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雨凇造句
“雨凇”的解釋
雨凇[yǔ sōng] 雨凇 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于或低于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所形成玻璃狀的透明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叫做雨凇。俗稱“樹掛”,也叫冰凌、樹凝,形成雨凇的雨稱為凍雨。我國南方把凍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春秋》載: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這則記載的意思是: 魯成公十六年春天、周歷正月、下雨、樹木枝條上凝聚了雨冰(就是“雨凇”)。這是世界上對雨凇的較早記載。
用“雨凇”造句
1、 但是在高盛的海倫和雨凇卻認為不僅僅是食物價格因素導致,他們認為當前經(jīng)濟已經(jīng)超出經(jīng)濟增長正常速度。
2、 基于江西省83個常規(guī)氣象站近50年雨凇觀測資料,分析了江西省雨凇天氣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
3、 霧凇主要出現(xiàn)在北方地區(qū),雨凇主要出現(xiàn)在南方。
4、 周雨凇有一個未見幾面的師爺。
5、 周雨凇端著酒杯遙敬青衣書生一杯。
6、 身披鳳袍的女子便是大蜀當今皇后夏雨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