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界
- 拼音shí bā jiè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梵文的意譯。佛教以人的認識為中心,對世界一切現(xiàn)象所作的分類?;蛘f,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發(fā)生認識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為認識對象的六境(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識(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
國語詞典
- 佛教對于現(xiàn)象的分類,也就是現(xiàn)象的十八個范疇。認識的對象有六類,即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相對于對象的認識官能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認識作用也有六種,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之六識。共成十八類。
- 《大智度論.卷三○》:「于五眾、十八界、十二入、六種十二因緣等眾多法中,假名『眾生』。」
網(wǎng)絡解釋
- 十八界
- 詞語解析
- 梵文的意譯。佛教以人的認識為中心,對世界一切現(xiàn)象所作的分類?;蛘f,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發(fā)生認識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為認識對象的六境(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識(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毒闵嵴摗肪硪唬骸胺ǚN族義是‘界’義……如是一身或一相續(xù)有十八類諸法種族,名十八界?!?呂澄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后,‘事數(shù)’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