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
yóuㄧㄡˊ- 拼音yóu
- 注音ㄧㄡˊ
- 部首疒
- 總筆畫9畫
- 部外筆畫4畫
- 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413411354
- 筆順順序點(diǎn)/橫/撇/點(diǎn)/提/橫/撇/豎彎鉤/點(diǎn)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5A3
- 五筆udnv|udny
- 倉頡kiku
- 鄭碼tgr
- 四角00112
- 異體字肬
“疣”字的意思
皮膚病,病原體是乳頭狀瘤病毒,常見的有扁平疣、尋常疣等。扁平疣是針頭至綠豆大小的丘疹,數(shù)目較多;尋常疣是針頭至黃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數(shù)目較少。不痛不癢,多長在面部、頭部或手背等處。也叫贅疣。尋常疣通稱瘊子。
“疣”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疣
yóu ㄧㄡˊ
◎ 一種皮膚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癥狀是皮膚上出現(xiàn)黃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癢(俗稱“瘊子”)。
英語 wart; tumor; goiter; papule
德語 Hühnerauge (S),Kntchen (S),Warze (S)
法語 goitre
“疣”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疣
肬 yóu
〈名〉
(1) 皮膚病名 [wart]
肬,贅也。從肉,尤聲?!墩f文》
肬,腫也?!稄V雅》
今學(xué)曾未如肬贅?!盾髯印ゅ蹲贰W?“結(jié)肉?!?/p>
(2) 病原體是一種病毒,癥狀是皮膚上出現(xiàn)跟正常的皮膚顏色相同的或黃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癢,多長在面部、頭部或手背等處。如:疣子(疣。皮膚上長的肉瘤);疣瘡(疣子)
(3) 用同“尤”。怨恨,歸咎;過失 [hate;fault]
三皇之時(shí),食肉衣皮,巢居穴處,以崇質(zhì)樸,豈復(fù)須章黼之冠,曲裘之飾哉。然其人稱有德,而孰疣之。——漢· 牟融《理惑論》
“疣”字的辭典解釋
皮膚上突起的小肉瘤。唐·杜甫〈草堂〉詩:「于時(shí)見疣贅,骨髓幸未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