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字的意思
1.杉樹,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的形狀像塔,葉子長披針形,花單性,果實球形。木材白色,質輕,有香氣,供建筑和制造器具等用。
2.(Shān)姓。
[shā]義同“杉”(shān)①,用于“杉木、杉篙”。
“杉”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杉
shān ㄕㄢˉ
◎ 常綠喬木,樹干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質輕,有香味,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其它字義
● 杉
shā ㄕㄚˉ
◎ 義同(一):~木?!?。
英語 various species of pine and fir
德語 Kiefer (S),Tanne (S),Zeder (S),Kiefer (S),Tanne, Fichte (S),Zeder (S)
法語 sapin de Chine,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杉”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杉 shā
〈名〉
(1) 義同“杉”( shān ),用于“杉篙”“杉木”
(2) 另見 shān
基本詞義
◎ 杉 shān
〈名〉
(1) 亦稱“沙木”,“杉木”,“杉樹” [China fir]。杉科,常綠喬木。冠塔狀,葉長披針形,果實球形。高可達三十米以上。木色白或淡黃,木紋平直,結構細致,易加工,能耐朽,受白蟻的危害較少。供建筑、橋梁、造紙、造船等用。如:水杉;紅杉;紫杉
(2) 另見 shā (口語)
“杉”字的辭典解釋
植物名。杉科杉木屬,常綠喬木。樹幹端直,高數丈,樹皮縱裂。葉線狀針形,螺旋狀著生。單性花,秋天結卵圓形毬果。木材可供建築和製造器具用,用途甚廣。多栽培在八百公尺到一千八百公尺高的山地。
杉ㄕㄚshā語音(一)之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