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作者:吳廣成
一、霸國有史,晉唐以來,述作紛紛,載籍極博。宋有天下幾三百年,西夏、遼、金并雄西北,而遼、金有史,夏鮮專書。緣其地連沙磧,人半羌夷。元昊自造蕃書以紀國事,國亡之后,文義莫辨,遂至掌故失傳,宋、遼、金三史有附傳而弗詳。廣成謬輯是編,雖無當于參稽,或亦可以備殘缺焉。
一、梁蕭氏方等《三十國春秋》、魏崔氏鴻《十六國春秋》、宋劉氏恕《十國紀年》等書,皆分紀列傳,體擬正史。西夏事散見諸史者,不過朝貢、攻伐數(shù)大端,即歷朝《一統(tǒng)志》、陜甘新舊《通志》、綏靈寧夏各州衛(wèi)志,自拓跋啟疆,職方失考,終夏之世,絕少人文。搜羅不易,紀傳為難。惟于立國之始終,傳祚之世數(shù),以及夫朝政之理亂,主德之昏明,皆約而可稽,爰為件系條分,綱舉目附,名之曰“書事”。
一、繼遷立國,元昊稱尊,開國承家,幾與有宋相終始。而西夏之稱,亦始于宋,則書西夏當以宋為斷。然溯契丹者大基習宇,志女真者盛始胡來。夏自思恭秉節(jié),夏綏綿延五代,爵晉西平,擬之當時荊南、吳越諸國,無多讓也。首卷追述中和,蓋亦討本尋源之意。
一、朱子作《綱目》,凡正統(tǒng)未一天下,概不大書年號。明屠氏喬孫、項氏琳所訂《十六國春秋》,悉將晉、宋正統(tǒng)系年,蓋尊中國大一統(tǒng),理固然也。李氏系出羌戎,稱臣唐宋,故自始迄終,悉以中國冠元。至元昊僭號,始書改元某年,備列年數(shù)于后。
一、《綱目》正統(tǒng)系年之下,分注僭國某年,所以別正偽、紀興亡也。西夏自繼遷請婚遼國,干順受地金源,玉帛、干戈,紛紜錯雜,若不節(jié)注二國紀年,事難稽考。然俟互有關(guān)涉,方行附入,既便查核,亦免支離。一、元托克托纂修三史,惟《金史》列傳年月稍詳,余則敘事混朦,詮次頗難。是編分年析月悉遵三史帝紀、夏國附傳,或遵王氏《東都事略》、李氏燾《通鑒長編》及薛氏應(yīng)《宋元通鑒》、商氏輅《宋元續(xù)綱目》、王氏宗沐、徐氏干學(xué)、畢氏沅《通鑒后編》、《續(xù)通鑒》諸書,其余稗官紀載,時日不同,亦必前后不相矛盾方始甄錄。
一、以宋、遼、金書借敘夏事,最易喧賓奪主。篇中綱主西夏,目則參引諸史,間有刪節(jié),乃以嚴主客之辨,非敢蹈割裂之愆。
一、古史體例,一代之主必著論贊。西夏統(tǒng)系,絕續(xù)者三:自思恭至彝昌而一絕,自仁福至繼捧而再絕,因其尚未成君,僅附總論。若繼遷建都西平,傳德明而封夏王,至元昊而稱國主,自可即其行事,述其生平,偶附小論。余皆仿此。
一、史以傳言,亦以傳疑。是編于宋、遼、金事稍涉西夏靡不收羅。然有時地不詳及原委莫竟者,則于分條之后,或按時、或因事另立附例,概不混書,以示疑也。
一、史各有志,如天文、地理、職官、選舉、禮樂、兵刑,別類分門,務(wù)取該備。而霸史則雜見紀傳中,以彰一朝治亂。西夏典策云亡,其文志不少概見,因就管窺所及,略志數(shù)條,姑存梗概,簡漏之譏,知所不免。
一、王氏《西夏事略》、劉氏溫潤《西夏須知》、孫氏巽《夏國樞要》及《夏臺事跡》諸書,言人人殊,較之正史,不無舛錯。至于前賢章奏、郡國圖經(jīng)以及家乘、志銘、叢談、野說見有不同,詞多相戾,竊附己意訂正之。然必詳溯根原,藉征確據(jù),非敢憑空臆斷焉。
一、史文浩博,鑒體謹嚴,編輯諸家無不去復(fù)刪繁,期于簡核。夏事如爭城、爭地文略相同,賀節(jié)、賀正辭多不載,然亦正書附列,采綴靡遺,非故貪多務(wù)得,漫失剪裁,良因補罅訂亡,無敢疏略。
一、古來撰述,班固衍司馬氏之文,延壽節(jié)南、北史之要,已足自名一家。其有專事網(wǎng)羅,不資藍本,則亦文獻具在,任吾取攜。西夏去今,歲余五百,舊籍流傳,率皆零繭棼絲,不入機杼,焉成經(jīng)緯。書中所錄,根尋散佚,參合異同,雖然菅蒯并收,竊幸條流粗貫。后有作者,請以為盤盂之助。一、宋元諸儒喜于論史,雖不能于圣賢作述深心吻合無間,然其講明切究亦能抉奧探微。是編文冗事雜,未免顯晦相參,竊于是非邪正之致,興亡得失之由,間綴數(shù)言,以免牾。倘博雅糾其繆而賜正之,則幸甚。
一、龍門作《史記》,班氏謂一人之精,文重思煩,其書多不齊一。矧廣成拘墟谫陋,愧乏三長。賴諸同志參考互訂,數(shù)載于茲,今幸觀厥成,謹?shù)侵T君姓氏,以見他山之助,俾益良多。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