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
- 拼音bēi lí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the Forest of Steles]眾多石碑豎立如林之地
- 長安舊府學內有碑林,萃石刻六百余種
外語翻譯
- 英語:Forest of Steles (museum in Xi'an), Beilin District of Xi’an 西安市[Xi1 an1 Shi4], Shaanxi
- 法語:Forêt de Stèles (Xi'an)
國語詞典
- 地名。在今陜西西安市內。因石碑林立,故稱為「碑林」。目前共收漢魏以至清代碑志二千三百余件,包括漢隸書《曹全碑》、唐《開成石經》、唐.智永、張旭、懷素草書《千字文》等,為藝林珍藪。
網絡解釋
- 碑林 (西安碑林)
- 碑林(Forest of Steles),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刻類第1號)、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18個特殊旅游景觀之一,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三學街十五號。
- 碑林的源頭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長安務本坊國子監(jiān)內的《石臺孝經》、《開成石經》,正式創(chuàng)始者為北宋名臣呂大忠(陜西藍田人),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后經歷代收集,規(guī)模逐漸擴大?,F(xiàn)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種(組)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駿”有四駿藏于碑林。
- 西安碑林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