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癡不聾
- 拼音bù chī bù lóng
- 注音ㄅㄨˋ ㄔㄧ ㄅㄨˋ ㄌㄨㄙˊ
- 成語繁體不癡不聾
- 成語解釋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dāng)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借指故意不聞不問,裝聾作啞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癡不聾,不能為公
- 成語出處《宋書 庾炳之傳》:“不癡不聾,不成姑公?!?/li>
-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常與“不成姑公”連用
- 成語例子鄙諺有之:“不癡不聾,不作家翁?!保ā顿Y治通鑒 唐紀(jì)代宗大歷二年》)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 近義詞裝聾作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借指故意不聞不問,裝聾作啞
- 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癡不聾,不能為公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不癡不聾
- 不癡不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chī bù lóng,意思為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dāng)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