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松筠造句
“松筠”的解釋
松筠[sōng yún] 松筠 松筠(1752年—1835年),姓瑪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大臣。 初為翻譯生員,隨后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后任軍機章京。因頗能任事為乾隆帝所知。自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歷任銀庫員外郎、內(nèi)閣學士兼副都統(tǒng)、戶部侍郎、御前侍衛(wèi)、內(nèi)務(wù)府大臣、吉林將軍、戶部尚書、陜甘總督、伊犁將軍、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兼內(nèi)大臣、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以都統(tǒng)銜休致。一年后,卒。享年八十二歲,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號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用“松筠”造句
1、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邊疆大吏、駐藏大臣,他對清王朝的邊疆治理做出過較為卓著的貢獻。
2、松筠堂藥酒是針對我國南方地區(qū)天氣潮濕,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癥患者較多的特點而研制。
3、是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陜甘總督松筠,依當年諸葛亮疑冢說而壘;“武侯之墓”。
4、繼而那彥成、松筠、臺布、長麟推行于陜甘,而后書麟、吳熊光行之于湖北。
5、第二十二回大刀王重返松筠庵尹教頭二進榮祿府。
6、陷屯坎而更見松筠之節(jié),居臺閣以盡呈忠愨之誠。
7、九月初三,英國使團在禮部侍郎松筠的護送下啟程離京。
8、任用大臣,雖然信任過阮元、陶澍、松筠、林則徐等能員,但主要依賴謹慎庸碌的曹振鏞和貪黷結(jié)黨的穆彰阿,所以吏治一直不能清明。
9、翁因早年參加同盟會,孫中山先生知悉翁研制的藥酒奇特功效,便以翁母親名字為酒名題寫“松筠堂”。
10、而圣祖高宗皆數(shù)幸江南,木蘭秋狝,歲歲舉行,昧者或疑之,至仁宗貶謫松筠,宣示講武習勞之意,而庸臣始識苦心矣。
11、康有為一開始就篡取公車上書的美名,中學歷史課本說到這一段又犯渾了,馬關(guān)條約激起眾怒,是松筠組織官員上書三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