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第三十九 論語二十一
作者:朱熹先進(jìn)篇上
先進(jìn)於禮樂 章
立之問:「先進(jìn)、后進(jìn),於禮樂 文質(zhì)何以不同?」曰:「禮,只是一箇禮,用得自不同。如升降揖遜,古人只是誠\實(shí)依許多威儀行將 去,后人便自做得一般樣 忒好看了。古人只是正容謹(jǐn)節(jié),后人便近於巧言、令色。樂 ,亦只是一箇樂 ,亦是用處自不同。古樂 不可得而見矣。只如今人彈琴,亦自可見。如誠\實(shí)底人彈,便雍容平淡,自是好聽。若弄手弄腳,撰出無限不好底聲音,只見繁碎耳?!挂蛘摌?:「黃鍾之律最長,應(yīng) 鍾之律最短,長者聲濁 ,短者聲清。十二律旋相為 宮,宮為 君,商為 臣。樂 中最忌臣陵君,故有四清聲。如今響板子有十六箇,十二箇是正律,四箇是四清聲。清聲是減一律之半。如應(yīng) 鍾為 宮,其聲最短而清?;蜣ㄙe為 商,則是商聲高似宮聲,是為 臣陵君,不可用;遂乃用蕤賓律減半為 清聲以應(yīng) 之。雖然減半,然只是此律,故亦自能相應(yīng) 也。此是通典載此一項(xiàng)?;兆诔鞔箨蓸?,其聲是一聲低似一聲,故其音緩散。太祖英明不可及。當(dāng)王樸造樂 時(shí),聞其聲太急,便令減下一律,其聲遂平?!箷r(shí)舉。問:「『先進(jìn)於禮樂 』,此禮樂 還說宗廟、朝廷以至州、閭、鄉(xiāng)、黨之禮樂 ?」曰:「也不止是這般禮樂 。凡日用之間,一禮一樂 ,皆是禮樂 。只管文勝 去,如何合殺 !須有箇變轉(zhuǎn)道理。如今日事,都恁地侈靡。某在南康時(shí),通上位書 啟 ,只把紙封。后來 做書 盝,如今盡用紫羅背盝,內(nèi) 用真紅。事事都如此,如何合殺 !」問:「孔子又云:『吾從 周。』只是指周之前輩而言?」曰:「然。圣人窮而在下,所用禮樂 ,固是從 周之前輩。若圣人達(dá)而在上,所用禮樂 ,須更有損益,不止從 周之前輩。若答顏?zhàn)訛?邦之問,則告以四代之禮樂 ?!箚枺骸溉缈鬃铀裕骸憾Y,與其奢也寧儉;喪 ,與其易也寧戚?!挥衷疲骸憾Y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 云樂云 ,鍾鼓云乎哉!』此皆欲損過就中之意。」曰:「固是。此等語最多?!褂衷疲骸赣^圣人意思,因見得事事都如此,非獨(dú)禮樂 。如孟子后面說許多鄉(xiāng)原、狂狷,亦是此意。鄉(xiāng)原直是不好,寧可是狂底、狷底。如今人恁地文理細(xì)密,倒未必好,寧可是白直粗疏底人?!官R孫。
夫子於禮樂 欲從 先進(jìn)。今觀禮書 所載燕饗之禮,品節(jié)太繁,恐亦難用。不若只如今人宴集,就中刪修,使之合義。如鄉(xiāng)飲酒禮,向來 所行,真成彊人,行之何益!所以難久。不若只就今時(shí)宴飲之禮中刪改行之,情意卻須浹 洽。必大。
從 我於陳蔡章問「從 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曰:「此說當(dāng)從明 道。謂此時(shí)適皆不在孔子之門,思其相從 於患難,而言其不在此耳。門人記之,因歷數(shù) 顏?zhàn)佣率?,并目其所長云耳?!怪?。
問:「德行,不知可兼言語、文學(xué)、政事否?」曰:「不消如此看,自就逐項(xiàng)上看。如顏?zhàn)又滦?,固可以?;若他人,固有德行而短於才者?!挂蛟疲骸溉讲ih子之德行,亦不多見。子夏子游兩 人成就自不同。胡五峰說,不知集注中載否。他說子夏是循規(guī)守矩,細(xì)密底人;子游卻高朗,又欠細(xì)密工夫。荀子曰:『第作其冠,神譚其辭,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嗛 然而終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偷懦憚事,無廉恥而嗜飲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賤儒也?!蝗鐚W(xué)子游之弊,只學(xué)得許多放蕩疏闊意思?!官R孫因舉如「喪 至乎哀而止」,「事君數(shù) ,斯辱;朋友數(shù) ,斯疏」,皆是子游之言。如「小子當(dāng)灑埽應(yīng) 對 進(jìn)退」等語,皆是子夏之言。又如子游能養(yǎng)而不能敬,子夏能敬而少溫 潤之色,皆見二子氣象 不同處。曰:「然。」賀孫。
問「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之別。曰:「德行是箇兼內(nèi) 外、貫本末、全體底物事,那三件,各是一物見於用者也。」
德行,得之於心而見於行事者也。
回也非助我者也章舊曾問李先生,顏?zhàn)臃侵艺咛帯@钕壬疲骸割佔(zhàn)屿妒ト烁居心跆?,不假枝葉之助也。如子夏,乃枝葉之功?!棺娴馈?br>南容三復(fù) 白圭章
先生令接讀問目「南容三復(fù) 白圭」。云:「不是一旦讀此,乃是日日讀之,玩味此詩而欲謹(jǐn)於言行也。此事見家語,自分明。」時(shí)舉。
顏路請子之車章
鄭問:「顏淵死,孔子既不與之車,若有錢,還亦與之否?」曰:「有錢亦須與之,無害?!?br>問:「注以為 命車,何以驗(yàn)之?」曰:「禮記言,大夫賜命車。」節(jié)。
門人厚葬章
「門人厚葬」,是顏?zhàn)又T人?!覆坏靡暘q子」,以有二三子故也,嘆不得如葬鯉之得宜。此古注說得甚好,又簡徑 。明作。
季路問事鬼神章「事人、事鬼」,以心言;「知生、知死」,以理言。泳。
或問「季路問鬼神」章。曰:「事君親盡誠\敬之心,即移此心以事鬼神,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人受天所賦許多道理,自然完具無欠闕。須盡得這道理無欠闕,到那死時(shí),乃是生理已盡,安於死而無愧?!箷r(shí)舉。
或問:「二氣 五行,聚則生,散則死;聚則不能不散,如晝之不能不夜。故知所以生,則知所以死。茍於事人之道未能盡,焉能事鬼哉?」曰:「不須論鬼為已 死之物。但事人須是誠\敬,事鬼亦要如此。事人,如『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事其所當(dāng)事者。事鬼亦然。茍非其鬼而事之,則諂矣。」去偽。
問:「人鬼一理。人能誠\敬,則與理為 一,自然能盡事人、事鬼之道。有是理,則有是氣 。人氣 聚則生,氣 散則死,是如此否?」曰:「人且從 分明處理會(huì) 去。如誠\敬不至,以之事人,則必不能盡其道,況事神乎!不能曉 其所以生,則又焉能曉 其所以死乎!」亞夫問「未知生,焉知死」。先生曰:「若曰氣聚 則生,氣 散則死,才說破,則人便都理會(huì) 得。然須知道人生有多少道理,自稟五常之性以來 ,所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者,須要一一盡得這生底道理,則死底道理皆可知矣。張子所謂『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是也?!箷r(shí)舉。
問:「天地之化,雖生生不窮,然而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能原始而知其聚而生,則必知其后必散而死。能知其生也,得於氣 化之日,初無精神寄寓於太虛之中;則知其死也,無氣 而俱散,無復(fù) 更有形象尚留於冥漠之內(nèi) ?!乖唬骸杆辣闶嵌忌o了?!?br>或問「季路問鬼神」章。曰:「世間無有聚而不散,散而不聚之物。聚時(shí)是這模樣 ,則散時(shí)也是這模樣。 若道孔子說與子路,又不全與他說;若道不說,又也只是恁地?!沽x剛。
先生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曾以一時(shí)趨平原者言之:「我於人之不當(dāng)事者,不妄事,則於鬼神亦然。所以程子云:『能盡事人之道,則能盡事鬼之道,一而二,二而一?!弧惯^。
問:「伊川謂『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是兼氣 與理言之否?」曰:「有是理,則有是氣 ;有是氣 ,則有是理。氣 則二,理則一?!官R孫。
徐問:「集注云『鬼神不外人事』,在人事中,何以見?」曰:「鬼神只是二氣 屈伸往來 。在人事,如福善禍淫,亦可見鬼神道理。論語少說此般話。」曰:「動(dòng) 靜語默,亦是此理否?」曰:「亦是。然圣人全不曾說這般話與人,以其無形無影,固亦難說。所謂『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只如此說而已?!勾?。今集注無。
閔子侍側(cè) 章
問閔子誾誾,冉有子貢侃侃,二者氣 象。曰:「閔子純粹,冉有子貢便較粗了。侃侃,便有盡發(fā)見在外底氣 象。閔子則較近裏些子?!剐邸枺骸浮喝接凶迂曎┵┤缫??!贿@『侃侃』字,只作剛直說,如何?」曰:「也只是剛直。閔子騫氣 象便自深厚。冉有子貢便都發(fā)見在外?!埂溉接凶迂?,侃侃如也?!官┵?,剛直之貌,不必泥事跡,以二子氣 象觀之。賜之達(dá),求之藝,皆是有才底人。大凡人有才,便自暴露,便自然有這般氣 象。閔子純於孝,自然有誾誾氣 象。端蒙。
誾誾,是深沉底;侃侃,是發(fā)露圭角底;行行,是發(fā)露得粗底。夔孫。
問:「『誾誾、行行、侃侃』,皆是剛正之意。如冉求平日自是個(gè)退遜之人,如何也解有此意思?」曰:「三子皆意思大同小異:求賜則微見其意,子路則全體發(fā)在外,閔子則又全不外見,然此意思亦自在。三子者,皆有疑必問,有懷 必吐,無有遮覆含糊之意。」曰:「豈非以卑承尊,易得入於柔佞卑諂;三子各露其情實(shí)如此,故夫子樂 之?」曰:「都無那委曲回互底意思?!箯V。
問「誾誾、行行、侃侃」。曰:「閔子於和悅中,卻有剛正意思。仲由一於剛正。閔子深厚,仲由較表露?!箚枴缸勇凡坏闷渌廊弧?。曰:「『然』者,未定之辭。圣人雖謂其『不得其死』,使子路能變其氣 習(xí),亦必有以處死?!官R孫。
吳 伯英講「由也不得其死」處,問曰:「由之死,疑其甚不明於大義。豈有子拒父如是之逆,而可以仕之乎?」曰:「然。仲由之死,也有些沒緊要。然誤處不在致死之時(shí),乃在於委質(zhì)之始。但不知夫子既教之以正名,而不深切言其不可仕於衛(wèi),何歟?若冉有子貢則能問夫子為 衛(wèi)君與否,蓋不若子路之粗率?!箟炎?。或問:「子路死於孔悝之難,死得是否?」曰:「非是,自是死得獃。出公豈可仕也!」又問:「若仕於孔悝,則其死為 是否?」曰:「未問死孔悝是不是,只合下仕於衛(wèi),自不是了。況孔悝亦自是不好底人,何足仕也。子路只見得可仕於大夫,而不知輒之國 非可仕之國 也。」問:「孔門弟子多仕於列國 之大夫者,何故?」曰:「他別無科闕,仕進(jìn)者只有此一門,舍此則無從 可仕,所以顏閔寧不仕耳?!箖g。子路死孔悝之難,未為 不是;只是他當(dāng)初事孔悝時(shí)錯(cuò)了,到此不得其死。饒本作:「到此只得死?!剐l(wèi)君不正,冉有子貢便能疑而問之,有思量,便不去事他。若子路粗率,全不信圣人說話?!副匾舱?,亦是教子路不要事衛(wèi)。他更說夫子之迂。「若由也,不得其死!」圣人已見得他錯(cuò)了,但不如鳴鼓攻之,責(zé)得求之深。雖有不得其死及正名之說,然終不分曉 痛說與他,使之知不要事孔悝。此事不可曉 ,不知圣人何故不痛責(zé)之?明作。
子路為 人粗,於精微處多未達(dá)。其事孔悝,蓋其心不以出公為 非故也。悝即出公之黨。何以見得他如此?如「衛(wèi)君待子為 政」,夫子欲先正名,他遂以為 迂,可見他不以出公為 非。故其事悝,蓋自以為 善而為 之,而不知其非義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章
問:「『師也過,商也不及?!豢催^與不及處,莫只是二子知見上欠工夫?」曰:「也不獨(dú)知見上欠,只二子合下資質(zhì)是這模樣 。子張便常要將 大話蓋將 去,子夏便規(guī)規(guī)謹(jǐn)守。看論語中所載子張說話,及夫子告子張?zhí)?,如『多聞闕疑,多見闕殆』之類。如子張自說:『我之大賢歟,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歟,人將 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此說話固是好,只是他地位未說得這般話。這是大賢以上,圣人之事,他便把來 蓋人,其疏曠 多如此??鬃痈孀酉?,如云『無為 小人儒』;又云『無欲速,無見小利』;如子夏自言『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小子當(dāng)灑埽應(yīng) 對 進(jìn)退』之類,可見?!褂謫枺骸浮簠?也,竟以魯?shù)弥??!霍?,卻似有不及之意。然曾參 雖魯,而規(guī)模志向自大,所以終能傳 夫子之道。子夏合下淺\狹,而不能窮究道體之大全,所以終於不及?!乖唬骸隔?,自與不及不相似。魯是質(zhì)樸 渾厚意思,只是鈍;不及底恰似一箇物事欠了些子?!官R孫。
問:「伊川謂師商過、不及,其弊為 楊 墨?!乖唬骸覆凰茥?墨。墨氏之學(xué),萌櫱 已久,晏子時(shí)已有之矣。師商之過、不及,與兼愛 、為 我不關(guān)事?!贡卮?。季氏富於周公章
問:「以季氏之富,『而求也為 之聚斂 』?!乖唬骸覆粏柤臼县毟?。若季氏雖富,而取於民有制,亦何害。此必有非所當(dāng)取而取之者,故夫子如此說?!沽x剛。
問:「冉求圣門高弟,親炙圣人,不可謂無所見。一旦仕於季氏,『為 之聚斂 而附益之』。蓋緣他工夫間斷 ,故不知不覺做到這裏,豈可不時(shí)時(shí)自點(diǎn)檢!」曰:「固是。只緣箇公私義利界分不明,所以如此。若是常在界分內(nèi) 做,自然不到如此。纔出界分去,則無所不至矣?!箯V。
問「季氏富於周公」一章。先生令舉范氏之說,嘆美久之。云:「人最怕資質(zhì)弱。若過於剛,如子路雖不得其死,百世之下,其勇氣 英風(fēng),尚足以起頑立懦!若冉有之徒,都自扶不起。如云『可使足民』,他豈不知愛 民,而反為 季氏聚斂 。如范氏云:『其心術(shù)不明?!晃┦切男g(shù)不明,到這般所在,都不自知?!褂衷疲骸浮阂允藶?急?!凰痪壱允藶?急,故從 季氏。見他所為如 此,又拔不出,一向從 其惡 ?!官R孫因云:「若閔子『善為 我辭』之意,便見得煞高?!乖唬骸溉??!挂蛟疲骸钢x氏說閔子處最好?!挂蛄钯R孫舉讀全文。曰:「冉求路頭錯(cuò)處,只在急於仕。人亦有多樣, 有一等人合下只是要求進(jìn);又有一等人心性自不要如此,見此事自匹似閑;又有一等人雖要求進(jìn),度其不可,亦有退步之意?!官R孫。
柴也愚章
「柴也愚?!顾枪w謹(jǐn)厚底人,不曾見得道理,故曰愚。明作。
吳 伯英問「柴也愚」,因說:「柴嘗避難於衛(wèi),不徑 不竇。使當(dāng)時(shí)非有室可入,則柴必不免,此還合義否?」曰:「此圣人所以言其愚也。若夫子畏於匡,微服過宋,料須不如此?!箟?祖。
用之問高子羔不竇不徑 事。曰:「怕圣人須不如此。如不徑 不竇,只說平安無事時(shí)節(jié)。若當(dāng)有寇賦患難,如何專 守此以殘其軀,此柴之所以為 愚。圣人『微服而過宋』。微服,是著那下賤人衣服。觀這意如此,只守不徑 不竇之說不得。如途中萬一遇大盜賊\,也須走避,那時(shí)如何要不由小徑 去得!然子羔也是守得定。若更學(xué)到變通處,盡好,止緣他學(xué)有未盡處?!箚枺骸笇W(xué)到時(shí),便如曾子之易簀?」曰:「易簀也只是平常時(shí)節(jié)。」又曰:「『子路使子羔為 費(fèi)宰。子曰:「賊\夫人之子!」』不可為 政者,正緣他未能應(yīng) 變,他底卻自正?!箚枺骸缸勇分?,與子羔事如何?」曰:「子路事更難說?!褂衷唬骸溉缡ス?jié),就祝壽 處拜四拜。張忠甫不出仕,嘗曰:『只怕國 忌、圣節(jié),去拜佛不得?!贿@也如不竇不徑 相似?!挂蛘f:「國 家循襲這般禮數(shù) ,都曉 不得。往往拜佛之事,始於梁武帝,以私忌設(shè)齋,始思量圣節(jié)要寓臣子之意,又未有箇所在奉安?!褂衷唬骸缸鹛柺检短频伦冢髞?只管循襲。若不是人主自理會(huì) 得,如何說。當(dāng)神宗時(shí),群臣上尊號,司馬溫 公密撰不允詔書 ,勸 上不受,神宗便不受。這只是神宗自見得,雖溫 公也要如此不得。且如三年喪 ,其廢如此長遠(yuǎn),壽 皇要行便行了,也不見有甚不可行處?!官R孫。
「參 也魯?!刽?,是魯鈍。曾子只緣魯鈍,被他不肯放過,所以做得透。若是放過,只是魯而已。恪。讀「參 也魯」一段,云:「只曾子資質(zhì)自得便宜了。蓋他以遲鈍之故,見得未透,只得且去理會(huì) ,終要洞達(dá)而后已。若理會(huì) 不得,便放下了,如何得通透,則是終於魯而已?!箷r(shí)舉。
「參 也,竟以魯?shù)弥??!乖郁斺g難曉 ,只是他不肯放過,直是捱得到透徹 了方??;不似別人,只略綽見得些小了便休。今一樣 敏底見得容易,又不能堅(jiān) 守;鈍底捱得到略曉 得處,便說道理止此,更不深求。惟曾子更不放舍,若這事看未透,真是捱得到盡處,所以竟得之。僩。
明道謂曾子「竟以魯?shù)弥?。緣他質(zhì)鈍,不解便理會(huì) 得,故著工夫去看,遂看得來 透徹 ,非他人所及。有一等伶俐人見得雖快,然只是從 皮膚上略過,所以不如他。且莫說義理,只如人學(xué)做文章,非是只恁地讀前人文字了,便會(huì) 做得似他底;亦須是下工夫,始造其妙。觀韓文公與李翊書 ,老蘇與歐陽公書 ,說他學(xué)做文章時(shí),工夫甚么細(xì)密!豈是只恁從 冊 子上略過,便做得如此文字也。毅略?!竻?也,竟以魯?shù)弥??!共徽f須要魯。魯卻正是他一般病,但卻尚是箇好底病。就他說,卻是得這箇魯?shù)琢?。義剛?!竻?也,竟以魯?shù)弥??!刽斺g則無造作。賀孫。
曾子以魯?shù)弥?,只是魯鈍之人,卻能守其心專 一。明達(dá)者每事要入一分,半上落下,多不專 一。端蒙。
回也其庶乎章
敬之問:「『回也,其庶乎;屢 空?!淮笠庵^顏?zhàn)硬灰载毟M動(dòng) 其心,故圣人見其於道庶幾 。子貢不知貧富之定命,而於貧富之間不能無留情,故圣人見其平日所講論者多出億度而中?!乖唬骸笓?jù) 文勢 也是如此。但顏?zhàn)屿兜朗鼛?,卻不在此。圣人謂其如此,益見其好。子貢不受命,也在平日,圣人亦不因其貨殖而言?!官R孫因問:「集注云,顏回,言其樂 道,又能安貧。以此意看,若顏?zhàn)硬惶庁氋v困窮之地,亦不害其為 樂 ?!乖唬骸割?zhàn)硬惶庁氋v,固自樂 ;到他處貧賤,只恁地更難,所以圣人於此數(shù) 數(shù) 拈掇出來 ?!官R孫。
顏?zhàn)訉?空,說作「空中」,不是。論語中只有「空空如也」,是說無所得,別不見說虛空處??蓪W(xué)。
問:「『屢 空』,前輩及南軒皆作空無說,以為『 無意、必、固、我』之『無』。但顏?zhàn)訉?空,未至於圣人之皆無而純?nèi)惶炖硪?。及先生所解,卻作屢 空乏而自樂 ,何也?」曰:「經(jīng)意當(dāng)如此。不然,則連下文子貢作二段事??諢o之說,蓋自何晏有此解。晏,老氏清凈之學(xué)也。因其有此說,后來 諸公見其說得新好,遂發(fā)明之。若顏?zhàn)庸淌且?、必、固、我之?無,只是此經(jīng)意不然。顏?zhàn)硬灰载毞Ω钠錁?而求其富。如此說,下文見得子貢有優(yōu)劣?!褂?。問:「呂 曰:『貨殖之學(xué),聚所聞見以度物,可以屢 中,而不能悉中。』嘗記前輩一說曰:『自太史公班固列子貢於貨殖,下與馬醫(yī)、夏畦同科,謂其「所至,諸侯莫不分庭抗禮」,天下后世無不指子貢為 豎賈之事。子貢,孔門高弟,豈有圣人之門,而以賈豎為 先乎!屢 空,無我者也,其學(xué)則自內(nèi) 而求。貨殖,自外而入,非出於己之所自得也。特其才高,凡接於見聞?wù)吣唤馕?,比之?空者為 有間矣?!弧乖唬骸复苏f乃觀文葉公所作,審是集中之語,蓋呂 與叔之遺意也。乍看似好,而道理恐不如是。蓋屢 空者,『空乏其身』也。貨殖,則對 屢 空而言,不能不計(jì)較者是也。范氏曰:『顏?zhàn)雍勈称帮媽?絕,而不改其樂 ,天下之物豈有能動(dòng) 其心者!』此說為 得之?!怪?。子張問善人之道章
問「善人之道」。曰:「『善人之道』,只是箇善人底道理。所謂善人者,是天資渾然一箇好人,他資質(zhì)至善而無惡 ,即『可欲之謂善』。他所行底事,自然皆善,不消得按本子,自不至於惡 。若是常人,不依本子,便不能盡善流而為 惡 。但他既天資之善,故不必循涂守轍,行之皆善。卻緣只是如此而無學(xué),故不能入圣人閫室。橫渠之解極好?!雇哭H,猶言規(guī)矩尺度。。
味道問:「善人只是好資質(zhì),全未曾學(xué)?!乖唬骸甘??!褂謫枺骸覆慧`跡」。曰:「是古人所做底事恁地好。雖不曾學(xué)古人已做底事,做得來 也恁地好?!貉渴貜?』,猶言循規(guī)守矩云耳?!?br>「踐跡」,跡是舊跡,前人所做過了底樣 子,是成法也。善人雖不曾知得前人所做樣 子,效他去做,但所為 亦自與暗合,但未能到圣人深處。恪。
施問「不踐跡」。曰:「是他資質(zhì)美,所為 無箇不是;雖不踐成法,卻暗合道理。然他也自不能曉 會(huì) ,只暗合而已。又卻不曾學(xué)問,所以『亦不入於室』?!沽謫枺骸覆蝗胧?,室是神化地位否?」曰:「非也。室只是深?yuàn)W處?!褂?。
問「不踐跡」。曰:「善人質(zhì)美,雖不學(xué)樣 子,卻做得是。然以其不學(xué),是以不入室,到圣人地位不得?!怪t之。
善人乃是天資自然有善者,不待循常跡,而自然能有其善。然而不能加學(xué),則亦不足以入圣人之室。震。
謝教問「不踐跡」。曰:「資質(zhì)美,只是暗合,不依本子做。橫渠說得好。然亦只是終於此而已?!勾尽?br>問:「『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莫是篤行之而后可以入善之閫奧否?」曰:「若如此言,卻是說未為以 前事。今只說善人只是一箇好底資質(zhì),不必踐元本子,亦未入於室。須是要學(xué),方入圣賢之域。惟橫渠云:『志於仁而無惡 ?!淮司渥畋M。如樂 正子,自『可欲』之善人去,自可到『美、大、圣、神』地位?!谷?。
問:「善人莫是天資好人否?故雖不必循守舊人涂轍,而自不為 惡 。然其不知學(xué)問,故亦不能入於圣人之室。此可見美質(zhì)有限,學(xué)問無窮否?」曰:「然?!箯V。
問:「尋 常解『踐跡』,猶踏故步?!翰慧`跡』者,亦有所進(jìn);『亦不入於室』者,所進(jìn)不遠(yuǎn)也。今集注解『踐跡』,不循樣 轍之意,如何?」曰:「善人者以其心善,故不假成法,而其中自能運(yùn)\用,故曰『不踐跡』。據(jù) 此,止說善人未有進(jìn)意?!骨?。
問:「不踐跡何以為 善人?」曰:「不循習(xí)前人已試之法度,而亦可以為 善,如漢文帝是也?!勾笱?。魏才仲問「善人之道」一章。曰:「如所謂『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之類?!褂謫枺骸溉缣饭澪牡蹫?善人,意思也是?」曰:「然。只為 他截?cái)?,只到這裏,不能做向上去;所以說道不依樣 子,也自不為惡 ,只是不能入圣人之室?!褂謫枺骸肝牡酆命S老,亦不免有慘酷處。莫是纔好清凈,便至於法度不立,必至慘酷而后可以服人?」曰:「自清凈至慘酷,中間大有曲折,卻如此說不得。唯是自家好清凈,便一付之法。有犯罪者,都不消問自家,但看法何如。只依法行,自家這裏更不與你思量得,此所以流而為 慘酷?!共冊唬骸更S老之教,本不為 刑名,只要理會(huì) 自己,亦不說要慘酷,但用之者過耳?!乖唬骸妇夵S老之術(shù),凡事都先退一著做,教人不防他。到得逼近利害,也便不讓別人,寧可我殺 了你,定不容你殺 了我。他術(shù)多是如此,所以文景用之如此。文帝猶善用之,如南越反,則卑詞厚禮以誘之;吳 王不朝,賜以幾杖等事。這退一著,都是術(shù)數(shù) 。到他教太子,晁錯(cuò)為 家令。他謂太子亦好學(xué),只欠識術(shù)數(shù) ,故以晁錯(cuò)傅之。到后來 七國 之變,弄成一場紛亂??次木霸S多慈祥豈弟處,都只是術(shù)數(shù) 。然景帝用得不好,如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官R孫。
子畏於匡章或問:「『回何敢死』,伊川改『死』為 『先』,是否?」曰:「伊川此話,門人傳 之恐誤,其間前后有相背處。今只作『死』字說。其曰『吾以汝為 死矣』者,孔子恐顏回遇害,故有此語。顏?zhàn)哟鹪弧鹤釉?,回何敢死』者,顏?zhàn)又^孔子既得脫禍,吾可以不死矣。若使孔子遇害,則顏?zhàn)又坏靡运谰戎?。」或問:「顏路在,顏?zhàn)釉S人以死,何也?」曰:「事偶至此,只得死。此與不許友以死之意別。不許以死,在未處難以前乃可。如此處已遇難,卻如此說不得?!谷?。
先進(jìn)於禮樂 章
立之問:「先進(jìn)、后進(jìn),於禮樂 文質(zhì)何以不同?」曰:「禮,只是一箇禮,用得自不同。如升降揖遜,古人只是誠\實(shí)依許多威儀行將 去,后人便自做得一般樣 忒好看了。古人只是正容謹(jǐn)節(jié),后人便近於巧言、令色。樂 ,亦只是一箇樂 ,亦是用處自不同。古樂 不可得而見矣。只如今人彈琴,亦自可見。如誠\實(shí)底人彈,便雍容平淡,自是好聽。若弄手弄腳,撰出無限不好底聲音,只見繁碎耳?!挂蛘摌?:「黃鍾之律最長,應(yīng) 鍾之律最短,長者聲濁 ,短者聲清。十二律旋相為 宮,宮為 君,商為 臣。樂 中最忌臣陵君,故有四清聲。如今響板子有十六箇,十二箇是正律,四箇是四清聲。清聲是減一律之半。如應(yīng) 鍾為 宮,其聲最短而清?;蜣ㄙe為 商,則是商聲高似宮聲,是為 臣陵君,不可用;遂乃用蕤賓律減半為 清聲以應(yīng) 之。雖然減半,然只是此律,故亦自能相應(yīng) 也。此是通典載此一項(xiàng)?;兆诔鞔箨蓸?,其聲是一聲低似一聲,故其音緩散。太祖英明不可及。當(dāng)王樸造樂 時(shí),聞其聲太急,便令減下一律,其聲遂平?!箷r(shí)舉。問:「『先進(jìn)於禮樂 』,此禮樂 還說宗廟、朝廷以至州、閭、鄉(xiāng)、黨之禮樂 ?」曰:「也不止是這般禮樂 。凡日用之間,一禮一樂 ,皆是禮樂 。只管文勝 去,如何合殺 !須有箇變轉(zhuǎn)道理。如今日事,都恁地侈靡。某在南康時(shí),通上位書 啟 ,只把紙封。后來 做書 盝,如今盡用紫羅背盝,內(nèi) 用真紅。事事都如此,如何合殺 !」問:「孔子又云:『吾從 周。』只是指周之前輩而言?」曰:「然。圣人窮而在下,所用禮樂 ,固是從 周之前輩。若圣人達(dá)而在上,所用禮樂 ,須更有損益,不止從 周之前輩。若答顏?zhàn)訛?邦之問,則告以四代之禮樂 ?!箚枺骸溉缈鬃铀裕骸憾Y,與其奢也寧儉;喪 ,與其易也寧戚?!挥衷疲骸憾Y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 云樂云 ,鍾鼓云乎哉!』此皆欲損過就中之意。」曰:「固是。此等語最多?!褂衷疲骸赣^圣人意思,因見得事事都如此,非獨(dú)禮樂 。如孟子后面說許多鄉(xiāng)原、狂狷,亦是此意。鄉(xiāng)原直是不好,寧可是狂底、狷底。如今人恁地文理細(xì)密,倒未必好,寧可是白直粗疏底人?!官R孫。
夫子於禮樂 欲從 先進(jìn)。今觀禮書 所載燕饗之禮,品節(jié)太繁,恐亦難用。不若只如今人宴集,就中刪修,使之合義。如鄉(xiāng)飲酒禮,向來 所行,真成彊人,行之何益!所以難久。不若只就今時(shí)宴飲之禮中刪改行之,情意卻須浹 洽。必大。
從 我於陳蔡章問「從 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曰:「此說當(dāng)從明 道。謂此時(shí)適皆不在孔子之門,思其相從 於患難,而言其不在此耳。門人記之,因歷數(shù) 顏?zhàn)佣率?,并目其所長云耳?!怪?。
問:「德行,不知可兼言語、文學(xué)、政事否?」曰:「不消如此看,自就逐項(xiàng)上看。如顏?zhàn)又滦?,固可以?;若他人,固有德行而短於才者?!挂蛟疲骸溉讲ih子之德行,亦不多見。子夏子游兩 人成就自不同。胡五峰說,不知集注中載否。他說子夏是循規(guī)守矩,細(xì)密底人;子游卻高朗,又欠細(xì)密工夫。荀子曰:『第作其冠,神譚其辭,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嗛 然而終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偷懦憚事,無廉恥而嗜飲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賤儒也?!蝗鐚W(xué)子游之弊,只學(xué)得許多放蕩疏闊意思?!官R孫因舉如「喪 至乎哀而止」,「事君數(shù) ,斯辱;朋友數(shù) ,斯疏」,皆是子游之言。如「小子當(dāng)灑埽應(yīng) 對 進(jìn)退」等語,皆是子夏之言。又如子游能養(yǎng)而不能敬,子夏能敬而少溫 潤之色,皆見二子氣象 不同處。曰:「然。」賀孫。
問「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之別。曰:「德行是箇兼內(nèi) 外、貫本末、全體底物事,那三件,各是一物見於用者也。」
德行,得之於心而見於行事者也。
回也非助我者也章舊曾問李先生,顏?zhàn)臃侵艺咛帯@钕壬疲骸割佔(zhàn)屿妒ト烁居心跆?,不假枝葉之助也。如子夏,乃枝葉之功?!棺娴馈?br>南容三復(fù) 白圭章
先生令接讀問目「南容三復(fù) 白圭」。云:「不是一旦讀此,乃是日日讀之,玩味此詩而欲謹(jǐn)於言行也。此事見家語,自分明。」時(shí)舉。
顏路請子之車章
鄭問:「顏淵死,孔子既不與之車,若有錢,還亦與之否?」曰:「有錢亦須與之,無害?!?br>問:「注以為 命車,何以驗(yàn)之?」曰:「禮記言,大夫賜命車。」節(jié)。
門人厚葬章
「門人厚葬」,是顏?zhàn)又T人?!覆坏靡暘q子」,以有二三子故也,嘆不得如葬鯉之得宜。此古注說得甚好,又簡徑 。明作。
季路問事鬼神章「事人、事鬼」,以心言;「知生、知死」,以理言。泳。
或問「季路問鬼神」章。曰:「事君親盡誠\敬之心,即移此心以事鬼神,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人受天所賦許多道理,自然完具無欠闕。須盡得這道理無欠闕,到那死時(shí),乃是生理已盡,安於死而無愧?!箷r(shí)舉。
或問:「二氣 五行,聚則生,散則死;聚則不能不散,如晝之不能不夜。故知所以生,則知所以死。茍於事人之道未能盡,焉能事鬼哉?」曰:「不須論鬼為已 死之物。但事人須是誠\敬,事鬼亦要如此。事人,如『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事其所當(dāng)事者。事鬼亦然。茍非其鬼而事之,則諂矣。」去偽。
問:「人鬼一理。人能誠\敬,則與理為 一,自然能盡事人、事鬼之道。有是理,則有是氣 。人氣 聚則生,氣 散則死,是如此否?」曰:「人且從 分明處理會(huì) 去。如誠\敬不至,以之事人,則必不能盡其道,況事神乎!不能曉 其所以生,則又焉能曉 其所以死乎!」亞夫問「未知生,焉知死」。先生曰:「若曰氣聚 則生,氣 散則死,才說破,則人便都理會(huì) 得。然須知道人生有多少道理,自稟五常之性以來 ,所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者,須要一一盡得這生底道理,則死底道理皆可知矣。張子所謂『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是也?!箷r(shí)舉。
問:「天地之化,雖生生不窮,然而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能原始而知其聚而生,則必知其后必散而死。能知其生也,得於氣 化之日,初無精神寄寓於太虛之中;則知其死也,無氣 而俱散,無復(fù) 更有形象尚留於冥漠之內(nèi) ?!乖唬骸杆辣闶嵌忌o了?!?br>或問「季路問鬼神」章。曰:「世間無有聚而不散,散而不聚之物。聚時(shí)是這模樣 ,則散時(shí)也是這模樣。 若道孔子說與子路,又不全與他說;若道不說,又也只是恁地?!沽x剛。
先生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曾以一時(shí)趨平原者言之:「我於人之不當(dāng)事者,不妄事,則於鬼神亦然。所以程子云:『能盡事人之道,則能盡事鬼之道,一而二,二而一?!弧惯^。
問:「伊川謂『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是兼氣 與理言之否?」曰:「有是理,則有是氣 ;有是氣 ,則有是理。氣 則二,理則一?!官R孫。
徐問:「集注云『鬼神不外人事』,在人事中,何以見?」曰:「鬼神只是二氣 屈伸往來 。在人事,如福善禍淫,亦可見鬼神道理。論語少說此般話。」曰:「動(dòng) 靜語默,亦是此理否?」曰:「亦是。然圣人全不曾說這般話與人,以其無形無影,固亦難說。所謂『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只如此說而已?!勾?。今集注無。
閔子侍側(cè) 章
問閔子誾誾,冉有子貢侃侃,二者氣 象。曰:「閔子純粹,冉有子貢便較粗了。侃侃,便有盡發(fā)見在外底氣 象。閔子則較近裏些子?!剐邸枺骸浮喝接凶迂曎┵┤缫??!贿@『侃侃』字,只作剛直說,如何?」曰:「也只是剛直。閔子騫氣 象便自深厚。冉有子貢便都發(fā)見在外?!埂溉接凶迂?,侃侃如也?!官┵?,剛直之貌,不必泥事跡,以二子氣 象觀之。賜之達(dá),求之藝,皆是有才底人。大凡人有才,便自暴露,便自然有這般氣 象。閔子純於孝,自然有誾誾氣 象。端蒙。
誾誾,是深沉底;侃侃,是發(fā)露圭角底;行行,是發(fā)露得粗底。夔孫。
問:「『誾誾、行行、侃侃』,皆是剛正之意。如冉求平日自是個(gè)退遜之人,如何也解有此意思?」曰:「三子皆意思大同小異:求賜則微見其意,子路則全體發(fā)在外,閔子則又全不外見,然此意思亦自在。三子者,皆有疑必問,有懷 必吐,無有遮覆含糊之意。」曰:「豈非以卑承尊,易得入於柔佞卑諂;三子各露其情實(shí)如此,故夫子樂 之?」曰:「都無那委曲回互底意思?!箯V。
問「誾誾、行行、侃侃」。曰:「閔子於和悅中,卻有剛正意思。仲由一於剛正。閔子深厚,仲由較表露?!箚枴缸勇凡坏闷渌廊弧?。曰:「『然』者,未定之辭。圣人雖謂其『不得其死』,使子路能變其氣 習(xí),亦必有以處死?!官R孫。
吳 伯英講「由也不得其死」處,問曰:「由之死,疑其甚不明於大義。豈有子拒父如是之逆,而可以仕之乎?」曰:「然。仲由之死,也有些沒緊要。然誤處不在致死之時(shí),乃在於委質(zhì)之始。但不知夫子既教之以正名,而不深切言其不可仕於衛(wèi),何歟?若冉有子貢則能問夫子為 衛(wèi)君與否,蓋不若子路之粗率?!箟炎?。或問:「子路死於孔悝之難,死得是否?」曰:「非是,自是死得獃。出公豈可仕也!」又問:「若仕於孔悝,則其死為 是否?」曰:「未問死孔悝是不是,只合下仕於衛(wèi),自不是了。況孔悝亦自是不好底人,何足仕也。子路只見得可仕於大夫,而不知輒之國 非可仕之國 也。」問:「孔門弟子多仕於列國 之大夫者,何故?」曰:「他別無科闕,仕進(jìn)者只有此一門,舍此則無從 可仕,所以顏閔寧不仕耳?!箖g。子路死孔悝之難,未為 不是;只是他當(dāng)初事孔悝時(shí)錯(cuò)了,到此不得其死。饒本作:「到此只得死?!剐l(wèi)君不正,冉有子貢便能疑而問之,有思量,便不去事他。若子路粗率,全不信圣人說話?!副匾舱?,亦是教子路不要事衛(wèi)。他更說夫子之迂。「若由也,不得其死!」圣人已見得他錯(cuò)了,但不如鳴鼓攻之,責(zé)得求之深。雖有不得其死及正名之說,然終不分曉 痛說與他,使之知不要事孔悝。此事不可曉 ,不知圣人何故不痛責(zé)之?明作。
子路為 人粗,於精微處多未達(dá)。其事孔悝,蓋其心不以出公為 非故也。悝即出公之黨。何以見得他如此?如「衛(wèi)君待子為 政」,夫子欲先正名,他遂以為 迂,可見他不以出公為 非。故其事悝,蓋自以為 善而為 之,而不知其非義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章
問:「『師也過,商也不及?!豢催^與不及處,莫只是二子知見上欠工夫?」曰:「也不獨(dú)知見上欠,只二子合下資質(zhì)是這模樣 。子張便常要將 大話蓋將 去,子夏便規(guī)規(guī)謹(jǐn)守。看論語中所載子張說話,及夫子告子張?zhí)?,如『多聞闕疑,多見闕殆』之類。如子張自說:『我之大賢歟,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歟,人將 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此說話固是好,只是他地位未說得這般話。這是大賢以上,圣人之事,他便把來 蓋人,其疏曠 多如此??鬃痈孀酉?,如云『無為 小人儒』;又云『無欲速,無見小利』;如子夏自言『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小子當(dāng)灑埽應(yīng) 對 進(jìn)退』之類,可見?!褂謫枺骸浮簠?也,竟以魯?shù)弥??!霍?,卻似有不及之意。然曾參 雖魯,而規(guī)模志向自大,所以終能傳 夫子之道。子夏合下淺\狹,而不能窮究道體之大全,所以終於不及?!乖唬骸隔?,自與不及不相似。魯是質(zhì)樸 渾厚意思,只是鈍;不及底恰似一箇物事欠了些子?!官R孫。
問:「伊川謂師商過、不及,其弊為 楊 墨?!乖唬骸覆凰茥?墨。墨氏之學(xué),萌櫱 已久,晏子時(shí)已有之矣。師商之過、不及,與兼愛 、為 我不關(guān)事?!贡卮?。季氏富於周公章
問:「以季氏之富,『而求也為 之聚斂 』?!乖唬骸覆粏柤臼县毟?。若季氏雖富,而取於民有制,亦何害。此必有非所當(dāng)取而取之者,故夫子如此說?!沽x剛。
問:「冉求圣門高弟,親炙圣人,不可謂無所見。一旦仕於季氏,『為 之聚斂 而附益之』。蓋緣他工夫間斷 ,故不知不覺做到這裏,豈可不時(shí)時(shí)自點(diǎn)檢!」曰:「固是。只緣箇公私義利界分不明,所以如此。若是常在界分內(nèi) 做,自然不到如此。纔出界分去,則無所不至矣?!箯V。
問「季氏富於周公」一章。先生令舉范氏之說,嘆美久之。云:「人最怕資質(zhì)弱。若過於剛,如子路雖不得其死,百世之下,其勇氣 英風(fēng),尚足以起頑立懦!若冉有之徒,都自扶不起。如云『可使足民』,他豈不知愛 民,而反為 季氏聚斂 。如范氏云:『其心術(shù)不明?!晃┦切男g(shù)不明,到這般所在,都不自知?!褂衷疲骸浮阂允藶?急?!凰痪壱允藶?急,故從 季氏。見他所為如 此,又拔不出,一向從 其惡 ?!官R孫因云:「若閔子『善為 我辭』之意,便見得煞高?!乖唬骸溉??!挂蛟疲骸钢x氏說閔子處最好?!挂蛄钯R孫舉讀全文。曰:「冉求路頭錯(cuò)處,只在急於仕。人亦有多樣, 有一等人合下只是要求進(jìn);又有一等人心性自不要如此,見此事自匹似閑;又有一等人雖要求進(jìn),度其不可,亦有退步之意?!官R孫。
柴也愚章
「柴也愚?!顾枪w謹(jǐn)厚底人,不曾見得道理,故曰愚。明作。
吳 伯英問「柴也愚」,因說:「柴嘗避難於衛(wèi),不徑 不竇。使當(dāng)時(shí)非有室可入,則柴必不免,此還合義否?」曰:「此圣人所以言其愚也。若夫子畏於匡,微服過宋,料須不如此?!箟?祖。
用之問高子羔不竇不徑 事。曰:「怕圣人須不如此。如不徑 不竇,只說平安無事時(shí)節(jié)。若當(dāng)有寇賦患難,如何專 守此以殘其軀,此柴之所以為 愚。圣人『微服而過宋』。微服,是著那下賤人衣服。觀這意如此,只守不徑 不竇之說不得。如途中萬一遇大盜賊\,也須走避,那時(shí)如何要不由小徑 去得!然子羔也是守得定。若更學(xué)到變通處,盡好,止緣他學(xué)有未盡處?!箚枺骸笇W(xué)到時(shí),便如曾子之易簀?」曰:「易簀也只是平常時(shí)節(jié)。」又曰:「『子路使子羔為 費(fèi)宰。子曰:「賊\夫人之子!」』不可為 政者,正緣他未能應(yīng) 變,他底卻自正?!箚枺骸缸勇分?,與子羔事如何?」曰:「子路事更難說?!褂衷唬骸溉缡ス?jié),就祝壽 處拜四拜。張忠甫不出仕,嘗曰:『只怕國 忌、圣節(jié),去拜佛不得?!贿@也如不竇不徑 相似?!挂蛘f:「國 家循襲這般禮數(shù) ,都曉 不得。往往拜佛之事,始於梁武帝,以私忌設(shè)齋,始思量圣節(jié)要寓臣子之意,又未有箇所在奉安?!褂衷唬骸缸鹛柺检短频伦冢髞?只管循襲。若不是人主自理會(huì) 得,如何說。當(dāng)神宗時(shí),群臣上尊號,司馬溫 公密撰不允詔書 ,勸 上不受,神宗便不受。這只是神宗自見得,雖溫 公也要如此不得。且如三年喪 ,其廢如此長遠(yuǎn),壽 皇要行便行了,也不見有甚不可行處?!官R孫。
「參 也魯?!刽?,是魯鈍。曾子只緣魯鈍,被他不肯放過,所以做得透。若是放過,只是魯而已。恪。讀「參 也魯」一段,云:「只曾子資質(zhì)自得便宜了。蓋他以遲鈍之故,見得未透,只得且去理會(huì) ,終要洞達(dá)而后已。若理會(huì) 不得,便放下了,如何得通透,則是終於魯而已?!箷r(shí)舉。
「參 也,竟以魯?shù)弥??!乖郁斺g難曉 ,只是他不肯放過,直是捱得到透徹 了方??;不似別人,只略綽見得些小了便休。今一樣 敏底見得容易,又不能堅(jiān) 守;鈍底捱得到略曉 得處,便說道理止此,更不深求。惟曾子更不放舍,若這事看未透,真是捱得到盡處,所以竟得之。僩。
明道謂曾子「竟以魯?shù)弥?。緣他質(zhì)鈍,不解便理會(huì) 得,故著工夫去看,遂看得來 透徹 ,非他人所及。有一等伶俐人見得雖快,然只是從 皮膚上略過,所以不如他。且莫說義理,只如人學(xué)做文章,非是只恁地讀前人文字了,便會(huì) 做得似他底;亦須是下工夫,始造其妙。觀韓文公與李翊書 ,老蘇與歐陽公書 ,說他學(xué)做文章時(shí),工夫甚么細(xì)密!豈是只恁從 冊 子上略過,便做得如此文字也。毅略?!竻?也,竟以魯?shù)弥??!共徽f須要魯。魯卻正是他一般病,但卻尚是箇好底病。就他說,卻是得這箇魯?shù)琢?。義剛?!竻?也,竟以魯?shù)弥??!刽斺g則無造作。賀孫。
曾子以魯?shù)弥?,只是魯鈍之人,卻能守其心專 一。明達(dá)者每事要入一分,半上落下,多不專 一。端蒙。
回也其庶乎章
敬之問:「『回也,其庶乎;屢 空?!淮笠庵^顏?zhàn)硬灰载毟M動(dòng) 其心,故圣人見其於道庶幾 。子貢不知貧富之定命,而於貧富之間不能無留情,故圣人見其平日所講論者多出億度而中?!乖唬骸笓?jù) 文勢 也是如此。但顏?zhàn)屿兜朗鼛?,卻不在此。圣人謂其如此,益見其好。子貢不受命,也在平日,圣人亦不因其貨殖而言?!官R孫因問:「集注云,顏回,言其樂 道,又能安貧。以此意看,若顏?zhàn)硬惶庁氋v困窮之地,亦不害其為 樂 ?!乖唬骸割?zhàn)硬惶庁氋v,固自樂 ;到他處貧賤,只恁地更難,所以圣人於此數(shù) 數(shù) 拈掇出來 ?!官R孫。
顏?zhàn)訉?空,說作「空中」,不是。論語中只有「空空如也」,是說無所得,別不見說虛空處??蓪W(xué)。
問:「『屢 空』,前輩及南軒皆作空無說,以為『 無意、必、固、我』之『無』。但顏?zhàn)訉?空,未至於圣人之皆無而純?nèi)惶炖硪?。及先生所解,卻作屢 空乏而自樂 ,何也?」曰:「經(jīng)意當(dāng)如此。不然,則連下文子貢作二段事??諢o之說,蓋自何晏有此解。晏,老氏清凈之學(xué)也。因其有此說,后來 諸公見其說得新好,遂發(fā)明之。若顏?zhàn)庸淌且?、必、固、我之?無,只是此經(jīng)意不然。顏?zhàn)硬灰载毞Ω钠錁?而求其富。如此說,下文見得子貢有優(yōu)劣?!褂?。問:「呂 曰:『貨殖之學(xué),聚所聞見以度物,可以屢 中,而不能悉中。』嘗記前輩一說曰:『自太史公班固列子貢於貨殖,下與馬醫(yī)、夏畦同科,謂其「所至,諸侯莫不分庭抗禮」,天下后世無不指子貢為 豎賈之事。子貢,孔門高弟,豈有圣人之門,而以賈豎為 先乎!屢 空,無我者也,其學(xué)則自內(nèi) 而求。貨殖,自外而入,非出於己之所自得也。特其才高,凡接於見聞?wù)吣唤馕?,比之?空者為 有間矣?!弧乖唬骸复苏f乃觀文葉公所作,審是集中之語,蓋呂 與叔之遺意也。乍看似好,而道理恐不如是。蓋屢 空者,『空乏其身』也。貨殖,則對 屢 空而言,不能不計(jì)較者是也。范氏曰:『顏?zhàn)雍勈称帮媽?絕,而不改其樂 ,天下之物豈有能動(dòng) 其心者!』此說為 得之?!怪?。子張問善人之道章
問「善人之道」。曰:「『善人之道』,只是箇善人底道理。所謂善人者,是天資渾然一箇好人,他資質(zhì)至善而無惡 ,即『可欲之謂善』。他所行底事,自然皆善,不消得按本子,自不至於惡 。若是常人,不依本子,便不能盡善流而為 惡 。但他既天資之善,故不必循涂守轍,行之皆善。卻緣只是如此而無學(xué),故不能入圣人閫室。橫渠之解極好?!雇哭H,猶言規(guī)矩尺度。。
味道問:「善人只是好資質(zhì),全未曾學(xué)?!乖唬骸甘??!褂謫枺骸覆慧`跡」。曰:「是古人所做底事恁地好。雖不曾學(xué)古人已做底事,做得來 也恁地好?!貉渴貜?』,猶言循規(guī)守矩云耳?!?br>「踐跡」,跡是舊跡,前人所做過了底樣 子,是成法也。善人雖不曾知得前人所做樣 子,效他去做,但所為 亦自與暗合,但未能到圣人深處。恪。
施問「不踐跡」。曰:「是他資質(zhì)美,所為 無箇不是;雖不踐成法,卻暗合道理。然他也自不能曉 會(huì) ,只暗合而已。又卻不曾學(xué)問,所以『亦不入於室』?!沽謫枺骸覆蝗胧?,室是神化地位否?」曰:「非也。室只是深?yuàn)W處?!褂?。
問「不踐跡」。曰:「善人質(zhì)美,雖不學(xué)樣 子,卻做得是。然以其不學(xué),是以不入室,到圣人地位不得?!怪t之。
善人乃是天資自然有善者,不待循常跡,而自然能有其善。然而不能加學(xué),則亦不足以入圣人之室。震。
謝教問「不踐跡」。曰:「資質(zhì)美,只是暗合,不依本子做。橫渠說得好。然亦只是終於此而已?!勾尽?br>問:「『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莫是篤行之而后可以入善之閫奧否?」曰:「若如此言,卻是說未為以 前事。今只說善人只是一箇好底資質(zhì),不必踐元本子,亦未入於室。須是要學(xué),方入圣賢之域。惟橫渠云:『志於仁而無惡 ?!淮司渥畋M。如樂 正子,自『可欲』之善人去,自可到『美、大、圣、神』地位?!谷?。
問:「善人莫是天資好人否?故雖不必循守舊人涂轍,而自不為 惡 。然其不知學(xué)問,故亦不能入於圣人之室。此可見美質(zhì)有限,學(xué)問無窮否?」曰:「然?!箯V。
問:「尋 常解『踐跡』,猶踏故步?!翰慧`跡』者,亦有所進(jìn);『亦不入於室』者,所進(jìn)不遠(yuǎn)也。今集注解『踐跡』,不循樣 轍之意,如何?」曰:「善人者以其心善,故不假成法,而其中自能運(yùn)\用,故曰『不踐跡』。據(jù) 此,止說善人未有進(jìn)意?!骨?。
問:「不踐跡何以為 善人?」曰:「不循習(xí)前人已試之法度,而亦可以為 善,如漢文帝是也?!勾笱?。魏才仲問「善人之道」一章。曰:「如所謂『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之類?!褂謫枺骸溉缣饭澪牡蹫?善人,意思也是?」曰:「然。只為 他截?cái)?,只到這裏,不能做向上去;所以說道不依樣 子,也自不為惡 ,只是不能入圣人之室?!褂謫枺骸肝牡酆命S老,亦不免有慘酷處。莫是纔好清凈,便至於法度不立,必至慘酷而后可以服人?」曰:「自清凈至慘酷,中間大有曲折,卻如此說不得。唯是自家好清凈,便一付之法。有犯罪者,都不消問自家,但看法何如。只依法行,自家這裏更不與你思量得,此所以流而為 慘酷?!共冊唬骸更S老之教,本不為 刑名,只要理會(huì) 自己,亦不說要慘酷,但用之者過耳?!乖唬骸妇夵S老之術(shù),凡事都先退一著做,教人不防他。到得逼近利害,也便不讓別人,寧可我殺 了你,定不容你殺 了我。他術(shù)多是如此,所以文景用之如此。文帝猶善用之,如南越反,則卑詞厚禮以誘之;吳 王不朝,賜以幾杖等事。這退一著,都是術(shù)數(shù) 。到他教太子,晁錯(cuò)為 家令。他謂太子亦好學(xué),只欠識術(shù)數(shù) ,故以晁錯(cuò)傅之。到后來 七國 之變,弄成一場紛亂??次木霸S多慈祥豈弟處,都只是術(shù)數(shù) 。然景帝用得不好,如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官R孫。
子畏於匡章或問:「『回何敢死』,伊川改『死』為 『先』,是否?」曰:「伊川此話,門人傳 之恐誤,其間前后有相背處。今只作『死』字說。其曰『吾以汝為 死矣』者,孔子恐顏回遇害,故有此語。顏?zhàn)哟鹪弧鹤釉?,回何敢死』者,顏?zhàn)又^孔子既得脫禍,吾可以不死矣。若使孔子遇害,則顏?zhàn)又坏靡运谰戎?。」或問:「顏路在,顏?zhàn)釉S人以死,何也?」曰:「事偶至此,只得死。此與不許友以死之意別。不許以死,在未處難以前乃可。如此處已遇難,卻如此說不得?!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