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
-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 注音ㄉㄚˇ ㄘㄠˇ ㄐㄧㄥ ㄕㄜˊ
- 成語繁體打艸驚虵
- 成語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duì)方有所戒備。 原指懲罰了別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備 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端疂G傳》
- 成語出處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shí)焉?!?/li>
- 成語用法連動(dòng)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于否定句
- 成語例子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
- 成語結(jié)構(gòu)連動(dòng)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驚,不能寫作“警”。
- 成語辨析~和“風(fēng)吹草動(dòng)”;都有前因后果的關(guān)系;但“風(fēng)吹草動(dòng)”通常指輕微的動(dòng)蕩和變故。
- 成語正音蛇,不能讀作“sé”。
- 英語翻譯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 日語翻譯粗忽 (そこつ)をして相手 (あいて)に感 (かん)づかれている
- 俄語翻譯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
- 其他語言<德>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 <schlafende Hunde wecken><法>si l'on remue l'herbe le serpent s'enfuira <trahir son jeu et par là mettre l'adversaire en garde>
- 近義詞因小失大操之過急
- 反義詞引蛇出洞欲擒故縱
詞語解釋
- [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原指懲罰了別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備
- 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水滸傳》
國語詞典
- 語本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dāng)涂宰,頗以資產(chǎn)為務(wù)。會(huì)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弧勾虿蒹@蛇比喻某甲受到懲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對(duì)方有所察覺,預(yù)先防備。
- 《水滸傳.第二九回》:「空自打草驚蛇,倒乞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
- 《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打草驚蛇
- 打草驚蛇,現(xiàn)代漢語成語,
-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dāng)涂宰,頗以資產(chǎn)為務(wù),會(huì)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 打草驚蛇,三十六計(jì)之一,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shí),切切不可輕敵冒進(jìn),應(yīng)當(dāng)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yùn)動(dòng)狀況再說。
“打草驚蛇”單字解釋
驚: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驚動(dòng):打草~蛇。 3.騾、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來:馬~了。...
打:[dǎ] 1.除去:~旁杈。 2.舀取:~水?!唷?17)買:~油?!啤!嚻?。(18)捉(禽獸等):~魚。(19)用割、砍等動(dòng)作來收集:~柴。~草。(20)定出;計(jì)算:~草稿?!饕?。成本~二百...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tǒng)稱:野~。青~。割~。 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K?!?3.舊指山野、民間:~賊?!?。 4.雌性的(多...
蛇:[shé] 爬行動(dòng)物,身體圓而細(xì)長,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動(dòng)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獸類。 [yí] 見“逶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