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
jùㄐㄩˋ- 拼音jù
- 注音ㄐㄩˋ
- 部首辶
- 總筆畫16畫
- 部外筆畫13畫
- 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2153151353334454
- 筆順順序豎/橫/橫撇/橫鉤/撇/橫/豎彎鉤/橫/撇/彎鉤/撇/撇/撇/點/點/橫折折撇/捺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907D
- 五筆haep|hgep
- 倉頡yypo
- 鄭碼ihgw
- 四角31303
“遽”字的意思
1.匆忙;急:匆~。急~。
2.立即;趕快:情況不明,不能~下定論。
3.驚慌:惶~。
4.姓。
“遽”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遽
jù ㄐㄩˋ
急,倉猝:~爾(突然)。~死?!?。匆~。驚懼、慌張:~色。惶~。古代報信的快馬或驛車:乘~而至。遂,就:“塘有萬穴,塞其一,魚何~無由出?”英語 suddenly, unexpectedly; at once
德語 schnell
法語 soudain,h^atif,rapide
“遽”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遽 jù
〈名〉
(1) (形聲。從辵( 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guān),本義:送信的快車或快馬)
(2) 同本義 [post car or horse]
遽,傳也?!墩f文》
以待達窮者與遽令?!吨芏Y·大仆》
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吨芏Y·行夫》。注:“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者也?!?/p>
且使遽告于鄭?!蹲髠鳌べ夜辍贰W?“傳車?!?/p>
士曰傳遽之臣?!抖Y記·玉藻》
(3) 又如:遽人(驛卒;傳達命令的人);遽驛(傳車和驛馬);遽傳(驛車和傳舍);遽委(驛站車馬和儲存的糧食)
(4) 鄉(xiāng)名 [Ju village]。在今河北省元氏縣附近
詞性變化
◎ 遽 jù
〈副〉
(1) 立刻;馬上 [immediately;at once;in no time]
遽興姜戎?!蹲髠鳌べ夜?/p>
北亦未敢遽輕吾國。——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遽撲之?!读凝S志異·促織》
遽以不變名之。——[英]赫胥黎著、 嚴復(fù)譯《天演論》
(2) 又如:遽諾(馬上承諾、答應(yīng));遽理(馬上或很快處理);遽即(立即)
(3) 就,竟 [then]
豈遽善游哉?!秴问洗呵铩げ旖瘛?/p>
此何遽不能為福乎?——《淮南子·人間訓(xùn)》
遽驚謝曰?!濉?周容《芋老人傳》
遽躬蹈之?!濉?袁枚《祭妹文》
◎ 遽 jù
〈形〉
(1) 驚慌 [frightened]
(2) 又如:遽惶(惶遽,驚慌);遽惕(惶恐戒懼);遽戚(敬畏的樣子);遽容(恐懼的臉色)
(3) 十分貧困,窘迫 [very poor]
遠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世說新語》
(4) 急忙,匆忙 [hastily;hurriedly]
遽數(shù)之不能終其物。——《禮記·儒行》
公懼,遽見之。——《國語·晉語》
遽契其舟?!秴问洗呵铩げ旖瘛?/p>
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5) 又如:遽別(急速分別);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幾(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6) 快,迅速 [quick;fast]
本乎疾者其勢遽,故難得以曉也。——劉禹錫《天論》
“遽”字的辭典解釋
驛車?!稜栄拧め屟浴罚骸稿幔瑐饕?。」晉·郭璞·注:「皆傳車驛馬之名?!埂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嘎勚?,懼弗及,乘遽而至?!?/p>動
驚慌、恐懼?!冻o·屈原·九章·惜誦》:「眾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為此伴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風(fēng)起波涌,孫、王諸人色并遽?!?/p>形
急忙、迫促?!秶Z·晉語四》:「(頭頭)謂謁者曰:『……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眾矣?!恢]者以告,公遽見之?!埂抖Y記·檀弓上》:「故喪事雖遽,不陵節(jié)?!?/p>
窘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遠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副忽然、突然。如:「遽聞」、「欲行遽止」?!读凝S志異·卷四·促織》:「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p>連
遂、就?!稘h書·卷四三·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埂段倪x·左思·魏都賦》:「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世篤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