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
gōuㄍㄡ- 拼音gōu
- 注音ㄍㄡ
- 部首釒
- 總筆畫(huà)13畫(huà)
- 部外筆畫(huà)5畫(huà)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411243135251
- 筆順順序撇/點(diǎn)/橫/橫/豎/點(diǎn)/撇/提/撇/橫折鉤/豎/橫折/橫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9264
- 五筆qqkg
- 倉(cāng)頡cpr
- 鄭碼prj
- 四角87120
- 異體字句 鈎
“鉤”字的意思
同“鉤”。
“鉤”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鉤
gōu ㄍㄡˉ
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子。秤~兒?;稹?。 形狀像鉤子的:蠍的~子?!槨?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住樹(shù)枝爬上去。 研究,探尋:~玄?!?。~校(jiào )。 牽連:~黨(指相牽連的同黨)。 同“勾”。 一種縫紉法,多指縫合衣邊:~貼邊。 古代兵器:~戟。純~(劍名)。吳~(刀名)。 鐮刀。 古代稱(chēng)圓規(guī)。英語(yǔ) hook, barb; sickle; stroke with
德語(yǔ) Haken, Bügel
法語(yǔ) crochet,faucille,unir,influencer,séduire
“鉤”字的詳細(xì)解釋
“鉤”字的辭典解釋
鉤ㄍㄡgōu 名
形狀彎曲,具有探取、懸掛、連接等功能的器具。如:「釣鉤」、「掛鉤」。
武器名。古代一種似劍而彎曲的兵器?!稘h書(shū)·卷七六·韓延壽傳》:「延壽又取官銅物,侯月蝕鑄作刀劍鉤鐔?!?/p>
一種末端彎曲的書(shū)寫(xiě)筆法。
姓。如宋代有鉤光祖。
動(dòng)用鉤子掛住拉起。如:「衣服不小心被鉤住了?!?/p>
更改、變動(dòng)。《后漢書(shū)·卷四六·陳寵傳》:「寵又鉤校律令條法,溢于甫刑者除之?!?/p>
扣留。《后漢書(shū)·卷二七·吳良傳》:「車(chē)府令徐匡鉤就車(chē),收御者送獄?!?/p>
描繪。如:「鉤出輪廓來(lái)?!雇腹?」。
編織、縫紉。如:「鉤圍巾」、「鉤邊」。
形彎曲的。如:「鉤鼻子」。《戰(zhàn)國(guó)策·西周策》:「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fā)不中,前功盡矣。」
副停滯、逗留。如:「鉤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