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實亡
- 拼音míng cún shí wáng
- 注音ㄇㄧㄥˊ ㄘㄨㄣˊ ㄕㄧˊ ㄨㄤˊ
- 成語繁體名存實亡
- 成語解釋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名義上或形式上存在,但實際上已不存在有一方不守信用,協(xié)議就將名存實亡
- 成語出處先秦 韓非《韓非子》:“惑主不然,計其入不計其出,出雖倍其入,不知其害,則是名得而實亡。”
- 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補語;形容只剩一個空名
- 成語例子自從日方半途撤走后,這家合資企業(yè)已經(jīng)名存實亡。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名,不能寫作“明”。
- 成語辨析~和“有名無實”;都有“徒有名義”的意思。但~偏重在“本來有名有實;后因某種原因不存在了”;“有名無實”側(cè)重“原本就只有一個空名”。
- 英語翻譯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
- 日語翻譯有名無実になる
- 俄語翻譯остáлась однá видимость
- 近義詞有名無實
- 反義詞名副其實
詞語解釋
- [nominal;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exist in name only]名義上或形式上存在,但實際上已不存在
- 有一方不守信用,協(xié)議就將名存實亡
國語詞典
- 名義上還有,實際上已不存在。
-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雖設(shè)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失其所業(yè)?!?/li>
- 《宋史.卷三○四.梁鼎傳》:「五代兵革相繼,禮法陵夷,顧惟考課之交,祇拘州縣之輩,黜陟既異,名存實亡。」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名存實亡
- 名存實亡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míng cún shí wáng,意思是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出自: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
“名存實亡”單字解釋
亡:[wáng] 1.逃:逃~。流~。 2.失去:~佚。~羊補牢。 3.死:傷~。死~。 4.滅:滅~?!珖>取?。興~。 [wú] 古同“無”,沒有。...
名:1.名字;名稱:人~。書~。命~。報~。給他起個~兒。 2.名字叫做:這位女英雄姓劉~胡蘭。 3.名義:你不該以出差為~,到處游山玩水。 4.名聲;名譽:出~。有~。世界聞~。...
存:1.存在;生存:殘~。父母俱~。 2.儲存;保存:封~?!Z。 3.蓄積;聚集:~食。新建的水庫已經(jīng)~滿了水。 4.儲蓄:~款?!邸A恪?。把暫時不用的現(xiàn)款~在銀行里。 5.寄...
實:1.內(nèi)部完全填滿,沒有空隙:~心兒。把窟窿填~了。 2.真實;實在(跟“虛”相對):~話?!难蹆骸!虑笫恰?3.實際;事實:失~。名~相副。 4.果實;種子:芡~(雞頭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