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面兒
- 拼音hùn hé miàn ér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抗日戰(zhàn)爭(zhēng)時(shí)期華北、東北淪陷區(qū)作為糧食配售的一種用玉米心、豆餅、糠秕等混合磨成的粉。
“混合面兒”單字解釋
兒:1.雄性的:~馬?!?。 2.后綴(注音作r)。 3.名詞后綴,主要有下面幾種作用。a)表示小:盆兒、棍兒、窟窿兒、小車兒。b)表示詞性變化:吃兒、蓋兒、卷(juǎn)兒(動(dòng)詞名詞化...
合:[hé] 1.閉;合攏:~眼。笑得~不上嘴。 2.結(jié)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duì)):~辦。同心~力。 3.全:~村?!覉F(tuán)聚。 4.符合:~情~理。正~心意。 5.折合;共計(jì):一...
混:[hùn] 1.攙雜在一起:~雜。~為一談。 2.冒充:蒙~。魚目~珠。 3.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地生活。 4.古又同“滾(gǔn)”。 [hún] 糊涂;不明事理。...
面:1.頭的前部;臉:~孔?!珟⑿Α?2.向著;朝著:背山~水。這所房子~南坐北。 3.物體的表面,有時(shí)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水~。地~。路~。圓桌~兒?!珒耗サ煤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