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 注音ㄒㄧㄥˊ ㄕㄧ ㄗㄡˇ ㄖㄡˋ
- 成語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钏廊恕1扔饔孤禑o能,無所作為的人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獣x. 王嘉《拾遺記》
- 成語出處晉 王嘉《拾遺記 后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 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例子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尸,不能寫作“師”。
- 成語辨析~和“酒囊飯袋”;都指庸庸碌碌的人。但~偏重在“沒有靈魂”;“酒囊飯袋”偏重于“不會做事”。
- 成語正音行,不能讀作“hánɡ”。
- 英語翻譯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 <a walking corpse>
- 日語翻譯生(い)けるしかばね
- 俄語翻譯живой труп <тунеядец>
- 其他語言<法>un propre à rien <celui qui tourne ses pouces tous les jours>
- 近義詞酒囊飯袋
- 反義詞雖死猶生
詞語解釋
- [a walking corpse——one who vegetates]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活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作為的人
-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晉· 王嘉《拾遺記》
國語詞典
- 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挂沧鳌感惺吖恰埂ⅰ感惺暼狻?、「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網(wǎng)絡(luò)解釋
- 行尸走肉
- 《行尸走肉》是一部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zhí)導(dǎo)的美國恐怖電視系列劇,安德魯·林肯、諾曼·瑞杜斯、勞倫·科漢、史蒂文·元等主演。改編自同名漫畫,該劇于2010年10月31日在AMC有線電視網(wǎng)開播,是電視史上第一部正宗的喪尸電視劇。
-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瑞克是亞特蘭大城郊一座小鎮(zhèn)的副警長。在執(zhí)行公務(wù)的過程中,瑞克遭到槍擊,傷勢嚴重,被人緊急送往當?shù)蒯t(yī)院進行搶救。當瑞克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世界已經(jīng)喪尸蔓延、危機四伏。
- 行尸走肉 (成語)
- 行尸走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xíng shī zǒu ròu,是指走動的尸體,活動的肉體,猶如活死人。比喻只有人的形體,不具備人最基本的感覺。也指沒有生活理想,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出自晉·王嘉《拾遺記》。
“行尸走肉”單字解釋
尸:1.尸體,人或動物死后的身體。 2.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肉:1.人和動物體內(nèi)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韌的物質(zhì)。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 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棗~。冬瓜~厚。 3.不脆;不酥:~瓤兒西瓜。 4.性子慢,動作遲緩:~脾氣。那個人...
行:[háng] 1.行列:雙~。楊柳成~。 2.排行:您~幾?。我~三。 3.行業(yè):內(nèi)~。同~。在~。懂~。改~。各~各業(yè)。干一~,愛一~?!鰻钤?。 4.某些營業(yè)機構(gòu):商~。銀~。車~。...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孩子會~了。馬不~了。 2.跑:奔~。 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三十里。你這步棋~壞了。 4.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