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隨葬造句
“隨葬”的解釋
隨葬[suí zàng] 隨葬 隨葬是漢語詞語,讀音為uí zàng,意思為用財物、器具等隨同死者一起埋葬。
用“隨葬”造句
1、買地券作為一種隨葬明器,是非常寶貴的碑刻材料。
2、1899年,北邙山發(fā)現了唐代的隨葬彩陶。
3、重點闡述墓葬疊壓打破關系、隨葬陶器組合與分類。
4、銅棺內隨葬豐富的銅器和豆、等陶器.
5、隨葬器物較為豐富,出土有陶器、銅器、漆器、鐵器、金銀器等。
6、從隨葬的陶紡輪初步判斷,墓主人傾向于為女性.
7、簡文內容為遣策,詳盡地記載了墓中的隨葬器物.
8、該遺址新石器時代墓葬中,存在隨葬多種野生動物下頜骨的考古學文化現象,其中以大熊貓下頜骨作為隨葬品,是世界范圍內第一例.
9、總體上,錢氏家族墓葬以秘色瓷為主要隨葬品,特別是在墓內繪刻天文星象圖,在同時期墓葬中具有鮮明的特色。
10、“這種隨葬品通常是為了祈求上蒼賜福墓主人及其家族,永保富貴安樂、家運興旺。
11、88米,出土有銅鏡、銅錢、銀釵、墓志等隨葬品。
12、考古工作人員從現場發(fā)掘出隨葬品有金耳墜三個,殘銀手鐲一個,銅錢幾十枚,銀釵一個,鍍金銀條兩根。
13、在墓堆上按照當地的風俗蓋上隨葬品,插上引魂幡和哭喪棒。
14、田義墓損壞最嚴重的是在民國期間,隨葬品幾被洗劫一空,僅剩下墓碑、石刻雕像和殘缺不全的楠木棺板。
15、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后兩類,《孝欽后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
16、唐三彩用于隨葬,作為冥器,因為它的胎質松脆,防水性能差,所以保存至今殊為不易,而且外國人對唐三彩的式樣非常喜愛,使得在拍賣會上屢獲高價。
17、墓室內的地面上并排置放著兩個石棺床,棺木及隨葬品早已蕩然無存。
18、劉軍社認為,姜戎戶氏屬于貴族,隨葬品體現出其身份的高貴。
19、劉寶墓是山東境內發(fā)現的典型的西晉墓葬,其紀年明確,墓室結構完整,隨葬器物豐富,為研究西晉時期墓葬的分期斷代提供了重要資料。
20、在這座墓的棺槨與檔板之間的淤泥中還發(fā)現一件大牘,出土時與漆耳杯、夕勺等隨葬器物混在一起,保存完好。
21、二里頭遺址在本期也發(fā)現了3號大型宮殿基址,出土有銅器、玉器、白陶以及其它精美的隨葬品的墓葬和鑄銅遺址等。
22、秦人對祖先的敬畏與對身后之事的重視,不僅反映在墓葬的修筑規(guī)模上,也體現在豐富的隨葬品上。
23、蕉城區(qū)七都鎮(zhèn)馬坂村黃氏族人的夫妻合葬墓進行搶救性挖掘時,清理出30多件隨葬品。
24、我摔得有些頭暈眼昏,一時也分辨不出所以然,只能等汪叔下來查看,便向另一頭走過去,想找一找有沒有隨葬之物。
25、對此,省考古所副所長孫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令專家一時拿不定主意的是提取的程序先提取隨葬品還是棺板?最終采用了更為穩(wěn)妥的程序,先提取棺板。
26、在永泰公主墓的墓道上有一個早期盜洞,里面有一副呈站立狀的人骨架,旁邊還有一把鐵斧,周邊則散落著金、玉等隨葬品。
27、在他家鄉(xiāng)德島市建立的博物館中,陳列了大量在赤峰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以遼慶陵中的隨葬品最為珍貴。
28、首先開棺的墓主是一名女性,隨之出土了玉塊掛飾以及金簪等隨葬品。
29、在清理墓葬的時候,打開了坐棺旁邊的主棺,打開外館之后,放著一些金銀器,打開內棺之后,發(fā)現了一些象征著身份地位的隨葬品,當然,還包括這張羊皮。
30、在一個墓室中,考古人員發(fā)掘出舞俑、簪花聽琴俑、執(zhí)物俑、拱手侍俑和陶雞、狗、馬、陶房等隨葬品。
31、這成吉思汗當年率領蒙古鐵騎躍馬彎弓,橫掃歐亞大陸,他的后人也應該是尚武的,隨葬品里不會沒有武器之類的吧?
32、雖然隨葬豐厚,但墓室內未被擾動的三處壁龕內,隨葬品凌亂放置的情況,說明鄂邑長公主身后之事進行的非常匆忙。
33、明器也叫冥器指的墓中的隨葬品。
34、楊帆表示,黑馬井漢墓群的墓葬規(guī)格之高,出土隨葬品之豐富,看得出墓主在當時的地位之高,再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墓主極大可能與礦業(yè)經濟有關。
35、李修松說,墓葬中發(fā)現的隨葬品就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古墓發(fā)現的印紋陶就是吳國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時其中的編鐘、石磬就是楚國文化的特征。
36、在那一年春,夏鼐先生在甘肅臨洮寺洼發(fā)掘兩座墓葬,都有大塊礫石隨葬。
37、在當地夏家店下層文化墓葬中,也有這類玉器隨葬,這主要是內蒙古敖漢旗大甸子發(fā)掘的一批。
38、王族墓地隨葬的陶鼓、石磬等禮樂器表明史上最早的禮樂制度形成。
39、董卓還趁機掠取漢靈帝與何太后合葬墓中隨葬珍寶,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