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板瘡

  • 拼音zuò bǎn chuā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夏令臀部皮膚所生的一種瘡瘍。初起小顆粒,后則蔓延成片。

國語詞典

  1. 夏季坐日曬后的幾凳,或久坐陰濕之地,以致濕熱凝滯于臀部而成的瘡瘍。形如黍豆,色紅作癢,甚則熱痛如火燒。

網(wǎng)絡(luò)解釋

  1. 坐板瘡 科普中國
    1. 坐板瘡,又名風(fēng)疳,古名痤痱瘡。是生于臀部瘡瘍的統(tǒng)稱,指下腰及臀部多個散在癤腫,大如黃豆,小如粟米,根淺高突,中央有白色膿頭,焮硬疼痛。為常見多發(fā)皮膚病,夏秋季節(jié)尤多。

“坐板瘡”單字解釋

:1.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重量:請~。咱們~下來談。他~在河邊釣魚。穩(wěn)~江山。 2.乘;搭:~船?!疖?。 3.(房屋)背對著某一方向:這座大樓是~北朝...
:1.片狀的較硬的物體:木~。鋼~。玻璃~。 2.專指店鋪的門板:鋪子都上~兒了。 3.黑板:~報。~書。 4.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用來打拍子的樂器:檀~。 5.(~兒)音樂和戲曲中...
:1.皮膚或黏膜發(fā)生潰瘍的病。 2.外傷:金~(舊指刀槍箭矢造成的傷)。...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