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龍
- 拼音kuí ló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相傳舜的二臣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稌吹洹罚翰莼?,讓于夔龍。孔傳:夔龍,二臣名。唐杜甫《奉贈蕭十二使君》詩: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后用以喻指輔弼良臣。2.古器物上的夔龍紋飾。
國語詞典
- 商代及西周時期,在鐘鼎彝器上所刻鑄的夔和龍形的花紋。
- 相傳為舜的二臣名,夔是樂官,龍是納言之官。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夔龍 (神話形象)
-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fēng)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 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 “夔,神魅也,如龍一足?!保ā墩f文解字》)
- “夔,一足,踔而行”。(《六帖》)
- 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jié)構(gòu)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