
13 范:范雎;蔡:蔡澤。都是戰(zhàn)國時辯士。說(shuì稅):游說。
14 張衡:字平子,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南都》:《南都賦》,載《文選》卷四。
15 繭(jiǎn儉):蠶繭。曳(yè夜):牽引。緒:端緒,這里指蠶絲的端緒?!赌隙假x》中這兩句的原文是:“坐南歌兮起鄭舞,白鶴飛兮繭曳緒?!?br>16 容:儀態(tài),范文瀾注,此句當作“以物比容”。
17 ?。褐副取4螅褐概d。此句說明劉勰對“興”更為重視,這種觀點對后世影響很大。
18 謝:辭遜,這里是說比不上。
19 揚:指揚雄,西漢末年作家。班:指班固,東漢初年歷史學家、文學家。倫:類。
20 曹:曹植,建安時期著名作家。劉:劉楨(zhēn真),“建安七子”之一。
21 影寫:模寫。
22 纖綜:王利器校作“織綜”,組織、運用的意思。
23 敷:鋪陳。華:藻飾。
24 回:?;?。揚雄《甘泉賦》:“事變物化,目駭耳回。”李善注:“回,謂回皇也。”回皇,即疑惑。
25 資:憑借??儯汗?,這里指藝術效果。
26 安仁:西晉作家潘岳的字?!段炠x》:《螢火賦》,載《初學記》卷三十。
27 流金在沙:《螢火賦》形容螢飛的樣子。原文是:“若流金之在沙,載飛載止?!绷鳎毫鲃樱@里指金光閃動。
28 季鷹:西晉作家張翰的字。《雜詩》:載《文選》卷二十九。
29 總:聚合。翠:翠鳥,這里指翠鳥的羽毛。原詩是:“青條若總翠,黃華如散金。”李白《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有“張翰黃花句,風流五百年”之譽,即指此。
30 鵠(hú胡):天鵝。鶩(wù物):家鴨。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全后漢文》卷十七)
(四)
贊曰:詩人比興,觸物圓覽1;物雖胡越2,合則肝膽3;擬容取心4,斷辭必敢5。攢雜詠歌6,如川之渙7。
〔譯文〕
總之,《詩經》的作者運用“比”、“興”方法,是對事物進行了全面觀察。作者的思想和比擬的事物,雖像胡越兩地相距極遠,但應使它們像肝膽一樣緊密結合。比擬事物的外貌,要攝取其精神實質,這是寫作中必須努力爭取的。把形形色色的事物寫進詩篇,就匯合成滔滔奔流的春水。
〔注釋〕
1 圓:周全。
2 胡越:喻相距很遠。胡:指北方。越:指南方?!陡綍罚骸吧聘秸弋愔既绺文懀緯咄羧绾?。”
3 肝膽:肝膽位置相近,這里喻指比興的運用很切合?!痘茨献印m真訓》:“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备哒T注:“肝膽喻近,胡越喻遠?!?br>4 心:指精神實質。
5 斷辭:是選定文辭,引申為進行寫作。斷:裁決。敢:《說文》:“進取也?!?br>6 攢(zǎn昝):積聚。雜:指各種事物。
7 渙:水盛貌?!对娊洝む嶏L·溱洧(zhēnwěi真委)》:“溱與洧,方渙渙兮?!泵珎鳎骸按核⒁??!?/div>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