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蓮
- 拼音bā jiǎo liá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多年生草本。亦稱“[[鬼臼]]”。莖生兩片葉,初夏開花,暗紅色,產(chǎn)于我國中部及東南部。入藥能散風祛痰,消毒解腫,殺蟲,可治蛇咬傷。
國語詞典
- 植物名。小蘗科鬼臼屬,多年生草本。葉形似蓮,呈八角狀。四、五月由地上莖頂端開數(shù)朵紫紅色花,花瓣黃褐色,基部有密腺。漿果呈橢圓形。一般供庭園觀賞,根莖可作為藥用。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八角蓮 (植物)
- 八角蓮(學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是小檗科,鬼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150厘米。根狀莖橫生粗狀,多須根;莖生葉薄紙質(zhì),近圓形,裂片闊三角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上面無毛,葉脈明顯隆起,邊緣細齒;花梗纖細,花深紅色,萼片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勺狀倒卵形,無毛;花絲短于花藥,子房橢圓形,漿果橢圓形,種子多數(shù)。3-6月開花,5-9月結(jié)果。
- 分布于中國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河南、陜西。生于山坡林下、灌叢中、溪旁陰濕處、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綠林下。海拔300-2400米。
- 該種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入藥能散風祛痰,消毒解腫,殺蟲,有其特殊的解毒功效,可治蛇咬傷,是國家保護植物。
-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