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幟易幟
-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 注音ㄅㄚˊ ㄓㄧˋ ㄧˋ ㄓㄧˋ
- 成語繁體拔幟易幟
- 成語解釋幟:旗幟;易:換。比喻推翻別人,自己占有。
-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li>
- 成語用法作謂語;指取代
- 成語例子如今這里已拔幟易幟,另換新主了。
- 成語結(jié)構(gòu)連動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to supersede somebody
- 近義詞取而代之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幟:旗幟;易:換。比喻推翻別人,自己占有。
國語詞典
- 漢韓信與張良率兵攻趙,背水列陣以誘敵。韓信詐敗,趙軍盡出城追擊,信之伏兵乃趁機入城,拔去趙旗,改插漢軍旗幟,大破趙軍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后比喻以計謀戰(zhàn)勝敵人,取而代之。也作「拔幟樹幟」。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拔幟易幟
- 拔幟易幟,讀音為bá zhì yì zhì,漢語成語,意思是拔掉別人的旗幟,換上自己的旗幟。多比喻取而代之。出自《史記·淮陰候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