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三 孟子三

作者:朱熹
公孫丑上之下
以力假仁章彝叟問:「『行仁』與『假仁』如何?」曰:「公且道如何是『行仁、假仁』?」曰:「莫是誠\與不誠\否?」曰:「這箇自分曉 ,不須問得。如『由仁義行,非行仁義』處卻好問。如行仁,便自仁中行出,皆仁之德。若假仁,便是恃其甲兵之強,財賦之多,足以欺人,是假仁之名以欺其眾,非有仁之實也。故下文言『伯必有大國 』,其言可見?!褂衷唬骸赋蓽?東征西怨,南征北怨,皆是拯民於水火之中,此是行仁也。齊桓公時,周室微弱,夷狄強大,桓公攘夷狄,尊王室,『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這只是仁之功,終無拯民涂炭之心,謂之『行仁』則不可?!棺?。
問「以力假仁」,「以德行仁」。曰:「『以力假仁』,仁與力是兩 箇;『以德行仁』,仁便是德,德便是仁?!箚枴赴浴棺种x。曰:「霸即伯也,漢書 引『哉生魄』作『哉生霸』,古者『霸、伯、魄』三字通用?!官鐚O。
「以德行仁者王」。所謂德者,非止謂有救民於水火之誠\心。這「德」字又說得闊,是自己身上事都做得是,無一不備 了,所以行出去便是仁。僩。問「以德行仁者王」。曰:「且如成湯 『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是先有前面底,方能『彰信兆民』,『救民於水火之中』。若無前面底,雖欲『救民於水火之中』,不可得也。武王『亶聰明,作元后』,是亶聰明,方能作元后,『救民於水火之中』。若無這亶聰明,雖欲救民,其道何由?」燾。仁則榮章
「仁則榮,不仁則辱」。此亦只是為 下等人言。若是上等人,他豈以榮辱之故而后行仁哉?伊川易傳 比彖辭有云:「以圣人之心言之,固至誠\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后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則危亡至矣?!股w且得他畏危亡之禍,而求所以比附其民,猶勝 於全不顧者,政此謂也。僩。
尊賢使能章「市廛而不征」。問:「此市在何處?」曰:「此都邑之市。人君國 都如井田樣 ,畫為 九區(qū):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間一區(qū),則君之宮室。宮室前一區(qū)為 外朝,凡朝會 藏庫 之屬 皆在焉。后一區(qū)為 市,市四面有門,每日市門開,則商賈百物皆入焉。賦其廛者,謂收其市地錢,如今民間之舖面錢。蓋逐末者多,則賦其廛以抑之;少則不廛,而但治以市官之法,所以招徠 之也。市官之法,如周禮司市平物價,治爭訟,譏察異服異言之類。市中惟民乃得入,凡公卿大夫有爵位及士者皆不得入,入則有罰。如『國 君過市,則刑人赦;夫人過市,則罰一幕;世子過市,則罰一欒 ;命夫、命婦過市,則罰一蓋、帷』之類。左右各三區(qū),皆民所居。而外朝一區(qū),左則宗廟,右則社稷在焉。此國 君都邑規(guī)模之大概也。」僩。或問:「『法而不廛』,謂治以市官之法,如何是市官之法?」曰:「周禮自有,如司市之屬 平價,治爭訟,謹權 量等事,皆其法也?!褂謫枺骸甘校芏徽?,法而不廛。」曰:「『市,廛而不征』,謂使居市之廛者,各出廛賦若干,如今人賃舖面相似,更不征稅其所貨之物?!悍ǘ烩堋唬瑒t但治之以市官之法而已,雖廛賦亦不取之也?!褂謫枺骸浮汗胖疄?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淮吮闶鞘泄僦ǚ??」曰:「然。如漢之獄市、軍市之類,皆是古之遺制。蓋自有一箇所在以為 市,其中自有許多事?!箯V。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伊川之說如何?」曰:「伊川之說不可曉 。橫渠作二法,其說卻似分明。」謨。
問:「『廛無夫里之布』。周禮:『宅不毛者有里布,民無職事,出夫家之征?!秽嵤现^宅不種桑麻者,罰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不知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是如何?」曰:「亦不可考?!褂謫枺骸膏嵤现^民無常業(yè)者,罰之,使出一夫百畝之稅,一家力役之征。如何罰得恁地重?」曰:「后世之法與此正相反,農民賦稅丁錢卻重,而游手浮浪之民,泰然都不管他。」因說:「浙間農民丁錢之重,民之彫 困,不可開眼!」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是得天地生物之心為 心也。蓋無天地生物之心,則沒這身。才有這血氣 之身,便具天地生物之心矣。燾。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自和氣 中生。天地生人物,須是和氣 方生。要生這人,便是氣 和,然后能生。人自和氣 中生,所以有不忍人之心?!柑斓匾陨餅?心」。天包著地,別無所作為 ,只是生物而已。?古?今,生生不窮。人物則得此生物之心以為 心,所以箇箇肖他,本不須說以生物為 心。緣做箇語句難做,著箇以生物為 心。僩。
問:「天地以生物為 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 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乖唬骸柑斓厣铮允菧?暖和煦,這箇便是仁。所以人物得之,無不有慈愛 惻 怛之心。」又曰:「人物皆得此理,只緣他上面一箇母子如此,所以生物無不肖他?!褂衷唬骸感娜缃绶?,一面青,一面赤,一面白,一面黑。青屬 東方,仁也;赤屬 南方,禮也;白屬 西方,義也;黑屬 北方,智也。又如寅卯辰屬 東方,為 春;巳午未屬 南方,為 夏;申酉戌屬 西方,為 秋;亥子丑屬 北方,為 冬。寅卯辰是萬物初生時,是那生氣 方發(fā),這便是仁。至巳午未,則萬物長茂,只是那生氣 發(fā)得來 盛。及至申酉戌,則那生氣 到此生得來 充足無余,那物事只有許多限量,生滿了更生去不得,須用收斂 。所以秋訓揫。揫,斂 也,揫斂 箇什么?只是生氣 到這裏都揫斂 耳。若更生去,則無合殺 矣。及至亥子丑屬 冬。冬,終也;終,藏也。生氣 到此都終藏了,然那生底氣 早是在裏面發(fā)動 了,可以見生氣 之不息也,所以說『復 ,見天地之心』也?!购??!浮禾斓匾陨餅?心』。譬如甄蒸飯,氣 從 下面滾到上面,又滾下,只管在裏面滾,便蒸得熟。天地只是包許多氣 在這裏無出處,滾一番,便生一番物。他別無勾當,只是生物,不似人便有許多應 接。所謂為 心者,豈是切切然去做,如云『天命之,豈諄諄然命之』也?但如磨子相似,只管磨出這物事。人便是小胞,天地是大胞。人首圓象天,足方象地,中間虛包許多生氣 ,自是惻 隱;不是為 見人我一理后,方有此惻 隱。而今便教單 獨只有一箇人,也自有這惻 隱。若謂見人我一理而后有之,便是兩 人相夾在這裏,方有惻 隱,則是仁在外,非由內 也。且如乍見孺子入井時有惻 隱,若見他人入井時,也須自有惻 隱在?!钩劁涀鳎骸溉粑匆娙孀尤刖?,亦自是惻 隱。」問:「怵惕,莫是動 處?因怵惕而后惻 隱否?」曰:「不知孟子怎生尋得 這四箇字恁地好!」夔孫。
孟子「赤子入井」章,間架闊,須恁地看。夔孫。
說仁,只看孺子將 入井時,尤好體認。季札。
問:「如何是『發(fā)之人心而不可已』?」曰:「見孺子將 入井,惻 隱之心便發(fā)出來 ,如何已得!此樣 說話,孟子說得極分明。世間事若出於人力安排底,便已得;若已不得底,便是自然底?!棺娴馈7狡湔б娙孀尤刖畷r,也著腳手不得??v有許多私意,要譽鄉(xiāng)黨之類,也未暇思量到。但更遲霎時,則了不得也。是非、辭遜、羞惡 ,雖是與惻 隱並說,但此三者皆自惻 隱中發(fā)出來 。因有惻 隱后,方有此三者。惻隱比三者又較大得些子。義剛?!阜菒?其聲」,非惡 其有不救孺子之惡 聲也。升卿。
問:「惡 其聲而然,何為 不可?」曰:「惡 其聲,已是有些計較。乍見而惻 隱,天理之所發(fā)見,而無所計較也。惡 其聲之念一形,則出於人欲矣。人欲隱於天理之中,其幾 甚微,學者所宜體察?!範c。
或問:「非內 交、要譽、惡 其聲,而怵惕惻 隱形焉,是其中心不忍之實也。若內 交、要譽、惡 其聲之類一毫萌焉,則為 私欲蔽其本心矣。據 南軒如此說,集注卻不如此說。」曰:「這當作兩 截看。初且將 大界限看,且分別一箇義利了,卻細看。初看,惻 隱便是仁,若恁地殘賊\,便是不仁;羞惡 是義,若無廉恥便是不義;辭遜是禮,若恁地爭奪,便是無禮;是非是知,若恁地顛顛倒倒,便是不知。且恁地看了,又卻於惻 隱、羞惡上 面看。有是出於至誠\如此底,有不是出於本來 善心底?!官R孫。
先生問節(jié)曰:「孺子入井,如何不推得羞惡 之類出來 ,只推得惻 隱出來 ?」節(jié)應 曰:「節(jié)以為 當他出來。 」曰:「是從 這一路子去感得他出來 。」節(jié)。
如孺子入井,如何不推得其他底出來 ,只推得惻隱之心出來 ?蓋理各有路。如做得穿窬底事,如何令人不羞惡 !偶遇一人衣冠而揖我,我便亦揖他,如何不恭敬!事有是非,必辨別其是非。試看是甚么去感得他何處,一般出來 。節(jié)。孟子論「乍見孺子將 入於井,怵惕惻 隱」一段,如何說得如此好?只是平平地說去,自是好。而今人做作說一片,只是不如他。又曰:「怵惕、惻 隱、羞惡 ,都是道理自然如此,不是安排。合下制這『仁』字,纔是那傷 害底事,便自然惻 隱。合下制這『義』字,纔見那不好底事,便自然羞惡 。這仁與義,都在那惻 隱、羞惡 之先。未有那惻 隱底事時,已先有那愛底 心了;未有那羞惡 底事時,已先有那斷 制裁割底心了?!褂衷唬骸溉沼脩?接動 靜之間,這箇道理從 這裏迸將出 去。如箇寶塔,那毫光都從 四面迸出去?!箖g。
或問「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曰:「此身軀殼 謂之腔子。而今人滿身知痛處可見?!广?。池錄作:「疾痛痾癢,舉切吾身,何處不有!」
問「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曰:「此身軀殼 謂之腔子。能於此身知有痛,便見於應 接,方知有箇是與不是。」季札。
問:「『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恢皇谴诵某4妫u有一分私意,便闕了他一分?!乖唬骸钢皇菨M這箇軀殼 ,都是惻 隱之心。纔筑著,便是這箇物事出來 ,大感則大應 ,小感則小應 。恰似大段痛傷 固是痛,只如針子略挑些血出,也便痛。故日用所當應 接,更無些子間隔。癢痾疾痛,莫不相關。纔是有些子不通,便是被些私意隔了?!官R孫。
問:「『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或以為 京師市語:『食飽時心動 ?!弧箙?子約云。曰:「不然,此是為 『動 』字所拘。腔子,身裏也,言滿身裏皆惻 隱之心。心在腔子裏,亦如云心只是在身裏?!箚枺骸感乃l(fā)處不一,便說惻 隱,如何?」曰:「惻隱之心,渾身皆是,無處不發(fā)。如見赤子有惻 隱之心,見一蟻子亦豈無此心!」可學。
問:「如何是『滿腔子皆惻 隱之心』?」曰:「腔,只是此身裏虛處?!箚枺骸改侨松鷣?惻 隱之心具足否?」曰:「如今也恁地看。事有箇不穩(wěn)處,便自覺不穩(wěn),這便是惻 隱之心。林擇 之嘗說:『人七尺之軀,一箇針札著便痛?!弧箚枺骸肝嵘砉倘绱?,處事物亦然否?」曰:「此心應 物不窮。若事事物物常是這箇心,便是仁。若有一事不如此,便是這一處不仁了?!箚枺骸副拘囊琅f在否?」曰:「如今未要理會 在不在。論著理來 ,他自是在那裏。只是這一處不恁地,便是這一處不在了。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忽然有一鄉(xiāng)人自不服化,稱王稱伯,便是這一處無君,君也只在那裏,然而他靠不得。不可道是天理只在那裏,自家這私欲放行不妨。王信伯在館中,范伯達問:『人須是天下物物皆歸吾仁?』王指?櫺 問范曰:『此?還歸仁否?』范默然。某見之,當答曰:『此?不歸仁,何故不打壞 了?』如人處事,但箇箇處得是,便是事事歸仁。且如?也要糊得在那裏教好,不成沒巴鼻打壞 了!」問:「『仁者以萬物為 一體』,如事至物來 ,皆有以處之。如事物未至,不可得而體者,如何?」曰:「只是不在這裏。然此理也在這裏,若來 時,便以此處之。」榦。
問:「『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如何是滿腔子?」曰:「滿腔子,是只在這軀殼 裏,『腔子』乃洛中俗語?!褂謫枺骸笎?隱之心,固是人心之懿,因物感而發(fā)見處。前輩令以此操而存之,充而達之。不知如何要常存得此心?」曰:「此心因物方感得出來 ,如何強要尋討出?此心常存在這裏,只是因感時識得此體。平時敬以存之,久久會 熟。善端發(fā)處,益見得分曉 ,則存養(yǎng)之功益有所施矣?!褂謫枺骸敢獝?隱之心常存,莫只是要得此心常有發(fā)生意否?」曰:「四端中,羞惡 、辭讓、是非亦因事而發(fā)爾。此心未當起羞惡 之時,而強要憎惡那 人,便不可。如惻 隱,亦因有感而始見,欲強安排教如此,也不得。如天之四時,亦因發(fā)見處見得。欲於冬時要尋 討箇春出來 ,不知如何尋 。到那陽氣 發(fā)生萬物處,方見得是春耳。學者但要識得此心,存主在敬,四端漸會 擴充矣?!褂睢?br>「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不特是惻 隱之心,滿腔子是羞惡 之心,滿腔子是辭遜之心,滿腔子是是非之心。彌滿充實,都無空闕處?!笣M腔子是惻 隱之心」,如將 刀割著固是痛,若將 針札著也痛,如爛打一頓,固是痛,便輕掐一下,也痛,此類可見。僩。
「『滿腔子是惻 隱之心』,腔子,猶言●郭,此是方言,指盈於人身而言?!挂蛘摗阜窖噪y曉 ,如橫渠語錄是呂 與叔諸公隨日編者,多陜西方言,全有不可曉者 。」。
惻 隱之心,頭尾都是惻 隱。三者則頭是惻 隱,尾是羞惡 、辭遜、是非。若不是惻 隱,則三者都是死物。蓋惻 隱是箇頭子,羞惡 、辭遜、是非便從 這裏發(fā)來 。夔孫。既仁矣,合惻 隱則惻 隱,合羞惡 則羞惡 。節(jié)。
不成只管惻 隱,須有斷 制。德明。
惻 隱羞惡 ,也有中節(jié)、不中節(jié)。若不當惻 隱而惻隱,不當羞惡 而羞惡 ,便是不中節(jié)。淳。
仁義禮智,性也,且言有此理。至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始謂之心。德明。惻 隱、羞惡 、辭讓、是非,情也。仁義禮智,性也。心,統(tǒng)情性者也。端,緒也。因情之發(fā)露,而后性之本然者可得而見。季札。
四端本諸人心,皆因所寓而后發(fā)見。季札。
王丈說:「孟子『惻 隱之心』一段,論心不論性。」曰:「心性只是一箇物事,離不得。孟子說四端處最好看。惻 隱是情,惻 隱之心是心,仁是性,三者相因。橫渠云『心統(tǒng)性情』,此說極好?!归b祖。
王德修解四端,謂和靖言:「此只言心,不言性。如『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亦只是言心?!乖唬骸腹淌茄孕摹.吘鼓侨柿x禮智是甚物?仁義禮智是性,端便是情。纔說一箇『心』字,便是著性情。果判然是二截如何?」此處疑有闕誤。德修曰:「固是『心統(tǒng)性情』,孟子於此只是說心?!刮奈?。
問:「『四端』之『端』,集解以為 端緒。向見季通說『端乃尾』,如何?」曰:「以體、用言之,有體而后有用,故端亦可謂之尾。若以始終言之,則四端是始發(fā)處,故亦可以端緒言之。二說各有所指,自不相礙也?!箯V。
「四端未是盡,所以只謂之端。然四端八箇字,每字是一意:惻 ,是惻 然有此念起;隱,是惻 然之后隱痛,比惻 是深;羞者,羞己之非;惡 者,惡 人之惡 ;辭者,辭己之物;讓者,讓與他人;是、非自是兩 樣 分明。但仁是總名。若說仁義,便如陰陽;若說四端,便如四時;若分四端八字,便如八節(jié)。」又曰:「天地只是一氣 ,便自分陰陽,緣有陰陽二氣 相感,化生萬物,故事物未嘗無對 。天便對 地,生便對 死,語默動 靜皆然,以其種如此故也。所以四端只舉仁義言,亦如陰陽。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弧姑髯鳌?br>四端皆是自人心發(fā)出。惻 隱本是說愛 ,愛 則是說仁。如見孺子將 入井而救之,此心只是愛 這孺子。惻 隱元在這心裏面,被外面事觸起。羞惡 、辭遜、是非亦然。格物便是從 此四者推將 去,要見裏面是甚底物事。賜。
仁言惻 隱之端,如水之動 處。蓋水平靜而流,則不見其動 。流到灘 石之地,有以觸之,則其勢 必動 ,動則有可見之端。如仁之體存之於心,若愛 親敬兄,皆是此心本然,初無可見。及其發(fā)而接物,有所感動 ,此心惻 然,所以可見,如怵惕於孺子入井之類是也。卓。
或問「四端」。曰:「看道理也有兩 般,看得細時,卻見得義理精處;看得粗時,卻且見得大概處。四端未見精細時,且見得惻 隱便是仁,不惻 隱而殘忍便是不仁;羞惡 便是義,貪利無廉恥便是不義;辭遜便是禮,攘奪便是非禮;是非便是智,大段無知顛倒錯謬,便是不智。若見得細時,雖有惻 隱之心,而意在於內 交、要譽,亦是不仁了。然孟子之意,本初不如此,只是言此四端皆是心中本有之物,隨觸而發(fā)。方孺子將 入於井之時,而怵惕惻 隱之心便形於外,初無許多涯涘 ?!棺?。
「惻 隱、羞惡 ,是仁義之端。惻 隱自是情,仁自是性,性即是這道理。仁本難說,中間卻是愛 之理,發(fā)出來 方有惻 隱;義卻是羞惡 之理,發(fā)出來 方有羞惡 ;禮卻是辭遜之理,發(fā)出來 方有辭遜;智卻是是非之理,發(fā)出來 方有是非。仁義禮智,是未發(fā)底道理,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是已發(fā)底端倪。如桃仁、杏仁是仁,到得萌芽,卻是惻 隱?!褂衷唬骸阜謩e得界限了,更須日用常自體認,看仁義禮智意思是如何?!褂衷唬骸溉缃褚蛎献铀f惻 隱之端,可以識得仁意思;因說羞惡 之端,可以識得義意思;因說恭敬之端,可以識得禮意思;因說是非之端,可以識得智意思。緣是仁義禮智本體自無形影,要捉模不著,一作「得」。只得將 他發(fā)動 處看,卻自見得。恰如有這般兒 子,便知得是這樣 母。程子云『以其惻 隱,知其有仁』,此八字說得最親切分明。也不道惻 隱便是仁,又不道掉了惻 隱,別取一箇物事說仁。譬如草木之萌芽,可以因萌芽知得他下面有根。也不道萌芽便是根,又不道掉了萌芽別取一箇根?!褂衷唬骸该献诱f性,不曾說著性,只說『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吹们樯?,則性之善可知?!褂衷唬骸笎?隱羞惡 ,多是因逆其理而見。惟有所可傷 ,這裏惻 隱之端便動 ;惟有所可惡 ,這裏羞惡 之端便動 。若是事親從 兄,又是自然順處見之?!褂衷唬骸溉隧殧U而充之。人誰無惻 隱,只是不能常如此。能常如此,便似孟子說『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若不能常如此,恰似火相似,自去打滅 了;水相似,自去淤塞了;如草木之萌芽相似,自去踏折了,便死了,更無生意?!褂衷唬骸该献釉疲骸喝柿x禮智根於心?!弧盒慕y(tǒng)性情』,故說心亦得?!官R孫。問喜怒哀樂 未發(fā)、已發(fā)之別。曰:「未發(fā)時無形影可見,但於已發(fā)時照見。謂如見孺子入井,而有怵惕惻 隱之心,便照見得有仁在裏面;見穿窬之類,而有羞惡 之心,便照見得有義在裏面。蓋這惻 隱之心屬 仁,必有這仁在裏面,故發(fā)出來 做惻 隱之心;羞惡 之心屬 義,必有這義在裏面,故發(fā)出來 做羞惡 之心。譬如目屬 肝,耳屬 腎。若視不明,聽不聰,必是肝腎有??;若視之明,聽之聰,必是肝腎之氣 無虧,方能如此。然而仁未有惻 隱之心,只是箇愛 底心;義未有羞惡 之心,只是箇斷制 底心。惟是先有這物事在裏面,但隨所感觸,便自是發(fā)出來 。故見孺子入井,便是惻 隱之心;見穿窬之類,便有羞惡 之心;見尊長之屬 ,便有恭敬之心;見得是,便有是之之心;見得非,便有非之之心,從 那縫罅裏迸將 出來 ,恰似寶塔裏面四面毫光放出來 ?!褂衷疲骸该献哟艘徽?,其初只是匹自閑容易說出來 。然說得來 連那本末內 外,體用精粗,都包在裏面,無些欠闕處。如孔子許多門弟,都不曾恁地說得分曉 。想是曾子子思后來講來 講去講得精,所以孟子說得來 恁地。若子思亦只說得箇大體分曉 而已?!範c。問:「前面專 說不忍之心,后面兼說四端,亦是仁包四者否?」曰:「然?!沟婪颉枺骸笎?隱之心,如何包得四端?」曰:「惻 隱便是初動 時,羞惡 、是非、恭敬,亦須是這箇先動 一動了 ,方會 恁地只於動 處便見。譬如四時,若不是有春生之氣 ,夏來 長箇甚么?秋時又把甚收?冬時又把甚藏?」時舉。
惻 隱是箇腦子,羞惡 、辭遜、是非須從 這裏發(fā)來。 若非惻 隱,三者俱是死物了。惻 隱之心,通貫此三者。賜。因說仁義禮智之別,曰:「譬如一箇物,自然有四界,而仁則又周貫其中。以四端言之,其間又自有小界限,各各是兩 件事。惻 是惻 然發(fā)動 處,隱是漸漸及著隱痛處,羞是羞己之非,惡 是惡 人之惡 ,辭是辭之於己,遜是遜之於人,是、非固是兩 端。」雉。
問:「四端之根於心,覺得一者纔動 ,三者亦自次第而見?!乖唬骸高@四箇界限自分明,然亦有隨事相連而見者:如事親孝是愛 之理;才孝,便能敬兄,便是義?!箚枺骸赣泄?jié)文便是禮,知其所以然便是智?!乖唬骸溉??!箚枺骸笓?看來 多是相連而至者:如惻 隱於所傷 ,便惡 於其所以傷 ,這是仁帶 義意思;惡 於其所以傷, 便須惜其本來 之未嘗傷 ,這是義帶 仁意思。」曰:「也是如此。嘗思之:孟子發(fā)明四端,乃孔子所未發(fā)。人只道孟子有辟楊 墨之功,殊不知他就人心上發(fā)明大功如此??磥?此說那時若行,楊 墨亦不攻而自退。辟楊 墨,是捍邊境之功;發(fā)明四端,是安社稷之功。若常體認得來 ,所謂活潑潑地,真箇是活潑潑地!」賀孫。
「伊川常說:『如今人說,力行是淺\近事,惟知為 上,知最為 要緊?!恢杏拐f『知仁勇』,把知做擗初頭說,可見知是要緊。」賀孫問:「孟子四端,何為 以知為 后?」曰:「孟子只循環(huán)說。智本來 是藏仁義禮,惟是知恁地了,方恁地,是仁禮義都藏在智裏面。如元亨利貞,貞是智,貞卻藏元亨利意思在裏面。如春夏秋冬,冬是智,冬卻藏春生、夏長、秋成意思在裏面。且如冬伏藏,都似不見,到一陽初動 ,這生意方從 中出,也未發(fā)露,十二月也未盡發(fā)露。只管養(yǎng)在這裏,到春方發(fā)生,到夏一齊都長,秋漸成,漸藏,冬依舊都收藏了。只是『大明終始』亦見得,無終安得有始!所以易言『先生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弧官R孫。
孟子四端處極好思索玩味,只反身而自驗其明昧深淺\如何。升卿。
著意讀孟子四端之類切要處,其他論事處,且緩不妨。
仔細看孟子說四端處兩 段,未發(fā)明一段處,意思便與發(fā)明底同。又不是安排,須是本源有,方發(fā)得出來, 著實見得皆是當為 底道理。又不是外面事如此。知得果性善,便有賓有主,有輕有重。又要心為 主,心把得定,人慾自然沒安頓處。孟子言「仁人心也」一段,兩句 下只說心。祖道。
至問:「『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荒侵昧耍侥軘U而充之否?」曰:「『知皆擴而充之』,即是茍能知去擴充,則此道漸漸生長,『如火之始然,泉之始達』。中間『矣』字,文意不斷 。充,是滿其本然之量,卻就上有『擴』字,則是方知去推擴,要充滿他,所以『如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箚枺骸浮褐詳U而充之矣』,『知』字是重字?還是輕字?」曰:「不能擴充者,正為 不知,都只是冷過了。若能知而擴充,其勢 甚順,如乘快馬、放下水船相似?!刮奈?。
劉 居之問:「『知皆擴而充之』章兩 說『充』字,寬夫未曉 ?!乖唬骸干现徽f『知皆擴而充之』,只說知得了,要推廣以充滿此心之量;下云『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是能充滿此心之量。上帶 『知皆擴』字說,下就能充滿說。推擴而后能充,能充則不必說擴也。」賀孫。
劉 居之問「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節(jié)。曰:「『隱之心,仁之端也?!徽б娙孀尤刖?,此只是一件事。仁之端,只是仁萌芽處。如羞惡 、辭遜、是非,方是義、禮、智之萌芽處。要推廣充滿得自家本然之量,不特是孺子入井便恁地,其他事皆恁地。如羞惡 、辭遜、是非,不特於一件事上恁地,要事事皆然,方是充滿慊足,無少欠闕也。『知皆擴而充之矣。』知,方且是知得如此。至說到『茍能充之,足以保四?!?,即掉了『擴』字,只說『充』字。蓋『知』字與『始然、始達』字相應 ;『充』字與『保四?!幌鄳?。才知得,便自不能已。若火始然,便不可遏;泉才達,便涓涓流而不絕。」時舉。
問「知皆擴而充之」。曰:「上面言『擴而充之』,是方知要擴充。到下面『茍能充之』,便掉了箇『擴』字。蓋『充』字是充滿得了,知已到地頭相似;『擴』字是方在箇路裏相似。」時舉。
「知皆擴而充之」,南軒把知做重,文勢 未有此意?!钢棺种粠?「擴充」說?!钢詳U而充之」,與「茍能充之」句相應 。上句是方知去充,下句是真能恁地充。淳。
問「知皆擴而充之」。曰:「這處與『於止,知其所止』語意略同。上面在『知』字上,下在『能』字上。既知得,則皆當擴而充之。如惻 隱之心是仁,則每事皆當擴而為 仁;羞惡 之心是義,則每事皆當擴而為 義。為 禮為 知,亦各如此。今有一種人,雖然知得,又道是這箇也無妨。而今未能理會 得,又且恁地。如知這事做得不是,到人憎,面前也自皇恐,識得可羞,又卻不能改。如今人受人之物,既知是不當受,便不受可也;心裏又要,卻說是我且受去莫管,這便是不能充。但當於知之之初,便一向從 這裏充將 去,便廣大『如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始然始達,能有幾 多。於這裏便當擴開放出,使四散流出去,便是能擴。如怵惕孺子入井之心,這一些子能做得甚事。若不能充,今日這些子發(fā)了,又過卻,明日這些子發(fā)了,又過卻,都只是閑。若能擴充,於這一事發(fā)見,知得這是惻 隱之心,是仁;於別底事便當將 此心充去,使事事是仁。如不欲害人,這是本心,這是不忍處。若能充之於每事上,有害人之處便不可做,這也是充其惻 隱。如齊宣王有愛 牛之心,孟子謂『是乃仁術也』。若宣王能充著這心,看甚事不可做!只是面前見這一牛,這心便動 ,那不曾見底,便不如此了。至於『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這是多少傷 害!只為 利心一蔽,見得土地之美,卻忘了這心。故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 及其所不愛 ;不仁者以其所不愛 及其所愛 。』且如土地無情之物,自是不當愛 ,自家不必愛 之,愛 他作甚。梁惠王其始者愛 心一萌,縻爛其民以戰(zhàn) ,已自不是了;又恐不勝, 盡驅所愛 子弟以徇之。這是由其不愛 之心,反之以至害其所愛 處,這又是反著那心處?!棺用?。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只是要擴而充之。而今四端之發(fā),甚有不整齊處。有惻 隱處,有合惻 隱而不惻 隱處;有羞惡 處,又有合羞惡 而不羞惡 處。且如齊宣不忍於一牛,而卻不愛 百姓。呼爾之食,則知惡 而弗受;至於萬鍾之祿,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而今則要就這處理會 。夔孫。
人於仁義禮智,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此四者,須當日夕體究,令分曉 精確。此四者皆我所固有,其初發(fā)時毫毛如也。及推廣將 去,充滿其量,則廣大無窮,故孟子曰:「知皆擴而充之?!骨胰缛擞挟攼?隱而不惻 隱,當羞而不羞,當惡 而不惡 ,當辭而不辭,當遜而不遜,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者,皆是失其本心。此處皆當體察,必有所以然也。只此便是日用間做工夫處。廣。
人只有箇仁義禮智四者,是此身綱紐,其他更無當。於其發(fā)處,體驗擴充將 去。惻 隱、羞惡 、是非、辭遜,日間時時發(fā)動 ,特人自不能擴充耳。又言,四者時時發(fā)動 ,特有正不正耳。如暴戾愚狠,便是發(fā)錯了羞惡之 心;含糊不分曉 ,便是發(fā)錯了是非之心;如一種不遜;便是發(fā)錯了辭遜之心。日間一正一反,無往而非四端之發(fā)。方子。
子武問:「四端須著逐處擴充之?」曰:「固是。纔常常如此推廣,少間便自會 密,自會 闊。到得無間斷 ,少問卻自打合作一片去?!鼓局枺骸溉绾螖U而充之?」曰:「這事恭敬,那事也恭敬,事事恭敬,方是?!构?jié)。
問:「推四端而行,亦無欠闕?!乖唬骸笩o欠闕,只恐交加了:合惻 隱底不惻 隱,合羞惡 底不羞惡 ,是是非非交加了。四端本是對 著,他后流出來 ,恐不對 窠臼子。」問:「不對 窠臼子,莫是為 私意隔了?」曰:「也是私意,也是不曉 ?!构?jié)又問:「恭敬卻無當不當?」曰:「此人不當拜他,自家也去拜他,便不是?!构?jié)。
問「推」字與「充」字。曰:「推,是從 這裏推將 去,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得此,充則填得來 滿了。注水相似,推是注下水去,充則注得這一器滿了。蓋仁義之性,本自充塞天地。若自家不能擴充,則無緣得這箇殼 子滿,只是箇空殼 子?!褂衷唬骸赋涫钦嫉眠@地位滿,推是推吐雷反。向前去?!箖g。
問:「推四端,無出乎守?!乖唬骸笇W者須見得守底是甚底物事。人只是一箇心,識得箇心,卓然在這裏無走作,雖不守,亦自在,學者且恁守將 去。」賜。
問「知皆擴而充之,若火之始然」,至「以事父母」。曰:「此心之量,本足以包括天地,兼利萬物。只是人自不能充滿其量,所以推不去?;蚰芡浦兑患遥荒芡浦兑粐?;或能推之于一國 ,而不足以及天下,此皆是未盡其本然之量。須是充滿其量,自然足以保四海?!箖g。
胡問擴充之義。曰:「擴是張開,充是放滿。惻隱之心,不是只見孺子時有,事事都如此。今日就第一件事上推將 去,明日又就第二件事上推將 去,漸漸放開,自家及國 ,自國 及天下,至足以保四海處,便是充得盡?!箚枺骸笖U充亦是盡己、推己否?」曰:「只是擴而充之,那曾有界限處!如手把筆落紙,便自成字,不可道手是一樣 ,字又是一樣 。孺子入井在彼,惻 隱之心在我,只是一箇物事,不可道孺子入井是他底,惻 隱之心是我底?!沽x剛。
問:「前日承教,令於日用間體認仁義禮知意思。且如朋友皆異鄉(xiāng)人,一日會 聚,思意便自相親,這可見得愛 之理形見處。同門中或有做不好底事,或有不好底人,便使人惡 之,這可見得羞惡 之理形見處。每時升堂,尊卑序齒,秩然有序而不亂,這可見得恭敬之理形見處。聽先生教誨而能辨別得真是真非,這可見得是非之理形見處。凡此四端,時時體認,不使少有間斷 ,便是所謂擴充之意否?」曰:「如此看得好,這便是尋 得路,踏著了?!官R孫。
問:「體認四端擴充之意,如朋友相親,充之而無間斷 ,則貧病必相卹,患難必相死,至於仁民愛 物莫不皆然,則仁之理得矣。如朋友責善,充之而無間斷 ,則見惡 必如惡 惡 臭,以至於除殘去穢,戢暴禁亂,莫不皆然,則義之理得矣。如尊卑秩序,充之而無間斷 ,則不肯一時安於不正,以至於正天下之大倫,定天下之大分,莫不皆然,則禮之理得矣。如是是非非充之而無間斷 ,則善惡 義利公私之別,截然而不可亂,以至於分別忠佞,親君子,遠小人,莫不皆然,則智之理得矣?!乖唬骸钢灰3mサ伢w認。若常常恁地體認,則日用之間,匝匝都滿,密拶拶地?!箚枺骸溉诵南菽缰?,四端蔽於利欲之私,初用工亦未免間斷 ?!乖唬骸腹淌恰H涣x理之心纔勝 ,則利欲之念便消。且如惻 隱之心勝 ,則殘虐之意自消;羞惡 之心勝 ,則貪冒無恥之意自消;恭敬之心勝 ,則驕惰之意自消;是非之心勝 ,則含糊茍且頑冥昏謬之意自消?!官R孫。楊 至之云:「看孟子,見得一箇大意,是性之本體,仁義之良心,到戰(zhàn) 國 時,君臣上下都一齊埋沒了。孟子所以推明發(fā)見之端緒,教人去體認擴充?!乖唬骸该献痈撸嘉从性S多意思。今說得一『體認』字,蚤是遲鈍了孟子。孟子大段見得敏,見到快,他說話,恰似箇獅子跳躍相似。且如他說箇惻 隱之心,便是仁之端;羞惡 之心,便是義之端;只他說在那裏底便是。似他說時,見得圣賢大段易做,全無許多等級,所以程子云:『孟子才高,學之無可依據 。』」道夫。
周季儼 云:「在興化攝學事,因與諸生說得一部孟子。」先生因問:「孟子裏面大綱目是如何?」答云:「要得人充擴。惻 隱、羞惡 、許多固要充擴,如說無欲害人,無穿窬之心,亦要充擴?!瓜壬唬骸溉松緛?合有許多好底,到得被物遮蔽了,卻把不好處做合著做底事?!怪茉疲骸缚疵献诱f性,只是道順底是,纔逆便不是。」曰:「止緣今人做不好事卻順?!挂騿枺骸该献右韵轮T人言性,誰說得庶幾 ?」周云:「似乎荀子以為 惡 ,卻索性。只荀子有意於救世,故為 此說。」先生久之曰:「韓公之意,人多看不出。他初便說:『所以為 性者五,曰仁義禮智信;所以為 情者七,曰喜怒哀懼 愛 惡 欲。』下方說『三品』。看其初語,豈不知得性善?他只欠數 字,便說得出。」黃嵩老云:「韓子欠說一箇氣 稟不同?!乖唬骸溉?。他道仁義禮知信,自是了。只說到『三品』,不知是氣 稟使然,所以說得不盡?!官R孫因云:「自孟子說,已是欠了下意,所以費無限言語?!瓜壬磁e程子之言:「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若如說『性惡 』,『性善惡 混』,都只說得氣 。如孟子韓子之言,便是不論氣 ,所以不全?!官R孫?;騿枺骸感灾兄挥兴亩耍攀侨绾??」曰:「且如惻 隱羞惡 ,實是惻 隱羞惡 ,便信在其中。」祖道。問:「四端不言信,周子謂『五性動 而善惡 分』。如信之未發(fā)時如何,已發(fā)時如何?」曰:「如惻 隱真箇惻 隱,羞惡 真箇羞惡 ,此便是信。」曰:「此卻是已發(fā)時,方有這信?!乖唬骸钙渲姓婀w有此理?!官n。
問:「四端不言信,如何?」曰:「公潑了碗中飯,卻去碗背拾!」振。問:「四端便是明德?」曰:「此是大者?!构?jié)問:「『明明德』,只是擴充得他去?」曰:「不昏著他?!构?jié)。
「四端是理之發(fā),七情是氣 之發(fā)?!箚枺骸缚吹脕?如喜怒愛 惡 欲,卻似近仁義?!乖唬骸腹逃邢嗨铺帯!箯V。
或問:「孟子言四端處有二,大抵皆以心為 言。明道卻云:『惻 隱之類,皆情也?!灰链ㄒ嘣疲骸喝诵运陨普撸端亩酥榭梢??!灰灰运亩藢?諸心,一以四端屬 諸情,何也?」曰:「心,包情性者也,自其動者 言之,雖謂之情亦可也?!谷?。集義。
黃景申嵩老問:「仁兼四端意思,理會 不透?!乖唬骸钢x上蔡見明道先生,舉史文成誦,明道謂其『玩物喪 志』。上蔡汗流浹 背,面發(fā)赤色,明道云:『此便見得惻 隱之心?!还业郎喜搪劦眠^失,恁地慚皇,自是羞惡 之心,如何卻說道『見得惻 隱之心』?公試思?!咕弥?,先生曰:「惟是有惻 隱之心,方會 動 ;若無惻隱之心,卻不會 動 。惟是先動 了,方始有羞惡 ,方始有恭敬,方始有是非。動 處便是惻 隱。若不會 動 ,卻不成人。若不從 動 處發(fā)出,所謂羞惡 者非羞惡 ,所謂恭敬者非恭敬,所謂是非者非是非。天地生生之理,這些動 意未嘗止息,看如何梏亡,亦未嘗盡消滅 ,自是有時而動, 學者只怕間斷 了?!官R孫。
問:「何謂惻 隱?」曰:「惻 ,惻 然也;隱,痛也?!褂謫枺骸该鞯老壬陨喜堂娉酁?惻 隱之心,何也?」曰:「指其動 處而言之,只是羞惡 之心。然惻 隱之心必須動 ,則方有羞惡 之心。如肅然恭敬,其中必動 。羞惡 、恭敬、是非之心,皆自仁中出。故仁,專 言則包四者,是箇帶子 。無仁則麻痺死了,安有羞惡 恭敬是非之心!仁則有知覺,癢則覺得癢,痛則覺得痛,癢痛雖不同,其覺則一也。」又問:「若指動 言仁,則近禪?!乖唬骸高@箇如何占得斷 !是天下公共底。釋氏也窺見些子,只是他只知得這箇,合惻 隱底不惻 隱,合羞惡 底不羞惡 ,合恭敬底不恭敬。」又問:「他卻無惻 隱、羞惡 、恭敬、是非?」曰:「然?!构?jié)。仁言惻 隱之端,程云:「端如水之動 處。」蓋水平靜則不見其動 流。愛 親敬兄,皆是此心本然,初無可見。及其發(fā)而接物,有所感動 ,此心惻 然,所以可見,如怵惕於孺子入井之類是也。卓。按集義不見程說。
四端,伊川云:「圣人無端,故不見其心。」今按:遺書 中止云:「復 非天地心,復 則見天地心。圣人無復 ,故未嘗見其心。今云『無端』,義亦不通,恐誤?!归b祖。
龜山答人問赤子入井,令求所以然一段,好。方。
矢人豈不仁於函人章
問:「『仁,天之尊爵?!幌壬庠唬骸喝收撸斓厣镏?,得之最先?!蝗绾问堑弥钕??」曰:「人得那生底道理,所謂『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也?!箯V。
「仁者如射」,但那發(fā)時毫釐不可差!
子路人告以有過則喜章
「禹聞善言則拜」,猶著意做。舜與人同,是自然氣 象。圣人之拜,固出於誠\意。然拜是容貌間,未見得行不行。若舜,則真見於行事處,己未善,則舍己之未善而從 人之善;人有善,則取人之善而為 己之善。人樂於 見取,便是許助他為 善也。淳。
問:「『是與人為 善』,當其取人之際,莫未有助之之意否?」曰:「然。」曰:「三者本意,似只是取人,但有淺\深。而『與人為 善』,乃是孟子再疊一意以發(fā)明之否?」曰:「然。」道夫。
大舜「樂 取諸人以為 善」,是成己之善,是與人為 善,也是著人之善。端蒙。
「與人為 善」,蓋舜不私己,如為 人為 此善一般。升卿。
伯夷非其君不事章
問「進不隱賢,必以其道」。曰:「『不隱賢』,謂不隱避其賢,如己當廉,卻以利自汙;己當勇,卻以怯自處之類,乃是隱賢,是枉道也?!褂謫枺骸杆圆唤庾鞅钨t,謂其下文云『必以其道』。若作不蔽賢說,則下文不同矣?!乖唬骸溉?。」人杰 。
至問:「集注云:『「進不隱賢」,不枉道也?!凰粕僮??!乖唬骸浮哼M不隱賢』,便是『必以其道』。人有所見,不肯盡發(fā)出,尚有所藏,便是枉道?!怪猎疲骸笇???创硕?,只云進雖不敢自隱其賢,凡有所蘊,皆樂 於發(fā)用,然而卻不妄進,二句做兩 意看?!乖唬骸疙サ乜匆驳谩!?br>伯夷「不屑就已」,注云:「屑,潔也。潔,猶美也。茍以其辭命禮意之美而就之,是切切於是也?!谷徊摹鸽m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亦不肯就,而況不道而無禮者,固速去之矣。世之所謂清者,不就惡 人耳;若善辭令而來 者,固有時而就之。惟伯夷不然,此其所以為 圣之清也。柳下惠不屑之意亦然。夷隘,惠不恭,不必言效之而不至者,其弊乃如此。只二子所為 ,已有此弊矣。僩。
「不屑去」,說文說「屑」字云:「動 作切切也。」只是不汲汲於就,不汲汲於去?!感肌棺謪s是重。必大錄云:「不以就為 重,而切切急於就;不以去為 重,而切切急於去。」。
問:「『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莫是后來 之弊至此否?」曰:「伯夷自是有隘處,柳下惠自是有不恭處。且如『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分明是不將 人做人看了!」去偽 。
問:「『柳下惠不恭』,是待人不恭否?」曰:「是他玩世,不把人做人看,如『袒裼裸裎於我側 』,是已。邵堯 夫正是這意思,如皇極經世書 成,封做一卷,題云:『文字上呈堯 夫。』」?;騿枺骸该鞯涝疲骸捍朔氰Υ靡幕葜Z,言其弊必至於此?!唤裼^伯夷與惡 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則伯夷果似隘者。柳下惠『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爾焉能浼我哉』!柳下惠果似不恭者,豈得謂其弊必至於此哉?」曰:「伯夷既清,必有隘處;柳下惠既和,必有不恭處。道理自是如此。孟子恐后人以隘為 清,以不恭為 和,故曰:『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弧谷?。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