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作者:許慕羲第九十五回喪大將天變頻仍逐宰臣人心共憤卻說理宗因太學生伏闕上書,臣僚入諫,方才聽令史嵩之守制終喪,任范鐘、杜范二人為左右丞相并兼樞密使。范鐘雖是個庸庸之輩,杜范卻豐裁峻峭,態(tài)度端凝,素有令名,為士大夫所矚望,一旦入相,必然有一番作為了。果然不到兩日,杜范便入陳五事。哪五事呢?
一、正治本;二、肅宮闈;三、擇人才;四、惜名器;五、節(jié)財用。
這五樁事情,已是切中時要,接連著又上陳十二事:一、公用舍;二、儲材能;三、嚴薦舉;四、懲贓貪;五、專職任;六、久任使;七、抑僥幸;八、重閫寄;九、選軍實;十、招土豪;十一、溝土田;十二、治邊、理財。各事都詳細規(guī)劃,悉合時宜。又勸理宗早定國本和安人心。
自從高宗南渡,建炎初年,李綱入相,有過這樣的規(guī)劃,以后的宰相哪有如此的施為。理宗見他盡心為國,知無不言,倒也很為嘉納。其時孟珙正移鎮(zhèn)江陵,駐軍上流,朝廷又疑他兵權過重,日后恐不可制。孟珙知道這事未免危懼!惟有交歡執(zhí)政,以免他患。便致書杜范,加以頌揚。杜范復書道:“古人謂將相調和,士乃豫附,此后愿與君同心為國,若以虛言相籠絡,殊非范所期望了?!泵乡钜娏诉@封復書,十分愧服!杜范又擢徐元杰為工部侍郎,一切政事,皆與咨議。徐元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極有裨益。臨安人士,方才喁喁望治,誰料天不假年,老成凋謝,杜范竟以疾卒,共計他在相位,不過八十日。
理宗甚為悲悼!追贈少傅,賜謚清獻。過不到月余,徐元杰于入值的前一日,謁見左丞相范鐘,在閣中吃罷午飯,下午歸去,忽然腹內(nèi)不快,到了黃昏時候,寒熱交作,方才四鼓,竟至指爪爆裂,大叫數(shù)聲而死。三學諸生聞知此事,皆說徐元杰為人謀害而死,共抱不平,伏闕上書,略言歷期以來,小人之傾陷君子,不過使之遠謫,觸冒煙瘴而死。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南,轉在朝廷,臣等實不勝驚駭!理宗見了此書,有詔將閣中承侍吏役逮交臨安府審訊。但此事毫無左證,那里還有實供。臨安府尹又因事關重大,審了出來,干連的人,必是極有權勢的,犯不著結這個怨恨觸犯權奸,便任他拖宕下去,不去詳加審問。
哪里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漢弼又以會食閣中,忽得腫疾身死。太學生蔡德潤等一百七十三人,又叩閽上書,為之訟冤。理宗至此也無法可施,只得頒給徐元杰、劉漢弼二人家屬官田五百畝,錢五千緡,作為撫恤之費,眾議愈加沸騰,竟有人說:“故相杜范,也因為人嫉妒,中毒而亡?!币虼艘环h論,在廷諸臣人人危懼!到了閣堂會食,無人再敢下箸。
究竟是什么人下此毒手,卻又沒有跡兆,可以跟尋。只有一事可疑,因為此事發(fā)生之后,史嵩之的侄兒史璟卿,因平日勸諫嵩之,惹了嵩之的惱恨!居然也以暴病而亡。有此一事,大眾皆疑是史嵩之的主使,只是沒有證據(jù),也只好空自議論罷了。
未幾,知江陵孟珙,以病乞請罷職,理宗下詔,授為寧武軍節(jié)度使,以少師致仕。哪知使命方至,孟珙已卒,時為淳祐六年九初旬,這月的朔日,有大星隕于江陵境內(nèi),聲如暴雷。
孟珙死的一日,又有狂風大作,走石拔木。訃達朝廷,理宗為之震悼輟朝,賻銀絹各一千,贈太師,封吉國公,予謚忠襄,立廟享祀,號曰威愛。孟珙既逝,襄漢已恐不能保全。哪知理宗還不慎擇帥臣,竟命賈似道往代其任。試想這個賈似道,只有挾妓游湖是他的長技,除此以外,一無所長,忽把這樣重任付托于他,如何能夠擔當呢?未幾,范鐘以年老乞休,遂罷左丞相職,提舉洞霄宮,起鄭清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清之自罷職后,閑居家中,日日遨游湖上,與寺僧談禪說法,且放浪形骸,到處游行。起復之詔到門,清之正在游湖,寄居僧寺,次日方才回家接詔,入朝懇辭。
理宗不許,又以趙葵為樞密使,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兼知建康府,陳樺知樞密院事,任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
那趙葵非但有專閫之才,且精擅文學,性情倜儻,家中婢女侍妾亦善詩詞。既任樞密,退朝歸來,姬侍皆不知所往,無人承值。趙葵心下詫異道:“往日我歸家中皆爭先承迎,惟恐或后,今日如何一人不見呢?”遂親往后園尋訪她們,卻見諸姬皆在園內(nèi),聚集一處,共摘青梅。趙葵見她們?nèi)绱烁吲d,也覺欣然!故意責備諸姬道:“你們拋了正事在此游戲,我退朝回來連承值的人都沒有了,照例應該重責,現(xiàn)在姑從寬貸,可吟詩一首以贖罪?!北阌幸患暲室鞯溃鸿芈暷瑘笤绱夯?,滿院春風繡戶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蔭深處摘青梅。
趙葵見她才思敏捷,深為贊許!
一日,天氣炎熱,趙葵在園中的水亭上避暑,偶然興至,便作詩道:水亭四面朱欄繞,簇簇游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水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須,頭枕一枚紅瑪瑙;吟成了六句,忽然身體困倦,擲筆睡去。
有個侍兒送茶前來,趙葵酣呼大睡,不敢驚動,將茶盞放于案上,瞥眼見了詩箋,吟哦一遍,知道尚未作完,遂即續(xù)上兩句道: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多在紅塵道。趙葵醒來,見自己的詩已有人續(xù)成,詰問之下,方知是婢女續(xù)的,心內(nèi)也很愛她聰慧,因此將這婢女另眼看待,深加寵愛。
試想這趙葵,有這樣的風雅才調,就是不由科目出身,有甚要緊呢?偏生有個言官,上章彈劾,說趙葵非由科目進身,難任樞密。趙葵經(jīng)此糾彈,遂即上疏辭職,辭表中有儷語道:“霍光不學無術,每思張詠之語以自慚;后稷所讀何書,敢以趙抃\之言而自解。”這四語流傳人口,理宗竟以趙葵為觀文殿大學土兼判譚州。
史嵩之此時已經(jīng)服闋,仍復覬覦相位,理宗也有起用的意思。殿中侍御史章琰,右正言李昂英,監(jiān)察御史黃師雍,劾嵩之無父無君,竟至落職。翰林學士李韶,又與同官抗疏力諫,方才命嵩之致仕,示不復用。又升賈似道為兩淮制置使兼知揚州。
李曾伯為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自理宗淳祐紀元以來,京湖一路有孟珙,西蜀一路有余玠,淮西一路有招討使呂文德,都能搜軍簡乘,安排守御無隙可乘,且因蒙古又有內(nèi)亂,所以屯兵境上,并不敢前來侵擾。
但是蒙古有什么內(nèi)亂呢?也須略略表明??春蠓接蓄^緒。原來,蒙古自窩闊臺第六后乃馬真氏稱制,國內(nèi)無君,已經(jīng)四載。乃馬真氏又寵用侍臣奧都刺合蠻與回婦法特瑪,這兩個人內(nèi)外勾通,稍不如意,即將其人置之死地,因此朝中的故舊大臣罷斥殆盡,中書令耶律楚材,意以憂憤而亡。太祖之弟帖木格大王,聞得朝右如此混淆,便奮然而起,竟自藩鎮(zhèn)提兵欲入清朝政。乃馬氏得了這個消息,不免惶懼!遂召長子貴由入都,立為國主,借此可以止住帖木格的人馬。帖木格聞得貴由已立為君,果然收兵而回。但是,貴由雖然嗣位,朝政仍由乃馬氏主持,不過徒擁虛名罷了。過了幾時,乃馬氏病逝,貴由即將奧都刺合蠻與法特瑪?shù)纫积R處死,宮祭肅清,朝政略有起色。
無如貴由素多疾病,以為都城的水土與自己身體不合,意欲遷居西域,惟恐臣僚諫阻。遂托言西巡,直至橫相乙兒,住了年余,即行逝世。
皇后斡兀烈海迷失,抱侄兒失烈門聽政,尊貴由為定宗。
諸王大臣心皆不服,又開庫里爾泰大會,共推拖雷子蒙哥為大汗,馳入都城。
那時蒙古已定和林為皇都,蒙哥既至,都城官民爭出迎接,進城即位,殺定宗皇后斡兀烈海迷失及失烈門生母,又徙太宗后乞里吉帖思尼出宮,放失烈門于沒脫亦,禁錮終身。蒙哥之弟名忽必烈,佐兄定命,素有大志,奉命統(tǒng)治漠南,開府于金蓮川,延攬舊臣,收羅豪俊,尊崇文學之士,訪求治道。一時知名之士,如劉秉忠、姚樞、許衡、廉希憲盡皆歸命。忽必烈又能量材器使,授官分職,各得其宜,因此京兆稱治。忽必烈修明了內(nèi)政,遂銳意圖南,命察罕等窺伺淮局。
一面又在汴京分兵屯田,待隙而動。
此時的理宗,還是姑息偷安,毫不設備。鄭清之仍為左丞相,只因年力已衰,政歸妻孥,以致賣官鬻爵,招權納賄,無所不為。未幾,告老致仕,授為醴泉觀使,過得六天工夫,就病歿了。理宗又要起用史嵩之,詔已草就,不知因何,又改用謝方叔為左丞相,吳潛為右丞相。吳潛素有賢名,謝方叔卻意氣用事,以致西蜀長城,從此隳壞了。
原來余玠鎮(zhèn)守四川,地方安靖,邊關無警,西蜀甚為太平。
利州都統(tǒng)王夔,綽號王夜叉,素性強悍,不受制使節(jié)制,所至殘破。蜀民聞得王夜叉到來,莫不畏懼!余玠亦有所聞,遂借閱邊為名,到了嘉定,王夔引部兵迎謁,班聲如雷,江水為沸,所張旗幟,都寫著斗大的王字,鮮明異常。幕府諸人見了這般行徑,莫不相顧動色。余玠卻態(tài)度眾容,宣令王夔入見,徐徐垂問,語言爽朗,豐度端重。王夔見了,心為之折,出外對人說道:“不料書生中乃有此人!”余玠命左右頒賞,事畢返鎮(zhèn)與親信將士楊成計議道:“王夔驕悍已極,終難制服,但于此時誅之恐他部下或有違言,反致激變,此事殊覺棘手?!睏畛傻溃骸敖袢舨患诱D戮,養(yǎng)成勢力愈加難圖,它日若有變動,西蜀恐不能保全了?!庇喃d點首道:“所言甚是,此時只有用計除之?!彼炫c楊成附耳數(shù)語,楊成奉命而行。余玠乃于夜間召王夔議事。王夔方才離營,楊成已單騎而入,傳出余玠軍令,暫代其職。到了次晨,王夔已為余玠斬首,懸首桅檣,宣示罪狀。部眾互相驚詫!但也不敢為亂。
有統(tǒng)制姚世安,要想繼王夔之任,運動戌州都統(tǒng),貽書保薦。余玠因軍營中舉代最為弊害,復書不允,且調騎兵四千至云頂山下,另命都統(tǒng)往代姚世安。那姚世安卻與謝方叔暗中結合,遣人向臨安求助。謝方叔竟奏請理宗,調余玠入都授為資政殿學士。原來余玠鎮(zhèn)蜀以都統(tǒng)張實治軍旅,安撫使王惟忠治財賦,監(jiān)撫朱文炳治賓客,諸事皆有常度。寶慶以來,治蜀的閫師,要推余玠為第一。但是一切軍政便宜行事,未免專擅,就是平日奏事,語句中也不加檢點,理宗心內(nèi)甚為不快!因此謝方叔一經(jīng)奏請,即行調回,另任知鄂州余晦為四川制置使。
余玠方因姚世安擁兵拒代,意欲進討,忽接召回的詔命,心中郁郁不樂!又聞得謝方叔進讒,更加憂悶,余晦還沒有抵蜀,余玠早已暴卒。有人說是因為憂讒畏譏,深恐回朝之后不能免禍,所以仰藥自盡的。余玠死后,蜀人皆悲悼不置!侍御史吳燧反劾論余玠聚斂罔利七罪。理宗不加查察,竟命籍余玠家產(chǎn)犒師賑邊,并責其子孫認錢三千萬,追比數(shù)年,方得繳清。
余晦赴鎮(zhèn),令都統(tǒng)甘閏,率兵數(shù)萬筑城于紫金山。蒙古將汪德臣簡選精騎,銜枚夜進,襲擊甘閏部兵。甘閏得蒙古兵前來,立即奔逃,全軍大潰,所建新城遂為蒙古奪去。理宗接得甘閏敗報,還不肯調去余晦。參政徐清叟,本與謝方叔同排余玠,此時又啟奏理宗道:“朝廷命令,不行西蜀,已是十二年了,今天斃余玠,正是陛下大有為的機會,如何以素無行檢,輕儇浮薄的余晦充任制使,臣恐五十四州軍民,必致解體。就是蒙古聞之,也要竊笑中國無人了!”理宗遂召還余晦,命李曾伯繼任。那余晦,小名再五,安撫使王惟忠聞得余晦鎮(zhèn)蜀不禁嘆道:“余再五也來鎮(zhèn)蜀,大事去了。”余晦聞得此言,心中大怒!
遂誣陷王惟忠私通敵國,有詔逮捕惟忠下大理獄。推勘官陳大方力加諫鏈,罪應斬首。惟忠臨刑,高呼大方之名道:“我死之后,當上訴天閽,必不令陳大方久居人世?!惫晃┲沂苄桃院?,大方也就死了。其時蒙古藩王忽必烈,命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統(tǒng)帥大兵進攻大理,虜了國王段智興;又攻吐蕃,國王蘇固圖驚駭乞降,忽必烈又轉圖西蜀。理宗還安享承平,改元寶祐。賈貴妃已是病死,閻婉容晉封貴妃。內(nèi)侍董宋臣,因與閻貴妃互相聲援,遂得理宗信任,奉命管辦祐圣觀。董宋臣引誘理宗,大興土木,建梅堂,造芙蓉閣,改造香蘭亭,擅奪民田,假公濟私,民怨沸騰。理宗日事淫樂,董宋臣還恐理宗察出自己的隱弊,便引了許多娼優(yōu)入宮,蠱惑理宗,使之縱情聲色,無暇問及政事。不但所作的弊端,不至發(fā)覺,還可以任所欲為,肆無忌憚,因此臨安人士都稱董宋臣為董閣羅。監(jiān)察御史洪天錫彈劾宋臣,也不見報;又有內(nèi)侍盧允升,亦因夤緣閻貴妃,深得主眷與宋臣狼狽為奸。蕭山縣尉丁大全,本為貴戚侍婢之夫,面帶藍色,人皆稱之為藍貌鬼,性善鉆營,以財帛饋董、盧二內(nèi)侍,托他們在閻貴妃前寬容,并進獻許多金珠。閻貴妃心內(nèi)自然歡喜,極力援引,不上幾日,便擢為右司諫,除殿中侍御史。時陳大方以夤緣宮禁,除右正言。胡大昌亦因閻貴妃之援授侍御史。
都人目此三人,為三不吠犬。
恰值四川地震,浙閩大水,臨安雨土、洪天錫力陳陰陽消長之理,論劾董、盧兩內(nèi)侍,疏至六七上,皆如石沉大海一般,絕無消息,洪天錫解職自去。宗正寺丞趙宗蟠,致書責備謝方叔與洪天錫,朋比為奸。理宗遂免方叔職,奪洪天錫官階,右丞相吳潛已免職奉祠,理宗仍任董槐為右丞相。
董槐,定遠人氏,久任外職,頗著政績,及入為參政,亦遇事敢言,不畏強御。
既任右丞相,懇請澄清宦途,改革弊政,入奏理宗,極陳三害:一是戚里不奉法;二是執(zhí)法大吏擅威福;三是皇城司不檢士。力請除此三害。理宗尚是疑信參半,那班小人,聞知此事早巳深恨董槐,要想將他除去。那丁大全,深恐祿位不能保全,密令心腹,與董槐交歡。董槐正色言道:“自古大臣無私交,我只知竭誠為國,不知交結,請速為我謝丁君?!贝笕脠螅闲叱膳?,日夜伺隙,預備攻擊。董槐又論劾大全,不應重任。理宗道:“大全并未毀卿,愿卿勿疑。”董槐頓首道:“臣與大全并無嫌怨,不過因其奸邪。臣若不言,是負陛下拔擢之思,今陛下既信任大全,臣難與共事,愿陛下賜歸田里?!崩碜诓粣偟溃骸扒湟辔疵馓ち恕!倍蓖顺?。丁大全上疏參劾董槐,理宗還沒有批答。大全竟用臺檄,調兵百余名,露刃圍相府,逼董槐入大理寺。
未知董槐為奸所害否?且看下回分解。
一、正治本;二、肅宮闈;三、擇人才;四、惜名器;五、節(jié)財用。
這五樁事情,已是切中時要,接連著又上陳十二事:一、公用舍;二、儲材能;三、嚴薦舉;四、懲贓貪;五、專職任;六、久任使;七、抑僥幸;八、重閫寄;九、選軍實;十、招土豪;十一、溝土田;十二、治邊、理財。各事都詳細規(guī)劃,悉合時宜。又勸理宗早定國本和安人心。
自從高宗南渡,建炎初年,李綱入相,有過這樣的規(guī)劃,以后的宰相哪有如此的施為。理宗見他盡心為國,知無不言,倒也很為嘉納。其時孟珙正移鎮(zhèn)江陵,駐軍上流,朝廷又疑他兵權過重,日后恐不可制。孟珙知道這事未免危懼!惟有交歡執(zhí)政,以免他患。便致書杜范,加以頌揚。杜范復書道:“古人謂將相調和,士乃豫附,此后愿與君同心為國,若以虛言相籠絡,殊非范所期望了?!泵乡钜娏诉@封復書,十分愧服!杜范又擢徐元杰為工部侍郎,一切政事,皆與咨議。徐元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極有裨益。臨安人士,方才喁喁望治,誰料天不假年,老成凋謝,杜范竟以疾卒,共計他在相位,不過八十日。
理宗甚為悲悼!追贈少傅,賜謚清獻。過不到月余,徐元杰于入值的前一日,謁見左丞相范鐘,在閣中吃罷午飯,下午歸去,忽然腹內(nèi)不快,到了黃昏時候,寒熱交作,方才四鼓,竟至指爪爆裂,大叫數(shù)聲而死。三學諸生聞知此事,皆說徐元杰為人謀害而死,共抱不平,伏闕上書,略言歷期以來,小人之傾陷君子,不過使之遠謫,觸冒煙瘴而死。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南,轉在朝廷,臣等實不勝驚駭!理宗見了此書,有詔將閣中承侍吏役逮交臨安府審訊。但此事毫無左證,那里還有實供。臨安府尹又因事關重大,審了出來,干連的人,必是極有權勢的,犯不著結這個怨恨觸犯權奸,便任他拖宕下去,不去詳加審問。
哪里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漢弼又以會食閣中,忽得腫疾身死。太學生蔡德潤等一百七十三人,又叩閽上書,為之訟冤。理宗至此也無法可施,只得頒給徐元杰、劉漢弼二人家屬官田五百畝,錢五千緡,作為撫恤之費,眾議愈加沸騰,竟有人說:“故相杜范,也因為人嫉妒,中毒而亡?!币虼艘环h論,在廷諸臣人人危懼!到了閣堂會食,無人再敢下箸。
究竟是什么人下此毒手,卻又沒有跡兆,可以跟尋。只有一事可疑,因為此事發(fā)生之后,史嵩之的侄兒史璟卿,因平日勸諫嵩之,惹了嵩之的惱恨!居然也以暴病而亡。有此一事,大眾皆疑是史嵩之的主使,只是沒有證據(jù),也只好空自議論罷了。
未幾,知江陵孟珙,以病乞請罷職,理宗下詔,授為寧武軍節(jié)度使,以少師致仕。哪知使命方至,孟珙已卒,時為淳祐六年九初旬,這月的朔日,有大星隕于江陵境內(nèi),聲如暴雷。
孟珙死的一日,又有狂風大作,走石拔木。訃達朝廷,理宗為之震悼輟朝,賻銀絹各一千,贈太師,封吉國公,予謚忠襄,立廟享祀,號曰威愛。孟珙既逝,襄漢已恐不能保全。哪知理宗還不慎擇帥臣,竟命賈似道往代其任。試想這個賈似道,只有挾妓游湖是他的長技,除此以外,一無所長,忽把這樣重任付托于他,如何能夠擔當呢?未幾,范鐘以年老乞休,遂罷左丞相職,提舉洞霄宮,起鄭清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清之自罷職后,閑居家中,日日遨游湖上,與寺僧談禪說法,且放浪形骸,到處游行。起復之詔到門,清之正在游湖,寄居僧寺,次日方才回家接詔,入朝懇辭。
理宗不許,又以趙葵為樞密使,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兼知建康府,陳樺知樞密院事,任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
那趙葵非但有專閫之才,且精擅文學,性情倜儻,家中婢女侍妾亦善詩詞。既任樞密,退朝歸來,姬侍皆不知所往,無人承值。趙葵心下詫異道:“往日我歸家中皆爭先承迎,惟恐或后,今日如何一人不見呢?”遂親往后園尋訪她們,卻見諸姬皆在園內(nèi),聚集一處,共摘青梅。趙葵見她們?nèi)绱烁吲d,也覺欣然!故意責備諸姬道:“你們拋了正事在此游戲,我退朝回來連承值的人都沒有了,照例應該重責,現(xiàn)在姑從寬貸,可吟詩一首以贖罪?!北阌幸患暲室鞯溃鸿芈暷瑘笤绱夯?,滿院春風繡戶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蔭深處摘青梅。
趙葵見她才思敏捷,深為贊許!
一日,天氣炎熱,趙葵在園中的水亭上避暑,偶然興至,便作詩道:水亭四面朱欄繞,簇簇游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水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須,頭枕一枚紅瑪瑙;吟成了六句,忽然身體困倦,擲筆睡去。
有個侍兒送茶前來,趙葵酣呼大睡,不敢驚動,將茶盞放于案上,瞥眼見了詩箋,吟哦一遍,知道尚未作完,遂即續(xù)上兩句道: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多在紅塵道。趙葵醒來,見自己的詩已有人續(xù)成,詰問之下,方知是婢女續(xù)的,心內(nèi)也很愛她聰慧,因此將這婢女另眼看待,深加寵愛。
試想這趙葵,有這樣的風雅才調,就是不由科目出身,有甚要緊呢?偏生有個言官,上章彈劾,說趙葵非由科目進身,難任樞密。趙葵經(jīng)此糾彈,遂即上疏辭職,辭表中有儷語道:“霍光不學無術,每思張詠之語以自慚;后稷所讀何書,敢以趙抃\之言而自解。”這四語流傳人口,理宗竟以趙葵為觀文殿大學土兼判譚州。
史嵩之此時已經(jīng)服闋,仍復覬覦相位,理宗也有起用的意思。殿中侍御史章琰,右正言李昂英,監(jiān)察御史黃師雍,劾嵩之無父無君,竟至落職。翰林學士李韶,又與同官抗疏力諫,方才命嵩之致仕,示不復用。又升賈似道為兩淮制置使兼知揚州。
李曾伯為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自理宗淳祐紀元以來,京湖一路有孟珙,西蜀一路有余玠,淮西一路有招討使呂文德,都能搜軍簡乘,安排守御無隙可乘,且因蒙古又有內(nèi)亂,所以屯兵境上,并不敢前來侵擾。
但是蒙古有什么內(nèi)亂呢?也須略略表明??春蠓接蓄^緒。原來,蒙古自窩闊臺第六后乃馬真氏稱制,國內(nèi)無君,已經(jīng)四載。乃馬真氏又寵用侍臣奧都刺合蠻與回婦法特瑪,這兩個人內(nèi)外勾通,稍不如意,即將其人置之死地,因此朝中的故舊大臣罷斥殆盡,中書令耶律楚材,意以憂憤而亡。太祖之弟帖木格大王,聞得朝右如此混淆,便奮然而起,竟自藩鎮(zhèn)提兵欲入清朝政。乃馬氏得了這個消息,不免惶懼!遂召長子貴由入都,立為國主,借此可以止住帖木格的人馬。帖木格聞得貴由已立為君,果然收兵而回。但是,貴由雖然嗣位,朝政仍由乃馬氏主持,不過徒擁虛名罷了。過了幾時,乃馬氏病逝,貴由即將奧都刺合蠻與法特瑪?shù)纫积R處死,宮祭肅清,朝政略有起色。
無如貴由素多疾病,以為都城的水土與自己身體不合,意欲遷居西域,惟恐臣僚諫阻。遂托言西巡,直至橫相乙兒,住了年余,即行逝世。
皇后斡兀烈海迷失,抱侄兒失烈門聽政,尊貴由為定宗。
諸王大臣心皆不服,又開庫里爾泰大會,共推拖雷子蒙哥為大汗,馳入都城。
那時蒙古已定和林為皇都,蒙哥既至,都城官民爭出迎接,進城即位,殺定宗皇后斡兀烈海迷失及失烈門生母,又徙太宗后乞里吉帖思尼出宮,放失烈門于沒脫亦,禁錮終身。蒙哥之弟名忽必烈,佐兄定命,素有大志,奉命統(tǒng)治漠南,開府于金蓮川,延攬舊臣,收羅豪俊,尊崇文學之士,訪求治道。一時知名之士,如劉秉忠、姚樞、許衡、廉希憲盡皆歸命。忽必烈又能量材器使,授官分職,各得其宜,因此京兆稱治。忽必烈修明了內(nèi)政,遂銳意圖南,命察罕等窺伺淮局。
一面又在汴京分兵屯田,待隙而動。
此時的理宗,還是姑息偷安,毫不設備。鄭清之仍為左丞相,只因年力已衰,政歸妻孥,以致賣官鬻爵,招權納賄,無所不為。未幾,告老致仕,授為醴泉觀使,過得六天工夫,就病歿了。理宗又要起用史嵩之,詔已草就,不知因何,又改用謝方叔為左丞相,吳潛為右丞相。吳潛素有賢名,謝方叔卻意氣用事,以致西蜀長城,從此隳壞了。
原來余玠鎮(zhèn)守四川,地方安靖,邊關無警,西蜀甚為太平。
利州都統(tǒng)王夔,綽號王夜叉,素性強悍,不受制使節(jié)制,所至殘破。蜀民聞得王夜叉到來,莫不畏懼!余玠亦有所聞,遂借閱邊為名,到了嘉定,王夔引部兵迎謁,班聲如雷,江水為沸,所張旗幟,都寫著斗大的王字,鮮明異常。幕府諸人見了這般行徑,莫不相顧動色。余玠卻態(tài)度眾容,宣令王夔入見,徐徐垂問,語言爽朗,豐度端重。王夔見了,心為之折,出外對人說道:“不料書生中乃有此人!”余玠命左右頒賞,事畢返鎮(zhèn)與親信將士楊成計議道:“王夔驕悍已極,終難制服,但于此時誅之恐他部下或有違言,反致激變,此事殊覺棘手?!睏畛傻溃骸敖袢舨患诱D戮,養(yǎng)成勢力愈加難圖,它日若有變動,西蜀恐不能保全了?!庇喃d點首道:“所言甚是,此時只有用計除之?!彼炫c楊成附耳數(shù)語,楊成奉命而行。余玠乃于夜間召王夔議事。王夔方才離營,楊成已單騎而入,傳出余玠軍令,暫代其職。到了次晨,王夔已為余玠斬首,懸首桅檣,宣示罪狀。部眾互相驚詫!但也不敢為亂。
有統(tǒng)制姚世安,要想繼王夔之任,運動戌州都統(tǒng),貽書保薦。余玠因軍營中舉代最為弊害,復書不允,且調騎兵四千至云頂山下,另命都統(tǒng)往代姚世安。那姚世安卻與謝方叔暗中結合,遣人向臨安求助。謝方叔竟奏請理宗,調余玠入都授為資政殿學士。原來余玠鎮(zhèn)蜀以都統(tǒng)張實治軍旅,安撫使王惟忠治財賦,監(jiān)撫朱文炳治賓客,諸事皆有常度。寶慶以來,治蜀的閫師,要推余玠為第一。但是一切軍政便宜行事,未免專擅,就是平日奏事,語句中也不加檢點,理宗心內(nèi)甚為不快!因此謝方叔一經(jīng)奏請,即行調回,另任知鄂州余晦為四川制置使。
余玠方因姚世安擁兵拒代,意欲進討,忽接召回的詔命,心中郁郁不樂!又聞得謝方叔進讒,更加憂悶,余晦還沒有抵蜀,余玠早已暴卒。有人說是因為憂讒畏譏,深恐回朝之后不能免禍,所以仰藥自盡的。余玠死后,蜀人皆悲悼不置!侍御史吳燧反劾論余玠聚斂罔利七罪。理宗不加查察,竟命籍余玠家產(chǎn)犒師賑邊,并責其子孫認錢三千萬,追比數(shù)年,方得繳清。
余晦赴鎮(zhèn),令都統(tǒng)甘閏,率兵數(shù)萬筑城于紫金山。蒙古將汪德臣簡選精騎,銜枚夜進,襲擊甘閏部兵。甘閏得蒙古兵前來,立即奔逃,全軍大潰,所建新城遂為蒙古奪去。理宗接得甘閏敗報,還不肯調去余晦。參政徐清叟,本與謝方叔同排余玠,此時又啟奏理宗道:“朝廷命令,不行西蜀,已是十二年了,今天斃余玠,正是陛下大有為的機會,如何以素無行檢,輕儇浮薄的余晦充任制使,臣恐五十四州軍民,必致解體。就是蒙古聞之,也要竊笑中國無人了!”理宗遂召還余晦,命李曾伯繼任。那余晦,小名再五,安撫使王惟忠聞得余晦鎮(zhèn)蜀不禁嘆道:“余再五也來鎮(zhèn)蜀,大事去了。”余晦聞得此言,心中大怒!
遂誣陷王惟忠私通敵國,有詔逮捕惟忠下大理獄。推勘官陳大方力加諫鏈,罪應斬首。惟忠臨刑,高呼大方之名道:“我死之后,當上訴天閽,必不令陳大方久居人世?!惫晃┲沂苄桃院?,大方也就死了。其時蒙古藩王忽必烈,命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統(tǒng)帥大兵進攻大理,虜了國王段智興;又攻吐蕃,國王蘇固圖驚駭乞降,忽必烈又轉圖西蜀。理宗還安享承平,改元寶祐。賈貴妃已是病死,閻婉容晉封貴妃。內(nèi)侍董宋臣,因與閻貴妃互相聲援,遂得理宗信任,奉命管辦祐圣觀。董宋臣引誘理宗,大興土木,建梅堂,造芙蓉閣,改造香蘭亭,擅奪民田,假公濟私,民怨沸騰。理宗日事淫樂,董宋臣還恐理宗察出自己的隱弊,便引了許多娼優(yōu)入宮,蠱惑理宗,使之縱情聲色,無暇問及政事。不但所作的弊端,不至發(fā)覺,還可以任所欲為,肆無忌憚,因此臨安人士都稱董宋臣為董閣羅。監(jiān)察御史洪天錫彈劾宋臣,也不見報;又有內(nèi)侍盧允升,亦因夤緣閻貴妃,深得主眷與宋臣狼狽為奸。蕭山縣尉丁大全,本為貴戚侍婢之夫,面帶藍色,人皆稱之為藍貌鬼,性善鉆營,以財帛饋董、盧二內(nèi)侍,托他們在閻貴妃前寬容,并進獻許多金珠。閻貴妃心內(nèi)自然歡喜,極力援引,不上幾日,便擢為右司諫,除殿中侍御史。時陳大方以夤緣宮禁,除右正言。胡大昌亦因閻貴妃之援授侍御史。
都人目此三人,為三不吠犬。
恰值四川地震,浙閩大水,臨安雨土、洪天錫力陳陰陽消長之理,論劾董、盧兩內(nèi)侍,疏至六七上,皆如石沉大海一般,絕無消息,洪天錫解職自去。宗正寺丞趙宗蟠,致書責備謝方叔與洪天錫,朋比為奸。理宗遂免方叔職,奪洪天錫官階,右丞相吳潛已免職奉祠,理宗仍任董槐為右丞相。
董槐,定遠人氏,久任外職,頗著政績,及入為參政,亦遇事敢言,不畏強御。
既任右丞相,懇請澄清宦途,改革弊政,入奏理宗,極陳三害:一是戚里不奉法;二是執(zhí)法大吏擅威福;三是皇城司不檢士。力請除此三害。理宗尚是疑信參半,那班小人,聞知此事早巳深恨董槐,要想將他除去。那丁大全,深恐祿位不能保全,密令心腹,與董槐交歡。董槐正色言道:“自古大臣無私交,我只知竭誠為國,不知交結,請速為我謝丁君?!贝笕脠螅闲叱膳?,日夜伺隙,預備攻擊。董槐又論劾大全,不應重任。理宗道:“大全并未毀卿,愿卿勿疑。”董槐頓首道:“臣與大全并無嫌怨,不過因其奸邪。臣若不言,是負陛下拔擢之思,今陛下既信任大全,臣難與共事,愿陛下賜歸田里?!崩碜诓粣偟溃骸扒湟辔疵馓ち恕!倍蓖顺?。丁大全上疏參劾董槐,理宗還沒有批答。大全竟用臺檄,調兵百余名,露刃圍相府,逼董槐入大理寺。
未知董槐為奸所害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