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
- 拼音yī cǎo yī mù
- 注音ㄧ ㄘㄠˇ ㄧ ㄇㄨˋ
- 成語繁體一艸一木
- 成語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yīng)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zāi),秋一木華亦為異?!?/li>
- 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細(xì)小平常的東西
- 成語例子不許驚動(dòng),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斬首?。?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木,不能寫作“目”。
- 成語辨析~和“一針一線”;都指“細(xì)小或平常的東西”。但~偏重在“草”、“木”等一些東西隨處可見的東西;“一針一線”指不值錢的賤物;而~沒有這層意思。
- 成語正音草,不能讀作“cāo”。
- 近義詞一針一線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后漢書o應(yīng)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zāi),秋一木華亦為異?!焙笠嘁浴耙徊菀荒尽庇魑⒓?xì)之物。
國語詞典
- 比喻微小的事物。
-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一草一木都是上天生命,何況祖宗赤子?」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一草一木
- 一草一木是一個(gè)成語,讀音是yī cǎo yī mù,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平常的東西,出自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應(yīng)劭傳》。
“一草一木”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shù)。見〖數(shù)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gè);全:~冬?!!菲桨??!葑尤恕!淼?..
木:1.樹木:伐~。果~。獨(dú)~不成林。 2.木頭:棗~。榆~。檀香~。 3.棺材:棺~。行將就~。 4.質(zhì)樸:~訥。 5.反應(yīng)遲鈍:~然?!^~腦。他反應(yīng)有點(diǎn)~。 6.麻木:兩腳凍~了。舌...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tǒng)稱:野~。青~。割~。 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繩。~鞋。 3.舊指山野、民間:~賊?!啊?4.雌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