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
- 拼音xíng xiā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古代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始于南北朝。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
- 明·清時官吏每至朔望入廟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舉行入廟焚香儀式,均稱行香。
國語詞典
- 禮佛的儀式。始于南北朝,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后則為持香爐繞行道場或街市。至明清時則指官吏上任或遇朔望時,入廟焚香叩拜的儀式。
- 《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本縣雖與宣尉司表里,衙門常規(guī),長官行香后,先去看望他,他才答禮,彼此酒禮往來?!?/li>
網(wǎng)絡解釋
- 行香
-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zhí)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里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階層、行業(yè)、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fā)財?shù)?,有求農(nóng)業(yè)豐收的,有求子續(xù)嗣,等等。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初一有錢者,要用重達百余斤的大蠟燭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