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nà,nǎ,nèi,ㄋㄚˋ|ㄋㄚˇ|ㄋㄟˋ|ㄋㄚ- 拼音nà,nǎ,nèi,
- 注音ㄋㄚˋ|ㄋㄚˇ|ㄋㄟˋ|ㄋㄚ
- 部首阝
- 總筆畫6畫
- 部外筆畫4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511352
- 筆順順序橫折鉤/橫/橫/撇/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90A3
- 五筆vfbh|ngbh
- 倉頡sqnl
- 鄭碼yby
- 四角17527
- 異體字哪 挪 郍
“那”字的意思
1.代詞,那樣:就~辦吧!。要不了~多?!珎€人。~個脾氣。
2.連詞,跟前面“如果”、“若是”等相應(yīng),表示申說應(yīng)有的結(jié)果或做出判斷:如果敵人不投降,~就消滅他。
[nèi]“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數(shù)量時不限于一:~個?!??!??!辍?/p>[nā]
姓。
“那”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那
nà ㄋㄚˋ
◎ 指較遠(yuǎn)的時間、地方或事物,與“這”相對:~里?!珎€?!珮印!!珪r。~么。
其它字義
● 那
nǎ ㄋㄚˇ
◎ 同“哪”(一)(中國大陸地區(qū)已不用)。
其它字義
● 那
nèi ㄋㄟˋ
◎ 義同(一),“那”和“一”連讀的合音,但指數(shù)量時不限于一:~個?!迥辍?/p>
其它字義
● 那
nā ㄋㄚˉ
◎ 姓。
英語 that, that one, those
德語 jene(r,s) ,das (da, dort) (Pron),nun, dann, (Interjektion) (Int),Na (Eig, Fam),da, das ,diese, jene ,(Zhlwort) (Zhl)
法語 ce,cet,cette,cela,donc,dans ce cas,(nom de famille)
“那”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那 nā
〈名〉
(1) 姓
(2) 另見 nà;nè;nèi;nuó
基本詞義
◎ 那 nà
〈代〉
(1) (形聲。小篆字形,從邑,冄( rǎn)聲。邑與地名或行政區(qū)域有關(guān)。后省作“那”。①本義:國名?!墩f文》:“西夷國?!北咀x nuó。②指示代詞。特指某個人、某個時間、某個地方或某個事物。不一定是遠(yuǎn)指之詞,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2) 指示代詞 [that]
(3) 指代較遠(yuǎn)的人或事物。如:那廝(那個家伙,表示鄙視的意思);山坡上有一個穿紅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較遠(yuǎn)的時間、處所
那時使吾?!濉?林覺民《與妻書》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時);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見過她;那廂(那邊);那頭兒(極點;盡頭);那哈兒(那兒,那里)
(6) 指較遠(yuǎn)的人或事物。如:這時那兩個同學(xué)都不在屋里,她獨自在窗前站著
(7) 指較遠(yuǎn)的時間、處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點紅紅的搖動的燈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據(jù)上下文或根據(jù)當(dāng)時的情況顯然所指的某個人或物 [the]。如:把那只貓趕出去
(9) 表示突出強調(diào)某人、事物或語意 [that there]。如:我決不會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贊同之點 [there]。如:那就是你的光榮
詞性變化
◎ 那 nà
〈連〉
(1) 表示順著上文或上句話的語意,申說應(yīng)有的結(jié)果 [in that case]。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見 nā;nè;nèi;nuó
基本詞義
◎ 那 nè
〈代〉
(1) [口]∶根據(jù)情況所指的、提到的或認(rèn)為的那個人、物或意思;那一個 [that]——“那”( nà )的口語音。如:那人可不怎么樣
(2) 另見 nà;nā;nèi;nuó
基本詞義
◎ 那 nuó
〈形〉
(1) 多 [much;many]
不戢不難,受福不那?!对姟ば⊙拧どl琛?/p>
(2) 安閑的樣子 [peaceful and carefree]
王在在鎬,有那其居。——《詩·小雅·魚藻》
(3) 美好 [fine]
使富都那豎贊焉?!秶Z·楚語上》
(4) 代詞。何 [how]
那,借為問辭,猶何也。如何、奈何之合音也?!墩滞ā?/p>
詞性變化
◎ 那 nuó
〈動〉
(1) 移動。后作“挪” [move;shift]
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西游記》
(2) 又如:那用(挪用);那空(因挪用而虧空);那蹤(移動步子)
◎ 那 nuó
〈名〉
(1) 姓
(2) 另見 nā;nà;nè;nèi
“那”字的辭典解釋
指示詞。指比較遠(yuǎn)的人、事、物。相對于「這」。如:「我很喜歡那個人。」、「那件東西你要不要?」宋·辛棄疾〈丑奴兒·千峰云起〉詞:「山那畔,別有人間?!?/p>連
表承接、轉(zhuǎn)折的語氣。如:「你要是沒空,那我找別人陪我去?!?/p>那ㄋㄚˇnǎ 代
表示疑問。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紙錢那得到黃泉?」
副怎。宋·辛棄疾〈瑞鷓鴣·膠膠擾擾幾時休〉詞:「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ㄋㄟˋnèi代指示詞。單數(shù)用法,指比較遠(yuǎn)的人、事、物。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轉(zhuǎn)成ㄋㄟˋ。如:「我很欣賞那個人?!?/p>那ㄋㄚnā 名
姓。如明代有那鑒。
那ㄋㄨㄛˊnuó動移動?!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骸感氯四遣竭^高堂?!雇概?」。
形多?!对娊?jīng)·小雅·桑扈》:「受福不那?!?jié)h·鄭玄·箋:「那,多也?!?/p>
安定?!对娊?jīng)·小雅·魚藻》:「有那其居?!?jié)h·鄭玄·箋:「那,安貌。」
代如何、奈何。《左傳·宣公二年》:「棄甲則那?」晉·杜預(yù)·注:「那猶何也?!固啤ざ鸥?〈夜歸〉詩:「白頭老罷舞復(fù)歌,杖藜不睡誰能那?」
名《詩經(jīng)·商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jù)〈詩序〉:「〈那〉,祀成湯也?!怪疙灀P祭祀湯王典禮的音樂和諧美盛之詩。本章二句為:「猗與那與,置我鼗鼓?!光⒛嵌诌B用,美盛之貌。與,兮也。置,樹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ㄋㄟˇněi代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zhuǎn)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里人那個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