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
- 拼音tà bě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book of rubbings]用紙緊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烏金拓;淡而勻凈的叫蟬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拓片裝訂成的本子)
外語翻譯
- 英語:rubbing of inscription
- 德語:(gebundene) Sammlung mit Steinabrieben
- 法語:estampage (empreinte sur papier d'une inscription lapidaire)
國語詞典
- 指從石碑上拓印下來的紙本。拓印時(shí)先將紙張浸濕,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用毛刷刷平,此時(shí)凹刻的字跡、圖案處便會(huì)凹下去。等紙晾干后,再以毛包拍打碑面上墨,平坦的地方烏黑一片,有字跡的地方則是空白。墨干后將紙揭起,整平,即完成摹印的工作。如曹全碑拓本、玄秘塔碑拓本。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拓本 (術(shù)語)
- 拓本,凡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皆稱為“拓本”,即用紙緊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按用墨分,可分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分,可分 烏金拓、蟬翼拓。拓本實(shí)物最早見于唐代。拓法在不同的歷史時(shí)期,有其不同的特點(diǎn)。唐拓存世稀少,僅有碑拓幾篇。宋拓,拓工十分講究,紙墨都十分精良。元拓,雖有拓本,但拓得不好,沒有什么特色。明拓也比較講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體要求來捶拓。清沿襲明代的拓法,沒有什么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