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第四十一 論語二十三
作者:朱熹顏淵篇上
顏淵問仁章
顏?zhàn)由?,只是受用「克己?fù) 禮」四箇字。不遷,不貳。三月不違。不改其樂 。道夫。顏?zhàn)涌思海缂t爐上一點(diǎn)雪!道夫。
「克己復(fù) 禮」,間不容發(fā)。無私便是仁。道夫。
「克己復(fù) 禮」,如通溝 渠壅塞;仁乃水流也??蓪W(xué)。「克己復(fù) 禮」,「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若海。
克己亦別無巧法,譬如孤軍猝遇強(qiáng)敵 ,只得盡力舍死向前而已,尚何問哉!謨。
龔郯伯說:「克去己私后,卻方復(fù) 禮?!乖唬骸浮嚎思簭?fù) 禮』,一如將 水去救火相似。又似一件事,又似兩 件事?!箷r(shí)舉。植同。
克己,則禮自復(fù) ;閑邪,則誠\自存。非克己外別有復(fù) 禮,閑邪外別有存誠\。賀孫。此非定說?!缚思簭?fù) 禮」。所以言禮者,謂有規(guī)矩則防范自嚴(yán) ,更不透漏。必大。
「克己復(fù) 禮為 仁」,與「可以為 仁矣」之「為 」,如「謂之」相似;與「孝弟為 仁之本」,「為 仁由己」之「為 」不同。節(jié)。
一於禮之謂仁。只是仁在內(nèi) ,為 人欲所蔽,如一重膜遮了??巳ゼ核?,復(fù) 禮乃見仁。仁、禮非是二物??蓪W(xué)。
問:「『克己復(fù) 禮』,『如見大賓』之時(shí),指何者為 仁?」曰:「存得心之本體?!构?jié)。
因說克己,或曰:「若是人欲則易見。但恐自說是天理處,卻是人欲,所以為 難。」曰:「固是如此。且從 易見底克去,又卻理會(huì) 難見底。如剝百合,須去了一重,方始去那第二重。今且將 『義利』兩 字分箇界限,緊緊走從 這邊來 。其間細(xì)碎工夫,又一面理會(huì) 。如做屋柱一般,且去了一重粗皮,又慢慢出細(xì)。今人不曾做得第一重,便要做第二重工夫去。如中庸說『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 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dú)』。此是尋 常工夫都做了,故又說出向上一層工 夫,以見義理之無窮耳。不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處不慎,便只去慎獨(dú)!無此理也。」雉。
元翰問:「克去己私,最是難事。如今且於日用間每事尋 箇是處。只就心上驗(yàn)之,覺得是時(shí),此心便安。此莫是仁否?」曰:「此又似說義,卻未見得仁。又況做事只要靠著心。但恐己私未克時(shí),此心亦有時(shí)解錯(cuò)認(rèn)了。不若日用間只就事上子細(xì)思量體認(rèn),那箇是天理,那箇是人欲。著力除去了私底,不要做,一味就理上去做,次第漸漸見得,道理自然純熟,仁亦可見。且如圣賢千言萬語雖不同,都只是說這道理。且將 圣賢說底看,一句如此說,一句如彼說,逐句把來 湊看,次第合得,都是這道理?!够蛘f:「如今一等非理事,固不敢做。只在書 院中時(shí),亦自有一般私意難識(shí)。所謂『孜孜為 善,孜孜為 利』,於善利之中,卻解錯(cuò)認(rèn)。」曰:「且做得一重,又做一重,大概且要得界限分明。」遂以手畫扇中間云:「這一邊是善,這一邊是利。認(rèn)得善利底界限了,又卻就這一邊體認(rèn)纖悉不是處克將 去。圣人所以下箇『克』字,譬如相殺 相似,定要克勝 得他!大率克己工夫,是自著力做底事,與他人殊不相干。緊緊閉門,自就身上子細(xì)體認(rèn),覺得才有私意,便克去,故曰:『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夫子說得大段分曉 。呂 與叔克己銘卻有病。他說須於與物相對 時(shí)克。若此,則是併 物亦克也。己私可克,物如何克得去!己私是自家身上事,與物未相干在?!姑髯鳌A职睬鋯枺骸缚藦?fù) 工夫,全在『克』字上。蓋是就發(fā)動(dòng) 處克將 去,必因有動(dòng) ,而后天理、人欲之幾 始分,方知所決擇 而用力也。」曰:「如此,則未動(dòng) 以前不消得用力,只消動(dòng) 處用力便得。如此得否?且更子細(xì)。」次早問:「看得如何?」林舉注中程子所言「『克己復(fù) 禮』干道,主敬行恕坤道」為 對 。曰:「這箇也只是微有些如此分。若論敬,則自是徹 頭徹 尾要底。如公昨夜之說,只是發(fā)動(dòng) 方用克,則未發(fā)時(shí),不成只在這裏打瞌睡懞 憧,等有私欲來 時(shí),旋捉來 克!如此得否?」又曰:「若待發(fā)見而后克,不亦晚乎!發(fā)時(shí)固是用克,未發(fā)時(shí)也須致其精明,如烈火之不可犯,始得?!箖g。
或問:「克己之私有三:氣 稟,耳目鼻口之欲,及人我是也。不知那箇是夫子所指者?」:曰「三者皆在裏。然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則耳目口鼻之欲較多?!褂謫枺骸浮嚎苏撸瑒?也』,不如以克訓(xùn)治較穩(wěn)?!乖唬骸钢巫志徚?。且如捱得一分,也是治;捱得二分,也是治。勝 ,便是打疊殺 了他?!箤W(xué)蒙。或曰:「克己,是勝 己之私之謂克否?」曰:「然。」曰:「如何知得是私后克將 去?」曰:「隨其所知者,漸漸克去。」或曰:「南軒作克己齋銘,不取子云之說,如何?」曰:「不知南軒何故如此說??种皇且粫r(shí)信筆寫將 去,殊欠商量?!乖唬骸嘎剬W(xué)中今已開石?!乖唬骸富诓患耙樱 谷?。
「『克己復(fù) 禮』,不可將 『理』字來 訓(xùn)『禮』字。克去己私,固即能復(fù) 天理。不成克己后,便都沒事。惟是克去己私了,到這裏恰好著精細(xì)底工夫,故必又復(fù)禮,方是仁。圣人卻不只說克己為 仁,須說『克己復(fù) 禮為 仁』。見得禮,便事事有箇自然底規(guī)矩準(zhǔn) 則?!?br>「克己,須著復(fù) 於禮」。賀孫問:「非天理,便是人欲??吮M人欲,便是天理。如何卻說克己了,又須著復(fù) 於禮?」曰:「固是克了己便是理。然亦有但知克己而不能復(fù) 於禮,故圣人對 說在這裏。卻不只道『克己為 仁』,須著箇『復(fù) 禮』,庶幾 不失其則。下文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痪壉緛碇?有此禮,所以克己是要得復(fù) 此禮。若是佛家,盡有能克己者,雖謂之無己私可也,然卻不曾復(fù) 得禮也。圣人之教,所以以復(fù) 禮為 主。若但知克己,則下梢必墮於空寂,如釋氏之為 矣?!箒喎蛴謫枴T唬骸溉纭鹤缡?,立如齊』,此是理;如箕踞跛倚,此是非理。去其箕踞跛倚,宜若便是理。然未能『如尸如齊』,尚是己私?!官R孫。此下三條,疑聞同錄異,而植錄尤詳。
亞夫問「克己復(fù) 禮」章。曰:「今人但說克己,更不說復(fù) 禮。夫子言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即是『克己復(fù) 禮』之目也。顏?zhàn)訒?huì) 問,夫子會(huì) 答,答得來 包括得盡?!杭骸蛔峙c『禮』字正相對 說。禮,便有規(guī)矩準(zhǔn) 繩。且以坐立言之;己便是箕踞,禮便是『坐如尸』;己便是跛倚,禮便是『立如齊』。但如此看便見?!褂衷唬骸缚思菏谴笞龉し?,復(fù) 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fù) 禮,步步皆合規(guī)矩準(zhǔn) 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fù) 禮工夫也。釋氏之學(xué),只是克己,更無復(fù) 禮工夫,所以不中節(jié)文,便至以君臣為 父子,父子為 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fù) 禮,見得工夫精細(xì)。圣人說得來 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fù) 工夫皆以禮為 準(zhǔn) 也。『克己復(fù) 禮』,便是捉得病根,對 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yǎng)將 去,是非猶未定。涵養(yǎng)得到,一步又進(jìn)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shí)。『克己復(fù) 禮』,便剛決克除將 去?!鼓仙?br>亞夫問:「『克己復(fù) 禮』,疑若克己后便已是仁,不知復(fù) 禮還又是一重工夫否?」曰:「己與禮對 立??巳ゼ汉?,必復(fù) 於禮,然后為 仁。若克去己私便無一事,則克之后,須落空去了。且如坐當(dāng)如尸,立當(dāng)如齊,此禮也。坐而倨傲,立而跛倚,此己私也??巳ゼ核剑瑒t不容倨傲而跛倚;然必使之如尸如齊,方合禮也。故克己者必須復(fù) 此身於規(guī)矩準(zhǔn) 繩之中,乃所以為 仁也?!褂謫枺骸溉粢远Y與己對 看,當(dāng)從 禮說去。禮者,天理之節(jié)文,起居動(dòng) 作,莫非天理。起居動(dòng) 作之間,莫不渾全是禮,則是仁。若皆不合節(jié)文,便都是私意,不可謂仁。」曰:「不必皆不合節(jié)文。但才有一處不合節(jié)文,便是欠闕。若克去己私,而安頓不著,便是不入他腔窠。且如父子自是父子之禮,君臣自是君臣之禮。若把君臣做父子,父子做君臣,便不是禮。」又問「克己復(fù) 禮」與「主敬行恕」之別。曰:「仲弓方始是養(yǎng)在這裏,中間未見得如何。顏?zhàn)印嚎思簭?fù) 禮』,便規(guī)模大,精粗本末,一齊該貫在這裏?!褂謫枺骸浮嚎思簭?fù) 禮』如何分精粗?」曰:「若以克去己私言之,便克己是精底工夫,到禮之節(jié)文有所欠闕,便是粗者未盡。然克己又只是克去私意,若未能有細(xì)密工夫,一一入他規(guī)矩準(zhǔn) 繩之中,便未是復(fù) 禮。如此,則復(fù) 禮卻乃是精處。」時(shí)舉因問:「夜來 先生謂『坐如尸,立如齊』是禮,倨傲跛倚是己。有知倨傲跛倚為 非禮而克之,然乃未能『如尸如齊』者,便是雖已克己而未能復(fù) 禮也?!乖唬骸铬艘匈瓢粒辔幢乇M是私意,亦有性自坦率者。伊川所謂『人雖無邪心,茍不合正理,乃邪心也』。佛氏之學(xué),超出世故,無足以累其心,不可謂之有私意。然只見他空底,不見實(shí)理,所以都無規(guī)矩準(zhǔn) 繩?!乖唬骸阜鹗想m無私意,然源頭是自私其身,便是有箇大私意了?!乖唬骸杆蹰g也未便盡是私意,但只是見得偏了?!箷r(shí)舉曰:「先生向所作克齋記云:『克己者,所以復(fù)禮;非克己之外,別有所謂復(fù) 禮之功。』是如何?」曰:「便是當(dāng)時(shí)也說得忒快了。明道謂:『克己則私心去,自能復(fù) 禮;雖不學(xué)禮文,而禮意已得?!蝗绱说日Z,也說忒高了??鬃诱f『克己復(fù) 禮』,便都是實(shí)。」曰:「如此,則『克己復(fù) 禮』,分明是兩 節(jié)工夫。」曰:「也不用做兩 節(jié)看。但不會(huì) 做工夫底,克己了,猶未能復(fù)禮;會(huì) 做工夫底,才克己,便復(fù) 禮也。」先生因言:「學(xué)者讀書 ,須要體認(rèn)。靜時(shí)要體認(rèn)得親切;動(dòng) 時(shí)要?jiǎng)e白得分明。如此讀書 ,方為 有益?!箷r(shí)舉。●淵問「克己復(fù) 禮」。曰:「人只有天理、人欲兩 途,不是天理,便是人欲。即無不屬 天理,又不屬 人欲底一節(jié)。且如『坐如尸』是天理,跛倚是人欲。克去跛倚而未能如尸,即是克得未盡;卻不是未能如尸之時(shí),不係人欲也。須是立箇界限,將 那未能復(fù) 禮時(shí)底都把做人欲斷 定?!瓜壬衷唬骸付Y是自家本有底,所以說箇『復(fù) 』,不是待克了己,方去復(fù) 禮。克得那一分人欲去,便復(fù) 得這一分天理來 ;克得那二分己去,便復(fù) 得這二分禮來 。且如箕踞非禮,自家克去箕踞,稍稍端坐,雖未能如尸,便復(fù) 得這些箇來 ?!褂謫枺骸溉缒セ桤R相似,磨得一分塵埃去,復(fù) 得一分明?!乖唬骸副闶侨绱恕H欢篱g卻有能克己而不能復(fù) 禮者,佛老是也。佛老不可謂之有私欲。只是他元無這禮,克己私了,卻空蕩蕩地。他是見得這理元不是當(dāng)??思毫耍瑹o歸著處。」又問:「所以喚 做禮,而不謂之理者,莫是禮便是實(shí)了,有準(zhǔn) 則,有著實(shí)處?」曰:「只說理,卻空去了。這箇禮,是那天理節(jié)文,教人有準(zhǔn) 則處。佛老只為 元無這禮,克來 克去,空了。只如曾點(diǎn)見處,便見這意思?!褂謫枺骸冈c(diǎn)見得了,若能如顏?zhàn)訉?shí)做工夫去,如何?」曰:「曾點(diǎn)與顏?zhàn)右娞幉煌涸c(diǎn)只是見他精英底,卻不見那粗底。顏?zhàn)犹熨Y高,精粗本末一時(shí)見得透了,便知得道合恁地下學(xué)上達(dá)去。只是被他一時(shí)見透,所以恁做將 去。曾點(diǎn)但只見得這向上底道理,所以胸中自在受用處從 容?!挂騿枺骸冈c(diǎn)資質(zhì),莫是與顏?zhàn)酉喾??」曰:「不是與顏?zhàn)酉喾矗瑓s與曾參 相反。他父子間為學(xué)大不同。曾參 是逐些子推將 去,曾點(diǎn)是只見他向上底了,便不肯做。」又問:「子路若達(dá)『為 國 以禮』道理,如何便是這氣 象?」曰「若達(dá)時(shí),事事都見得是自然底天理。既是天理,無許多費(fèi)力生受?!褂謫枺骸缸勇肪褪惯_(dá)得,卻只是事為 之末,如何比得這箇?」曰「理會(huì) 得這道理,雖事為 之末,亦是道理。『暮春者,春服既成』,何嘗不是事為 來 。」又問:「三子皆事為 之末,何故子路達(dá)得便是這氣 象?」曰:「子路才氣 去得,他雖粗暴些,纔理會(huì) 這道理,便就這箇『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上面,卻是這箇氣 象。求赤二子雖似謹(jǐn)細(xì),卻只是安排來 底,又更是他才氣 小了。子路是甚么樣 才氣 !」先生又曰:「曾點(diǎn)之學(xué),無圣人為 之依歸,便是佛老去。如琴張?jiān)炎龀鲞@般事來 。」又曰:「其克己,往往吾儒之所不及,但只他無那禮可復(fù) ?!埂裨倥e「未能至於復(fù) 禮以前,皆是己私未盡克去」。曰:「這是旋克將 去?!埂褚蛘f:「夜來 說『浴乎沂』等數(shù) 句,意在言外。本為 見得此數(shù) 句,只是見得曾點(diǎn)受用自在處,卻不曾見得曾點(diǎn)見那道理處。須當(dāng)分明先從 這數(shù) 句上體究出曾點(diǎn)所以如此灑 落,因箇甚么?!乖唬骸高@數(shù) 句,只是見得曾點(diǎn)從 容自在處,見得道理處卻不在此,然而卻當(dāng)就這看出來 。」又曰:「只為 三子見得低了,曾點(diǎn)恁地說出來 ,夫子所以與之。然而終不似說顏?zhàn)訒r(shí)。說他只說是狂者,正為 只見得如此,做來 卻不恁地。」又曰:「『為 國 以禮』之『禮』,卻不只是繁文末節(jié)。」●問:「莫便是那『克己復(fù) 禮』之『禮』?」曰:「禮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會(huì) 得時(shí),繁文末節(jié)皆在其中?!憾Y儀三百,威儀三千』,卻只是這箇道理。千條萬緒,貫通來 只是一箇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蓋為 道理出來處,只是一源。散見事物,都是一箇物事做出底。一草一木,與他夏葛冬裘,渴飲飢食,君臣父子,禮樂 器數(shù), 都是天理流行,活潑潑地。那一件不是天理中出來 !見得透徹 后,都是天理。理會(huì) 不得,則一事各自是一事,一物各自是一物,草木各自是草木,不干自己事。倒是莊老有這般說話。莊子云:『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言而盡物?!弧埂褚騿枺骸高@『禮』字恁地重看?」曰:「只是這箇道理,有說得開朗底,有說得細(xì)密底。『復(fù) 禮』之『禮』,說得較細(xì)密?!翰┪摹⒓s禮』,『知崇、禮卑』,『禮』字都說得細(xì)密。知崇是見得開朗,禮卑是要確守得底。」又曰:「早間與亞夫說得那『克己復(fù) 禮』,是克己便是復(fù) 禮,不是克己了,方待復(fù) 禮,不是做兩 截工夫。就這裏克將 去,這上面便復(fù) 得來 。明道說那『克己則私心去,自能復(fù)禮;雖不學(xué)禮文,而禮意已得』。這箇說得不相似?!褂衷唬骸浮嚎思簭?fù) 禮』,是合掌說底。」植。孔子告顏淵,只說「克己復(fù) 禮」,若是克得己,復(fù) 得禮,便自見仁分曉 。如往長安,元不曾說與長安有甚物事如何。但向說向西去,少間他到長安,自見得。」夔孫。
因論「克己復(fù) 禮」,洽嘆曰:「為 學(xué)之艱,未有如私欲之難克也!」先生曰:「有奈他不何時(shí),有與他做一片時(shí)。」洽。謙之錄云:「有言私欲難去。曰:『難。有時(shí)忘了他,有時(shí)便與他為 一片了!』」
非禮即己,克己便復(fù) 禮。「克己復(fù) 禮」,便是仁?!柑煜職w仁」,天下以仁歸之。閎祖。
問:「『克己復(fù) 禮』即仁乎?」曰:「『克己復(fù)禮』當(dāng)下便是仁,非復(fù) 禮之外別有仁也。此間不容發(fā)。無私便是仁,所以謂『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歸仁』。若真箇一日打併 得凈潔,便是仁。如昨日病,今日愈,便不是病。」伯羽。
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一日「天下歸仁」;二日「克己復(fù) 禮」,則二日「天下歸仁」。夔孫。
或問「天下歸仁」。曰:「『一日克己復(fù) 禮』,使天下於此皆稱其仁?!褂謫枺骸敢蝗罩g,安能如此?」曰:「非是一日便能如此,只是有此理。」節(jié)。
或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何故以仁與之?」曰:「今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人來 點(diǎn)檢他,一日內(nèi)都 是仁底事,則天下都以仁與之;一月能克己復(fù) 禮,天下人來 點(diǎn)檢他,一月內(nèi) 都無不仁底事,則一月以仁與之。若今日如此,明日不如此,便不會(huì) 以仁與之也?!广彙?br>問:「『一日克己,天下歸仁?!蝗羰鞘ト耍虩o可克;其余則雖是大賢,亦須著工夫。如何一日之間便能如此?雖顏?zhàn)右囗殢?事於『四勿』?!乖唬骸溉羰枪堋嚎思簭?fù) 禮』了,自然能如此。呂 氏曰:『一日有是心,則一日有是德。』」廣。
因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曰:「呂 氏說得兩 句最好云:『一日有是心,則一日有是德?!簧w一日真箇能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之人須道我這箇是仁,始得。若一日之內(nèi) 事事皆仁,安得天下不以仁歸之!」雉。祖道錄云:「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
「一日存此心,則一日有此德」。「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不是恁地略用工夫,便一日自能如此,須是積工夫到這裏。若道是「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便一向歸其仁,也不得。若「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歸其仁;明日若不「克己復(fù) 禮」,天下又不歸仁。賀孫。
問:「『天下歸仁』,先生言一日能『克己復(fù) 禮』,天下皆以仁之名歸之,與前說不同,何也?」曰:「所以『克己復(fù) 禮』者,是先有為 仁之實(shí),而后人以仁之名歸之也?!棺俊?br>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如何使天下便能歸仁?」曰:「若真能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有歸仁之理。這處亦如『在家無怨,在邦無怨』意思。『在家無怨』,一家歸其仁;『在邦無怨』,一邦歸其仁。就仲弓告,止於邦家。顏?zhàn)芋w段如此,便以其極處告之?!褂衷唬骸笟w,猶歸重之意。」宇。
問「克己復(fù) 禮為 仁」。曰:「克去己私,復(fù) 此天理,便是仁。只『克己復(fù) 禮』,如以刀割物。刀是自己刀,就此便割物,不須更借別人刀也。『天下歸仁』,天下之人以仁稱之也。解釋經(jīng)義,須是實(shí)歷其事,方見著實(shí)。如說『反身而誠\,樂 莫大焉』,所謂誠\者,必須實(shí)能盡得此理。仁義禮智,無一些欠闕他底,如何不樂! 既無實(shí)得,樂 自何而生?天下歸仁之義,亦類此。既能『克己復(fù) 禮』,豈更有人以不仁見稱之理?」謨。
或問「『克己復(fù) 禮』,則事事皆仁」。曰:「人能克己,則日間所行,事事皆無私意而合天理耳。」問:「顏淵問仁,孔子對 以『克己復(fù) 禮』。顏淵請問其目,則對 以『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吹糜昧χ辉凇何稹蛔稚稀!乖唬骸敢囗毷且卯?dāng)?shù)檬嵌Y與非禮?!刮奈怠?br>「『非禮勿視』,說文謂『勿』字似旗腳。此旗一麾,三軍盡退,工夫只在『勿』字上。纔見非禮來 ,則以『勿』字禁止之;纔禁止,便克己;纔克去,便能復(fù) 禮?!褂衷疲骸割?zhàn)恿α看?,圣人便就他一刀截?cái)?。若仲弓,則是閉門自守,不放賊\入來 底,然敬恕上更好做工夫?!姑髯鳌?br>或問「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曰:「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如此類工夫卻易?!阂曔h(yuǎn)惟明』,才不遠(yuǎn),便是不明;『聽德惟聰』,才非德,便是不聰,如此類工夫卻難。視聽言動(dòng) ,但有些箇不循道理處,便是非禮。」
「非禮勿視,勿聽」,「奸 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 慝禮,不接心術(shù)」。非是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宇。
元翰問:「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看來 都在視上?!乖唬骸覆粚?在視上,然聽亦自不好。只緣先有視聽,便引惹得言動(dòng) ,所以先說視聽,后說言動(dòng) 。佛家所謂視聽,甚無道理。且謂物雖視前,我元不曾視,與我自不相干。如此,卻是將 眼光逐流入鬧可也。聽亦然,天下豈有此理!」坐間舉佛書 亦有克己底說話。先生曰:「所以不可行者,卻無『復(fù) 禮』一段事。既克己,若不復(fù) 禮,如何得?東坡說『思無邪』,有數(shù) 語極好,他說:『纔有思,便有邪;無思時(shí),又只如死灰。卻要得無思時(shí)不如死灰,有思時(shí)卻不邪。』」明作。
敬之問:「上面『克己復(fù) 禮』,是要克盡己私;下面『四勿』,是嚴(yán) 立禁制,使之用力?!乖唬骸复艘徽拢ト苏f只是要他『克己復(fù) 禮』。『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歸仁』,是言『克己復(fù) 禮』之效?!簽?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言『克己復(fù) 禮』工夫處,在我而不在人。下面『請問其目』,則是顏?zhàn)痈ト嗽斞灾?。蓋『非禮勿視』,便是要在視上『克己復(fù)禮』;『非禮勿聽』,是要在聽上『克己復(fù) 禮』;『非禮勿言』,是要在言上克己復(fù) 禮;『非禮勿動(dòng) 』,是要在動(dòng) 上克己復(fù) 禮。前后反復(fù) ,只說這四箇字。若如公說,卻是把做兩 截意思看了!」時(shí)舉。
問:「顏淵問仁,子曰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嘗見南軒云:『「勿」字雖是禁止之辭,然中須要有主宰,始得。不然,則將 見禁止於西,而生於東;禁止於此,而發(fā)於彼,蓋有力不暇給者矣。主宰云何?敬而已矣。』」先生曰:「不須更添字,又是兩 沓了?!瓜壬鷨栕娴涝唬骸腹娔宪幦绾危俊乖唬骸赋鯇W(xué)小生,何足以窺大賢君子!」曰:「試一言之。」曰:「南軒大本完具,資稟粹然,卻恐玩索處更欠精密。」曰:「未可如此議之。某嘗論『未發(fā)之謂「中」』字,以為 在中之義,南軒深以為 不然。及某再書 論之,書 未至,而南軒遣書 來, 以為 是。南軒見識(shí)純粹,踐行誠\實(shí),使人望而敬畏之,某不及也?!棺娴?。
問:「顏淵,孔子未告以『克己復(fù) 禮』,當(dāng)如何用工夫?」曰:「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等,可見。」又問云云。曰:「只消就『克己復(fù) 禮』上理會(huì) 便了,只管如此說甚么!」賀孫。
問:「論語顏淵問仁,與問為 邦,畢竟先是問仁,先是問為 邦?」曰:「看他自是有這『克己復(fù) 禮』底工夫后,方做得那四代禮樂 底事業(yè)。」卓。
「顏?zhàn)勇劇嚎思簭?fù) 禮』,又問其目,直是詳審。曾子一唯悟道,直是直截。如何?」曰:「顏?zhàn)淤Y質(zhì)固高於曾子。顏?zhàn)訂柲繀s是初學(xué)時(shí);曾子一唯,年老成熟時(shí)也。」謨。
人須會(huì) 問始得。砥錄作「學(xué)須善」。圣門顏?zhàn)右彩菚?huì) 問。他問仁,曰:「克己復(fù) 禮為 仁?!故ト隧サ卮鹚H艚袢说竭@裏,須問如何謂之克己,如何謂之復(fù) 禮。顏?zhàn)拥哉垎柶淠?。到圣人答他「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他更不再問非禮是如何,勿視是如何,勿聽是如何,勿言、勿動(dòng) 又是如何,但言「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這是箇答問底樣 子。到司馬牛問得便乖。圣人答他問仁處,他說:「『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他心都向外去,未必將 來 做切己工夫,所以問得如此。又謂「『不憂不懼 』,斯謂之君子矣乎?」恰似要與圣人相拗底說話。砥錄云:「卻不向裏思量,只管問出外來 。正明道所謂『塔前說塔』也?!惯@處亦是箇不會(huì) 問樣 子。宇。
孔門弟子如「仁」字「義」字之說,已各各自曉得 文義。但看答問中不曾問道如何是仁,只問如何行仁;夫子答之,亦不曾說如何是仁,只說道如何可以至仁。如顏?zhàn)又畣枺鬃哟鹨浴缚思簭?fù) 禮」;仲弓之問,孔子答以「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司馬牛之問,孔子答以「仁者其言也訒」;樊遲之問,孔子答以「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想是「仁」字都自解理會(huì) 得,但要如何做。賀孫。
國 秀問:「圣人言仁處,如『克己復(fù) 禮』一句,最是言得仁之全體否?」曰:「圣人告人,如『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之類,無非言仁。若見得時(shí),則何處不是全體?何嘗見有半體底仁!但『克己復(fù) 禮』一句,卻尤親切?!箷r(shí)舉。
曹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便是仁否?」曰:「今日『克己復(fù) 禮』,是今日事;明日『克己復(fù) 禮』,是明日事?!嚎思簭?fù) 禮』有幾 多工夫在,須日日用工。圣人告顏淵如此,告仲弓如此,告樊遲,又曰:『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各隨人說出來 ,須著究竟。然大概則一圣人之意,千頭萬緒,終歸一理。」
林正卿問:「夫子答顏淵『克己復(fù) 禮為 仁』之問,說得細(xì)密。若其他弟子問,多是大綱說,如語仲弓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瓜壬蟛蝗恢唬骸敢阅秤^之,夫子答群弟子卻是細(xì)密,答顏?zhàn)诱邊s是大綱。蓋顏?zhàn)蛹兇?,無許多病痛,所以大綱告之。至於『請問其目』答以『四勿』,亦是大綱說。使答其他弟子者如此,必?zé)o入頭處。如答司馬牛以『其言也訒』,是隨其病處使之做工夫。若能訒言,即牛之『克己復(fù) 禮』也。至於答樊遲,答仲弓之類,由其言以行之,皆『克己復(fù) 禮』之功也。」人杰 。或問:「仁之全體,在克己上?」曰:「若論全體,是處可見。且如『其言也訒』,若於此理會(huì) 得透徹, 亦見得全體。須是知得那親切處。如『求生以害仁,殺 身以成仁』,須理會(huì) 得害箇甚么,成箇甚么。」趙師夏云:「莫只要不失這道理,而滿足此心?」先生曰:「如『求生以害仁』,言身雖生,已是傷 壞 了這箇心;『殺 身以成仁』,身雖死,這箇心卻自完全得在?!?br>孔子告顏?zhàn)右浴缚思簭?fù) 禮」,語雖切,看見不似告樊遲「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更詳細(xì)。蓋為 樊遲未會(huì) 見得箇己是甚,禮是甚,只分曉 說教恁地做去。顏?zhàn)颖憷頃?huì) 得,只未敢便領(lǐng)略,卻問其目。待說得上下周匝了,方承當(dāng)去。賀孫。
子壽 言:「孔子答群弟子所問,隨其材答之,不使聞其不能行之說,故所成就多。如『克己復(fù) 禮為 仁』,唯以分付與顏?zhàn)?,其余弟子不得與聞也。今教學(xué)者,說著便令『克己復(fù) 禮』,幾 乎以顏?zhàn)油?!今釋子接人,猶能分上中下三根,云:『我則隨其根器接之?!晃彷厖s無這箇?!瓜壬唬骸复苏f固是。如克己之說,卻緣眾人皆有此病,須克之乃可進(jìn);使肯相從 ,卻不誤他錯(cuò)行了路。今若教他釋子輩來 相問,吾人使之『克己復(fù) 禮』,他還相從 否?」子壽 云:「他不從 矣?!乖唬骸溉粍t彼所謂根器接人者,又如何見得是與不是?解后卻錯(cuò)了,不可知。」大雅。或問顏?zhàn)印缚思簭?fù) 禮」。曰:「公且未要理會(huì) 顏?zhàn)尤绾巍嚎思簭?fù) 禮』,且要理會(huì) 自家身己如何須著『克己復(fù) 禮』。這也有時(shí)須曾思量到這裏,顏?zhàn)尤绾稳羲酪嚎思簭?fù) 禮』?自家如何不要『克己復(fù) 禮』?如今說時(shí),也自說得盡通,只是不曾關(guān)自家事。也有被別人只管說,說來 說去,無奈何去克己,少間又忘了。這裏須思量顏?zhàn)尤绾涡目弦饪弦嚎思簭?fù) 禮』?自家因何不心肯意肯去『克己復(fù) 禮』。這處須有病根,先要理會(huì) 這路頭,方好理會(huì) 所以克之之方。須是識(shí)得這病處,須是見得些小功名利達(dá)真箇是輕,『克己復(fù) 禮』事真箇是重!真箇是不恁地不得!」梁謙問「克己復(fù) 禮」。曰:「莫問顏?zhàn)印嚎思簭?fù)禮』,且就自家己身上說。顏?zhàn)赢?dāng)時(shí)卻不解做別事,只恁地『克己復(fù) 禮』作甚?顏?zhàn)勇勔恢?,又不是箇不聰明底人。而今須是獨(dú)自做工夫,說要自家己身見得。便如上蔡聞程先生之言,自然面赤汗流。卻是見得他從 前不是處,而今卻能遷善改過,這箇便是透處?!棺?。
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歸仁。』向來 徐誠\叟說,此是克己工夫積習(xí)有素,到得一日果能『克己復(fù)禮』,然后『天下歸仁』。如何?」曰:「不必如此說,只是一日用其力之意?!箚枺骸赣腥艘蝗罩小嚎思簭?fù) 禮』,安得天下便歸仁?」曰:「只為 不曾『克己復(fù)禮』。『一日克己復(fù) 禮』,即便有一日之仁。顏?zhàn)印喝虏贿`仁』,只是『拳拳服膺而弗失』?!何┦ヘ枘钭骺瘢┛窨四钭魇ァ?。今日克念,即可作圣;明日罔念,即為 狂矣?!乖唬骸傅筋?zhàn)拥匚唬涞乱殉桑植蝗绱恕!乖唬骸割佔(zhàn)右嘀皇恰河胁簧莆磭L不知,知之未嘗復(fù) 行』。除是夫子『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踰矩』,方可說此?!沟旅?。
問:「顏?zhàn)右咽侵嵌Y人,如何圣人更恁地向他說?」曰:「也只得恁地做。」榦。
黃達(dá)才問:「顏?zhàn)尤绾紊幸思海俊瓜壬鷧柭曉唬骸腹袢ズ翁幙彬?yàn)他不用克己!既是夫子與他說時(shí),便是他要這箇工夫,卻如何硬道他不用克己!這只是公那象山先生好恁地說道,『顏?zhàn)硬凰扑藰?有偏處;要克,只是心有所思』,便不是了。嘗見他與某人一書說道:『才是要克己時(shí),便不是了?!贿@正是禪家之說,如杲老說『不可說,不可思』之類。他說到那險(xiǎn)處時(shí),又卻不說破,卻又將 那虛處說起來 。如某所說克己,便是說外障;如他說,是說裏障。他所以嫌某時(shí),只緣是某捉著他緊處。別人不曉 禪,便被他謾;某卻曉 得禪,所以被某看破了。夫子分明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活?zhàn)臃置魇恰赫埵滤拐Z』,卻如何恁地說得?」又問:「上蔡『先從 偏處克將 去』,其說如何?」曰:「也不特恁地。夫子說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便盡包得了。如偏底固是要克,也有不偏而事為 有不穩(wěn)當(dāng)?shù)?,也?dāng)克。且如偏於嚴(yán) ,克而就寬,那寬中又有多少不好處要克。今看顏?zhàn)诱f:『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槐闶且惨┪摹2┪挠质乔耙欢问隆2┪捻毷歉F究得箇事理都明,方解去『克己復(fù) 禮』。若不博文,則自家行得是與不是,皆不知。所以大學(xué)先要致知、格物,方去正心、誠\意。『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面四項(xiàng),只是理會(huì) 這物事;理會(huì) 得后,方去行。今若不博文,只要撮箇尖底,也不解說得親切,也只是大概綽得,終不的當(dāng)。」又問「天下歸仁」。曰:「只是天下稱其仁。而今若能『克己復(fù) 禮』,天下自是稱他是仁人,這也不須理會(huì) ,只去理會(huì) 那頭一件。如喫 飯相似,只管喫 ,自解飽;若不去喫 ,只想箇飽,也無益。」義剛。
問:「『天下歸仁』,集注云:『歸,猶與也。』謂天下皆與其仁。后面卻載伊川語『天下歸仁』,謂『事事皆仁』,恰似兩 般,如何?」曰:「為 其『事事皆仁』,所以『天下歸仁』?!刮奈怠<?。
問:「『克己復(fù) 禮為 仁』,這『為 』字,便與子路『為 仁』之『為 』字同否?」曰:「然。」又問:「程先生云:『須是克盡己私,皆歸於禮,方始是仁。』恐『是仁』字與『為 仁』字意不相似。」曰:「克去那箇,便是這箇。蓋克去己私,便是天理,『克己復(fù) 禮』所以為 仁也。仁是地頭,『克己復(fù) 禮』是工夫,所以到那地頭底?!褂謫枴柑煜職w仁」。曰:「自家既事事是仁,則天下之人見自家事事合仁,亦皆曰是仁。若自家設(shè)有一事未是仁,有一箇人來 說不是仁時(shí),便是天下不曾皆與以仁在?!褂謫枺骸缚鬃哟饐柸手f甚多,惟此說『克己復(fù) 禮』,恐是僩錄作「說得」。仁之全體?!乖唬骸钢灰姷闷疲龅脧?,都是全體。若見不破,做不徹 時(shí),便是『克己復(fù) 禮』,也是閑說?!箖g錄云:「若真見得,則孔子所答無非是全體;若見不得,雖是『克己復(fù) 禮』,也只沒理會(huì) ?!?fàn)c。問:「程先生云:『克己復(fù) 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蝗绾??」曰:「不若他更有一說云,『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稱其仁』為 是?!勾笱?。
問:「程子曰:『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一日之間,如何得事事皆仁?」曰:「『一日克己復(fù) 禮』了,雖無一事,亦不害其為 『事事皆仁』;雖不見一人,亦不害其為 天下歸仁?!怪?。
圣人說話甚實(shí),不作今人談空。故伊川說「天下歸仁」,只作天下之人以仁與之。此是微言,惟顏?zhàn)幼阋援?dāng)之。浩。
問:「謝氏說:『克己,須從 性偏難克處克將 去?!淮诵允菤?質(zhì)之性否?」曰:「然。然亦無難易。凡氣 質(zhì)之偏處,皆須從 頭克去。謝氏恐人只克得裏面小小不好底氣 質(zhì),而忘其難者,故云然。」僩。
問「勿者,勝 私復(fù) 禮之機(jī)」。曰:「主在『勿』字上。纔覺非禮意思萌作,便提卻這『勿』字,一刀兩段 ,己私便可去。私去,則能復(fù) 禮而仁矣。都是自用著力,使他人不著,故曰『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或問:「顏?zhàn)拥匚?,有甚非禮處?何待下此『四勿』工夫?」曰:「只心術(shù)間微有些子非禮處,也須用凈盡截?cái)?了。他力量大,圣人便教他索性克去。譬如賊\來 ,賊\子是進(jìn)步與之冢殺 。教仲弓以敬恕,是教他堅(jiān) 壁清野,截?cái)?路頭,不教賊\來 ?!广徱騿枺骸浮嚎思簭?fù) 禮』,干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桓傻朗墙Q意,坤道是確守意?」曰:「顏?zhàn)邮墙芭c他一刀兩 斷 ;仲弓是一面自守,久而賊\自遁去。此亦只是一箇道理。圣人教人,因其資之高下,故不同。要之,用功成德則一耳?!瓜壬蛟唬骸附袢酥粻幑w『勿』字。常記胡侍郎云:『我與顏?zhàn)?,只爭一箇「勿」字。顏?zhàn)臃嵌Y便勿視,我非禮亦視,所以不及顏?zhàn)??!灰蚺e說文云,『勿』字勢 似旗。旗是揮止禁止之物。勿者,欲人揮止禁約其私欲也?!广?。
問伊川四箴。曰:「這箇須著子細(xì)去玩味?!挂蜓裕骸腹し蛞仓豁サ刈鰧?去,也別無道理拘迫得他。譬如做酒,只是用許多?,時(shí)日到時(shí),便自迸酒出來 。凡看文字,只要『溫 故知新』。只溫 箇故底,便新意自出。若舍 了故底,別要討箇新意,便不得也?!箷r(shí)舉。
「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這是勢 之自然;「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這是自家做工夫處。道夫。
「『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簧暇涫钦f視聽言動(dòng) 皆由中出,錄作:「自此心形見?!瓜戮涫怯霉μ??!逛涀鳎骸讣词强思汗し??!箚枺骸疙毷亲R(shí)別得如何是禮,如何是非禮?」曰:「固是用分別得。然緊要在『勿』字上,不可放過。」閎祖。略。
讀伯豐克己復(fù) 禮為 仁說,曰:「只克己,便是復(fù)禮?!嚎思簭?fù) 禮』,便似『著誠\去偽 』之類。蓋己私既克,無非天理,便是禮。大凡才有些私意,便非禮。若截為 兩 段,中間便有空闕處。必大錄此云:「『著誠\去偽 』,不彼即此。非克己之后,中間又空一節(jié),須用復(fù) 禮也?!挂链ㄕf『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是說視聽言動(dòng) 四者皆由此心;『制乎外所以養(yǎng)其中』,卻是就視聽言動(dòng) 上克去己私做工夫。必大錄此云:「上句言其理,下句是工夫。」如尹彥 明書 四箴,卻云:『由乎中所以應(yīng) 乎外?!荒诚蛞妭?本,上句初無『所以』字?!?。
先生顧炎曰:「程子曰『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這一句好看?!寡?。
直卿問:「『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此是說仁之體而不及用?」曰:「『制於外』,便是用?」又曰:「視聽自外入,言動(dòng) 自內(nèi) 出,圣人言語緊密如此。圣人於顏?zhàn)又俟际蔷途V領(lǐng)處說,其他則是就各人身上說?!沟婪?。
問:「『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豢思汗し驈?內(nèi) 面做去,反說『制於外』,如何?」曰:「制卻在內(nèi) ?!褂謫枺骸敢曮鸷我蕴卣f心?聽箴何以特說性?」曰:「互換說,也得。然諺云:『開眼便錯(cuò)?!灰曀跃托纳险f?!喝擞斜?,本乎天性?!坏览肀咀院迷谶@裏,卻因雜得外面言語來 誘化,聽所以就理上說?!怪?。
「操之有要,視為 之則」,只是人之視聽言動(dòng) ,視最在先,為 操心之準(zhǔn) 則。此兩 句未是不好。至「蔽交於前」,方有非禮而視;故「制之於外,以安其內(nèi) 」,則克己而復(fù) 禮也。如是工夫無間斷 ,則久而自從 容不勉矣,故曰「久而誠\矣」。端蒙?;騿枺骸阜嵌Y勿視聽言動(dòng) ,程子以為 『制之於外,以安其內(nèi) 』,卻是與『克伐怨欲不行』底相似?!乖唬骸缚思汗し?,其初如何便得會(huì) 自然!也須著禁制始得。到養(yǎng)得熟后,便私意自漸漸消磨去矣。今人須要揀 易底做,卻不知若不自難處入,如何得到易處。所謂『非禮勿』者,只要勿為 耳。眼前道理,善惡 是非,阿誰不知,只是自冒然去做。若於眼前底識(shí)得分明,既不肯去做,便卻旋旋見得細(xì)密底道理。蓋天下事有似是而實(shí)非者,亦有似非而實(shí)是者,這處要得講究。若不從 眼前明白底做將 來 ,這箇道理又如何得會(huì) 自見。」時(shí)舉。
李問:「伊川云:『制乎外以安其內(nèi) ?!活?zhàn)有凝S坐忘,都無私意,似更不必制於外?!乖唬骸割?zhàn)尤舯沩サ兀ト擞趾伪叵蛩f『克己復(fù) 禮』!便是他也更有些私意。莫把圣人另做一箇人看,便只是這樣 人?!喝缬兄芄胖溃跪溓伊摺?,若驕吝,便不是周公?!何┦ネ钭骺瘛弧H羰箞?舜為 桀紂之行,便狂去,便是桀紂!」賀孫。
問四箴。曰:「視是將 這裏底引出去,所以云『以安其內(nèi) 』;聽是聽得外面底來 ,所以云『閑邪存誠\』?!褂謫枺骸杆恼哌€有次第否?」曰:「視為 先,聽次之?!褂衷唬骸浮赫苋酥獛?,誠\之於思』,此是動(dòng) 之於心;『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此是動(dòng) 之於身。」雉。
問:「聽箴『人有秉彝』云云,前面亦大概說。至后兩 句言『閑邪存誠\,非禮勿聽』,不知可以改『聽』字作視箴用得否?」曰:「看他視箴說又較力。視最在先,開眼便是,所以說得力。至於聽處,卻又較輕也?!褂?。
問:「『知誘物化,遂忘其正』,這箇知是如何?」曰:「樂 記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dòng) ,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 形焉。好惡 無節(jié)於內(nèi) ,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 矣!』人莫不有知,知者,所當(dāng)有也。物至,則知足以知之而有好惡 ,這是自然如此。到得『好惡 無節(jié)於內(nèi) ,知誘於外』,方始不好去。」賀孫。賀孫說「顏淵問仁」章集注之意。曰:「如此只就上面說,又須自家肚裏實(shí)理會(huì) 得,始得。固是說道不依此說,去外面生意不可。若只誦其文,而自不實(shí)曉 認(rèn)得其意,亦不可?!褂衷唬骸盖乙涝S多說話,常常諷詠,下梢自有得?!褂衷唬骸杆捏鹨馑级荚摾ǖ帽M。四箇箴,有說多底,有說少底,多底減不得,少底添不得。如言箴說許多,也是人口上有許多病痛。從 頭起,至『吉兇榮辱,惟其所召』,是就身上謹(jǐn);『傷 易則誕』,至『出悖來 違』,是當(dāng)謹(jǐn)於接物間,都說得周備 ?!赫苋酥獛?,誠\之於思;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這說兩 般人:哲人只於思量問,便見得合做與不合做;志士便於做出了,方見得。雖則是有兩 樣 ,大抵都是順理便安裕,從 欲便危險(xiǎn)。集注所錄,都說得意思盡了,此外亦無可說。只是須要自實(shí)下工夫,實(shí)見是如何??催@意思,都說去己私。無非禮之視,無非禮之聽,無非禮之言,無非禮之動(dòng) ,這是甚么氣 象!這便是渾然天理,這便是仁,須識(shí)認(rèn)得這意思?!官R孫問:「視聽之間,或明知其不當(dāng)視,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當(dāng)聽,而自接乎耳,這將 如何?」曰:「視與看見不同,聽與聞不同。如非禮之色,若過目便過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視之之心;非禮之聲,若入耳也過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聽之之心。然這般所在也難。古人於這處,亦有以御之。如云:『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 慝禮,不接心術(shù)。』」賀孫。
問:「承誨,言箴自『人心之動(dòng) ,因言以宣』至『吉兇榮辱,惟其所召』,是謹(jǐn)諸己;以下是說接物許多病痛。」曰:「上四句是就身上最緊要處須是不躁妄,方始靜專 。纔不靜專 ,自家這心自做主不成,如何去接物!下云『矧是樞 機(jī),興戎出好』四句,都是說謹(jǐn)言底道理。下四句卻說四項(xiàng)?。骸簜?易則誕,傷 煩 則支』,己肆則物忤,出悖則來 違?!官R孫問:「如今所以難克,也是習(xí)於私欲之深。今雖知義理,而舊所好樂 ,未免沉伏於方寸之間,所以外物纔誘,裏面便為 之動(dòng) ,所以要緊只在『克』字上。克者,勝 也。日用之間,只要?jiǎng)?得他。天理纔勝 ,私欲便消;私欲纔長,天理便被遮了。要緊最是勝 得去。始得?!乖唬骸腹淌侨绱?。如權(quán)衡 之設(shè),若不低便昂,不昂便低。凡天地陰陽之消長,日月之盈縮,莫不皆然。」又云:「這『克己復(fù) 禮』,事體極大。非顏?zhàn)又斆鲃偨?,不足以?dān) 當(dāng),故獨(dú)以告顏?zhàn)印H羝渌?,如『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如『仁者其言也訒』,又如『居處恭,執(zhí) 事敬』,都是克己事,都是為 仁事。但且就一事說。然做得工夫到,也一般。」問「仲弓問仁」一章。曰:「看圣人言,只三四句,便說得極謹(jǐn)密。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下面便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無些闕處。尋 常人說話,多是只說得半截?!箚枺骸缚创艘馑?,則體、用兼?zhèn)??!乖唬骸甘侨绱恕W约疑砑荷铣J浅质?,到接物又如此,則日用之間無有間隙,私意直是何所容!可見圣人說得如此極密。」問:「集注云:『事斯語而有得,則固無己之可克矣?!淮斯谭置?。下云:『學(xué)者審己而自擇 焉,可也。』未審此意如何?」曰:「看自家資質(zhì)如何。夫子告顏淵之言,非大段剛明者不足以當(dāng)之。茍為 不然,只且就告仲弓處著力。告仲弓之言,只是淳和底人皆可守。這兩 節(jié)一似易之干,一似易之坤。圣人於干說『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說得煞廣闊。於坤,只說『敬以直內(nèi) ,義以方外』。只緣干是純剛健之德,坤是純和柔之德?!褂衷疲骸缚醇x聚許多說話,除程先生外,更要揀 幾 句在集注裏,都拈不起??粗T公說,除是上蔡說得猶似。如游楊 說,直看不得!」賀孫。問:「『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此是兩 般人否?」曰:「非也。只是『誠\之於思』底,卻覺得速;『守之於為 』者,及其形於事為 ,早是見得遲了。此卻是覺得有遲速,不可道有兩 般,卻兩 腳做工夫去?!苟嗣?。
尹叔問:「『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四句莫有優(yōu)劣否?」曰:宇錄云:「只是兩 項(xiàng)。」「思是動(dòng) 之微,為 是動(dòng) 之著。這箇是該動(dòng) 之精粗。為 處動(dòng) ,思處亦動(dòng) ;思是動(dòng) 於內(nèi), 為 是動(dòng) 於外。蓋思於內(nèi) ,不可不誠\;為 於外,不可不守。然專 誠\於思,而不守於為 ,不可;專 守於為 ,而不誠\於思,亦不可?!褂衷唬骸缚次淖猪毷堑霉w骨子。諸公且道這動(dòng) 箴那句是緊要?」道夫云:「『順理則?!?,莫是緊要否?」曰:「更連『從 欲則危』,兩 句都是。這是生死路頭!」又曰:「四者惟視為 切,所以先言視;而視箴之說,尤重於聽也。」道夫。
「程子曰:『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心廣體胖,其樂 可知。有息,則餒矣?!蝗缃褚姷弥比绱苏f得好!」儒用。閎祖錄云:「此說極有味?!辜x。
問:「『克己復(fù) 禮』章,外書 有曰:『不能克己,是為 楊 氏之為 我;不能復(fù) 禮,是為 墨氏之兼愛 。故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 物。」』」曰:「『克己復(fù)禮』,只是一事。外書 所載,殊覺支離,此必記錄之誤。向來 所以別為 一編,而目之曰『外書 』者,蓋多類此故也。伊川嘗曰:『非禮處,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須是克盡己私,皆歸於禮,方始是仁?!淮苏f最為 的確?!怪儭?br>正淳問:「程子曰:『禮,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人欲?!灰显唬骸憾Y者,理也。去人欲,則復(fù) 天理。』或問不取尹說,以為 失程子之意,何也?」曰:「某之意,不欲其只說復(fù) 理而不說『禮』字。蓋說復(fù) 禮,即說得著實(shí);若說作理,則懸 空,是箇甚物事?如謝氏曰:『以我視,以我聽,以我言,以我動(dòng) 。』夫子分明說是『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謝氏卻以『以我』言之,此則自是謝氏之意,非夫子所以告顏淵者矣。又如游氏曰:『顏淵事斯語,至於「非禮勿動(dòng) 」,則不離於中,其誠\不息而可久?!粚?幾 箇好字總聚在此,雖無甚病,終不是本地頭話?!箚枺骸赣问蠈?說『非禮勿動(dòng) 』,遺卻視、聽、言三事?!乖唬骸复藚s只是提此一語,以概其余?!褂謫枺骸钢x氏前篇謂『曾點(diǎn)胸中無一事』,此章乃云:『仁者心與事一,無一忘一助之失。』」曰:「『心與事一』,只是做此一事,則主在此一事,如此說亦無礙。惟其『心與事一』,故能『胸中無一事』也?!贡卮蟆?br>圣人只說做仁,如「克己復(fù) 禮為 仁」,是做得這箇模樣 ,便是仁。上蔡卻說「知仁」,「識(shí)仁」,煞有病。節(jié)。
問「天下歸仁」。曰:「只是天下以仁稱之?!褂謫枺骸钢x說如何?」曰:「只是他見得如此。大抵謝與范,只管就見處,卻不若行上做工夫。只管扛,扛得大,下梢直是沒著處。如夫子告顏?zhàn)印悍嵌Y勿視聽言動(dòng)』 ,只是行上做工夫?!谷?。
「天下歸仁」,言天下皆與其仁。伊川云「稱其仁」,是也。此卻說得實(shí)。至楊 氏以為 「天下皆在吾之度內(nèi) 」,則是謂見得吾仁之大如此,而天下皆囿於其中,則說得無形影。呂 氏克己銘,如『洞然八荒,皆在我闥』之類同意?!苟嗣伞枺骸浮嚎思簭?fù) 禮,天下歸仁?!荒宪幹^:『克盡己私,天理渾然,斯為 仁矣。天下歸仁者,無一物之不體也。故克己銘謂「洞然八荒,皆在我闥」。』近得先生集注卻云:『「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之人皆與其仁?!凰婆c諸公之意全不相似。程子曰:『「克己復(fù)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此意又是如何?」曰:「某向日也只同欽夫之說,看得來 文義不然,今解卻是從 伊川說??鬃又笔且远廴踔略S顏?zhàn)印4耸俏⒀?,自可意?huì) 。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划?dāng)其問仁,亦以『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告之?!购啤?br>某解「顏淵問仁」章畢,先生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復(fù) 。譬如塵垢既去,則鏡自明;瓦礫既掃 ,則室自清。如呂 與叔克己銘,則初未嘗說克去己私。大意只說物我對 立,須用克之。如此,則只是克物,非克己也?!箹?。
克己銘不合以己與物對 說。謨。
「呂 與叔說克己,從 那己、物對 處克。此說雖好,然不是夫子與顏?zhàn)诱f底意。夫子說底,是說未與物對時(shí)。若與物對 時(shí)方克他,卻是自家己倒了幾 多。所謂己,只是自家心上不合理底便是,不待與物對 方是。」又曰:「呂 與叔克己銘只說得一邊。」佐。
包詳?shù)姥裕骸缚巳?心、忌心。」先生曰:「克己有兩 義:物我亦是己,私欲亦是己。呂 與叔作克己銘,只說得一邊?!狗阶?。
問:「公便是仁否?」曰:「非公便是仁,盡得公道所以為 仁耳。求仁處,圣人說了:『克己復(fù) 禮為 仁?!豁毷强吮M己私,以復(fù) 乎禮,方是公;公,所以能仁?!箚枺骸缚思恒懀骸喊W痾疾痛,舉切吾身。』不知是這道理否?」曰:「某見前輩一項(xiàng)論議說忒高了,不只就身上理會(huì) ,便說要與天地同其體,同其大,安有此理!如『初無吝驕,作我蟊賊\』云云,只說得克己一邊,卻不說到復(fù) 禮處。須先克己私,以復(fù) 於禮,則為 仁。且仁譬之水,公則譬之溝 渠,要流通此水,須開浚溝 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宇。
問:「或問深論克己銘之非,何也?」曰:「『克己』之『己』,未是對 人物言,只是對 『公』字說,猶曰私耳。呂 與叔極口稱揚(yáng),遂以『己既不立,物我並觀』,則雖天下之大,莫不皆在於吾仁之中,說得來 恁大,故人皆喜其快。纔不恁說,便不滿意,殊不知未是如此?!沟婪蛟疲骸溉绱?,則與叔之意與下文克己之目全不干涉。此自是自修之事,未是道著外面在。」曰:「須是恁地思之。公且道,視聽言動(dòng) 干人甚事!」又問「天下歸仁」。曰:「『克己復(fù) 禮』,則事事皆是,天下之人聞之見之,莫不皆與其為 仁也。」又曰:「有幾處被前輩說得來 大,今收拾不得。謂如『君子所過者化』,本只言君子所居而人自化;『所存者神』,本只言所存主處便神妙。橫渠卻云:『性性為 能存神,物物為能 過化?!恢辽喜瘫愕溃骸何堋杆嬲呱瘛梗且浴杆^者化」。』此等言語,人皆爛熟,以為 必須如此說。纔不如此說,便不快意矣。」道夫。
林正卿問「天下歸仁」。曰:「『癢痾疾痛,舉切吾身』,只是存想『天下歸仁』。恁地,則不須克己,只坐定存想月十日,便自『天下歸仁』,豈有此理!」時(shí)舉問程先生曰:「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是如何?」曰:「『事事皆仁』,所以『天下歸仁』。於這事做得恁地,於那事亦做得恁地,所以天下皆稱其仁。若有一處做得不是,必被人看破了?!箷r(shí)舉。林正卿問:「呂 與叔云:『癢痾疾痛,舉切吾身?!徊恢苏Z說『天下歸仁』如何?」曰:「圣人尋 常不曾有這般說話。近來 人被佛家說一般大話,他便做這般底話去敵 他。此『天下歸仁』,與『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一般,此兩 句便是歸仁樣 子。」又問:「怨,是人怨己怨?」曰:「人怨。」恪。
問:「克己銘只說得公底意思?」曰:「克己銘不曾說著本意。揚(yáng)子云曰:『勝 己之私之謂克?!弧嚎恕蛔直咎?,如何專 以『勝 己之私』為 訓(xùn)?『鄭伯克段于鄢』,豈亦勝 己之私耶!」閎祖。
上蔡說「先難」,便生受。如伊川,便說「制之於外,以安其內(nèi) 」,其說平。方。
「以我視,以我聽?!谷粢詾?心先有主,則視聽不好事亦得,大不便也。方。
「以我視,以我聽」,恐怕我也沒理會(huì) 。方。
游定夫有論語要旨?!柑煜職w仁」,引龐居士云云。黃簡肅親見其手筆。閎祖。
曾天游見陳幾 叟,曰:「『克己復(fù) 禮』,舊曉 不得。因在京師委巷中下轎涉泥看謁,方悟有箇快活處。后舉以問薛丈。薛昂,曾之外甥。薛云:『情盡性復(fù) ,正是如此?!弧龟愒唬骸赣謫栄φ勺錾酰俊乖衷唬骸赣謬L以問游丈,亦以為 然?!龟悘?fù) 曰:「又更問那游丈。」蓋定夫以「克己復(fù) 禮」與釋氏一般,只存想此道理而已。舊南本游氏語解中全用佛語解此一段,某已削之。若只以想像言克復(fù) ,則與下截「非禮勿視」四句有何干涉!。
顏淵問仁章
顏?zhàn)由?,只是受用「克己?fù) 禮」四箇字。不遷,不貳。三月不違。不改其樂 。道夫。顏?zhàn)涌思海缂t爐上一點(diǎn)雪!道夫。
「克己復(fù) 禮」,間不容發(fā)。無私便是仁。道夫。
「克己復(fù) 禮」,如通溝 渠壅塞;仁乃水流也??蓪W(xué)。「克己復(fù) 禮」,「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若海。
克己亦別無巧法,譬如孤軍猝遇強(qiáng)敵 ,只得盡力舍死向前而已,尚何問哉!謨。
龔郯伯說:「克去己私后,卻方復(fù) 禮?!乖唬骸浮嚎思簭?fù) 禮』,一如將 水去救火相似。又似一件事,又似兩 件事?!箷r(shí)舉。植同。
克己,則禮自復(fù) ;閑邪,則誠\自存。非克己外別有復(fù) 禮,閑邪外別有存誠\。賀孫。此非定說?!缚思簭?fù) 禮」。所以言禮者,謂有規(guī)矩則防范自嚴(yán) ,更不透漏。必大。
「克己復(fù) 禮為 仁」,與「可以為 仁矣」之「為 」,如「謂之」相似;與「孝弟為 仁之本」,「為 仁由己」之「為 」不同。節(jié)。
一於禮之謂仁。只是仁在內(nèi) ,為 人欲所蔽,如一重膜遮了??巳ゼ核?,復(fù) 禮乃見仁。仁、禮非是二物??蓪W(xué)。
問:「『克己復(fù) 禮』,『如見大賓』之時(shí),指何者為 仁?」曰:「存得心之本體?!构?jié)。
因說克己,或曰:「若是人欲則易見。但恐自說是天理處,卻是人欲,所以為 難。」曰:「固是如此。且從 易見底克去,又卻理會(huì) 難見底。如剝百合,須去了一重,方始去那第二重。今且將 『義利』兩 字分箇界限,緊緊走從 這邊來 。其間細(xì)碎工夫,又一面理會(huì) 。如做屋柱一般,且去了一重粗皮,又慢慢出細(xì)。今人不曾做得第一重,便要做第二重工夫去。如中庸說『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 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dú)』。此是尋 常工夫都做了,故又說出向上一層工 夫,以見義理之無窮耳。不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處不慎,便只去慎獨(dú)!無此理也。」雉。
元翰問:「克去己私,最是難事。如今且於日用間每事尋 箇是處。只就心上驗(yàn)之,覺得是時(shí),此心便安。此莫是仁否?」曰:「此又似說義,卻未見得仁。又況做事只要靠著心。但恐己私未克時(shí),此心亦有時(shí)解錯(cuò)認(rèn)了。不若日用間只就事上子細(xì)思量體認(rèn),那箇是天理,那箇是人欲。著力除去了私底,不要做,一味就理上去做,次第漸漸見得,道理自然純熟,仁亦可見。且如圣賢千言萬語雖不同,都只是說這道理。且將 圣賢說底看,一句如此說,一句如彼說,逐句把來 湊看,次第合得,都是這道理?!够蛘f:「如今一等非理事,固不敢做。只在書 院中時(shí),亦自有一般私意難識(shí)。所謂『孜孜為 善,孜孜為 利』,於善利之中,卻解錯(cuò)認(rèn)。」曰:「且做得一重,又做一重,大概且要得界限分明。」遂以手畫扇中間云:「這一邊是善,這一邊是利。認(rèn)得善利底界限了,又卻就這一邊體認(rèn)纖悉不是處克將 去。圣人所以下箇『克』字,譬如相殺 相似,定要克勝 得他!大率克己工夫,是自著力做底事,與他人殊不相干。緊緊閉門,自就身上子細(xì)體認(rèn),覺得才有私意,便克去,故曰:『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夫子說得大段分曉 。呂 與叔克己銘卻有病。他說須於與物相對 時(shí)克。若此,則是併 物亦克也。己私可克,物如何克得去!己私是自家身上事,與物未相干在?!姑髯鳌A职睬鋯枺骸缚藦?fù) 工夫,全在『克』字上。蓋是就發(fā)動(dòng) 處克將 去,必因有動(dòng) ,而后天理、人欲之幾 始分,方知所決擇 而用力也。」曰:「如此,則未動(dòng) 以前不消得用力,只消動(dòng) 處用力便得。如此得否?且更子細(xì)。」次早問:「看得如何?」林舉注中程子所言「『克己復(fù) 禮』干道,主敬行恕坤道」為 對 。曰:「這箇也只是微有些如此分。若論敬,則自是徹 頭徹 尾要底。如公昨夜之說,只是發(fā)動(dòng) 方用克,則未發(fā)時(shí),不成只在這裏打瞌睡懞 憧,等有私欲來 時(shí),旋捉來 克!如此得否?」又曰:「若待發(fā)見而后克,不亦晚乎!發(fā)時(shí)固是用克,未發(fā)時(shí)也須致其精明,如烈火之不可犯,始得?!箖g。
或問:「克己之私有三:氣 稟,耳目鼻口之欲,及人我是也。不知那箇是夫子所指者?」:曰「三者皆在裏。然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則耳目口鼻之欲較多?!褂謫枺骸浮嚎苏撸瑒?也』,不如以克訓(xùn)治較穩(wěn)?!乖唬骸钢巫志徚?。且如捱得一分,也是治;捱得二分,也是治。勝 ,便是打疊殺 了他?!箤W(xué)蒙。或曰:「克己,是勝 己之私之謂克否?」曰:「然。」曰:「如何知得是私后克將 去?」曰:「隨其所知者,漸漸克去。」或曰:「南軒作克己齋銘,不取子云之說,如何?」曰:「不知南軒何故如此說??种皇且粫r(shí)信筆寫將 去,殊欠商量?!乖唬骸嘎剬W(xué)中今已開石?!乖唬骸富诓患耙樱 谷?。
「『克己復(fù) 禮』,不可將 『理』字來 訓(xùn)『禮』字。克去己私,固即能復(fù) 天理。不成克己后,便都沒事。惟是克去己私了,到這裏恰好著精細(xì)底工夫,故必又復(fù)禮,方是仁。圣人卻不只說克己為 仁,須說『克己復(fù) 禮為 仁』。見得禮,便事事有箇自然底規(guī)矩準(zhǔn) 則?!?br>「克己,須著復(fù) 於禮」。賀孫問:「非天理,便是人欲??吮M人欲,便是天理。如何卻說克己了,又須著復(fù) 於禮?」曰:「固是克了己便是理。然亦有但知克己而不能復(fù) 於禮,故圣人對 說在這裏。卻不只道『克己為 仁』,須著箇『復(fù) 禮』,庶幾 不失其則。下文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痪壉緛碇?有此禮,所以克己是要得復(fù) 此禮。若是佛家,盡有能克己者,雖謂之無己私可也,然卻不曾復(fù) 得禮也。圣人之教,所以以復(fù) 禮為 主。若但知克己,則下梢必墮於空寂,如釋氏之為 矣?!箒喎蛴謫枴T唬骸溉纭鹤缡?,立如齊』,此是理;如箕踞跛倚,此是非理。去其箕踞跛倚,宜若便是理。然未能『如尸如齊』,尚是己私?!官R孫。此下三條,疑聞同錄異,而植錄尤詳。
亞夫問「克己復(fù) 禮」章。曰:「今人但說克己,更不說復(fù) 禮。夫子言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即是『克己復(fù) 禮』之目也。顏?zhàn)訒?huì) 問,夫子會(huì) 答,答得來 包括得盡?!杭骸蛔峙c『禮』字正相對 說。禮,便有規(guī)矩準(zhǔn) 繩。且以坐立言之;己便是箕踞,禮便是『坐如尸』;己便是跛倚,禮便是『立如齊』。但如此看便見?!褂衷唬骸缚思菏谴笞龉し?,復(fù) 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fù) 禮,步步皆合規(guī)矩準(zhǔn) 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fù) 禮工夫也。釋氏之學(xué),只是克己,更無復(fù) 禮工夫,所以不中節(jié)文,便至以君臣為 父子,父子為 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fù) 禮,見得工夫精細(xì)。圣人說得來 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fù) 工夫皆以禮為 準(zhǔn) 也。『克己復(fù) 禮』,便是捉得病根,對 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yǎng)將 去,是非猶未定。涵養(yǎng)得到,一步又進(jìn)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shí)。『克己復(fù) 禮』,便剛決克除將 去?!鼓仙?br>亞夫問:「『克己復(fù) 禮』,疑若克己后便已是仁,不知復(fù) 禮還又是一重工夫否?」曰:「己與禮對 立??巳ゼ汉?,必復(fù) 於禮,然后為 仁。若克去己私便無一事,則克之后,須落空去了。且如坐當(dāng)如尸,立當(dāng)如齊,此禮也。坐而倨傲,立而跛倚,此己私也??巳ゼ核剑瑒t不容倨傲而跛倚;然必使之如尸如齊,方合禮也。故克己者必須復(fù) 此身於規(guī)矩準(zhǔn) 繩之中,乃所以為 仁也?!褂謫枺骸溉粢远Y與己對 看,當(dāng)從 禮說去。禮者,天理之節(jié)文,起居動(dòng) 作,莫非天理。起居動(dòng) 作之間,莫不渾全是禮,則是仁。若皆不合節(jié)文,便都是私意,不可謂仁。」曰:「不必皆不合節(jié)文。但才有一處不合節(jié)文,便是欠闕。若克去己私,而安頓不著,便是不入他腔窠。且如父子自是父子之禮,君臣自是君臣之禮。若把君臣做父子,父子做君臣,便不是禮。」又問「克己復(fù) 禮」與「主敬行恕」之別。曰:「仲弓方始是養(yǎng)在這裏,中間未見得如何。顏?zhàn)印嚎思簭?fù) 禮』,便規(guī)模大,精粗本末,一齊該貫在這裏?!褂謫枺骸浮嚎思簭?fù) 禮』如何分精粗?」曰:「若以克去己私言之,便克己是精底工夫,到禮之節(jié)文有所欠闕,便是粗者未盡。然克己又只是克去私意,若未能有細(xì)密工夫,一一入他規(guī)矩準(zhǔn) 繩之中,便未是復(fù) 禮。如此,則復(fù) 禮卻乃是精處。」時(shí)舉因問:「夜來 先生謂『坐如尸,立如齊』是禮,倨傲跛倚是己。有知倨傲跛倚為 非禮而克之,然乃未能『如尸如齊』者,便是雖已克己而未能復(fù) 禮也?!乖唬骸铬艘匈瓢粒辔幢乇M是私意,亦有性自坦率者。伊川所謂『人雖無邪心,茍不合正理,乃邪心也』。佛氏之學(xué),超出世故,無足以累其心,不可謂之有私意。然只見他空底,不見實(shí)理,所以都無規(guī)矩準(zhǔn) 繩?!乖唬骸阜鹗想m無私意,然源頭是自私其身,便是有箇大私意了?!乖唬骸杆蹰g也未便盡是私意,但只是見得偏了?!箷r(shí)舉曰:「先生向所作克齋記云:『克己者,所以復(fù)禮;非克己之外,別有所謂復(fù) 禮之功。』是如何?」曰:「便是當(dāng)時(shí)也說得忒快了。明道謂:『克己則私心去,自能復(fù) 禮;雖不學(xué)禮文,而禮意已得?!蝗绱说日Z,也說忒高了??鬃诱f『克己復(fù) 禮』,便都是實(shí)。」曰:「如此,則『克己復(fù) 禮』,分明是兩 節(jié)工夫。」曰:「也不用做兩 節(jié)看。但不會(huì) 做工夫底,克己了,猶未能復(fù)禮;會(huì) 做工夫底,才克己,便復(fù) 禮也。」先生因言:「學(xué)者讀書 ,須要體認(rèn)。靜時(shí)要體認(rèn)得親切;動(dòng) 時(shí)要?jiǎng)e白得分明。如此讀書 ,方為 有益?!箷r(shí)舉。●淵問「克己復(fù) 禮」。曰:「人只有天理、人欲兩 途,不是天理,便是人欲。即無不屬 天理,又不屬 人欲底一節(jié)。且如『坐如尸』是天理,跛倚是人欲。克去跛倚而未能如尸,即是克得未盡;卻不是未能如尸之時(shí),不係人欲也。須是立箇界限,將 那未能復(fù) 禮時(shí)底都把做人欲斷 定?!瓜壬衷唬骸付Y是自家本有底,所以說箇『復(fù) 』,不是待克了己,方去復(fù) 禮。克得那一分人欲去,便復(fù) 得這一分天理來 ;克得那二分己去,便復(fù) 得這二分禮來 。且如箕踞非禮,自家克去箕踞,稍稍端坐,雖未能如尸,便復(fù) 得這些箇來 ?!褂謫枺骸溉缒セ桤R相似,磨得一分塵埃去,復(fù) 得一分明?!乖唬骸副闶侨绱恕H欢篱g卻有能克己而不能復(fù) 禮者,佛老是也。佛老不可謂之有私欲。只是他元無這禮,克己私了,卻空蕩蕩地。他是見得這理元不是當(dāng)??思毫耍瑹o歸著處。」又問:「所以喚 做禮,而不謂之理者,莫是禮便是實(shí)了,有準(zhǔn) 則,有著實(shí)處?」曰:「只說理,卻空去了。這箇禮,是那天理節(jié)文,教人有準(zhǔn) 則處。佛老只為 元無這禮,克來 克去,空了。只如曾點(diǎn)見處,便見這意思?!褂謫枺骸冈c(diǎn)見得了,若能如顏?zhàn)訉?shí)做工夫去,如何?」曰:「曾點(diǎn)與顏?zhàn)右娞幉煌涸c(diǎn)只是見他精英底,卻不見那粗底。顏?zhàn)犹熨Y高,精粗本末一時(shí)見得透了,便知得道合恁地下學(xué)上達(dá)去。只是被他一時(shí)見透,所以恁做將 去。曾點(diǎn)但只見得這向上底道理,所以胸中自在受用處從 容?!挂騿枺骸冈c(diǎn)資質(zhì),莫是與顏?zhàn)酉喾??」曰:「不是與顏?zhàn)酉喾矗瑓s與曾參 相反。他父子間為學(xué)大不同。曾參 是逐些子推將 去,曾點(diǎn)是只見他向上底了,便不肯做。」又問:「子路若達(dá)『為 國 以禮』道理,如何便是這氣 象?」曰「若達(dá)時(shí),事事都見得是自然底天理。既是天理,無許多費(fèi)力生受?!褂謫枺骸缸勇肪褪惯_(dá)得,卻只是事為 之末,如何比得這箇?」曰「理會(huì) 得這道理,雖事為 之末,亦是道理。『暮春者,春服既成』,何嘗不是事為 來 。」又問:「三子皆事為 之末,何故子路達(dá)得便是這氣 象?」曰:「子路才氣 去得,他雖粗暴些,纔理會(huì) 這道理,便就這箇『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上面,卻是這箇氣 象。求赤二子雖似謹(jǐn)細(xì),卻只是安排來 底,又更是他才氣 小了。子路是甚么樣 才氣 !」先生又曰:「曾點(diǎn)之學(xué),無圣人為 之依歸,便是佛老去。如琴張?jiān)炎龀鲞@般事來 。」又曰:「其克己,往往吾儒之所不及,但只他無那禮可復(fù) ?!埂裨倥e「未能至於復(fù) 禮以前,皆是己私未盡克去」。曰:「這是旋克將 去?!埂褚蛘f:「夜來 說『浴乎沂』等數(shù) 句,意在言外。本為 見得此數(shù) 句,只是見得曾點(diǎn)受用自在處,卻不曾見得曾點(diǎn)見那道理處。須當(dāng)分明先從 這數(shù) 句上體究出曾點(diǎn)所以如此灑 落,因箇甚么?!乖唬骸高@數(shù) 句,只是見得曾點(diǎn)從 容自在處,見得道理處卻不在此,然而卻當(dāng)就這看出來 。」又曰:「只為 三子見得低了,曾點(diǎn)恁地說出來 ,夫子所以與之。然而終不似說顏?zhàn)訒r(shí)。說他只說是狂者,正為 只見得如此,做來 卻不恁地。」又曰:「『為 國 以禮』之『禮』,卻不只是繁文末節(jié)。」●問:「莫便是那『克己復(fù) 禮』之『禮』?」曰:「禮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會(huì) 得時(shí),繁文末節(jié)皆在其中?!憾Y儀三百,威儀三千』,卻只是這箇道理。千條萬緒,貫通來 只是一箇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蓋為 道理出來處,只是一源。散見事物,都是一箇物事做出底。一草一木,與他夏葛冬裘,渴飲飢食,君臣父子,禮樂 器數(shù), 都是天理流行,活潑潑地。那一件不是天理中出來 !見得透徹 后,都是天理。理會(huì) 不得,則一事各自是一事,一物各自是一物,草木各自是草木,不干自己事。倒是莊老有這般說話。莊子云:『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言而盡物?!弧埂褚騿枺骸高@『禮』字恁地重看?」曰:「只是這箇道理,有說得開朗底,有說得細(xì)密底。『復(fù) 禮』之『禮』,說得較細(xì)密?!翰┪摹⒓s禮』,『知崇、禮卑』,『禮』字都說得細(xì)密。知崇是見得開朗,禮卑是要確守得底。」又曰:「早間與亞夫說得那『克己復(fù) 禮』,是克己便是復(fù) 禮,不是克己了,方待復(fù) 禮,不是做兩 截工夫。就這裏克將 去,這上面便復(fù) 得來 。明道說那『克己則私心去,自能復(fù)禮;雖不學(xué)禮文,而禮意已得』。這箇說得不相似?!褂衷唬骸浮嚎思簭?fù) 禮』,是合掌說底。」植。孔子告顏淵,只說「克己復(fù) 禮」,若是克得己,復(fù) 得禮,便自見仁分曉 。如往長安,元不曾說與長安有甚物事如何。但向說向西去,少間他到長安,自見得。」夔孫。
因論「克己復(fù) 禮」,洽嘆曰:「為 學(xué)之艱,未有如私欲之難克也!」先生曰:「有奈他不何時(shí),有與他做一片時(shí)。」洽。謙之錄云:「有言私欲難去。曰:『難。有時(shí)忘了他,有時(shí)便與他為 一片了!』」
非禮即己,克己便復(fù) 禮。「克己復(fù) 禮」,便是仁?!柑煜職w仁」,天下以仁歸之。閎祖。
問:「『克己復(fù) 禮』即仁乎?」曰:「『克己復(fù)禮』當(dāng)下便是仁,非復(fù) 禮之外別有仁也。此間不容發(fā)。無私便是仁,所以謂『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歸仁』。若真箇一日打併 得凈潔,便是仁。如昨日病,今日愈,便不是病。」伯羽。
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一日「天下歸仁」;二日「克己復(fù) 禮」,則二日「天下歸仁」。夔孫。
或問「天下歸仁」。曰:「『一日克己復(fù) 禮』,使天下於此皆稱其仁?!褂謫枺骸敢蝗罩g,安能如此?」曰:「非是一日便能如此,只是有此理。」節(jié)。
或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何故以仁與之?」曰:「今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人來 點(diǎn)檢他,一日內(nèi)都 是仁底事,則天下都以仁與之;一月能克己復(fù) 禮,天下人來 點(diǎn)檢他,一月內(nèi) 都無不仁底事,則一月以仁與之。若今日如此,明日不如此,便不會(huì) 以仁與之也?!广彙?br>問:「『一日克己,天下歸仁?!蝗羰鞘ト耍虩o可克;其余則雖是大賢,亦須著工夫。如何一日之間便能如此?雖顏?zhàn)右囗殢?事於『四勿』?!乖唬骸溉羰枪堋嚎思簭?fù) 禮』了,自然能如此。呂 氏曰:『一日有是心,則一日有是德。』」廣。
因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曰:「呂 氏說得兩 句最好云:『一日有是心,則一日有是德?!簧w一日真箇能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之人須道我這箇是仁,始得。若一日之內(nèi) 事事皆仁,安得天下不以仁歸之!」雉。祖道錄云:「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
「一日存此心,則一日有此德」。「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不是恁地略用工夫,便一日自能如此,須是積工夫到這裏。若道是「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便一向歸其仁,也不得。若「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歸其仁;明日若不「克己復(fù) 禮」,天下又不歸仁。賀孫。
問:「『天下歸仁』,先生言一日能『克己復(fù) 禮』,天下皆以仁之名歸之,與前說不同,何也?」曰:「所以『克己復(fù) 禮』者,是先有為 仁之實(shí),而后人以仁之名歸之也?!棺俊?br>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如何使天下便能歸仁?」曰:「若真能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有歸仁之理。這處亦如『在家無怨,在邦無怨』意思。『在家無怨』,一家歸其仁;『在邦無怨』,一邦歸其仁。就仲弓告,止於邦家。顏?zhàn)芋w段如此,便以其極處告之?!褂衷唬骸笟w,猶歸重之意。」宇。
問「克己復(fù) 禮為 仁」。曰:「克去己私,復(fù) 此天理,便是仁。只『克己復(fù) 禮』,如以刀割物。刀是自己刀,就此便割物,不須更借別人刀也。『天下歸仁』,天下之人以仁稱之也。解釋經(jīng)義,須是實(shí)歷其事,方見著實(shí)。如說『反身而誠\,樂 莫大焉』,所謂誠\者,必須實(shí)能盡得此理。仁義禮智,無一些欠闕他底,如何不樂! 既無實(shí)得,樂 自何而生?天下歸仁之義,亦類此。既能『克己復(fù) 禮』,豈更有人以不仁見稱之理?」謨。
或問「『克己復(fù) 禮』,則事事皆仁」。曰:「人能克己,則日間所行,事事皆無私意而合天理耳。」問:「顏淵問仁,孔子對 以『克己復(fù) 禮』。顏淵請問其目,則對 以『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吹糜昧χ辉凇何稹蛔稚稀!乖唬骸敢囗毷且卯?dāng)?shù)檬嵌Y與非禮?!刮奈怠?br>「『非禮勿視』,說文謂『勿』字似旗腳。此旗一麾,三軍盡退,工夫只在『勿』字上。纔見非禮來 ,則以『勿』字禁止之;纔禁止,便克己;纔克去,便能復(fù) 禮?!褂衷疲骸割?zhàn)恿α看?,圣人便就他一刀截?cái)?。若仲弓,則是閉門自守,不放賊\入來 底,然敬恕上更好做工夫?!姑髯鳌?br>或問「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曰:「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如此類工夫卻易?!阂曔h(yuǎn)惟明』,才不遠(yuǎn),便是不明;『聽德惟聰』,才非德,便是不聰,如此類工夫卻難。視聽言動(dòng) ,但有些箇不循道理處,便是非禮。」
「非禮勿視,勿聽」,「奸 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 慝禮,不接心術(shù)」。非是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宇。
元翰問:「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看來 都在視上?!乖唬骸覆粚?在視上,然聽亦自不好。只緣先有視聽,便引惹得言動(dòng) ,所以先說視聽,后說言動(dòng) 。佛家所謂視聽,甚無道理。且謂物雖視前,我元不曾視,與我自不相干。如此,卻是將 眼光逐流入鬧可也。聽亦然,天下豈有此理!」坐間舉佛書 亦有克己底說話。先生曰:「所以不可行者,卻無『復(fù) 禮』一段事。既克己,若不復(fù) 禮,如何得?東坡說『思無邪』,有數(shù) 語極好,他說:『纔有思,便有邪;無思時(shí),又只如死灰。卻要得無思時(shí)不如死灰,有思時(shí)卻不邪。』」明作。
敬之問:「上面『克己復(fù) 禮』,是要克盡己私;下面『四勿』,是嚴(yán) 立禁制,使之用力?!乖唬骸复艘徽拢ト苏f只是要他『克己復(fù) 禮』。『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歸仁』,是言『克己復(fù) 禮』之效?!簽?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言『克己復(fù) 禮』工夫處,在我而不在人。下面『請問其目』,則是顏?zhàn)痈ト嗽斞灾?。蓋『非禮勿視』,便是要在視上『克己復(fù)禮』;『非禮勿聽』,是要在聽上『克己復(fù) 禮』;『非禮勿言』,是要在言上克己復(fù) 禮;『非禮勿動(dòng) 』,是要在動(dòng) 上克己復(fù) 禮。前后反復(fù) ,只說這四箇字。若如公說,卻是把做兩 截意思看了!」時(shí)舉。
問:「顏淵問仁,子曰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嘗見南軒云:『「勿」字雖是禁止之辭,然中須要有主宰,始得。不然,則將 見禁止於西,而生於東;禁止於此,而發(fā)於彼,蓋有力不暇給者矣。主宰云何?敬而已矣。』」先生曰:「不須更添字,又是兩 沓了?!瓜壬鷨栕娴涝唬骸腹娔宪幦绾危俊乖唬骸赋鯇W(xué)小生,何足以窺大賢君子!」曰:「試一言之。」曰:「南軒大本完具,資稟粹然,卻恐玩索處更欠精密。」曰:「未可如此議之。某嘗論『未發(fā)之謂「中」』字,以為 在中之義,南軒深以為 不然。及某再書 論之,書 未至,而南軒遣書 來, 以為 是。南軒見識(shí)純粹,踐行誠\實(shí),使人望而敬畏之,某不及也?!棺娴?。
問:「顏淵,孔子未告以『克己復(fù) 禮』,當(dāng)如何用工夫?」曰:「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等,可見。」又問云云。曰:「只消就『克己復(fù) 禮』上理會(huì) 便了,只管如此說甚么!」賀孫。
問:「論語顏淵問仁,與問為 邦,畢竟先是問仁,先是問為 邦?」曰:「看他自是有這『克己復(fù) 禮』底工夫后,方做得那四代禮樂 底事業(yè)。」卓。
「顏?zhàn)勇劇嚎思簭?fù) 禮』,又問其目,直是詳審。曾子一唯悟道,直是直截。如何?」曰:「顏?zhàn)淤Y質(zhì)固高於曾子。顏?zhàn)訂柲繀s是初學(xué)時(shí);曾子一唯,年老成熟時(shí)也。」謨。
人須會(huì) 問始得。砥錄作「學(xué)須善」。圣門顏?zhàn)右彩菚?huì) 問。他問仁,曰:「克己復(fù) 禮為 仁?!故ト隧サ卮鹚H艚袢说竭@裏,須問如何謂之克己,如何謂之復(fù) 禮。顏?zhàn)拥哉垎柶淠?。到圣人答他「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他更不再問非禮是如何,勿視是如何,勿聽是如何,勿言、勿動(dòng) 又是如何,但言「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這是箇答問底樣 子。到司馬牛問得便乖。圣人答他問仁處,他說:「『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他心都向外去,未必將 來 做切己工夫,所以問得如此。又謂「『不憂不懼 』,斯謂之君子矣乎?」恰似要與圣人相拗底說話。砥錄云:「卻不向裏思量,只管問出外來 。正明道所謂『塔前說塔』也?!惯@處亦是箇不會(huì) 問樣 子。宇。
孔門弟子如「仁」字「義」字之說,已各各自曉得 文義。但看答問中不曾問道如何是仁,只問如何行仁;夫子答之,亦不曾說如何是仁,只說道如何可以至仁。如顏?zhàn)又畣枺鬃哟鹨浴缚思簭?fù) 禮」;仲弓之問,孔子答以「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司馬牛之問,孔子答以「仁者其言也訒」;樊遲之問,孔子答以「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想是「仁」字都自解理會(huì) 得,但要如何做。賀孫。
國 秀問:「圣人言仁處,如『克己復(fù) 禮』一句,最是言得仁之全體否?」曰:「圣人告人,如『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之類,無非言仁。若見得時(shí),則何處不是全體?何嘗見有半體底仁!但『克己復(fù) 禮』一句,卻尤親切?!箷r(shí)舉。
曹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便是仁否?」曰:「今日『克己復(fù) 禮』,是今日事;明日『克己復(fù) 禮』,是明日事?!嚎思簭?fù) 禮』有幾 多工夫在,須日日用工。圣人告顏淵如此,告仲弓如此,告樊遲,又曰:『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各隨人說出來 ,須著究竟。然大概則一圣人之意,千頭萬緒,終歸一理。」
林正卿問:「夫子答顏淵『克己復(fù) 禮為 仁』之問,說得細(xì)密。若其他弟子問,多是大綱說,如語仲弓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瓜壬蟛蝗恢唬骸敢阅秤^之,夫子答群弟子卻是細(xì)密,答顏?zhàn)诱邊s是大綱。蓋顏?zhàn)蛹兇?,無許多病痛,所以大綱告之。至於『請問其目』答以『四勿』,亦是大綱說。使答其他弟子者如此,必?zé)o入頭處。如答司馬牛以『其言也訒』,是隨其病處使之做工夫。若能訒言,即牛之『克己復(fù) 禮』也。至於答樊遲,答仲弓之類,由其言以行之,皆『克己復(fù) 禮』之功也。」人杰 。或問:「仁之全體,在克己上?」曰:「若論全體,是處可見。且如『其言也訒』,若於此理會(huì) 得透徹, 亦見得全體。須是知得那親切處。如『求生以害仁,殺 身以成仁』,須理會(huì) 得害箇甚么,成箇甚么。」趙師夏云:「莫只要不失這道理,而滿足此心?」先生曰:「如『求生以害仁』,言身雖生,已是傷 壞 了這箇心;『殺 身以成仁』,身雖死,這箇心卻自完全得在?!?br>孔子告顏?zhàn)右浴缚思簭?fù) 禮」,語雖切,看見不似告樊遲「居處恭,執(zhí) 事敬,與人忠」,更詳細(xì)。蓋為 樊遲未會(huì) 見得箇己是甚,禮是甚,只分曉 說教恁地做去。顏?zhàn)颖憷頃?huì) 得,只未敢便領(lǐng)略,卻問其目。待說得上下周匝了,方承當(dāng)去。賀孫。
子壽 言:「孔子答群弟子所問,隨其材答之,不使聞其不能行之說,故所成就多。如『克己復(fù) 禮為 仁』,唯以分付與顏?zhàn)?,其余弟子不得與聞也。今教學(xué)者,說著便令『克己復(fù) 禮』,幾 乎以顏?zhàn)油?!今釋子接人,猶能分上中下三根,云:『我則隨其根器接之?!晃彷厖s無這箇?!瓜壬唬骸复苏f固是。如克己之說,卻緣眾人皆有此病,須克之乃可進(jìn);使肯相從 ,卻不誤他錯(cuò)行了路。今若教他釋子輩來 相問,吾人使之『克己復(fù) 禮』,他還相從 否?」子壽 云:「他不從 矣?!乖唬骸溉粍t彼所謂根器接人者,又如何見得是與不是?解后卻錯(cuò)了,不可知。」大雅。或問顏?zhàn)印缚思簭?fù) 禮」。曰:「公且未要理會(huì) 顏?zhàn)尤绾巍嚎思簭?fù) 禮』,且要理會(huì) 自家身己如何須著『克己復(fù) 禮』。這也有時(shí)須曾思量到這裏,顏?zhàn)尤绾稳羲酪嚎思簭?fù) 禮』?自家如何不要『克己復(fù) 禮』?如今說時(shí),也自說得盡通,只是不曾關(guān)自家事。也有被別人只管說,說來 說去,無奈何去克己,少間又忘了。這裏須思量顏?zhàn)尤绾涡目弦饪弦嚎思簭?fù) 禮』?自家因何不心肯意肯去『克己復(fù) 禮』。這處須有病根,先要理會(huì) 這路頭,方好理會(huì) 所以克之之方。須是識(shí)得這病處,須是見得些小功名利達(dá)真箇是輕,『克己復(fù) 禮』事真箇是重!真箇是不恁地不得!」梁謙問「克己復(fù) 禮」。曰:「莫問顏?zhàn)印嚎思簭?fù)禮』,且就自家己身上說。顏?zhàn)赢?dāng)時(shí)卻不解做別事,只恁地『克己復(fù) 禮』作甚?顏?zhàn)勇勔恢?,又不是箇不聰明底人。而今須是獨(dú)自做工夫,說要自家己身見得。便如上蔡聞程先生之言,自然面赤汗流。卻是見得他從 前不是處,而今卻能遷善改過,這箇便是透處?!棺?。
問:「『一日克己復(fù) 禮,天下歸仁。』向來 徐誠\叟說,此是克己工夫積習(xí)有素,到得一日果能『克己復(fù)禮』,然后『天下歸仁』。如何?」曰:「不必如此說,只是一日用其力之意?!箚枺骸赣腥艘蝗罩小嚎思簭?fù) 禮』,安得天下便歸仁?」曰:「只為 不曾『克己復(fù)禮』。『一日克己復(fù) 禮』,即便有一日之仁。顏?zhàn)印喝虏贿`仁』,只是『拳拳服膺而弗失』?!何┦ヘ枘钭骺瘢┛窨四钭魇ァ?。今日克念,即可作圣;明日罔念,即為 狂矣?!乖唬骸傅筋?zhàn)拥匚唬涞乱殉桑植蝗绱恕!乖唬骸割佔(zhàn)右嘀皇恰河胁簧莆磭L不知,知之未嘗復(fù) 行』。除是夫子『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踰矩』,方可說此?!沟旅?。
問:「顏?zhàn)右咽侵嵌Y人,如何圣人更恁地向他說?」曰:「也只得恁地做。」榦。
黃達(dá)才問:「顏?zhàn)尤绾紊幸思海俊瓜壬鷧柭曉唬骸腹袢ズ翁幙彬?yàn)他不用克己!既是夫子與他說時(shí),便是他要這箇工夫,卻如何硬道他不用克己!這只是公那象山先生好恁地說道,『顏?zhàn)硬凰扑藰?有偏處;要克,只是心有所思』,便不是了。嘗見他與某人一書說道:『才是要克己時(shí),便不是了?!贿@正是禪家之說,如杲老說『不可說,不可思』之類。他說到那險(xiǎn)處時(shí),又卻不說破,卻又將 那虛處說起來 。如某所說克己,便是說外障;如他說,是說裏障。他所以嫌某時(shí),只緣是某捉著他緊處。別人不曉 禪,便被他謾;某卻曉 得禪,所以被某看破了。夫子分明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活?zhàn)臃置魇恰赫埵滤拐Z』,卻如何恁地說得?」又問:「上蔡『先從 偏處克將 去』,其說如何?」曰:「也不特恁地。夫子說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便盡包得了。如偏底固是要克,也有不偏而事為 有不穩(wěn)當(dāng)?shù)?,也?dāng)克。且如偏於嚴(yán) ,克而就寬,那寬中又有多少不好處要克。今看顏?zhàn)诱f:『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槐闶且惨┪摹2┪挠质乔耙欢问隆2┪捻毷歉F究得箇事理都明,方解去『克己復(fù) 禮』。若不博文,則自家行得是與不是,皆不知。所以大學(xué)先要致知、格物,方去正心、誠\意。『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面四項(xiàng),只是理會(huì) 這物事;理會(huì) 得后,方去行。今若不博文,只要撮箇尖底,也不解說得親切,也只是大概綽得,終不的當(dāng)。」又問「天下歸仁」。曰:「只是天下稱其仁。而今若能『克己復(fù) 禮』,天下自是稱他是仁人,這也不須理會(huì) ,只去理會(huì) 那頭一件。如喫 飯相似,只管喫 ,自解飽;若不去喫 ,只想箇飽,也無益。」義剛。
問:「『天下歸仁』,集注云:『歸,猶與也。』謂天下皆與其仁。后面卻載伊川語『天下歸仁』,謂『事事皆仁』,恰似兩 般,如何?」曰:「為 其『事事皆仁』,所以『天下歸仁』?!刮奈怠<?。
問:「『克己復(fù) 禮為 仁』,這『為 』字,便與子路『為 仁』之『為 』字同否?」曰:「然。」又問:「程先生云:『須是克盡己私,皆歸於禮,方始是仁。』恐『是仁』字與『為 仁』字意不相似。」曰:「克去那箇,便是這箇。蓋克去己私,便是天理,『克己復(fù) 禮』所以為 仁也。仁是地頭,『克己復(fù) 禮』是工夫,所以到那地頭底?!褂謫枴柑煜職w仁」。曰:「自家既事事是仁,則天下之人見自家事事合仁,亦皆曰是仁。若自家設(shè)有一事未是仁,有一箇人來 說不是仁時(shí),便是天下不曾皆與以仁在?!褂謫枺骸缚鬃哟饐柸手f甚多,惟此說『克己復(fù) 禮』,恐是僩錄作「說得」。仁之全體?!乖唬骸钢灰姷闷疲龅脧?,都是全體。若見不破,做不徹 時(shí),便是『克己復(fù) 禮』,也是閑說?!箖g錄云:「若真見得,則孔子所答無非是全體;若見不得,雖是『克己復(fù) 禮』,也只沒理會(huì) ?!?fàn)c。問:「程先生云:『克己復(fù) 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蝗绾??」曰:「不若他更有一說云,『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稱其仁』為 是?!勾笱?。
問:「程子曰:『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一日之間,如何得事事皆仁?」曰:「『一日克己復(fù) 禮』了,雖無一事,亦不害其為 『事事皆仁』;雖不見一人,亦不害其為 天下歸仁?!怪?。
圣人說話甚實(shí),不作今人談空。故伊川說「天下歸仁」,只作天下之人以仁與之。此是微言,惟顏?zhàn)幼阋援?dāng)之。浩。
問:「謝氏說:『克己,須從 性偏難克處克將 去?!淮诵允菤?質(zhì)之性否?」曰:「然。然亦無難易。凡氣 質(zhì)之偏處,皆須從 頭克去。謝氏恐人只克得裏面小小不好底氣 質(zhì),而忘其難者,故云然。」僩。
問「勿者,勝 私復(fù) 禮之機(jī)」。曰:「主在『勿』字上。纔覺非禮意思萌作,便提卻這『勿』字,一刀兩段 ,己私便可去。私去,則能復(fù) 禮而仁矣。都是自用著力,使他人不著,故曰『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或問:「顏?zhàn)拥匚?,有甚非禮處?何待下此『四勿』工夫?」曰:「只心術(shù)間微有些子非禮處,也須用凈盡截?cái)?了。他力量大,圣人便教他索性克去。譬如賊\來 ,賊\子是進(jìn)步與之冢殺 。教仲弓以敬恕,是教他堅(jiān) 壁清野,截?cái)?路頭,不教賊\來 ?!广徱騿枺骸浮嚎思簭?fù) 禮』,干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桓傻朗墙Q意,坤道是確守意?」曰:「顏?zhàn)邮墙芭c他一刀兩 斷 ;仲弓是一面自守,久而賊\自遁去。此亦只是一箇道理。圣人教人,因其資之高下,故不同。要之,用功成德則一耳?!瓜壬蛟唬骸附袢酥粻幑w『勿』字。常記胡侍郎云:『我與顏?zhàn)?,只爭一箇「勿」字。顏?zhàn)臃嵌Y便勿視,我非禮亦視,所以不及顏?zhàn)??!灰蚺e說文云,『勿』字勢 似旗。旗是揮止禁止之物。勿者,欲人揮止禁約其私欲也?!广?。
問伊川四箴。曰:「這箇須著子細(xì)去玩味?!挂蜓裕骸腹し蛞仓豁サ刈鰧?去,也別無道理拘迫得他。譬如做酒,只是用許多?,時(shí)日到時(shí),便自迸酒出來 。凡看文字,只要『溫 故知新』。只溫 箇故底,便新意自出。若舍 了故底,別要討箇新意,便不得也?!箷r(shí)舉。
「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這是勢 之自然;「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這是自家做工夫處。道夫。
「『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簧暇涫钦f視聽言動(dòng) 皆由中出,錄作:「自此心形見?!瓜戮涫怯霉μ??!逛涀鳎骸讣词强思汗し??!箚枺骸疙毷亲R(shí)別得如何是禮,如何是非禮?」曰:「固是用分別得。然緊要在『勿』字上,不可放過。」閎祖。略。
讀伯豐克己復(fù) 禮為 仁說,曰:「只克己,便是復(fù)禮?!嚎思簭?fù) 禮』,便似『著誠\去偽 』之類。蓋己私既克,無非天理,便是禮。大凡才有些私意,便非禮。若截為 兩 段,中間便有空闕處。必大錄此云:「『著誠\去偽 』,不彼即此。非克己之后,中間又空一節(jié),須用復(fù) 禮也?!挂链ㄕf『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是說視聽言動(dòng) 四者皆由此心;『制乎外所以養(yǎng)其中』,卻是就視聽言動(dòng) 上克去己私做工夫。必大錄此云:「上句言其理,下句是工夫。」如尹彥 明書 四箴,卻云:『由乎中所以應(yīng) 乎外?!荒诚蛞妭?本,上句初無『所以』字?!?。
先生顧炎曰:「程子曰『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這一句好看?!寡?。
直卿問:「『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此是說仁之體而不及用?」曰:「『制於外』,便是用?」又曰:「視聽自外入,言動(dòng) 自內(nèi) 出,圣人言語緊密如此。圣人於顏?zhàn)又俟际蔷途V領(lǐng)處說,其他則是就各人身上說?!沟婪?。
問:「『由乎中而應(yīng) 乎外,制於外所以養(yǎng)其中?!豢思汗し驈?內(nèi) 面做去,反說『制於外』,如何?」曰:「制卻在內(nèi) ?!褂謫枺骸敢曮鸷我蕴卣f心?聽箴何以特說性?」曰:「互換說,也得。然諺云:『開眼便錯(cuò)?!灰曀跃托纳险f?!喝擞斜?,本乎天性?!坏览肀咀院迷谶@裏,卻因雜得外面言語來 誘化,聽所以就理上說?!怪?。
「操之有要,視為 之則」,只是人之視聽言動(dòng) ,視最在先,為 操心之準(zhǔn) 則。此兩 句未是不好。至「蔽交於前」,方有非禮而視;故「制之於外,以安其內(nèi) 」,則克己而復(fù) 禮也。如是工夫無間斷 ,則久而自從 容不勉矣,故曰「久而誠\矣」。端蒙?;騿枺骸阜嵌Y勿視聽言動(dòng) ,程子以為 『制之於外,以安其內(nèi) 』,卻是與『克伐怨欲不行』底相似?!乖唬骸缚思汗し?,其初如何便得會(huì) 自然!也須著禁制始得。到養(yǎng)得熟后,便私意自漸漸消磨去矣。今人須要揀 易底做,卻不知若不自難處入,如何得到易處。所謂『非禮勿』者,只要勿為 耳。眼前道理,善惡 是非,阿誰不知,只是自冒然去做。若於眼前底識(shí)得分明,既不肯去做,便卻旋旋見得細(xì)密底道理。蓋天下事有似是而實(shí)非者,亦有似非而實(shí)是者,這處要得講究。若不從 眼前明白底做將 來 ,這箇道理又如何得會(huì) 自見。」時(shí)舉。
李問:「伊川云:『制乎外以安其內(nèi) ?!活?zhàn)有凝S坐忘,都無私意,似更不必制於外?!乖唬骸割?zhàn)尤舯沩サ兀ト擞趾伪叵蛩f『克己復(fù) 禮』!便是他也更有些私意。莫把圣人另做一箇人看,便只是這樣 人?!喝缬兄芄胖溃跪溓伊摺?,若驕吝,便不是周公?!何┦ネ钭骺瘛弧H羰箞?舜為 桀紂之行,便狂去,便是桀紂!」賀孫。
問四箴。曰:「視是將 這裏底引出去,所以云『以安其內(nèi) 』;聽是聽得外面底來 ,所以云『閑邪存誠\』?!褂謫枺骸杆恼哌€有次第否?」曰:「視為 先,聽次之?!褂衷唬骸浮赫苋酥獛?,誠\之於思』,此是動(dòng) 之於心;『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此是動(dòng) 之於身。」雉。
問:「聽箴『人有秉彝』云云,前面亦大概說。至后兩 句言『閑邪存誠\,非禮勿聽』,不知可以改『聽』字作視箴用得否?」曰:「看他視箴說又較力。視最在先,開眼便是,所以說得力。至於聽處,卻又較輕也?!褂?。
問:「『知誘物化,遂忘其正』,這箇知是如何?」曰:「樂 記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dòng) ,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 形焉。好惡 無節(jié)於內(nèi) ,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 矣!』人莫不有知,知者,所當(dāng)有也。物至,則知足以知之而有好惡 ,這是自然如此。到得『好惡 無節(jié)於內(nèi) ,知誘於外』,方始不好去。」賀孫。賀孫說「顏淵問仁」章集注之意。曰:「如此只就上面說,又須自家肚裏實(shí)理會(huì) 得,始得。固是說道不依此說,去外面生意不可。若只誦其文,而自不實(shí)曉 認(rèn)得其意,亦不可?!褂衷唬骸盖乙涝S多說話,常常諷詠,下梢自有得?!褂衷唬骸杆捏鹨馑级荚摾ǖ帽M。四箇箴,有說多底,有說少底,多底減不得,少底添不得。如言箴說許多,也是人口上有許多病痛。從 頭起,至『吉兇榮辱,惟其所召』,是就身上謹(jǐn);『傷 易則誕』,至『出悖來 違』,是當(dāng)謹(jǐn)於接物間,都說得周備 ?!赫苋酥獛?,誠\之於思;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這說兩 般人:哲人只於思量問,便見得合做與不合做;志士便於做出了,方見得。雖則是有兩 樣 ,大抵都是順理便安裕,從 欲便危險(xiǎn)。集注所錄,都說得意思盡了,此外亦無可說。只是須要自實(shí)下工夫,實(shí)見是如何??催@意思,都說去己私。無非禮之視,無非禮之聽,無非禮之言,無非禮之動(dòng) ,這是甚么氣 象!這便是渾然天理,這便是仁,須識(shí)認(rèn)得這意思?!官R孫問:「視聽之間,或明知其不當(dāng)視,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當(dāng)聽,而自接乎耳,這將 如何?」曰:「視與看見不同,聽與聞不同。如非禮之色,若過目便過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視之之心;非禮之聲,若入耳也過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聽之之心。然這般所在也難。古人於這處,亦有以御之。如云:『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 慝禮,不接心術(shù)。』」賀孫。
問:「承誨,言箴自『人心之動(dòng) ,因言以宣』至『吉兇榮辱,惟其所召』,是謹(jǐn)諸己;以下是說接物許多病痛。」曰:「上四句是就身上最緊要處須是不躁妄,方始靜專 。纔不靜專 ,自家這心自做主不成,如何去接物!下云『矧是樞 機(jī),興戎出好』四句,都是說謹(jǐn)言底道理。下四句卻說四項(xiàng)?。骸簜?易則誕,傷 煩 則支』,己肆則物忤,出悖則來 違?!官R孫問:「如今所以難克,也是習(xí)於私欲之深。今雖知義理,而舊所好樂 ,未免沉伏於方寸之間,所以外物纔誘,裏面便為 之動(dòng) ,所以要緊只在『克』字上。克者,勝 也。日用之間,只要?jiǎng)?得他。天理纔勝 ,私欲便消;私欲纔長,天理便被遮了。要緊最是勝 得去。始得?!乖唬骸腹淌侨绱?。如權(quán)衡 之設(shè),若不低便昂,不昂便低。凡天地陰陽之消長,日月之盈縮,莫不皆然。」又云:「這『克己復(fù) 禮』,事體極大。非顏?zhàn)又斆鲃偨?,不足以?dān) 當(dāng),故獨(dú)以告顏?zhàn)印H羝渌?,如『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如『仁者其言也訒』,又如『居處恭,執(zhí) 事敬』,都是克己事,都是為 仁事。但且就一事說。然做得工夫到,也一般。」問「仲弓問仁」一章。曰:「看圣人言,只三四句,便說得極謹(jǐn)密。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下面便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無些闕處。尋 常人說話,多是只說得半截?!箚枺骸缚创艘馑?,則體、用兼?zhèn)??!乖唬骸甘侨绱恕W约疑砑荷铣J浅质?,到接物又如此,則日用之間無有間隙,私意直是何所容!可見圣人說得如此極密。」問:「集注云:『事斯語而有得,則固無己之可克矣?!淮斯谭置?。下云:『學(xué)者審己而自擇 焉,可也。』未審此意如何?」曰:「看自家資質(zhì)如何。夫子告顏淵之言,非大段剛明者不足以當(dāng)之。茍為 不然,只且就告仲弓處著力。告仲弓之言,只是淳和底人皆可守。這兩 節(jié)一似易之干,一似易之坤。圣人於干說『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說得煞廣闊。於坤,只說『敬以直內(nèi) ,義以方外』。只緣干是純剛健之德,坤是純和柔之德?!褂衷疲骸缚醇x聚許多說話,除程先生外,更要揀 幾 句在集注裏,都拈不起??粗T公說,除是上蔡說得猶似。如游楊 說,直看不得!」賀孫。問:「『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此是兩 般人否?」曰:「非也。只是『誠\之於思』底,卻覺得速;『守之於為 』者,及其形於事為 ,早是見得遲了。此卻是覺得有遲速,不可道有兩 般,卻兩 腳做工夫去?!苟嗣?。
尹叔問:「『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志士勵(lì) 行,守之於為 』,四句莫有優(yōu)劣否?」曰:宇錄云:「只是兩 項(xiàng)。」「思是動(dòng) 之微,為 是動(dòng) 之著。這箇是該動(dòng) 之精粗。為 處動(dòng) ,思處亦動(dòng) ;思是動(dòng) 於內(nèi), 為 是動(dòng) 於外。蓋思於內(nèi) ,不可不誠\;為 於外,不可不守。然專 誠\於思,而不守於為 ,不可;專 守於為 ,而不誠\於思,亦不可?!褂衷唬骸缚次淖猪毷堑霉w骨子。諸公且道這動(dòng) 箴那句是緊要?」道夫云:「『順理則?!?,莫是緊要否?」曰:「更連『從 欲則危』,兩 句都是。這是生死路頭!」又曰:「四者惟視為 切,所以先言視;而視箴之說,尤重於聽也。」道夫。
「程子曰:『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心廣體胖,其樂 可知。有息,則餒矣?!蝗缃褚姷弥比绱苏f得好!」儒用。閎祖錄云:「此說極有味?!辜x。
問:「『克己復(fù) 禮』章,外書 有曰:『不能克己,是為 楊 氏之為 我;不能復(fù) 禮,是為 墨氏之兼愛 。故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 物。」』」曰:「『克己復(fù)禮』,只是一事。外書 所載,殊覺支離,此必記錄之誤。向來 所以別為 一編,而目之曰『外書 』者,蓋多類此故也。伊川嘗曰:『非禮處,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須是克盡己私,皆歸於禮,方始是仁?!淮苏f最為 的確?!怪儭?br>正淳問:「程子曰:『禮,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人欲?!灰显唬骸憾Y者,理也。去人欲,則復(fù) 天理。』或問不取尹說,以為 失程子之意,何也?」曰:「某之意,不欲其只說復(fù) 理而不說『禮』字。蓋說復(fù) 禮,即說得著實(shí);若說作理,則懸 空,是箇甚物事?如謝氏曰:『以我視,以我聽,以我言,以我動(dòng) 。』夫子分明說是『非禮勿視聽言動(dòng) 』,謝氏卻以『以我』言之,此則自是謝氏之意,非夫子所以告顏淵者矣。又如游氏曰:『顏淵事斯語,至於「非禮勿動(dòng) 」,則不離於中,其誠\不息而可久?!粚?幾 箇好字總聚在此,雖無甚病,終不是本地頭話?!箚枺骸赣问蠈?說『非禮勿動(dòng) 』,遺卻視、聽、言三事?!乖唬骸复藚s只是提此一語,以概其余?!褂謫枺骸钢x氏前篇謂『曾點(diǎn)胸中無一事』,此章乃云:『仁者心與事一,無一忘一助之失。』」曰:「『心與事一』,只是做此一事,則主在此一事,如此說亦無礙。惟其『心與事一』,故能『胸中無一事』也?!贡卮蟆?br>圣人只說做仁,如「克己復(fù) 禮為 仁」,是做得這箇模樣 ,便是仁。上蔡卻說「知仁」,「識(shí)仁」,煞有病。節(jié)。
問「天下歸仁」。曰:「只是天下以仁稱之?!褂謫枺骸钢x說如何?」曰:「只是他見得如此。大抵謝與范,只管就見處,卻不若行上做工夫。只管扛,扛得大,下梢直是沒著處。如夫子告顏?zhàn)印悍嵌Y勿視聽言動(dòng)』 ,只是行上做工夫?!谷?。
「天下歸仁」,言天下皆與其仁。伊川云「稱其仁」,是也。此卻說得實(shí)。至楊 氏以為 「天下皆在吾之度內(nèi) 」,則是謂見得吾仁之大如此,而天下皆囿於其中,則說得無形影。呂 氏克己銘,如『洞然八荒,皆在我闥』之類同意?!苟嗣伞枺骸浮嚎思簭?fù) 禮,天下歸仁?!荒宪幹^:『克盡己私,天理渾然,斯為 仁矣。天下歸仁者,無一物之不體也。故克己銘謂「洞然八荒,皆在我闥」。』近得先生集注卻云:『「一日克己復(fù) 禮」,則天下之人皆與其仁?!凰婆c諸公之意全不相似。程子曰:『「克己復(fù)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此意又是如何?」曰:「某向日也只同欽夫之說,看得來 文義不然,今解卻是從 伊川說??鬃又笔且远廴踔略S顏?zhàn)印4耸俏⒀?,自可意?huì) 。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划?dāng)其問仁,亦以『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告之?!购啤?br>某解「顏淵問仁」章畢,先生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復(fù) 。譬如塵垢既去,則鏡自明;瓦礫既掃 ,則室自清。如呂 與叔克己銘,則初未嘗說克去己私。大意只說物我對 立,須用克之。如此,則只是克物,非克己也?!箹?。
克己銘不合以己與物對 說。謨。
「呂 與叔說克己,從 那己、物對 處克。此說雖好,然不是夫子與顏?zhàn)诱f底意。夫子說底,是說未與物對時(shí)。若與物對 時(shí)方克他,卻是自家己倒了幾 多。所謂己,只是自家心上不合理底便是,不待與物對 方是。」又曰:「呂 與叔克己銘只說得一邊。」佐。
包詳?shù)姥裕骸缚巳?心、忌心。」先生曰:「克己有兩 義:物我亦是己,私欲亦是己。呂 與叔作克己銘,只說得一邊?!狗阶?。
問:「公便是仁否?」曰:「非公便是仁,盡得公道所以為 仁耳。求仁處,圣人說了:『克己復(fù) 禮為 仁?!豁毷强吮M己私,以復(fù) 乎禮,方是公;公,所以能仁?!箚枺骸缚思恒懀骸喊W痾疾痛,舉切吾身。』不知是這道理否?」曰:「某見前輩一項(xiàng)論議說忒高了,不只就身上理會(huì) ,便說要與天地同其體,同其大,安有此理!如『初無吝驕,作我蟊賊\』云云,只說得克己一邊,卻不說到復(fù) 禮處。須先克己私,以復(fù) 於禮,則為 仁。且仁譬之水,公則譬之溝 渠,要流通此水,須開浚溝 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宇。
問:「或問深論克己銘之非,何也?」曰:「『克己』之『己』,未是對 人物言,只是對 『公』字說,猶曰私耳。呂 與叔極口稱揚(yáng),遂以『己既不立,物我並觀』,則雖天下之大,莫不皆在於吾仁之中,說得來 恁大,故人皆喜其快。纔不恁說,便不滿意,殊不知未是如此?!沟婪蛟疲骸溉绱?,則與叔之意與下文克己之目全不干涉。此自是自修之事,未是道著外面在。」曰:「須是恁地思之。公且道,視聽言動(dòng) 干人甚事!」又問「天下歸仁」。曰:「『克己復(fù) 禮』,則事事皆是,天下之人聞之見之,莫不皆與其為 仁也。」又曰:「有幾處被前輩說得來 大,今收拾不得。謂如『君子所過者化』,本只言君子所居而人自化;『所存者神』,本只言所存主處便神妙。橫渠卻云:『性性為 能存神,物物為能 過化?!恢辽喜瘫愕溃骸何堋杆嬲呱瘛梗且浴杆^者化」。』此等言語,人皆爛熟,以為 必須如此說。纔不如此說,便不快意矣。」道夫。
林正卿問「天下歸仁」。曰:「『癢痾疾痛,舉切吾身』,只是存想『天下歸仁』。恁地,則不須克己,只坐定存想月十日,便自『天下歸仁』,豈有此理!」時(shí)舉問程先生曰:「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是如何?」曰:「『事事皆仁』,所以『天下歸仁』。於這事做得恁地,於那事亦做得恁地,所以天下皆稱其仁。若有一處做得不是,必被人看破了?!箷r(shí)舉。林正卿問:「呂 與叔云:『癢痾疾痛,舉切吾身?!徊恢苏Z說『天下歸仁』如何?」曰:「圣人尋 常不曾有這般說話。近來 人被佛家說一般大話,他便做這般底話去敵 他。此『天下歸仁』,與『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一般,此兩 句便是歸仁樣 子。」又問:「怨,是人怨己怨?」曰:「人怨。」恪。
問:「克己銘只說得公底意思?」曰:「克己銘不曾說著本意。揚(yáng)子云曰:『勝 己之私之謂克?!弧嚎恕蛔直咎?,如何專 以『勝 己之私』為 訓(xùn)?『鄭伯克段于鄢』,豈亦勝 己之私耶!」閎祖。
上蔡說「先難」,便生受。如伊川,便說「制之於外,以安其內(nèi) 」,其說平。方。
「以我視,以我聽?!谷粢詾?心先有主,則視聽不好事亦得,大不便也。方。
「以我視,以我聽」,恐怕我也沒理會(huì) 。方。
游定夫有論語要旨?!柑煜職w仁」,引龐居士云云。黃簡肅親見其手筆。閎祖。
曾天游見陳幾 叟,曰:「『克己復(fù) 禮』,舊曉 不得。因在京師委巷中下轎涉泥看謁,方悟有箇快活處。后舉以問薛丈。薛昂,曾之外甥。薛云:『情盡性復(fù) ,正是如此?!弧龟愒唬骸赣謫栄φ勺錾酰俊乖衷唬骸赣謬L以問游丈,亦以為 然?!龟悘?fù) 曰:「又更問那游丈。」蓋定夫以「克己復(fù) 禮」與釋氏一般,只存想此道理而已。舊南本游氏語解中全用佛語解此一段,某已削之。若只以想像言克復(fù) ,則與下截「非禮勿視」四句有何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