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得咎
- 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
- 注音ㄉㄨㄙˋ ㄓㄜˊ ㄉㄜ ㄐㄧㄨˋ
- 成語繁體動輒得咎
- 成語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輒:就,總是。咎:罪過。一有舉動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責備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韓愈《進學解》
- 成語出處唐 韓愈《進學解》:“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 成語例子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輒不能寫作“轍”。
- 成語正音輒,不能讀作“chē”。
- 英語翻譯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 <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 近義詞跋前躓后
- 反義詞八面圓通
詞語解釋
-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輒:就,總是。咎:罪過。一有舉動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責備
- 跋前躓后,動輒得咎。——唐· 韓愈《進學解》
國語詞典
- 一有舉動就會犯過,受到責難。指人處境困難,極易遭到罪責。
- 唐.韓愈〈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 《鏡花緣.第七八回》:「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網絡解釋
- 動輒得咎
- 動輒得咎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òng zhé dé jiù。輒:就;咎:怪罪,處分。意思是動不動就受到責備或處分。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出自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