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辛造句
“細辛”的解釋
細辛[xì xīn] 細辛 (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細辛,別名:華細辛、盆草細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是雙子葉植物綱、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毫米,節(jié)間長1-2厘米,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頂端圓形,葉面疏生短毛,脈上較密,葉背僅脈上被毛;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較短,柱頭側(cè)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5厘米,棕黃色?;ㄆ?-5月。 細辛具有祛風(fēng),散寒,行水,開竅的功效。并具有治風(fēng)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fēng)濕痹痛等作用。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用“細辛”造句
1、 其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馬錢子、細辛、苦參、白蘚皮、老龍皮各20克,食醋1000毫升。
2、 目的觀察細辛水煎劑與硝苯地平伍用的鎮(zhèn)痛作用。
3、 得燈盞細辛組、模型組和空白對照組的血管截面積比值、血管密度值等數(shù)據(jù)以及頰囊微血管樹脂鑄形標(biāo)本,作觀察對比。
4、 克羅地亞研究獲取早花獐耳細辛的可能性.
5、 目的:研究單葉細辛對家兔腎功能的影響.
6、 細辛腦是中藥石菖蒲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
7、 目的:優(yōu)選燈盞細辛口服液的提取工藝.
8、 方法:利用薄層色譜法對處方中鴉膽子、細辛、莪術(shù)進行了鑒別.
9、 目的:研究復(fù)方細辛殼聚糖滴鼻液的制備,并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觀察.
10、 結(jié)論:細辛酊劑伍用異搏定局部應(yīng)用對牙痛有協(xié)同鎮(zhèn)痛作用。
11、 本文用扭體法實驗研究表明,細辛水煎劑與硝苯地平配伍對醋酸致痛有協(xié)同鎮(zhèn)痛作用.
12、 與陽性對照組比較,細辛脂素可減輕心肌病理形態(tài)學(xué)的損傷.
13、 目的:研究細辛酊劑和異搏定制成復(fù)方細辛牙痛酊的鎮(zhèn)痛作用.
14、 桂心、甘草、細辛、橘皮用法:上各等分,治下篩,以酒服一錢匕,瘥止。
15、 像苗族藥燈盞細辛有助于治療腦中風(fēng);彌勒彝族的青葉膽成分對肝炎有一定藥效。
16、 方中即有透皮透肉透筋骨的細辛,又有舒筋活血行氣的雪上一枝蒿,還有消腫止痛的血竭和除痹拔毒的海膘蛸等名貴中藥。
17、 如果單純是排卵障礙,中醫(yī)往往采用開竅活血之品,像細辛、石菖蒲、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川牛膝等等,促進排卵。
18、 用于寒痰咳喘,兼有表證者常與生姜、半夏、細辛等配伍,如金沸草散。
19、 辛夷10克,蒼耳子6克,鵝不食草6克,細辛3克,烏梅20克,蟬衣10克,黃芩10克,百合20克。
20、 保心安油:可緩解咳嗽保心安油由薄荷油、肉桂油、細辛、黃芩、血竭等數(shù)十味中藥制成,具有鎮(zhèn)痛、祛風(fēng)、通竅、消腫、活血散淤等功效。
21、 我國唐代已開始用中藥天麻、細辛、沉香、寒水石等研粉擦齒,達到香口潔齒。
22、 射干、麻黃、紫苑、款冬花、細辛、法半夏、五味子,呼吸急促加葶藶子、蘇子,痰白而多加膽南星、浙貝。
23、 山梔茶千張紙,對坐草蒲黃,無明子半夏曲,漢宮秋蓮房。櫧子決明遠志,南星千里荒。細辛香附白芷,陳墨川木香。新教的藥名他還不知怎么唱,就已經(jīng)過了暑熱,染了秋霜。荀夜羽
24、 鹿銜草60克,繭絲子、白蒺藜、檳榔各15克,辛夷、高良姜、香附、當(dāng)歸各10克,細辛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5、 甘菊花60g,蔓荊子、側(cè)柏葉、川草、桑白皮、白芷、細辛、旱蓮草各30g,加水煎煮,湯汁過濾后洗發(fā),具有烏發(fā)、生發(fā)之功效。
26、 根據(jù)衛(wèi)生署聯(lián)合特區(qū)政府化驗所和香港浸會大學(xué)完成的研究檢測結(jié)果,藥材的馬兜鈴酸含量,以關(guān)木通最高,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fēng)次之,細辛最低。
27、 不合格的中藥名稱,包括柴胡、黨參片、桂利嗪片、山藥、天竺黃、細辛、山藥、通草等。
28、 也可以配以疏風(fēng)散寒,宣肺止咳的“金沸草湯”,取金沸草12克,前胡12克,細辛3克,生姜9克。
29、 蒼耳子8克,公丁香10克,吳茱萸10克,白芥子6克,肉桂6克,細辛6克,半夏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