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藥石性同用異論

作者:徐大椿
一藥有一藥之性情功效,其藥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顯而易見者。然一藥不止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蓋藥之功用不止一端,在此方則取其此長,在彼方則取其彼長,真知其功效之實,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后世,一藥所治之病愈多,而亦效者,蓋古人尚未盡知之,后人屢試而后知。所以歷代本草所注藥性,較之神農本經所注功用增益數(shù)倍,蓋以此也。但其中有當有不當,不若神農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熱藥,而附子之熱與干姜之熱,迥乎不同;同一寒藥,而石膏之寒與黃連之寒,迥乎不同。一或誤用,禍害立至。蓋古人用藥之法,并不專取其寒熱溫涼補瀉之性也?;蛉∑錃?,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要似與病情之寒熱溫涼補瀉若不相關,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舉。學者必將神農本草,字字求其精義之所在,而參以仲景諸方,則圣人之精理,自能洞曉。而己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機,而天下無難治之癥也。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