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本
- 拼音shǒu běn
- 注音ㄕㄡˇ ㄅㄣˇ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訴狀。2.公文。3.明清時見上司﹑座師或貴官所用的名帖。寫信時則附于信中,對方謙遜常封還。
國語詞典
- 用手抄寫的書籍。
- 告狀的文書。
-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下.齊惠休上人齊道猷上人齊釋寶月》:「廓子賚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li>
- 明清時門生見座師或下官見上官時所用的名帖。
- 《水滸傳.第二回》:「所有一應(yīng)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
- 《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長班又送進(jìn)一個手本,光頭名字,沒有稱呼,上面寫著『范進(jìn)』?!?/li>
- 也稱為「手板」、「手版」。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手本
- 手本,漢語詞語,指公文,名帖等,
- 1.訴狀。 南朝 梁 鐘嶸 《詩品》卷下:“《行路難》是 東陽 柴廓 所造。 寶月 嘗憩其家,會 廓 亡,因竊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li>
- 2.公文。 明 張居正 《明制體以重王言疏》:“凡官員應(yīng)給誥勑,該部題奉欽依手本到閣,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詳改定,謄寫進(jìn)呈,候批紅發(fā)下,撰述官用關(guān)防掛號,然后發(fā)中書舍人寫軸用寶,此定制也。”
- 3. 明 清 時見上司、座師或貴官所用的名帖。寫信時則附于信中,對方謙遜常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