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亡政息造句

“人亡政息”的解釋

人亡政息[rén wáng zhèng xī] 亡:失去,死亡;息:廢,滅。舊指一個掌握政權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著停頓下來。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p>

用“人亡政息”造句

1、政策應保持連續(xù)性,不能人亡政息。

2、這一年,大政治家張居正累死任上,人亡政息;二十歲的萬歷皇帝開始了他二十五年不上朝的親政,中國一下子從輝煌燦爛的頂點跌入了黑暗不幸的深淵。

3、有了制度就可以防止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就可以減少矛盾的產(chǎn)生,增加透明度,易于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質(zhì)量。

4、今則日久弊生,人亡政息,上無急公好義之紳耆,下鮮服義率教之子弟。

5、公博,人亡政息,兆銘已經(jīng)走了,南京政府的爛攤子就只能勞煩你來代為收拾了!

6、也有“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個情況,但是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好的改革、好的做法不會因為個人的變動而變動。

7、歷史表明,奢欲無度,必會人亡政息;制欲止奢,多會成就一番大業(yè)。

8、這也就是出現(xiàn)“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原因。

9、這一條,是為了防備人亡政息!第一波由股災引發(fā)的危機,由于政府處置及時,勉強應付過去。

10、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11、可見,并不是只有發(fā)生在東方的改革才會出現(xiàn)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境況。

12、當年張相大人(張居正)殫精竭慮,費盡心思往起扶這大明朝,結果還不是人亡政息。

13、歷史的確需要某些智者或者政治家強力推動,但僅僅靠一時推動,而不建立相應的制度,這種推動只能是暫時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14、正是基于臣民心態(tài),古人才會將治國希望一味寄托于明君賢臣,到頭來卻總逃不過“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率。

15、有的改革甚至因改革家逝世、被廢黜、被罷職等原因而半途而廢,形成“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局面,導致社會重新陷入不穩(wěn)定之中。

16、漫漫人治史,使古人常把“盛世”的想象寄托在“明君賢臣”身上,最終逃不過“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治亂循環(huán)。

17、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

18、***說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這個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民主,讓人民當家作主來監(jiān)督政府,從而可以避免中國歷史上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局面。

19、因了領導者的不對等不交流不公開不透明,因了領導者人自為政人亡政息主觀隨意,才有了“還是制度靠得住些”。

20、歷史需要某些強人或者政治家強力推動,但歷史經(jīng)驗表明,僅靠一人的一時推動,不建立相應的制度,最終逃不脫“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宿命。

熱門造句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