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簪纓造句

“簪纓”的解釋

簪纓[zān yīng] 簪纓 簪纓,漢語詞匯。 拼音:zān yīng, 釋義:指世代作官的人家,也指古代女子發(fā)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墜。

用“簪纓”造句

1、這老房子的凄涼景象,活畫出世代簪纓的大家,于今已是衰落了。

2、自遷錫以后的近六百年間,秦氏家族代有聞人,簪纓不絕,文事昌盛。

3、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

4、因簪纓世胄,門第高貴,大有去天五尺的顯赫氣勢。

5、相州韓家是世代簪纓之族,韓琦子孫三代為宦,家資巨富,難以數(shù)計。

6、壯士中有甲光照眼的王家將校,也有簪纓輝煌的貴家公子,有戰(zhàn)衣戰(zhàn)裙的軍中健兒,也有草笠芒鞋的民間豪壯。

7、倭寇不除何以家為,國仇未報負此頭顱!大漢簪纓同心驅寇,中華冠冕合力救國!這不僅僅是一幅幅字畫,更是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8、圣母鑾輿出媧宮,旌旄瑞色映簪纓;龍光劍吐風云色,赤羽幢搖日月精。

9、君賢先生,世代簪纓,在幽州德高望重,袁熙俗務纏身,本該登門求教,卻不想讓先生屈尊親臨,才得與先生相見。

10、所以,當岳彥得知楊露出身在世代簪纓之家時,心中竟然生出了一絲歪念,目光不停的在楊露身上流轉,竟然有了想娶楊露為妻,借助楊氏這個高枝往上爬的心思。

11、簪纓世家的公子哥兒,龍袍是穿不得的,下雪天御寒用的氅衣倒是常見,只是這面料罕有。

12、其二妻六妾所生的子女也各自封官拜爵或是嫁入簪纓之家,富貴延綿。

13、賈寶玉投胎時,書中點明是一處“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

14、周輝雖然出生于簪纓世族,但一生卻沒有做過官,不過讀了不少書,游歷過不少地方,是江右有名的飽學之士。

15、恕我冒昧一問,老先生乃世代簪纓之后,為何卻屈居于此?

16、大家都出身簪纓世族,今稍習武事,正該克承父祖箕裘。

17、張家是徐州的簪纓門第,和曹士選的關系千絲萬縷。

18、在這個素有“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美譽的國度里,住養(yǎng)著一群黃皮膚黑眼睛的龍的傳人。

19、葉氏一門原籍山東,閥閱門庭,簪纓世第,大宋建國以來一直都有人在朝為官,到了自己這一代一脈相傳,幾年前被外放到保安州當知府,山東老家與開封好幾年都沒人住了。

20、張遼低頭急躲,一箭中遼頭盔,將簪纓射去。

21、然后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

22、承寶運,馴致隆平。鴻慶被寰瀛。時清俗阜,治定功成。遐邇詠由庚。嚴郊祀,文物聲明。會天正、星拱奏嚴更。布羽儀簪纓。宸心虔潔,明德播惟馨。動蒼冥。神隆享精誠。

23、金陵雨花石,質佳量豐,設在這里的曹家江寧織造署,鐘鳴鼎食,詩禮簪纓,是不可沒有珍藏的雨花石佳品作為廳堂擺設的。

24、他是一看到牡丹就生氣的,她的存在對他來說是一種恥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就算是貴為簪纓之家的子弟又如何?

25、摘要名門望族與學術文化密不可分,清代常熟望族翁氏科第聯(lián)翩,簪纓不絕,藝文成就卓著.

26、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譽,文風日熾,書風盈巷,歷史上有過科甲相望、簪纓世族的盛況,當代也是英才輩出。

27、玉手一揮,將西門慶晃落了十萬八千里,西門慶跟斗一翻,便落在了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

28、閩晉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開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孫遂成閥閱,經(jīng)文緯武,奕世簪纓,顯貴南國。

29、該公司董事長劉金星稱,這次選出的“紅樓夢人物”要還原《紅樓夢》書中鐘鳴鼎食、詩書簪纓、富而好禮的詩意生活,復辟中國傳統(tǒng)貴族精神的“標本”。

30、五男二女,個個龍章鳳姿,氣質超絕,一看就知道絕非尋常人物,不是簪纓貴胄,也是世家大族子弟,這是結伴同游哪!美女俊男,多金瀟灑,真是羨煞人眼。

31、簪纓世族,書香門第;貌可傾城,才堪詠絮;計略不輸張良,風雅猶勝班姬。

32、馬園巷是常州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群之一,這里幽靜整潔,多石庫門第,多詩禮簪纓之族和鐘鳴鼎食之家。

33、雖然你不是簪纓世胄,但當初若是不出家離俗,當個黌宮名士還是綽綽有余的。

34、,它是通過這個鐘鳴鼎食,世代簪纓的“金粉世家”。

35、關家在光明市也算是世代簪纓的人家,聽說關家那個叛逆的姑娘帶著女婿回門,三親六故不約而同地都巴巴地趕來湊熱鬧,此刻屋里已是高朋滿座歡聲笑語。

36、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去安身樂業(yè)。

37、天子鑾輿出鳳城,旌旄瑞色映簪纓;龍光劍吐風云色,赤羽幢搖日月精。

38、兩李閥閱名家,簪纓世胄,家中廣有資財,文武皆精;心志恬淡,偏又都是性情中人。

39、在廊橋水鄉(xiāng),青磚碧瓦掩映在闊樹濃蔭之中,讓人頓感一股書卷之氣迎面撲來,而不遠之處的重大校園,儼然構成了詩禮簪纓之族的濃烈背景。

40、久聞公世代簪纓,何不立于廟堂,輔佐天子,乃區(qū)區(qū)作相府門下一吏乎?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