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恥
-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 注音ㄊㄧㄢˊ ㄅㄨˋ ㄓㄧ ㄔㄧˇ
- 成語繁體恬不知恥
- 成語解釋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泰然處之,不以為恥
- 成語出處宋 呂祖謙《東萊博議 衛(wèi)禮至殺邢國子》:“衛(wèi)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于銘,以章示后。”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成語例子“打這個恬不知恥的走狗!”臺下一片激怒的喊聲,還是震動了臺上的胡博士。(楊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恬,不能寫作“括”。
- 成語辨析~與“厚顏無恥”區(qū)別在于:~偏重于“恬”;“知”指做了壞事;也無動于衷;多指壞人沒有心理上的羞恥感;而“厚顏無恥”偏重在“厚”和“無”;指人“臉皮厚”;不怕羞恥。
- 成語正音恬,不能讀作“ɡuā”。
- 英語翻譯shameless
- 俄語翻譯бесстыдный <бессовестный>
- 其他語言<德>ohne Schamgefühl <schamlos><法>sans bergogne <éhonté>
- 近義詞滿不在乎厚顏無恥
- 反義詞無地自容
詞語解釋
- [do not feel ashamed at all; past all sense of shame;shameless]泰然處之,不以為恥
國語詞典
- 犯了過錯卻安然不以為羞恥。《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傳》:「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恥」。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恬不知恥
- 恬不知恥是一個成語,讀音是tián bù zhī chǐ,做了壞事滿不在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 恬:滿不在乎,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