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燙造句
“火燙”的解釋
火燙[huǒ tàng] 火燙 火燙【讀音】 huǒ tàng 【意思】 ①形:狀態(tài)詞。非常熱;滾燙:他正在發(fā)燒,臉上~。 ②動:用燒熱的火剪燙發(fā)。
用“火燙”造句
1、 盛夏的陽光真像火燙的辣椒水,坦蕩蕩的街上,沒有一塊蔭涼地。雄壯巍峨的山峰被夏日的驕陽鍍上了一層金色,更顯得峻峭,壯觀!
2、 做飯時應(yīng)該注意安全,避免被爐火燙傷。
3、 火燙傷了皮膚,會隨著時間痊愈;出話傷人,將永遠留下疤痕。
4、 她因感冒發(fā)燒,臉很火燙。
5、 強烈的陽光將地面烤得火燙。
6、 我被批評了,覺得臉火燙火燙的,很不好意思.
7、 于是她像一只被火燙了一下的小貓兒,跳著、叫著:“哎喲,哎喲!”。
8、 老沙頭被火燙了似的跳起來,跑向門外,朝坨里張望.
9、 如果通風(fēng)不當(dāng),它們的鎮(zhèn)流器電路會火燙到失效。
10、 火燙燙發(fā)是很傷頭發(fā)的,有時還會把頭發(fā)燒焦.
11、 她很快地將手從火燙的熨斗上縮了回來.
12、 一看之下,單羽頓時像被火燙到屁股一樣跳到地上,想起自己現(xiàn)在沒穿衣服,又慌忙去拖床上的毯子。
13、 昨晚6時許,顧先生燒火燙酒時不慎將酒碰倒,帶著火苗的酒灑了一桌子,迅速將桌子上的塑料袋點燃,險些釀成一場火災(zāi)。
14、 中國飲食傳統(tǒng)素來忌生冷,推崇熱食。廣東人有“夠鑊氣”的講究,上海人喜歡“熱灼火燙”,北方人要“滾得冒泡”……可見不論南北,中國人忌生冷的傳統(tǒng)是一致的。程乃珊
15、 后來轉(zhuǎn)院到成都,一路上佳佳疼得上下牙齒打架“梆梆響”,額頭前的頭發(fā)也被火燙得粘成一團。
16、 也是那天她告訴我,她從小到老都喜歡太陽花,不過她喜歡叫它半支蓮,她說,這種花對咽喉不舒服、被火燙傷都管用。
17、 只見老匠人伸開經(jīng)歷過漫長歲月卻為未枯萎的手臂,揭開火燙的熔爐頂蓋,赫然將核心暴露在外面。
18、 熊飛也只有按住心頭怒火,只覺嵐妹妹剛才說的這番話情深意切,比吃了蜜還甜,渾身都似火燙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