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
shíㄕˊ-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部首言
- 總筆畫19畫
- 部外筆畫12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4111251414312511534
- 筆順順序點/橫/橫/橫/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斜鉤/撇/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8B58
- 五筆yuaj|yyuj
- 倉頡yryia
- 鄭碼sskh
- 四角03650
- 異體字幟 誌 識
“識”字的意思
1.知道;瞭解。
2.認識;識別。
3.賞識。
4.知識;見解。
5.思想意識。
6.知覺。
7.相識的朋友;知交。
8.通“適”。剛才。
[zhì]1.旗幟。後作“幟”。
2.標志;記號。
3.做記號,加標記。
4.記住。
5.記載。
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
7.通“職”。職掌。
8.通“職”。相愛憐。
9.通“蘵”。草名。
“識”字的基本解釋
英語 recognize, understand, know
德語 aufnehmen, erfassen (V),vertiefte Inschrift: sich erinnern (V)
法語 connatre,connaissance,clairvoyance,se souvenir,inscrire,annales
“識”字的詳細解釋
“識”字的辭典解釋
見解、見聞。如:「見識」、「遠識」、「才識」、「膽識」。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思想、內(nèi)在思維。如:「意識」?!赌鲜贰ぞ硭摹R武帝本紀》:「我識滅后,身上著夏衣、畫天衣?!?/p>
知己、朋友?!读簳ぞ砭拧ね趺瘋鳌罚骸该陻?shù)歲,為大父深所異,常謂親識曰:『此吾家之千里駒?!弧固啤⒂礤a〈元日感懷〉詩:「異鄉(xiāng)無舊識,車馬到門稀?!?/p>動
知道、了解。如:「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p>副
剛才?!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缸R見不谷而趨,無乃傷乎?」通「適」。
識ㄓˋzhì 動記憶、記住?!墩撜Z·述而》:「默而識之?!埂段倪x·宋玉·神女賦》:「寐而夢之·寤不自識?!雇ā钢尽?。
名標記、記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通「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