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濕季造句
“濕季”的解釋
濕季[shī jì] 濕季 濕季指雨季,一地區(qū)一年中的多雨時期,常持續(xù)一月至數月之久,并具有每年重復出現的特點。與其相對應的是干季。在溫度的季節(jié)變化不明顯,而降水變化比較顯著的低緯度地區(qū),往往用干、濕季來劃分季節(jié)。近赤道地區(qū)晴天與雨天往往各綿延半年,故一年之中可分干濕兩季。
用“濕季”造句
1、從南亞熱帶到高原山地氣候四季變化不大,干濕季節(jié)分明。
2、濕季過后所有的抽屜都如肯特郡的牡蠣一般關得死死的.
3、早先,我認為這種模式是隨著年復一年乾季與濕季的交替,不同類群的沉積物堆疊而成,也就是小河流經濕地的典型沉積。
4、干季,光補償深度較高。濕季,補償深度較低。
5、2002年,正值梅雨高溫高濕季節(jié),一場白絹病降臨到“美芬荷”的頭上。
6、視氣候情況在門板之間總要留一點間隙,以便在潮濕季節(jié)能開合自如。
7、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有明顯的干、濕季節(jié)。
8、就向再見說了再見,重復畫面紅了眼,就向時間換了時間,潮濕季節(jié)擱了淺,在未來還未來的那一切,我想昨天討明天。周筆暢
9、干季樹干液流與水汽壓虧缺之間的時滯效應與夜間水分補充量顯著相關,濕季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