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粗通造句

“粗通”的解釋

粗通[cū tōng] 粗通 粗通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cū tōng,意思是略微懂得一些。

用“粗通”造句

1、圣人的典籍,是用來講教化的,只要熟悉經(jīng)文,粗通傳注大義,常使自己的言行得當,也足以立身做人就行了。顏之推

2、這位山居老人粗通文墨,能讀報和寫信。

3、此時此景令我不由想起一個粗通文墨的士兵在日記中寫的這樣一句話:“星星看起來就像一個黑鍋蓋上挖的許多小窟窿,透過這些小窟窿可以看見鍋蓋外面的亮光?!?。

4、我對這門新學(xué)科粗通一二。

5、胡績偉全身心投入工作,尤其關(guān)注報紙的通俗性,要求粗通文字者一讀就懂,不識字者一聽就明白。

6、明代武官大多是粗通文字,幾乎很少有人具備運籌帷幄的謀略,其實這正是長期以來文官制度為上造成的后果,同時也正是文官集團所期望的結(jié)果。

7、隨著靈力增多,日久天長便粗通人性,靈力累積萬年,或者有大機緣,便可突破桎楛化形為人。

8、可是……你現(xiàn)在就是個粗通文墨而已,考個屁!看來我真是失算了,列祖列宗啊,我蕭景逸有愧你們。

9、那春杏不是傻瓜,雖然沒學(xué)過什么詩詞歌賦,卻也粗通文墨,此刻早已多少聽出來其中的“意思”。

10、受粗通文字又喜愛看戲的父親影響,較早就開始接觸戲文、抄錄唱本,并搜集了300多首民歌。

11、爺爺還是送他去上了兩年私塾,就是說也還屬于能夠粗通文字吧。

12、學(xué)堂開始招生時,設(shè)想的生源主要為本地資質(zhì)聰穎、粗通文字的子弟。

13、有的在從賈之前就曾知曉詩書,粗通翰墨,從賈之后尚好學(xué)不倦,藹然有儒者氣象。

14、在場的二百多個江村青壯年多數(shù)是文盲,即使有少數(shù)人粗通文墨,也是勉強能認得自己的名字,自然不懂“落葉松前松葉落”。

15、祖父胡祖?zhèn)惿线^幾年鄉(xiāng)塾,粗通文墨。

16、張鐵嘴上過高小,粗通文墨,翻了幾遍,里面的文字艱深枯澀,他看得似通非通,但隱約知道是一些符咒之類的典籍。

17、此女柔婉慧悟,更兼粗通文墨,“能窺書傳大略”,為人“醇謹不佻”,因此深得吳阿衡“憐愛”。

18、,揚名四海;他粗通兵法,不善韜略,卻能鬼點子盡出,屢立奇功。

19、只是隨著身為保正的父親學(xué)過些文字、粗通文墨的他,怎有出口成章、甚至窺測科考天機之才?心底滿腹疑云的徐勿天,此刻聯(lián)想起“醉風”。

20、要說這婦人,也確屬可憐之人,本為書香人家,粗通文字音律,不要小看這個迥異的世界,女子不如男是不假,但是女子卻能讀文,當然也僅限于此。

21、由此,許多宦官能夠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夠通古曉今,擬旨援筆立就。

22、端木玉的母親是一位漢人的大家閨秀,在她的教導(dǎo)之下,端木玉不僅僅是粗通文墨這般程度。

23、周重寫好文書后,本想給吳山讀一遍的,但沒想到對方竟然也粗通文墨,自己拿起文書看了一遍,周重都是用白話文書寫,因此他也看的懂。

24、辛棄疾志圖恢復(fù)中原,早在四風閘村時就留心交結(jié)劍客、武士,交端是個粗通武藝、好談兵法的和尚,辛棄疾和他有過一些來往。

25、沿河村可是學(xué)風興盛的文化之鄉(xiāng),即使是整日下地的老農(nóng)也都粗通文墨,涼棚坐的三五十人更是沿河村中的精英,他們對詩詞對聯(lián)的浸潤遠非普通人所能比擬的。

26、兒童們將來或成為達官貴人,或通財鬻貨,或農(nóng)作蠶桑、或能工巧匠,都得走這條“粗通文字”、“明白道理”的簡便之路。

27、劉郎君,奴家身無長物,這些年卻也積攢了些許錢財,可以盡數(shù)奉送給主人家,奴婢也識得些詩書經(jīng)籍,粗通音韻,可以為郎君作一整理文卷的婢女,希望郎君垂憐。

28、這個被稱作“二桿子”的種樹人,沒有上過一天學(xué),只是粗通文字。

29、這人有獨創(chuàng)精神,原是北運河邊的窮孩子,十來歲時出外學(xué)徒,粗通文字,會打算盤。

30、盡管如此,爺爺還是送父親上了兩年私塾,就是說他也能夠粗通文字吧。

31、在下粗通一點岐黃之術(shù),福伯,要讓我試一下,反正也沒什么,對不對?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