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中華民國十一年壬戌

作者:郭廷以
1﹐1(一二,四)
(1)湖南省憲公布。
(2)北京政府取消段芝貴、張樹元、曲同豐、陳文運\、魏宗瀚、劉詢等之通緝令(梁士詒承張作霖意而行,意在聯(lián)絡(luò)皖系,共制吳佩孚)。
(3)朱和中自柏林函孫中山,商中俄德聯(lián)盟事(朱於去年赴德,前德國駐華公使辛慈曾與接洽)。(4)南京東南大學教授劉伯明(經(jīng)庶)、吳宓、梅光迪、柳詒征主辦之【學衡】雜誌出版(民國二十二年七月停刊)。
1﹐2(一二,五)
(1)吳佩孚電北京索餉(梁士詒未能應(yīng))。
(2)遠東共和國代表阿格遼夫與俄事委員長劉鏡人開始談判中俄通商事務(wù)。(3)鄭州京漢汴洛鐵路機工因與軍隊沖突,罷工。
(4)北京任命薛之珩為京師警察廳總監(jiān)。
(5)孫中山總統(tǒng)任命陳白(少白)為國立中華國民銀監(jiān)督。
1﹐3(一二,六)中國留美學生會及國內(nèi)各團體請施肇基等否認梁士詒訓令。
1﹐4(一二,七)
(1)中日魯案在華盛頓重開談判(1﹐6復以交還膠濟鐵路問題停止)。
(2)施肇基等電外交部,英國反對梁士詒與小幡之談話,盼北京方面即停止續(xù)談(1﹐6到)。
(3)特派王迺斌督辦東省鐵路公司事宜(代宋小濂)。
(4)廣西省長馬君武電孫中山請辭。
(5)顧品珍宣布離滇,云南總司令暫由衛(wèi)戍司令金漢鼎代理。
1﹐5(一二,八)
(1)華會遠東委員會議決中國關(guān)稅案:(一)
華會閉會后四個月以內(nèi),在上海開會修正稅則,發(fā)表后二月以內(nèi),按新稅則抽百分之五。四年后再修正,以后每七年修正一次。(二)中外會商廢除釐金后,可值百抽一二。五。(三)普通貨增收值百抽二。五之附加稅,奢侈品增收值百抽五之附加稅。(2)英、法、美、日四使因華會裁兵委員會之議決,勸告中國裁兵。
(3)吳佩孚借魯案交涉,通電攻擊內(nèi)閣總理梁士詒,斥其擅允借日款,贖膠濟路(直奉明白沖突)。
(4)國務(wù)院外交部通電宣布魯案交涉現(xiàn)狀(倒填日期)。
(5)特派曹汝霖為勸辦實業(yè)專使(新交通系及安福系均漸出)。
(6)云南省議會電請孫中山總統(tǒng)制止唐繼堯回滇。
1﹐6(一二,九)
(1)香港海員三萬余人罷工,要求加資(廣州政府予以支援,因之馬林對國民黨頗具好感)。
(2)華府中日會議贖膠濟路事,日堅持借款,並拒絕中國邀請美英外長調(diào)停或加入會議之提議。
(3)海軍截留兩淮鹽稅充餉。
(4)北京任命韓麟春(奉系)為陸軍次長。
1﹐7(一二,一0)
(1)梁士詒通電,謂對膠濟路價款歸還辦法,並無成見,盼各方切實籌維。
(2)梁士詒發(fā)表對外宣言,聲明對於魯案完全贊同中國代表團在華會之宣言。
(3)江蘇督軍齊燮元、省長王瑚、江西督軍陳光遠、省長楊慶鋆通電響應(yīng)吳佩孚1﹐5電。
(4)北京交通銀行通告無限制兌現(xiàn)。
(5)北京華威銀行成立(中國挪威丹麥合資)
。
(6)長沙華實公司工人二千余因要求發(fā)給賞金一個月雙薪不遂,開始罷工(湖南勞工會領(lǐng)導)。
1﹐8(一二,一一)(1)吳佩孚再電攻擊梁士詒。
(2)山東督軍田中玉通電響應(yīng)吳佩孚。
(3)孫中山總統(tǒng)任命顧品珍為云南討賊\軍總司令,金漢鼎代理滇軍總司令。(4)谷正倫自廣西長安電討盧燾,稱定黔軍總司令。
(5)北京宣布自4﹐1起停止中俄通商減稅免稅辦法。
1﹐9(一二,一二)
(1)吳佩孚通電反對交通總長葉恭綽用日本技師電料敷設(shè)滬寧漢長途電話。
(2)湖北督軍蕭耀南通電響應(yīng)1﹐5吳佩孚電(陜西督軍馮玉祥亦有通電)。1﹐10(一二,一三)(1)吳佩孚三電攻擊梁士詒。(2)施肇基、顧維鈞、王寵惠電外交部,詢問有無在京與日本公使開議魯案。(3)外交部電施肇基等解釋梁士詒對小幡之談話(梁云膠濟路擬借款自辦)。
(4)華盛頓會議勸中國厲行裁兵。
(5)蘇俄代表巴伊開第一次與李垣、劉鏡人商歸還庫倫事。
1﹐11(一二,一四)
(1)吳佩孚電梁士詒,限七日下野。
(2)國務(wù)院聲明對膠濟路始終主贖回自辦,無在北京直接談判及借日款之意。
(3)華盛頓中日魯案交涉因英美調(diào)停復開議。
1﹐12(一二,一五)(1)吳佩孚五電詆梁士詒及葉恭綽、張弧,斥為賣國內(nèi)閣。(2)湖北督軍蕭耀南通電響應(yīng)吳佩孚。
(3)國務(wù)院外交部電復施肇基等,否認與日本在京開議魯案。
(4)香港中國海員六萬余人罷工,要求加薪(由中華海員聯(lián)合會林偉民、蘇兆征等策動)。廣州政府予以支援。
(5)長沙警察槍殺華實公司罷工工人。
1﹐13(一二,一六)
(1)梁士詒對魯案通電自白,主立刻完全贖回膠濟路,並對吳佩孚備致推崇。
(2)江蘇督軍齊燮元、江西督軍陳光遠分別通電響應(yīng)吳佩孚。
(3)孫中山電令云南顧品珍等出發(fā)北伐。
1﹐14(一二,一七)交通部電促國民籌款贖膠濟路。
1﹐15(一二,一八)
(1)傳吳佩孚及直系謀\在南京組織臨時政府,以黎元洪為總統(tǒng),曹錕副之,期與西南各省及陳炯明合作。葉恭綽運\動美英等公使阻止,美使謝絕。
(2)吳佩孚六電詆梁士詒,應(yīng)迅速下野。
(3)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主辦之【先驅(qū)】半月刊在上海出版(
1923﹐8﹐15???。(4)中國旅法無政府主義派之【工余】月刊在巴黎出版。
(5)北京大學馬克斯學說研究會舉行德國共產(chǎn)黨李卜克內(nèi)西與盧森保女士殉難四周年紀念會。
(6)派王景春會辦東省鐵路公司事宜。1﹐16(一二,一九)
(1)廣州大本營組織七軍,駐扎桂林,準備北伐。
(2)顧品珍通電就北伐軍滇軍總司令職,並受孫中山總統(tǒng)命令,出師北伐,由金漢鼎留守(同時將滇軍第一路司令楊蓁免職,傳楊蓁對顧與唐繼堯之爭,取中立)。(3)河南督軍趙倜通電響應(yīng)吳佩孚。
1﹐17(一二,二0)(1)湖南省長趙恒惕捕殺湖南勞工會會長黃愛、副會長龐人銓,謂其盛倡無政府主義,煽惑人心,密謀\暴動(黃年二十四,龐年二十三)。
(2)全國商教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北京各界共同組織救國贖路集金會。
(3)外交部電施肇基等迅即再向各省軍民長官解釋梁士詒與日使小幡關(guān)於贖回膠濟路之談話。
(4)管理將軍府事務(wù)毅軍軍統(tǒng)姜桂題卒。
1﹐18(一二,二一)(1)英法日三使抗議海軍截留兩淮鹽款,並由英海軍派艦開往揚州監(jiān)視。
(2)山東督軍田中玉電稱山東全省任三百萬元贖路(此后各省督軍多有此種空口表示)。
(3)陜西督軍馮玉祥通電響應(yīng)吳佩孚。
(4)陜西暫編第一師胡景翼部襲擊于右任之三原靖國軍總司令部,于西走淳化(三月,去武功,依楊虎城)。
(5)唐繼堯通電暫在廣西柳州設(shè)滇軍總司令部。(6)桂軍沈鴻英降於吳佩孚。
(7)蔣中正自廣州到桂林。
1﹐19(一二,二二)
(1)吳佩孚及蘇、贛、鄂、魯、豫、陜六省督軍省長電請罷斥梁士詒,否則與斷絕關(guān)係(徐世昌將該電批交國務(wù)院,並示意梁辭)。
(2)美國務(wù)卿許斯、英代表巴爾福勸施肇基等將膠濟路事在華府解決,以舉券贖路,十五年為期,並用日人充車務(wù)長、會計長,施等允用日人充副車務(wù)長、副會計長。
(3)外交部答復英使促開西藏交涉會議照會,並提出十條款。(4)北京發(fā)行鹽余庫券一千四百萬元(一四庫券)。
(5)孫中山總統(tǒng)任命谷正倫為中央直轄黔軍總司令,彭漢章、王天培分任旅長。
(6)香港罷工海員到粵者五千余人。
(7)日本在蕪湖設(shè)領(lǐng)事館。
1﹐20(一二,二三)
(1)北京國民外交聯(lián)合會宣布梁士詒罪狀。
(2)以刁敏謙兼駐巴拿馬公使。
(3)特任王士珍為德威上將軍兼管理將軍府事務(wù)。(4)毅軍歸陸軍部管理。
1﹐21(一二,二四)
(1)共產(chǎn)國際召開之遠東勞工大會(即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張國燾(
尚有瞿秋白及留學東方大學之劉少奇、彭述之、王藎美、卜士琦〔道明〕等),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工會及無政府黨代表黃凌霜,廣東婦女代表黃璧魂(與陳炯明接近),山東各團體代表王樂平,鐵路工人代表鄧培,湖南勞工代表王光輝,武漢新聞記者賀衷寒,教職員聯(lián)合會、學生聯(lián)合會、報界聯(lián)合會代表(中國代表共三十余人,又社會黨江亢虎亦列席一次),及日本(片山潛)、韓國(金奎植)、印度(
魯易)、蒙古、爪哇代表(該會原定於1921﹐11﹐11在伊爾庫茨克舉行,以對抗華盛頓會議,未果)。(2)唐繼堯任李友勛、田鍾毅、胡若愚、楊益謙為第一、二、三、四四軍軍長。
1﹐22(一二,二五)
(1)共產(chǎn)國際書記齊諾維夫在遠東勞工大會報告,主中國共產(chǎn)黨與非無產(chǎn)階級之革命黨聯(lián)合,對抗資本帝國主義者,並批評孫中山及國民黨對美國之期望。
(2)英美兩國代表許斯及巴爾福再勸施肇基等將山東問題在華府解決,接受日本讓步之條件(以十五年為期之國庫券贖膠濟路,五年后得一次贖清,用日人為車務(wù)長,中日人各一為會計長)。
(3)江蘇督軍齊燮元電詆梁士詒。
1﹐23(一二,二六)(1)梁士詒請假赴天津。(2)清太傅世續(xù)卒。
(3)蘇俄援遠東共和國之例,改派來華代表為常駐北京代表。
1﹐24(一二,二七)
(1)列寧接見張秋白、張國燾、鄧培,談及國民黨共產(chǎn)黨合作之可能(大約在是日)。
(2)趙恒惕函譚延闓,請制止兩廣北伐,並勸與陳炯明團結(jié)。
(3)北京政府以僑民之請?zhí)卦O(shè)僑務(wù)局。
(4)美公使舒爾曼力勸顏惠慶接受關(guān)於魯案調(diào)停方案。
(5)美海軍部長登巴再三勸施肇基接受1﹐22許斯之勸告。
1﹐25(一二,二八)(1)美總統(tǒng)哈定接見施肇基,勸接受1﹐22之勸告。
(2)梁士詒請假,由顏惠慶暫兼代國務(wù)總理。
(3)陜西督軍馮玉祥電請罷斥梁士詒。
(4)浙督盧永祥主繼任內(nèi)閣,須實行不借外債,財政公開二信條。
1﹐26(一二,二九)
(1)發(fā)行【償還內(nèi)外短債八厘債券】,總額九千六百萬元(即所謂九六公債或鹽余公債)。(2)英公使艾斯頓勸顏惠慶接受魯案調(diào)停方案。
(3)廣州外交部長伍廷芳照會美國政府,要求承認廣州政府。
1﹐27(一二,三0)外交部訓令中國出席華盛頓會議代表接受美國對魯案之調(diào)停條件。
1﹐30(一,三)(1)張作霖電徐世昌,將梁士詒關(guān)於膠濟路案有無賣國行為,宣示國人(助梁反吳)。
(2)孫中山與胡漢民、蔣中正商決將大本營自桂林移韶州。
1﹐31(一,四)
(1)中日魯案(山東懸案)談判終了(前后經(jīng)過三十五次會議)。
(2)外交部公布魯案交涉經(jīng)過(膠澳交還,日人放棄山東權(quán)利,膠濟路贖回自辦)。
(3)共產(chǎn)國際東方部主任Savorov在遠東勞工大會講演,強調(diào)中國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之聯(lián)合(仍保持自身組織),及組織農(nóng)民之重要。
(4)馬林離華返俄。
2﹐1(一,五)
(1)華盛頓會議第五次全體委員會,通過關(guān)於在中國之客郵,門戶開放,鐵路統(tǒng)一,希望中國裁兵,公布外國對華契約及在華無線電臺諸案,與英、美、日、法、義海軍公約。
(2)張作霖再電徐世昌,請昭示梁士詒關(guān)於膠濟路案有無賣國情形。
(3)香港政府封閉中華海員工業(yè)聯(lián)合總會,海員罷工風潮擴大,各工會應(yīng)之。(4)海軍艦隊索餉解決。
2﹐2(一,六)(1)中國代表在華盛頓全體委員會中提出之二十一條問題,日本代表幣原喜重郎宣言放棄關(guān)於滿蒙之一部份,撤回第五項之保留(
中代表主廢止全約,美代表提出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未得結(jié)果,僅將三國宣言,存入大會記錄)。
(2)遠東勞工大會閉幕。
(3)派王懷慶會辦毅軍事宜(姜桂題上月卒)

2﹐3(一,七)孫中山在桂林以大元帥名義,下北伐動員令,第一路以李烈鈞為總司令,率滇黔贛各軍攻江西,兼取鄂東,第二路以許崇智為總司令,率粵軍,並聯(lián)合湘軍出岳州,直襲武漢,均自桂林出發(fā)。
2﹐4(一,八)
(1)華盛頓會議第六次全體委員會通過九國遠東公約及中國關(guān)稅條約。
(2)中日山東懸案解決正約十一條,附約八條,會議記錄四條,在華盛頓簽字(收回膠澳租界及海關(guān)權(quán),日本放棄德人原在山東之優(yōu)先權(quán),膠濟路分年贖回,其高徐及濟順路由國際財團承借,煙濰路由中國自建,青煙、青滬海線及青島濟南無線電臺交還,青島鹽場贖回,膠濟路日軍撤退)。
(3)曹錕在保定召開會議。
(4)任命王汝勤為荊州鎮(zhèn)守使。
2﹐6(一,一0)
(1)英、美、日、法、義五國海軍協(xié)定及中、英、美、法、日、義、比、荷、葡九國公約簽字,華盛頓會議閉幕。
(2)中波(波斯)通好條約在羅馬互換。
2﹐7(一,一一)
(1)蘇俄外長翟趣林再致書孫中山,報告東方勞工大會情形,並重伸蘇俄對中國人民友誼與愿望。
(2)巴黎勤工儉學學生舉行大會,由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陳延年、李富春、李維漢、聶榮臻、王若飛、向警予、蔡暢等領(lǐng)導,要求【吃飯權(quán)、工作權(quán)、求學權(quán)】(蔡、周等組有工學互助社)。
(3)王寵惠當選為國際法庭候補裁判員。
2﹐8(一,一二)
(1)張作霖在奉天會議對吳佩孚軍事問題,直軍師長王承斌出關(guān)調(diào)停(時奉方因有粵皖之助,並有派張勛南下赴徐州計劃,戰(zhàn)意頗強)。
(2)北京派鄭洪年出席國際交通大會。
(3)巴黎勤工儉學學生向中國使館請愿,為法國警察驅(qū)散。
2﹐9(一,一三)財政部通電說明發(fā)行九千六百萬元鹽余公債原委(九六公債)。2﹐10(一,一四)
(1)吳佩孚通電表示對時局無用兵意。
(2)北京派蔡廷干為修改通商進口稅則委員會主任。
(3)英政府允禁新疆英領(lǐng)事強迫華民入籍。
2﹐11(一,一五)
(1)直系師長王承斌再赴奉天調(diào)停,趙爾巽亦往(曹銳旋亦往,時直系中王承斌、曹銳及奉系之張景惠均主和)。
(2)上海三新紗廠工人六千余罷工,要求加資(未成)。(3)日美Yap島問題解決。
2﹐12(一,一六)
(1)張作霖代表李夢庚(紹白)到桂林,晤孫中山。
(2)上海濬浦局改為港務(wù)局。
(3)北京公私立各校發(fā)起之全國教育獨立運\動會成立。
2﹐13(一,一七)
(1)北伐軍李烈鈞部抵湖南永州東進,許崇智部抵湖南寶慶北進,江西督軍陳光遠告急。
(2)章炳麟、譚延闓、柏文蔚、張知本等上書孫中山,主北伐軍定向江西,暫勿出湖南。
(3)段祺瑞自北京到天津(作反直系活動)。
2﹐14(一,一八)
(1)外交部拒絕海參崴政府承襲舊俄在華權(quán)利要求。
(2)盧永祥通電商榷財政公開方案。
2﹐15(一,一九)
(1)國民監(jiān)督財政大會籌備會在北京成立。
(2)外交部宣布華會關(guān)于中國之議決案。
(3)北京馬克斯主義研究會主編之【今日】月刊出版。
2﹐16(一,二0)財政部訂定遺產(chǎn)稅稅則大綱。
2﹐17(一,二一)
(1)司法部令各省改良司法監(jiān)獄。
(2)外交部設(shè)立太平洋會議善后會。
(3)特派董康為償還內(nèi)外短債審查委員會會長。
(4)撥款二萬元賑濟俄國災(zāi)荒,並電各省捐款賑濟。
(5)山東利津黃河水災(zāi)。
(6)滇軍將領(lǐng)李友勛、胡若愚、楊益謙、鄭開文通電唐繼堯回滇,籌備北伐。
2﹐18(一,二二)
(1)唐繼堯前隊抵滇邊。
(2)奉系官佐眷屬全離北京。2﹐19(一,二三)
(1)吳佩孚通電主宣布梁士詒借款內(nèi)幕。(2)日本允將延琿一帶所設(shè)電話線電報桿讓與中國,惟圖們江元道溝之電報線則不允讓與或撤銷。
(3)阿爾泰邊俄人要求通商。(4)北京大學馬克斯學說研究會舉行第一次公開講演會,李大釗(守常)講馬克斯經(jīng)濟學說。
2﹐20(一,二四)
(1)英使艾斯頓根據(jù)善后借款合同,抗議九六公債條例。
(2)唐繼堯自廣西柳州抵泗城(唐部第一軍長李友勛於慶遠河池途中遭桂軍截擊,戰(zhàn)歿,龍云代之)
。
2﹐21(一,二五)
(1)孫中山與蔣中正商聯(lián)合張作霖對抗直系。
(2)吳佩孚在洛陽召開直魯豫鄂蘇贛陜甘八省代表會議。(3)王承斌三次到瀋陽。
2﹐23(一,二七)
(1)孫中山電責唐繼堯擅設(shè)總司令部,調(diào)遣軍隊,反戈回滇,違抗命令,不顧大局,令滇黔贛各省,嚴行制止。(2)明令定膠濟路為民有。
(3)航空署為推廣北京蘭州航空事宜,向維克斯公司借款三十萬鎊。
2﹐24(一,二八)
(1)廣州政府嚴禁蓄婢。(2)唐繼堯部占廣南。
(3)法國霞飛元帥至北京。
(4)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到北京,在北京大學講世界語(1923﹐4﹐16離去)。
2﹐25(一,二九)徐世昌通電,調(diào)解直奉沖突,擬以鮑貴卿繼梁士詒組閣(張作霖不表同意)。(2)藏番圍攻打箭爐。
2﹐26(一,三0)
(1)吳佩孚攻擊北京財政總長張弧發(fā)行九六公債,請免職懲辦。
(2)孫中山之代表伍朝樞到瀋陽。
(3)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委員會主辦之【青年周刊】出版。
2﹐27(二,一)
(1)孫中山在桂林舉行北伐誓師典禮,粵軍第七旅即出發(fā)。
(2)孟恩遠等調(diào)停直奉之爭。
2﹐28(二,二)
(1)中俄中東路協(xié)定成立,由中國收回管理。(2)吳佩孚令第二十四師長張福來為岳州警備司令,進駐湘陰,防北伐軍。(3)唐繼堯佔領(lǐng)云南廣南。(4)中國共產(chǎn)黨決定接受遠東勞工大會決議案。
3﹐1(二,三)
(1)教育部成立籌辦退款(庚子賠款)興學委員會。
(2)司法部令各省恢復初級法庭。
(3)陜督馮玉祥、鄂督蕭耀南商聯(lián)防辦法(防陳樹藩軍)。
3﹐2(二,四)(1)張景惠、鮑貴卿自北京到天津,晤曹銳,即偕赴奉天,調(diào)解時局。
(2)特派王正廷督辦魯案善后事宜,田中玉為會辦。(3)貴州總司令盧燾通電,聲明無意回桂,亦無意留黔(時劉顯世、袁祖銘正準備自湘西進攻貴州)。
3﹐4(二,六)(1)美國總統(tǒng)哈定宣布武器軍火輸往中國為非法(同日國務(wù)院照會義大利大使:是否放棄1919﹐5﹐5協(xié)定之保留)。
(2)香港罷工中國海員行抵九龍沙田,被英軍阻擊,死三人,傷十一人。(3)湖北蘄春兵變。
3﹐5(二,七)
(1)【唐努烏梁海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並派使赴莫斯科與蘇俄建立友好關(guān)係。
(2)財政總長張弧因九六公債案離京。(3)貴州省議會請王伯群就任省長職(孫中山所任命)。
3﹐6(二,八)香港政府允啟封中華海員工業(yè)聯(lián)合會,增加工資二成,優(yōu)卹死傷工人(3﹐8工潮平息)。
3﹐7(二,九)(1)唐繼堯軍佔領(lǐng)云南開化(文山),滇南匪首吳學顯應(yīng)之。
(2)毅軍營務(wù)處長白承頤在北京被害。
3﹐8(二,一0)
(1)孫中山之代表伍朝樞離奉天南下(伍告瀋陽美副領(lǐng)事,已與張作霖商妥以孫中山為總統(tǒng),段祺瑞為副總統(tǒng),梁士詒為內(nèi)閣總理,另組新國會,並傳張以二百萬元助孫)。
(2)孫中山函廖仲愷曹亞伯策劃中俄德聯(lián)盟事(前德國駐華公使辛慈將到香港,孫囑曹接待來廣州)。
(3)派朱兆莘參與國際聯(lián)合禁煙委員會。
(4)中英廈門海后灘交涉解決。
3﹐9(二,一一)
(1)上海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發(fā)表宣言(北京學生【非宗教同盟】應(yīng)之,均為對即將在北京舉行之世界基督學生同盟大會而發(fā),蔡元培等亦發(fā)表非宗教論)。
(2)曹銳到瀋陽。
3﹐10(二,一二)(1)吳佩孚通電聲明反對梁士詒乃反對其媚外政策,非反對其組閣(曹錕抑吳,謀\與奉妥協(xié))。
(3)張作霖壽辰,邀各方代表商時局。
3﹐11(二,一三)
(1)北京總統(tǒng)催辦第三屆國會選舉(時傳張作霖擬恢復舊國會,改選總統(tǒng))。
(2)遠東共和國代表要求撤退海蘭泡中國駐軍。
3﹐12(二,一四)(1)派米振標為駐近畿毅軍司令,常德盛為駐豫皖毅軍司令。
(2)財長張弧辭,以鍾世銘代部務(wù)。
3﹐13(二,一五)唐繼堯軍得吳學顯之助,佔領(lǐng)云南蒙自,敗顧品珍之副司令張開儒。
3﹐14(二,一六)
(1)北京公立各小學校長因經(jīng)費無著,辭職。
(2)日本設(shè)領(lǐng)事館於張家口。
3﹐15(二,一七)
(1)張作霖聲稱不撤關(guān)內(nèi)奉軍。
(2)各省省議會、教育會、商會、農(nóng)會、工會、銀行公會、律師公會、報界聯(lián)合會等八團體在上海成立國是會議。3﹐16(二,一八)
(1)湖南代表赴桂林,阻北伐軍入湘,並請吳佩孚等撤退岳州軍隊。
(2)英國交還威海衛(wèi)交涉決定在倫敦談判。
(3)因日使要求,安東關(guān)仍維持原狀(原擬廢止減稅)。
(4)四川劉湘通電不附西南。(5)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定於四月一日在北京開會。3﹐17(二,一九)教育次長陳垣辭職。
3﹐18(二,二0)
(1)前黔軍師長袁祖銘(劉顯世系)得吳佩孚之助,組織定黔軍,由湘西晃縣進入貴州,駐防銅仁之第一旅應(yīng)之,旅長竇居仁及王伯群主出走。
(2)多倫兵變。
(3)北京派王景春署理東省鐵路督辦。3﹐20(二,二二)
(1)顧品珍被匪首吳學顯擊襲敗死,吳部佔領(lǐng)宜良。
(2)伍朝樞偕張作霖之代表朱慶瀾、段祺瑞之代表周善培到香港,鄧鏗、謝持自廣州來晤。
(3)國民黨代表馬伯援自上海到西安,晤馮玉祥。
3﹐21(二,二三)
(1)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遇刺。
(2)蕪湖人力車夫罷工,反對加車租。
3﹐22(二,二四)
(1)袁祖銘之定黔軍連佔貴州、銅仁、玉屏、鎮(zhèn)遠等縣(廣西黔軍谷正倫部旅長王天培、彭漢章均叛歸袁)。(2)遠東政府對砲擊戊通公司商輪案解決,賠五萬元。
3﹐23(二,二五)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傷卒,年三十八歲。
3﹐24(二,二六)(1)唐繼堯部龍云佔領(lǐng)云南省城(昆明),逐走金漢鼎。(2)趙恒惕之代表李漢丞到桂林,阻北伐軍入湘。
3﹐25(二,二七)
(1)自昆明出走之云南巡閱使羅佩金在楚雄鎮(zhèn)南間為匪首普小紅所逮(旋處死),金漢鼎及云南警察廳長朱德取道川邊會理、西昌北去)。
(2)派駐瑞士公使汪榮寶補簽禁止販賣婦孺公約。
3﹐26(二,二八)
(1)孫中山以陳炯明阻撓北伐,決潛師回粵(蔣中正主張)。(2)安徽蚌埠安武軍譁變。3﹐28(三,一)
(1)中日膠濟鐵路沿線撤兵協(xié)定簽字。
(2)馮玉祥得徐謙電,謂陳炯明與吳佩孚聯(lián)合,粵將有變。
(3)川邊鎮(zhèn)守使陳遐齡擊退藏番。
3﹐29(三,二)
(1)蘇俄代表巴伊開抗議俄舊黨在華活動。
(2)清肅親王善耆卒。
3﹐30(三,三)
(1)陸軍部職員以欠薪不發(fā),停辦公。
(2)國民監(jiān)督財政會被解散。
(3)留法學生李鶴齡(合林)酒醉,槍擊駐法公使陳籙之汽車。
3﹐31(三,四)(1)張作霖電京派第二十七師入關(guān),擁護近畿。
(2)修正稅則委員會在上海開會,到英、日、法、義、比、荷、丹、巴西、挪威、西班牙十一國。4﹐1(三,五)
(1)湖南軍界(排長以上)在衡州開會,十之七八主贊助南軍。
(2)廣西林俊廷軍敗粵軍,占雒容。(3)張作霖召開軍事會議。
4﹐2(三,六)
(1)第一屆國會議員運\動恢復舊國會。
(2)唐繼堯通電就任云南省長。
4﹐3(三,七)
(1)貴州總司令盧燾因袁祖銘軍之進迫,自貴陽退往遵義(旋調(diào)胡瑛、何應(yīng)欽等旅反攻失?。?。
(2)吳佩孚生日,邀各方代表會議。
(3)哈爾濱駐軍南開,準備入山海關(guān)。
(4)參謀\部職員以欠薪停止辦公。
4﹐4(三,八)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在北京清華學校開會。4﹐5(三,九)
(1)陳炯明電質(zhì)孫中山移軍回粵。(2)特任韓國鈞為山東省長(未赴,原由田中玉兼)。
4﹐7(三,一一)張紹曾通電主張(一)由國會自由行使職權(quán),(二)由各省共謀\根本改造。
4﹐8(三,一二)(1)孫中山自桂林南下。
(2)云南省議會舉唐繼堯為省長。
(3)徐世昌以周自齊署教育總長兼國務(wù)總理(謀\借此調(diào)和直奉之爭)。(4)山東利津黃河暴漲,淹斃人民甚眾。
4﹐9(三,一三)(1)張作霖令京奉路西段車輛開往東段,運\兵入關(guān)。
(2)袁祖銘之定黔軍佔領(lǐng)貴陽。
(3)英美公使向北京外交部提議改良中東路辦法三條。
(4)京漢鐵路工人代表在長辛店會議,籌備組織總工會。
(5)非宗教大同盟在北京大學開會。
4﹐10(三,一四)
(1)張作霖電曹錕,責令吳佩孚回兩湖巡閱使本任,聽梁士詒等銷假視事。(2)吳佩孚令京漢路順德以南貨車準備運\兵北上。
(3)奉軍進駐天津附近之良王莊軍糧城。4﹐11(三,一五)
(1)保定直軍將領(lǐng)會議,一致主戰(zhàn),拒絕曹銳所攜回之奉方條件。
(2)湖北督軍蕭耀南電徐世昌,反對周自齊為內(nèi)閣總理。
(3)國民黨代表馬伯援自西安到三原,晤胡景翼,勸胡與馮玉祥合作。
4﹐12(三,一六)
(1)北伐軍自桂林回師抵梧州。
(2)山東督軍田中玉以日輪運\張宗昌及便衣奉軍入山東謀\亂,電請北京政府向日使交涉。
(3)奉軍騎兵集團司令許蘭洲部自軍糧城沿津浦路南開,進向馬廠,直軍第二十六師曹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