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

  • 拼音shì zú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又稱“世族”。東漢后期在地主階級中逐漸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經(jīng)濟(jì)各方面享有特權(quán)。士族勢力在南北朝時最盛,至唐末消亡。

外語翻譯

  • 英語:land-owning class, esp. during Wei, 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

國語詞典

  1. 南北朝重門閥,縉紳之家,自成一特殊階級,以別于庶民,稱為「士族」。在政治、經(jīng)濟(jì)各方面皆享有特權(quán)。
    1. 《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家世士族,而邁少恬靜,不慕仕進(jìn)?!?/li>
    2. 《北史.卷三八.裴佗傳》:「河?xùn)|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無鄉(xiāng)音?!?/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1. 士族
    1. 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tǒng),其實(shí)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shù)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于其仕途的影響,遠(yuǎn)大于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jù)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2.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世族有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北幾大世家(瑯琊王氏 陳郡謝氏 陳郡袁氏 蘭陵蕭氏) 隋唐時期的五姓七望(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士族”單字解釋

: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 3.士人:~農(nóng)工商。 4.軍人:~兵。~氣。 5.某些國家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上~。中~。下~。 6.指某些技術(shù)人員:醫(yī)~...
:1.家族:宗~。合~。同~。 2.古代的一種殘酷刑法,殺死犯罪者的整個家族,甚至他母親、妻子等的家族。 3.種族;民族:漢~。斯拉夫~。 4.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