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臣下造句

“臣下”的解釋

臣下[chén xià] 臣下 《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薄妒酚洝て綔?zhǔn)書》:“自公孫弘以《春秋》之義繩臣下取漢相, 張湯用峻文決理為廷尉,於是見知之法生,而廢格沮誹窮治之獄用矣。”

用“臣下”造句

1、 賢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盡忠而不越過自己的職權(quán),使臣下盡職而不越過職責(zé)范圍。

2、 國企和民企競爭,好比皇帝和大臣下棋,大臣不敢贏,贏了麻煩大。

3、 古代君王或自以為圣哲,常師心自用,固執(zhí)己見,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進(jìn)言。

4、 雍正、乾隆都自負(fù)才辯,喜歡跟臣下打筆墨官司,御筆上諭動輒數(shù)百言。

5、 奏議是我國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書的統(tǒng)稱。

6、 臣下的叛逆,會找來*制君主的猜疑,猜疑之后便會產(chǎn)生整肅,整肅就會讓臣下不安,不安之下便又開始叛逆。田中芳樹

7、 古代的臣下都愿意為皇帝孝犬馬之勞.

8、 他宦游一生,是皇上最信賴的臣下.

9、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君主處理臣下章奏的過程即是法律的孕育與分娩過程。

10、 百官來賀,明帝喜不自勝,遂征集臣下意見為第六子取名。

11、 朕唯覺可恨的是,一些臣下,竟由此而視朕為軟弱可欺之主,居朝廷尊位,食國家俸祿,卻結(jié)納趙玨,明來暗往,直欲玩弄朕于掌股之間。

12、 請陛下原諒臣下的直言無忌!微臣以為,陛下所說的導(dǎo)致災(zāi)禍的原因,在于陛下對人過于真誠,臣私下以為,事實上并非如此。

13、 然此例一出,臣下靡然從風(fēng),藩督守令,個個均遞貼上拜,以免獲求火器之事通順。

14、 **喇嘛敦促皇帝與臣下罷兵言和。

15、 所以,老朱臣下最“幸運(yùn)”的,當(dāng)屬早先病死的常遇春和鄧愈,二人死得是時候,不僅死后封王,后代也得保全,早死而得“福全”,悲哉!netease。

16、 一代帝王學(xué)臣下的字似有不妥,徽宗才自出機(jī)杼,創(chuàng)立了“瘦金體”,至今無人能夠模仿。

17、 趙佶還曾放下皇帝的架子,親自為臣下烹茗調(diào)茶。

18、 可見,君主是表率,好像華表,臣下是影隨。

19、 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屬,其於貨財取與計數(shù)也,寬饒簡易,其於禮義節(jié)奏也,陵謹(jǐn)盡察,是榮國已。

20、 首先他認(rèn)為賞罰是君主御下之利器,驅(qū)策臣下的重要工具,用得恰當(dāng)即可勸善懲惡,有益治道。

21、 臣下昨天看見行營廊下,出現(xiàn)‘瓊林’、‘大盈’庫名,把微臣嚇了一跳。

22、 文武臣下,志慮忠純,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3、 尚泰王不顧臣下的阻撓急火火的沖上了城墻,而當(dāng)他扶著垛墻向海面上遠(yuǎn)眺之時,美國商船已經(jīng)開始參戰(zhàn)了。

24、 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實。故用智者不偷業(yè),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25、 中國人是喜歡先禮后兵的,并不是軟弱可欺,而是一種君視臣下的氣勢。

26、 李世民自己,時時注意以史為鑒,夙興夜寐,居安思危,同時也不忘對臣下不時進(jìn)行誡勵。

27、 后來各代皇帝也仿效改制一弦琴、二弦琴……直至九弦琴,南宋高宗趙構(gòu)還特制盾形琴送臣下,以提示不忘武備。

28、 陸主簿趕早就去了陳員外家邸,現(xiàn)在怕是已經(jīng)妥了,官家即位新年,萬國朝賀、百僚恭禮,那是臣下人的本分事,陳員外…一向忠君愛國,自是能理解大人苦心。

29、 在與大臣論政時,唐太宗還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貞觀政要集?!肪硪弧毒馈?的話,希望臣下切諫直諫。

30、 且君為臣之標(biāo)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業(yè),必自陛下紊亂之矣。

31、 政治上,他虛心納諫,勇于接受臣下監(jiān)督,并重用“為人峭直,不干榮利”的韓休為相,從而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開元之治”。

32、 同賈充幾人猜測的一樣,第二日散騎常侍傅玄便上書,指責(zé)太子司馬衷無禮君父,皆是臣下少于勸諫,疏于教導(dǎo),要治罪東宮屬臣,奏書呈給司馬炎,他壓根不予理睬。

33、 臣與二虜,勢不并立,阿西特羅、羅德曼不除,臣下誓死不歸,庶憑陛下威靈,使微意獲展,然后隕首謝國,沒而無恨。

34、 此乃臣下慎重國法之意,誰知張昌宗馭下不嚴(yán),惡仆豪奴,不計其數(shù),膽敢在半途圖劫,將紙旗撕踹,毆辱公差。

35、 隋煬帝恃才矜己,聞過則怒,“除諫官以掩其過”,于是“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36、 君主若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正以尊天子,反因天子有過而誅之,僭越君位,這難道不是篡弒君主是什么?公開批判儒家革命論。

37、 義子臣下怵動輒得咎,死于非命而幾乎束手無策,實在有點(diǎn)生不如死。

38、 君持亢陽之節(jié),興師動眾,勞人過度,以起城邑,不顧百姓,臣下悲怨。

39、 死者有士的身份,是國君的臣下,猶如國君的股肱耳目,彼此有恩情。

40、 現(xiàn)陜西漢中市城東南圣水內(nèi)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干直徑達(dá)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41、 他卻上這道奏章,訕謗皇上,顯是包藏禍心,請皇上準(zhǔn)臣下之議,力加重刑。

42、 首相止采選美女,陛下當(dāng)日容納,即行停止,此美德也;臣下共知,眾庶共聞,天下景仰。

43、 屬下銘記皇上訓(xùn)諭,感激皇上對臣下的體貼關(guān)懷之情,日夜在心。

44、 吳王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咨,教養(yǎng)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

45、 是!臣下服部保長感謝館主大人恩典!臣下愿為吉良家大業(yè)盡忠盡職,永世不忘館主大人之重恩!

46、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若當(dāng)真有金兀術(shù)口中所說的兩個大宋君王隔江對峙的一天,他自然會讓臣下們明白,應(yīng)當(dāng)做一個什么樣的選擇。

47、 為了制定正確的方略,徽宗反復(fù)閱讀臣下的奏章,并不斷詢問有識之臣,明白了門戶之爭的真諦,黨爭均不是忠誠為國,而是為了一己之私。

48、 惟擇其細(xì)故之舛謬者交部嚴(yán)議,則臣下震于圣明,以為察及秋毫,自莫敢或縱。

49、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結(jié)黨懷奸、夤緣請托、欺罔蒙蔽、陽奉陰違、假公濟(jì)私之習(xí),皆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shù)者。

50、 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王若不聽勸諫,堅持桀紂之行,臣下也只能以武力相諫,誅一夫而安天下!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