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六·封建考十七

作者:馬端臨
○唐諸王越王系,肅宗子。元宗末年封。肅宗寢疾,張后召系,矯制作亂,坐誅。
建,系子。王武威。
,系子。王興道。承天皇帝亻炎,初封建寧王,張后譖之,坐賜死。大歷三年,追謚帝。
衛(wèi)王亻必,始王西平。早薨。
彭王僅,始王新城。鎮(zhèn),僅子。王常山。
兗王亻,始王潁川。寶應(yīng)初薨。
涇王亻廷,始王東陽。興元初薨。
鄆王榮,始王靈昌。早薨,追封。
襄王亻黃,至德二載封。貞元七年薨。
宣,亻黃子,王伊吾。
き,亻黃子,王樂安。
杞王亻垂,至德二載封。貞元十四年薨。
召王,至德二載封。元和元年薨。
恭懿太子紹,始封興王。上元元年薨,贈太子。
定王侗,至德二載封。寶應(yīng)初薨。
右,肅宗子。
昭靖太子邈,上元二年,封益昌王。大歷八年薨,贈太子。
均王遐,早薨,貞元中追封。睦王述,大歷十年封。貞元七年薨。
丹王逾,大歷十年封。元和十五年薨。
恩王連,大歷十年封。元和十二年薨。
韓王迥,大歷十年封。貞元十二年薨。簡王遘,大歷十年封。元和四年薨。益王回,大歷十四年封。
隋王迅,大歷時封。興元元年薨。
荊王選,早薨。建中二年追封。
蜀王{朔辶},大歷十四年封。
忻王造,大歷十年封。元和六年。
韶王暹,大歷十年封。貞元十二年薨。
嘉王運,大歷十年封。貞元十七年薨。
端王遇,大歷十年封。貞元七年薨。
循王,大歷十年封。
恭王通,大歷十年封。
原王逵,大簡十年封。太和六年薨。
雅王逸,大歷十年封。貞元十五年薨。
右,代宗子。
舒王誼,本昭靖太子子,德宗取以為子。永貞元年薨。
通王諶,大歷十四年封。
虔王諒,大歷十四年封。
肅王詳,大歷十四年封。建中二年薨。
文敬太子讠原,本順宗子,德宗愛之,取以為子,貞元初封。十五年薨。
資王謙,大歷十四年封。
代王,蚤薨。建中二年追封。
昭王誡,貞元二十一年封。
欽王鄂,順宗即位封。珍王誠,順宗即位封。太和六年薨。右,德宗子。郯王經(jīng),貞元四年封。太和八年薨。
均王緯,貞元四年封。開成二年薨。
淑王縱,貞元四年封。開成元年薨。
莒王紓,貞元四年封。太和八年薨。
密王綢,貞元四年封。元和二年薨。
郇王總,貞元四年封。元和三年薨。
邵王約,貞元四年封。元和元年薨。
宋王結(jié),貞元四年封。長慶二年薨。集王細,貞元四年封。長慶二年薨。冀王纟求,貞元四年封。太和九年薨。和王綺,貞元四年封。太和七年薨。衡王絢,貞元四年封。寶應(yīng)二年薨。
會王,貞元二十一年封。元和五年薨。
福王繕,貞元四年封。咸通二年薨。
珍王繕,貞元四年封。
撫王,貞元二十一年封。干符三年薨。
岳王緄,貞元二十一年封。太和二年薨。袁王紳,貞元二十一年封。咸通元年薨。
桂王綸,貞元二十一年封。元和九年薨。
翼王綽,貞元二十一年封。咸通三年薨。蘄王緝,咸通二年封。咸通八年薨。
欽王績,無封薨年。
右,順宗子。
惠昭太子寧,貞元二十一年封平原王。元和四年立為太子,薨。澧王惲,憲宗即位封。
漢,惲子。王東陽。
源,惲子。王安陸。
演,惲子。王臨安。
深王,元和初封。
潭,子。王河內(nèi)。淑,子。王吳興。
洋王忻,始王高密,進王洋。絳王悟。元和初封。后為王守澄所殺。
洙,悟子。王新安。
滂,悟子。王高平。
建王恪,元和初封。長慶元年薨。
王憬,長慶元年。封開成四年薨。溥,憬子。王平陽。瓊王悅,長慶初封。
津,悅子。王河。
汜王郇,長慶初封。
瀛,郇子。王晉陵。婺王懌,長慶初封。
清,懌子。王新平。
茂王,長慶初封。
氵惠,懌子。王武功。
淄王協(xié),長慶初封。開成元年薨。
氵,協(xié)子。王許昌。
渙,協(xié)子。王馮翊。
衡王忄詹。
涉,忄詹子。王晉平。
澶王悅,長慶初封。濘,悅子。王雁門。
棣王惴,大中六年封。咸通三年薨,無子。
彭王惕,大中六年封。后為韓建所殺。
信王忄,大中六年封。咸通八年薨。
榮王憒,咸通三年封。子令平嗣。
右,憲宗子。
懷懿太子湊,長慶元年封漳王,后為王守澄陷以罪,黜為巢縣公。開成三年追贈。
安王溶,長慶元年封。后為仇士良所殺。
右,穆宗子。
悼懷太子普,寶歷元年封晉王。太和二年薨,追贈。
梁王休復(fù),開成二年封。
襄王執(zhí)中,開成二年封。
き,執(zhí)中子。王樂平。
紀王言揚,開成二年封。
陳王成美,開成二年封。后為仇士良所殺。儼,成美子。王宣城。
右,敬宗子。
莊恪太子永,太和四年封魯王,六年立為皇太子。開成元年暴薨,追贈。蔣王宗儉,開成二年封。右,文宗子。
杞王峻,開成五年封。
益王峴,會昌六年封。
兗王岐,會昌六年封。
德王嶧,會昌六年封。
昌王嵯,會昌六年封。右,武宗子。
靖懷太子漢,會昌六年封雍王。太中六年薨,追謚。
雅王涇,大中元年封。
通王滋,會昌六年封。昭宗時,為韓建、劉季述所殺。
慶王沂,會昌六年封。大中十四年薨。
濮王澤,大中二年封。
鄂王潤,大中五年封。干符三年薨。
懷王洽,大中八年封。
昭王,大中八年封。干符三年薨。
康王汶,大中八年封。干符四年薨。
廣王氵雍,大中十一年封。干符四年薨。
衛(wèi)王灌,大中十一年封。十四年薨。
右,宣宗子。魏王佾,咸通三年封。
涼王亻廷,咸通三年封。干符六年薨。
蜀王佶,咸通六年封。
威王佶,咸通六年封。
吉王保,咸通十三年封。
恭哀太子倚,初封睦王,后為劉季述所殺,天復(fù)初追贈。
右,懿宗子。
建王震,中和元年封。
益王,光啟三年封。
右,僖宗子。
德王裕,大順二年封。干寧四年,立為皇太子。劉季述等幽昭宗,立裕為帝。
昭宗反正,復(fù)為王。后為朱溫所殺。
棣王礻羽,干寧元年封。
景王秘,干寧四年封。
處王禊,干寧元年封。
初王祺,干寧四年封。
沂王,干寧元年封。
雅王禎,光化元年封。
遂王,干寧四年封。
瓊王祥,光化元年封。八王并為朱溫所殺。
端王禎,天元年封。
豐王祁,天元年封。
和王福,天元年封。
登王禧,天元年封。
嘉王,天元年封。
潁王礻是,天二年封。
蔡王,天二年封。
右,昭宗子。
唐制,親王封戶八百,增至千;公主三百,長公主只六百,高宗時,沛英豫三王、太平公主,武后所生,戶始逾制。垂拱中,太平至千二百戶。圣歷初,相王、太平皆三千,壽春等五王各三百。神龍初,相王、太平至五千,衛(wèi)王三千、溫王二千,壽春等王皆七百,嗣雍、衡陽、臨淄、巴陵、中山王五百,安樂公主二千,長寧千五百,宣城、宜城、宣安各千,相王女為縣主,各三百。相王增至七千,安樂三千,長寧二千五百,宜城以下二千。相王、太平、長寧、安樂以七丁為限,雖水旱不蠲,以國租庸?jié)M之。中宗遺詔,雍、壽春王進為親王,戶千。開元后,天子敦睦兄弟,故寧王戶至五千五百;岐、薛五千;申王以外家微,戶四千;王千八百;帝妹戶千;中宗諸女亦如之,通以三丁為限。及皇子封王,戶二千,公主五百。咸宜公主以母惠妃故,封至千。自是,諸公主例千戶止。
《唐史·贊》曰:“唐自中葉,宗室子孫多在京師,幼者或不出ト,雖以國王之,貴與匹夫不異,故無赫赫過惡,亦不能為主室軒輊,運極不還,與唐俱殫。
然則歷數(shù)短長,自有底止。彼漢七國、晉八王,不得其效,愈速禍云?!?br>肅宗嘗問於李鄴侯泌曰:“今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若克兩京,平四海,則無官以賞之,柰何?”對曰:“古者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漢、魏以來,雖以州郡治民,然有功則錫以茅土,傳之子孫,至於周、隋皆然。唐初,未得關(guān)東,故封爵皆設(shè)虛名,其食實封者給繒布而己。貞觀初,太宗欲復(fù)古制,大臣議論不同而止,由是賞功多以官。夫以官賞功有二害,非才則廢事,權(quán)重則難制。是以功臣居大官者,皆不為子孫遠慮,務(wù)乘一時之權(quán)邀利,無所不為,向使祿山有百里之國,則亦惜之,以傳子孫不反矣。為今之計,俟天下既平,莫若疏爵土以賞功臣,則雖大國不過二三百里,可比今之小郡,豈難制哉?于人臣乃萬世之利也。”上曰:“善。”按:如鄴侯之說,則知唐之所謂爵士,是虛名,且無承襲。蓋受封者於內(nèi)府給繒布,不得以自食其所封之地,則只同俸賜,不可以言胙土矣。故今敘唐之封建,只及諸王,而凌煙功臣以下之封公侯者,更不敘錄,蓋既無胙土世襲之事,則封建之規(guī)模盡失矣。唐初,如英、衛(wèi)之類,其子尚襲封,至中葉以后,則此制盡廢(如狄仁杰封梁公,子光嗣,未嘗襲梁公。張說封燕公,子均未嘗襲燕公)。又按《唐會要》,神龍二年七月制:“功臣段志元、屈突通、蕭、李靖、秦叔寶、長孫順德、劉弘基、宇文士及、錢九隴、程知節(jié)、龐卿惲、竇、苑君璋、李子和、張平高、張公謹、梁恪仁、安修仁、秦行師、獨孤卿、蘇定方、李安遠、鄭仁泰、杜君綽、李孟嘗等二十五家,所食實封,并依舊給。”可見當時所給實封繒布,止受封者之身,如此二十五家則特旨依舊支給耳,非通例也。
○唐天寶以后藩鎮(zhèn)
按:唐自中葉以來,皇子弟之封王者不出ト,諸臣之封公侯者不世襲,封建之制已盡廢矣。至肅、代而后,則強藩私其土地甲兵而世守之,同於列國,故取《唐書·藩鎮(zhèn)傳》述諸鎮(zhèn)傳授之次第,以繼諸王之后。
《唐書·藩鎮(zhèn)傳敘》曰:“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yǎng)孽萌,以成禍根。亂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賦稅自私,不朝獻於廷。效戰(zhàn)國,肱髀相依,以土地傳子孫,脅百姓,加鋸其頸,利怵逆,遂使其人自視猶羌狄然。一寇死,一賊生,訖唐亡百余年,卒不為王土。當其盛時,蔡附齊連,內(nèi)裂河南地,為合從以抗天子。杜牧至以“山東,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賊得之,故天下不安。”又曰“厥今天下何如哉?干戈朽,鐵鉞鈍,含忍混貸,昭育逆孽,殆為故常。而執(zhí)事大人曾不歷算周思,以為宿謀,方且嵬岸抑揚,自以為廣大繁昌莫己若也。嗚呼!其不知乎,其俟偃蹇顛傾而后為之支計乎?且天下幾里,列郡幾所,自河以北,蟠城數(shù)百,角奔為寇,伺吾人憔悴,天時不利,則將與朋伍駭亂吾民於掌股之上。今者及吾之壯,不圖擒取,乃偷取恬逸,以為后世子孫背脅疽根,此復(fù)何也?議者曰:倔強之徒,吾以良將勁兵為銜策,高位美爵充飽其腸,安而不撓,外而不拘,猶豢虎狼而不拂其心,則忿氣不萌,此大歷、貞元所以守邦也。何必疾戰(zhàn)焚煎吾民,然后為快也。愚曰:
大歷、貞元之,有城數(shù)十,千百卒夫,則朝廷貸以法,故於是闊視大言,自樹一家,破制削法,角為尊奢。天子不問,有司不呵;王侯通爵,越錄受之;覲聘不來,幾杖扶之;逆息虜允,皇子嬪之。地益廣,兵益強,僭擬益甚,侈心益昌。
土田名器,分畫大盡,而賊夫貪心,大及畔岸,淫名越號,走兵四略,以飽其志。
趙、魏、燕、齊,同日而起,梁、蔡、吳、蜀,躡而和之。其余混傾軒囂,欲相效者,往往而是。運遭孝武,前英后杰,夕思朝議,故能大者誅鋤,小者惠來。大抵生人油然多欲,欲而不得則怒,怒則爭亂隨之。是以教笞於家,刑罰於國,伐於天下,裁其欲而塞其爭也。太歷、貞元之反此,提區(qū)區(qū)之有,而塞無涯之爭,是以首尾指支,幾不能相運掉也。凡今者不知非此,而反用以為經(jīng),將見為盜者非止於河北而已。嗚呼!大歷、貞元守邦之術(shù),永戒之哉!魏博傳五世,至田弘正入朝;十年復(fù)亂,更四姓,傳十世,有州七。成德更二姓,傳五世,至王承元入朝;明年,王庭湊反,傳六世,有州四。盧龍更三姓,傳五世,至劉總?cè)氤?;六月,朱克融反,傳十二世,有州九。淄青傳五世而滅,有州十二。滄景傳三世,至程?quán)入朝;十六年而李全略有之,至其子同捷而滅,有州四。宣武傳四世而滅,有州四。彰義傳三世而滅,有州三。澤潞傳三世而滅,有州五。雖然,跡其由來,事有因藉,地之輕重,視人謀臧否歟!今取擅興若世嗣者為《藩鎮(zhèn)傳》。
若田弘正、張孝忠等,暴忠納誠,以屏王室,自如別傳云?!?br>田承嗣,平州盧龍人。本隸安祿山麾下,郭子儀平東都來降俄,復(fù)叛后。再降於仆固懷恩,遷貝、博、滄、瀛等州節(jié)度使,名其軍曰天雄,加同平章事,封雁門郡王。悅,承嗣弟子。承嗣卒,為留后,俄遷節(jié)度使。德宗立,悅舉兵反,僭號魏王。朱Г篡逆,帝乃下詔赦悅罪,悅復(fù)順命,封濟陽郡王。后為其從弟緒所殺。緒,承嗣第六子。既殺悅,為留后。請命,乃即命為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封雁門郡王,卒。季安,緒少子。緒既死,為留后,因授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懷諫,季安子,嗣為留后。軍中廢之,而立弘正,送懷諫京師。自承嗣至懷諫,四世,凡四十九年。弘正,承嗣從子,為衙內(nèi)兵馬使。軍中既廢懷諫,脅立弘正,弘正乃舉六州版籍請吏於朝,詔除節(jié)度使。以討王承宗、李師道功,加同平章事。入朝,移鎮(zhèn)成德,軍亂,遇害。布,弘正子,為河陽節(jié)度使。會魏博節(jié)度李病不能軍,乃詔布鎮(zhèn)魏博。牙將史憲誠怵軍中,脅布叛,布不從,自殺。
史憲誠,木奚人,三世為魏博將。田布既自殺,憲誠擅總軍務(wù),穆宗因授以節(jié)度使,進同平章事。后請納地,欲分相、衛(wèi),請置帥,軍中攻殺之。憲誠起至卒,凡七年。
何進滔,靈武人,世為魏軍校。史憲誠既死,軍中推為留后。進滔乃斬作亂者數(shù)十人,請命,詔授節(jié)度使。后進同平章事,卒。重順,進滔子。進滔既死,為留后,就加節(jié)度使。后進同平章事,卒。全,重順子,嗣拜節(jié)度使。以平龐勛功,進同平章事。后軍眾叛而殺之。自進滔至全,二世,四十二年。
韓君雄,魏州人。全死,軍中推君雄總軍事,加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卒,子簡,襲留后,遷節(jié)度使,平章事,封魏郡王。時黃巢亂,帝在蜀,簡北略邢、洛,東攻鄆,兵敗,未幾死。君雄、簡凡再世,十二年。
樂彥禎,魏人。韓簡時,澶州刺史。簡卒,魏人立之,進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后軍亂,殺彥禎。彥禎起至殺,凡七年。
羅弘信,魏州人,為裨將。軍中既殺彥禎,推大將趙文弁總留后。彥禎子從訓(xùn)求救於朱全忠,以兵討之,眾懼,殺文弁,推弘信為主。詔擢留后,遷節(jié)度使,平章事,封臨清郡王。后為朱全忠、李克用所攻,拔其三州,卒。子紹威襲,昭宗時,授節(jié)度使。為劉仁恭所攻,朱全忠救之,遂事全忠,加侍中,封魏王。與全忠謀盡誅魏牙兵以除逼,紹威自此勢弱,為全忠所取。
右,魏博據(jù)七州(貝、博、魏、相、衛(wèi)、磁、洛),傳五姓。
李寶臣,本范陽內(nèi)屬奚,為安祿山射生。慶緒時,為恒州刺史。來降,詔授故官,封密郡公。后復(fù)叛,事史思明。思明死,乃挈恒、趙、深、定、易五州以獻,封趙國公,名其軍曰成德,拜節(jié)度使,封隴西郡王,拜同平章事。后為妖人所毒死。惟岳,寶臣子。寶臣死,軍中推為留后,求襲父位,德宗不許,趣護喪京師,以張孝忠代之,惟岳拒命。詔朱滔等討之,其將王武俊殺惟岳以降。
王武俊,本出契丹,為李寶臣裨將。李惟岳既死,武俊遣使請命,詔授武俊恒冀觀察使。而惟岳將楊政義等以深、定二州來降。武俊怨不得節(jié)度,又失二州,乃反,僭號趙王。興元初,乃黜偽號請命,詔授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以破朱滔功,封清河郡王,卒。士真,武俊長子。嗣為節(jié)度使,拜同平章事,卒。承宗,士真子。初為副大使,憲宗即位,欲析鎮(zhèn)藩,遣使諭承宗,承宗乃上德、棣二州。
詔以薛昌朝為保信軍節(jié)度使,統(tǒng)德、棣。承宗拒命,昌朝囚之。帝怒,削承宗官爵,遣兵討之,久無功,而淄青、盧龍數(shù)表請赦承宗,乃罷兵,盡以故地畀之。
承宗復(fù)拒命,出兵掠鄰鄙,為吳元濟平,乃恐,遣二子入侍,歸德、棣二州。詔復(fù)官爵。卒,軍中推其弟承元為留后,承元不敢,請命於朝,詔以為義承軍節(jié)度使。庭湊,本回紇阿布思之族,為武俊養(yǎng)子,世為裨將。承元既以成德軍請命,后詔以田弘正為節(jié)度使。庭湊以軍作亂,害弘正,自稱留后,脅監(jiān)軍表請節(jié),又取冀州。穆宗怒,詔弘正子布以魏博兵討之。會魏博軍變,布死,乃赦庭湊。庭湊復(fù)拒命,討之無功。后庭湊上書謝,表上景州。穆宗厭兵,赦之,復(fù)其官爵,封太原郡公,卒。元逵,庭湊次子。庭湊死,軍中以元逵請命,詔襲節(jié)度使。以討劉稹功,加同平章事,太原郡公,卒。紹鼎,元逵子。嗣為節(jié)度使,遷尚書左仆射,卒。紹懿元逵次子。嗣為留后,封太原縣伯,加檢校司空,卒。景崇,紹鼎子。嗣為節(jié)度使,以討龐勛功,進檢校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常山王,卒。
,景崇子。嗣為節(jié)度,為李克用所擊,兵敗,與克用和。后復(fù)附於朱全忠,全忠既篡,封趙王。全忠謀取河北,附克用。后為其將張文禮所殺,滅王氏之族。文禮自為留后,李存勖討而誅之。自廷湊至,凡百年。
右,鎮(zhèn)冀據(jù)六州(恒、定、易、趙、深、冀)傳二姓。
李懷仙,柳城胡。為安祿山裨將,史朝義以為幽州節(jié)度使。朝義敗,懷仙使其將李抱忠奉其首乃降,即授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封武威郡王。大歷三年,為其麾下朱希彩、朱Г及弟滔所殺,族其家。
朱希彩,幽州昌平人。既與Г、滔殺懷仙,自稱留后,代宗赦其罪,詔宰相王縉為節(jié)度使,以希彩副之??N至鎮(zhèn),度希彩不可制,勞軍即還,乃授希彩節(jié)度使,封高密郡王。七年,為其下所殺。Г,希彩同宗。軍眾既殺希彩,推為留后,詔即拜節(jié)度使,封懷寧郡王。后入朝留京師。滔,Г弟。Г既入朝,滔攝留后。Г留京師,滔遂領(lǐng)節(jié)度。討李惟岳,取深州,德宗賜以德、棣二州,以康自知為深、趙二州團練使。滔失深州,不平,乃與王武俊等同叛,僭號冀王,武俊說推滔為盟主。涇原軍變,Г僭逆,武俊等乃叛滔攻之。Г既誅,滔兵復(fù)敗,上書待罪。詔洗釁,與更始,未幾卒。
劉怦,幽州昌平人。朱滔時,積功至雄武軍使。滔死,軍中推怦總軍事。詔為節(jié)度使,彭城郡公,卒。濟,怦子。怦卒,嗣節(jié)度,累遷同平章事,以討王承宗功,進中書令。為其子總所毒死???,濟次子。既毒其父,即領(lǐng)軍政。詔嗣節(jié)度,封楚國公,進同平章事。會吳元濟、李師道平,總恐,乃用譚忠謀,上疏愿奉朝請,髡為浮屠。詔張弘靖領(lǐng)其軍,總?cè)氤炼ㄖ葑洹?br>朱克融,滔族孫。以偏校隨劉總?cè)氤?,留京師,久不得調(diào),詣宰相求自試,不聽,無聊怨忿,張弘靖赴鎮(zhèn),從還。幽州軍變,囚弘靖,推克融領(lǐng)軍務(wù)。時朝廷方討王庭湊,薄克融罪,就拜節(jié)度,遷司空,吳興郡王。后軍亂,殺克融,子延嗣領(lǐng)留,后大將李載義殺而代之,族其家。
李載義,自稱恒山愍王之后,為幽州牙中兵馬使。朱克融死,子延嗣立,叛命,殘虐,載義率眾殺之,敬宗授載義節(jié)度使,封武威郡王。以討賊功,進同平章事。后為兵馬使楊志誠所逐,入朝為山南節(jié)度使。
楊志誠,為載義牙將。逐載義,自為留后,詔以為節(jié)度副使,遷尚書右仆射。
后為其下所逐,推部將史元忠總留后,詔以為副大使。會昌初,為偏將陳行泰所殺。行泰邀節(jié)制,未報,次將張絳殺之。
張仲武,范陽人。為雄武軍使,遣其屬入朝,請擊回鶻自效。會張絳殺陳行泰求節(jié),宰相李德裕請用仲武,乃以為留后。絳果為軍所逐,以破回鶻等功,遷進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卒。子直方嗣,為留后,俄進副大使。直方舉動多不法,畏下變起,乃奔京師,詔以為金吾將軍,后為黃巢所殺。
張允伸,范陽人,為都知兵馬使,直方出奔,眾推為留后,俄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燕國公,卒。
張公素,范陽人,為別將事允伸。允伸死,表其子簡會為留后。公素以兵來會喪,軍士附之,簡會乃出奔,詔公素為節(jié)度使,進同平章事,后為李茂勛所襲,奔京師。
李茂勛,本回鶻阿布思之裔,來降賜姓。為燕將誣納降軍使陳貢言反,襲殺之,因舉兵,入府茂勛,逃眾推主州務(wù),以聞,即拜節(jié)度使。卒,子可舉嗣為節(jié)度使,遷太尉,后為其將李全忠所攻,自燔死。李全忠,范陽人,為牙將,攻可舉,殺之,為留后,拜節(jié)度使,卒。子匡威領(lǐng)留后,進為使。后為弟匡籌所逐,奔趙,謀取王,趙人殺之??锘I,既逐兄匡威,自為留后,詔授節(jié)度使。后為李克用所攻,兵敗,挈其族奔京師,次景城,為盧彥威所殺??擞盟烊∮闹?,以劉仁恭為帥。
劉仁恭,深州人。世為鎮(zhèn)將,有功。李匡籌逐其兄,戍卒推仁恭趨幽州,匡籌逆戰(zhàn),敗之,仁恭乃奔太原。李克用用其計攻匡籌,取幽州,表仁恭為節(jié)度使。
后叛克用,克用擊之,不利。仁恭獻捷於朱全忠,全忠表為同平章事。以兵取滄、景、德三州,后為其子守光所囚。晉王存勖討守光,取幽州,誅仁恭。守光既囚仁恭,自為盧龍節(jié)度使,益驕侈,僭號大燕皇帝。晉遣兵討平之,誅守光。右,盧龍據(jù)九州,傳八姓。
李正已,本高麗人。為營州副將,從侯希逸入青州。以軍候從討史朝義有功。
后逐希逸,出之,詔代為節(jié)度使,進同平章事,饒陽郡王。建中初,與田悅皆叛。
卒,子納,父死自為留后,與李希烈、朱滔等連和,僭號齊王。興元初,乃歸命,加同平章事,封隴西郡王。卒,子師古嗣為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卒,弟師道嗣為留后,遷副大使。時方討淮蔡,師道陰使人殺宰相,焚河陰漕院,為蔡聲援。
蔡平,乃遣使請納三州,既而復(fù)拒命。詔討之,師道兵屢敗,為其將劉悟所殺,傳首京師。
右,淄青據(jù)十二州(淄、青、齊、海、登、萊、沂、密、曹、濮、兗、鄆),一姓四傳。
程日華,定州安喜人。為張孝忠牙將,奉使至滄州,會軍變,殺刺史李固烈,逼日華領(lǐng)州事。時朱滔、王武俊等叛,招日華不從,遂攻之。日華乘城自固,遣使自歸天子。德宗喜,拜日華御史中丞、滄州刺史,置橫海軍,就以為使,卒。
子懷直嗣,為留后,遷節(jié)度使。卒,子權(quán)嗣,領(lǐng)軍務(wù),拜節(jié)度使,累封至邢國公。
及淮西平,請入朝,辭軍政,詔華州刺史鄭權(quán)代之。
李全略,本王武俊之裨將,入朝授代州刺史。程權(quán)入朝,以鄭權(quán)代為橫海節(jié)度使。權(quán)遷,以烏重允代之。重允遷,以杜叔良代之。叔良討王廷湊兵敗,乃命全略為節(jié)度使。卒,子同捷領(lǐng)留后。賂鄰藩,為請領(lǐng)父節(jié),不許,同捷拒命。詔討之,同捷兵敗伏誅。右,滄景據(jù)四州(滄、景、德、棣),傳二姓。
劉元佐,滑州匡城人。為永平軍牙將。李靈耀據(jù)汴州反,元佐乘其無備襲取宋州。德宗建中初,充宋、亳、潁節(jié)度使。以討李等功,遷同平章事。后為假子樂士朝所鴆死,子士寧嗣。初元佐死朝命吳湊代之,軍中不受命,推士寧為留后,請命,詔襲節(jié)度使,后為其大將李萬榮所逐。萬榮為留后,遷節(jié)度使。卒,以兵屬鄧惟恭,惟恭乃執(zhí)萬榮子送京師,以董晉代為節(jié)度使。右,宣武據(jù)四州(汴、宋、亳、潁)傳二姓。吳少誠,幽州潞人。為李希烈將,希烈僭逆,為陳仙奇所毒,夷其妻子,函首獻朝,詔以仙奇為淮西節(jié)度使。少誠殺仙奇,德宗因授少誠申、蔡、光等州節(jié)度觀察留,后進拜節(jié)度使。后拒命圍許州,詔削奪官爵,討之,師不利,乃赦其罪。順帝即位,進同平章事,封濮陽郡王,卒。少陽,本滄海清池人。與少誠同在軍,友善,少誠養(yǎng)為弟。少誠死,少陽殺其子元慶,自稱留后,詔拜節(jié)度使,卒。元濟,少陽子。少陽死,匿不發(fā)喪,請於朝,求世襲,不許,乃出兵反。詔諸路軍討之,李入蔡城,俘元濟,朝於京師。
右,彰義據(jù)三州(申、光、蔡),一姓三世。
劉悟,其祖正臣,平盧節(jié)度。使悟事李師道為將,師道拒命,王師討之。師道以悟?qū)⒈苁兀瑥?fù)疑悟,悟乃還兵取鄆,殺師道,傳首京師。拜義成節(jié)度使、彭城郡王,兼幽、鎮(zhèn)招討使,治邢州,進同平章事。卒,子從諫領(lǐng)留后。請命,拜節(jié)度使,入朝,還鎮(zhèn),進同平章事,卒。稹,從諫從子。從諫既卒,擅領(lǐng)留后。武帝詔稹護喪還洛,稹拒命,詔討之。稹兵敗,其大將郭誼等殺之以降。右,澤潞據(jù)五州(鄆、邢、潞、洛、磁),一姓三世。
李茂貞,深州博野人。本姓宋,為軍卒,戍鳳翔。隸鄭畋,破黃巢,以功積遷至武定軍節(jié)度使。會鳳翔節(jié)度使李昌符與天威都頭楊守爭立道,以兵相攻,僖宗遣茂貞擊殺昌符,就以茂貞為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封隴西郡王。昭宗時,擅以兵攻興元節(jié)度使楊守亮,取其地。詔徙茂貞山南節(jié)度使,以徐彥命鎮(zhèn)鳳翔。茂貞不奉詔,表辭不遜。帝討之,兵敗。茂貞遂犯京師,脅上誅杜讓能等乃還。后與韓建、王行瑜等舉兵犯京師,李克用舉兵討之,乃退,后封岐王。昭宗為宦官所廢,既反正,宰相崔允欲借朱全忠兵誅宦官。中尉韓全誨等劫帝幸鳳翔,全忠圍之逾年,茂貞與和,帝乃出。茂貞初破楊守亮,取興元,而、寧、、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其被梁圍也,興元入於蜀。開平已后,、寧、、坊、入於梁,秦、鳳、階、成又入於蜀。當梁末年,所有惟七州而已。莊宗破梁,遣子入朝,改封秦王,卒。從嚴,茂貞子。茂貞卒,嗣為鳳翔節(jié)度使。
右,鳳翔據(jù)二十州(岐、隴、涇、原、渭、武、秦、成、階、鳳、、寧、慶、行、、坊、丹、延、梁、洋),二傳。
李仁福,不知其世家。當唐僖宗時,有拓跋思敬者為夏州偏將,后以預(yù)破黃巢功,賜姓李氏,拜夏州節(jié)度使。思敬卒,以弟思諫為節(jié)度使。自唐末天下大亂,興元、鳳翔、寧、坊、河中、同華諸鎮(zhèn)之兵,四面并起而交爭,獨靈夏未嘗為唐患,亦無大功,故其世次功過不顯而無傳。梁開平初,思諫卒,軍中立其子彝昌為留后,拜節(jié)度使。明年,其將高宗益作亂,殺彝昌,時仁福為蕃部指揮使,軍中乃迎仁福立之,不知其於思諫為親疏也。奉梁正朔,拜節(jié)度使、中書令,封朔方王,卒。子彝超,自為留后。唐明帝徙彝超延州刺史,以安從進為夏州節(jié)度使。彝超拒命,唐遣兵圍夏州不克,乃釋之,以彝超為節(jié)度使。卒,弟彝興嗣,周封西平王,加太傅,宋興,加太尉,卒,追封夏王。子克立,襲靜難節(jié)度使,卒,贈侍中。子繼筠立,逾年卒。弟繼捧立,太平興國七年來朝,以夏、銀、綏、宥、靜五州地來歸。其弟繼遷居銀州,率眾為寇,奔入番族。詔以繼捧為定難節(jié)度,賜姓名趙保忠,令招繼遷,保忠言繼遷歸款,以為銀州刺史,賜姓趙保吉。后保吉與保忠合寇靈州,詔討之。保吉并保忠之眾,保忠遁還闕。詔隳、夏州居民悉遷於綏、銀等州,削保吉所賜姓名,復(fù)為李繼遷。遷使入貢,后復(fù)入寇,窺靈州。詔李繼隆以五路兵攻之,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繼遷遁去。太宗崩,乃遣使修貢,求領(lǐng)蕃任,真宗復(fù)賜姓名,拜定難軍節(jié)度使。后復(fù)入寇,陷靈州,為其番部射死。
子德明入貢,土表歸款,拜定難節(jié)度使、西平王,進封夏王,卒。子元昊嗣,景初入寇。后攻角廝羅,陷瓜、沙、肅三州,盡得河西之地。寶元元年,僭號改元。詔削奪元昊官爵,遣兵討之。慶歷四年,乃遣使稱臣,冊為夏國主,歲賜銀絹茶采共二十五萬五千,仍聽市易。卒,子諒祚立,洽平三年入寇。明年,種諤取綏州,城之。諒祚卒,子秉常立。元豐四年,遣李憲等五路兵攻之,取四砦,城永樂,夏人陷之。秉常卒,子干順立。元時,來請所侵地,并送還永樂陷沒人口,詔還其米脂、安強、浮圖、葭蘆四砦。紹圣后,章為相,遣師伐之。
夏人亦歲歲寇邊。初,夏國恃橫山諸族帳強勁善戰(zhàn),故用以抗中國。種諤謀取橫山,故興靈州之師,及王師失利,李憲始獻進筑之策,神宗厭兵,不克行。童貫舊常從憲得其仿佛,故獻議進筑,遂領(lǐng)六路邊事,將諸路兵六七年進筑軍壘,建立保砦,遂得橫山之地。夏人失所恃,遂納款,夏國自此少衰矣。會金滅遼,干順以事遼之禮事金,金人以天德、中、金肅、河清四軍及八館之地賂之。未幾,復(fù)奪其地。建炎時,遣使入夏,干順已僭稱制,待使倨,自后始用敵國禮。張浚、吳遣使約夏夾攻金,卒無成說。紹興九年,李顯忠自夏來歸。是年干順卒,子天祈立。嘉定,金遷汴,有西都長安之意,宿重兵於鞏州。夏畏之,遣使來議夾攻。四川宣閫安丙從之,遣董等攻鞏州,不利(繼干順而立者,正史作天祈,《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作仁孝,未知孰是。自干順之死至嘉定甲申,凡八十余年。其后立者決非一主,并夏亡之歲月,正史不載,當續(xù)考)。
右,靈夏據(jù)五州(夏、銀、綏、宥、靜)。
○唐末藩鎮(zhèn)
按:唐末宇內(nèi)皆為節(jié)鎮(zhèn),而所謂節(jié)鎮(zhèn)者,非士卒殺主帥,則盜賊逐牧守,朝廷不能討,因而命之。大概皆欲互相噬吞,廣自封殖,以為子孫傳襲之計。江淮以南之蜂起者,其地非英雄所必爭。又值中州多故,無暇遠略,故皆能傳世。而北方節(jié)鎮(zhèn),其驟興忽敗,不能以一世,多為宣武、河?xùn)|所并,獨鳳翔之初起也,據(jù)地最多,故能崛強汴、晉之,相為長雄,后雖日削,而傳襲亦及再世。靈夏僻在一隅,據(jù)五州之地,世事中朝,及宋興,四方僭偽節(jié)鎮(zhèn),悉已削平,獨不能取其地。蓋自繼遷以來,效化外蕃戎之俗,獷悍難制,雖繼以女真之強暴,而亦能自存,傳世三百余年。然其地則唐之地,而其初亦唐之節(jié)鎮(zhèn)也,故敘鳳翔、靈夏,以繼《唐史藩鎮(zhèn)傳》所載八鎮(zhèn)之后。
先公曰:嗚呼,宇宙之為天下裂,豈一朝一夕之故哉!太宗初,置沿邊節(jié)度使,天寶十載,分西北十節(jié)度,大率以其兵防邊耳,固未嘗有世襲之節(jié)度也。自安、史亂,而后河北三鎮(zhèn)有世襲之節(jié)度,然猶未有東南之世襲節(jié)度也。自黃巢亂,而后東南遍海內(nèi)皆為世襲節(jié)鎮(zhèn)矣。五代十國,皆節(jié)鎮(zhèn)之流裔而并合者也。自宣武并河中、魏博、淄青、成德、澤州而為梁,自河?xùn)|據(jù)潞州而為晉,然后吳以淮南,越以鎮(zhèn)海,閩以威武,楚以武安、靜江,南漢以清海,岐以鳳翔、寧,蜀以兩川,而燕之盧龍,荊之荊南亦并出焉。
楊行密,廬州合淝人。以盜見獲為兵,遷隊將。逐廬州刺史,據(jù)其州,詔就拜刺史。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為畢師鐸等所攻,行密擊之,取揚州,后取宣、潤、滁、和等州。唐拜行密淮南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行密遣兵攻取自淮以南、江以東諸州,皆下之。進拜中書令、吳王。卒,子渥嗣,后為徐溫、張顥等所殺。弟隆演嗣,即吳王位,改元。卒,弟溥立,僭即皇帝位,后禪位於徐知誥。
右,淮南傳四世,四十六年(行密以唐景福元年入揚州,至溥以晉天福二年為李氏所篡)。
王建,許州舞陽人。為忠武軍卒,遷隊將,隸軍將鹿宴弘。僖宗在蜀,以兵隨駕扈從有功,遷璧州刺史。以兵取閬、利、梓等州,逐西川節(jié)度使韋昭度而代之。又攻成都,殺陳敬暄、田令孜,乃以建為西川節(jié)度使。復(fù)攻東川取之,并有兩川、山南之地,封蜀王。梁篡唐,建乃僭號皇帝。卒,子衍嗣立。唐莊宗既滅梁,乃遣兵伐蜀,取之,衍降見殺。
右,前蜀二世,三十五年(建以唐大順二年為西川節(jié)度使,至衍以后唐同光三年亡)
孟知祥,邢州龍岡人。仕晉為左教練使,遷太原尹。莊宗既滅王衍,乃以知祥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明宗立,知祥陰有據(jù)蜀之志,殺監(jiān)軍李嚴,與東川節(jié)度使董璋俱反。唐師討之不利。知祥遂攻東川,殺董璋,取其地,乃遣使入朝,唐封為蜀王。唐明宗崩,知祥僭號皇帝。后復(fù)取山南之地。卒,子昶嗣。時中國多故,雄武軍節(jié)度使何建以秦、成、階三州附於蜀,昶又取鳳州,盡得王衍故地。
周世宗時,伐蜀取秦、成、階、鳳。宋干德三年,遣師伐蜀,取之,昶降,封秦國公,卒。
右,后蜀二世,四十一年(知祥以后唐同光三年為節(jié)度使,至昶以宋干德三年亡)。劉隱,其祖安仁,上蔡人。后徙閩中,商賈南海,因家焉。父謙為廣州牙將,黃巢寇廣廣州,表謙為封州刺史、賀江鎮(zhèn)遏使,以御梧、桂。謙卒,表隱代之。
會廣州節(jié)度劉崇龜死,將盧琚等作亂,隱以封州兵討殺琚,迎節(jié)度使嗣薛王知柔。徐彥若代知柔,表隱節(jié)度副使。彥若卒,軍中推隱為留后。天時,拜節(jié)度使。
梁初,進太師,封南平王。卒,弟龔嗣,以兵取潮、韶及容管、邕管,僭號皇帝。卒,子玢嗣立,后為其弟晟所弒。晟既弒玢,遂自立,值馬氏政亂,乃出兵攻楚,克桂州及連、宜、嚴、梧、蒙五州,又取柳州。卒,子钅長嗣立。宋開寶四年,遣師伐南漢,取之,钅長降,封恩赦侯。
右,南漢五世,六十七年(隱以唐天二年為廣州節(jié)度使,至钅長以宋開寶四年亡)。馬殷,許州鄢陵人。初為孫儒裨將,儒攻宣州敗死,殷與其下推劉建峰為主,轉(zhuǎn)攻豫章、虔、吉,入湖南,取潭州,建峰自稱留后。僖宗因授之。建峰為其下所殺,軍司馬張佶率眾推殷為主,拜潭州刺史。殷攻連、邵、郴、衡、道、永六州,皆下之,又取桂州,拜武安軍節(jié)度使。梁時,拜中書令,封楚王。又取嶺南昭、賀、梧、蒙、龔、富等州,澧、溆辰州皆附於殷,拜天冊上將軍。唐滅梁,殷入貢,仍封爵。卒,子希聲立,授武安、靜江等軍節(jié)度使。卒,追封衡陽王。
弟希范立,卒,弟希廣立,為其兄希萼所攻,兵敗,自縊死。希萼既殺希廣,遂自立,臣於李景。其將徐威等作亂,執(zhí)希萼,立其弟希崇,彭師等復(fù)奉希萼為衡山王,臣於李景。希崇亦請命於景,景遣邊鎬將兵入楚,盡遷馬氏之族於金陵。
周行逢,武陵人。與王進逵俱為靜江軍卒,事希萼。進逵攻唐將邊鎬,逐之。行逢復(fù)破唐兵。進逵奉表京師,周太祖以為武安節(jié)度使,以劉言為武平節(jié)度使。
進逵與言有隙,行逢為畫謀,襲殺言。進逵據(jù)武陵,行逢據(jù)潭州。會進逵為潘叔嗣所殺,行逢殺叔嗣,取武陵。卒,子保權(quán)立,衡州刺史張文表畔之。保權(quán)遣使請命,太祖命慕容延釗討之,保權(quán)舉族朝於京師。
右,湖南馬氏五世,五十七年(殷自唐干寧三年有湖南,至希萼以周廣順元年為南唐所滅)。周氏再世,十年(行逢以周顯德元年拜節(jié)度使,至保權(quán)以宋干德元年納土)。
錢Α,杭州臨安人。始為石鏡鎮(zhèn)將董昌偏裨,擊黃巢有功,為都將。擊劉漢宏,破越州,昌徙居越,而Α為杭州刺史。擊取蘇、常、潤等州,進鎮(zhèn)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昌僭逆,Α討平之,盡有兩浙之地,拜中書令,越王。梁時,封吳越王、尚父。卒,子元立。卒,子佐立,破李景兵福州。卒,弟ㄈ立。太平興國三年,ㄈ入覲,盡獻其地。
右,兩浙四世,八十四年(Α以唐干寧二年為鎮(zhèn)海、鎮(zhèn)東軍節(jié)度使有兩浙,至ㄈ以宋太平興國三年納土)。
王潮,光州固始人。初為縣史,壽州人王緒攻陷固始,以潮為軍校。緒為秦宗權(quán)所攻,率眾南奔,自南康入汀,陷漳浦。緒性忌多殺,潮與其前鋒將執(zhí)緒殺之,推潮為主,授泉州刺史。攻福州,克之,授福建觀察使。卒,弟審知立,授威武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封瑯琊王。梁時,封為閩王。卒,子延翰立,后為其弟延稟、延鈞所殺。延鈞既殺延翰,更名钅,自立。后唐拜為節(jié)度使,閩王,后僭號皇帝,為其子繼鵬及李仿所弒。繼鵬立,更名昶,遣使朝貢於晉,后為王延羲所殺。延羲,審知少子,嗣立,更名曦,后為其臣連重遇所殺。延政,審知子,初為建州刺史。曦淫虐,延政數(shù)諫之。曦怒,攻延政,兵敗。延政乃以建州建國,稱殷。明年,曦遇弒,連重遇立朱文進,盡殺王氏子孫,稱晉年號。重遇復(fù)殺文進,南唐李景聞閩亂,發(fā)兵攻之,遂取閩,遷延政之族於金陵。右,福建六世,五十五年(潮以唐景福元年入福州拜觀察使,至延政以晉開運三年為李唐所殺)。
高季興,陜州硤石人。初為汴人李讓家僮。朱溫鎮(zhèn)宣武,事溫。梁開平初,拜荊南節(jié)度。均王時,阻兵自守,均王優(yōu)容之,封為渤海王。梁亡,朝唐莊宗。
明帝時,取荊、歸、峽等州臣於吳。卒,子從誨立,復(fù)臣唐,封南平王。卒,子保融立,襲封南平王。卒,弟保勖立。卒,兄子繼沖立。建隆四年,太祖詔慕容延釗討湖南張文表,假道荊南,入其郛。繼沖懼,以地內(nèi)附,舉族入朝。
右,南平五世,凡五十七年(季興以梁開平元年鎮(zhèn)南,至繼沖以宋干德元年納士)。
按:唐末五代以來八國,其初亦皆世襲節(jié)鎮(zhèn)也,故敘其興滅之歲月、傳授之世次,附於唐方鎮(zhèn)之后?;蛟弧段宕贰分畤兰?,即《晉書》十六國載記之流也,何十六國獨無述乎?曰十六國乃夷狄之據(jù)地而欲自為帝王者也,未嘗受命於晉,難以藩方目之,故除張、李二涼之外不復(fù)錄。若此八國,則雖出於卒伍盜賊,然其竊地之初,皆常請命於天子而畀以旌節(jié)矣,后雖僭號,而其源則藩侯也,故敘之。若南唐受禪於楊氏,北漢繼世於河?xùn)|,則其初即稱帝,是以亦不復(fù)錄云。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