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三·輿地考九
作者:馬端臨○古南越
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或云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后。按甌越、閩越,禹后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種也,故《輿地志》云,東南有二越,其義詳矣?;蛟蛔越恢褐领稌甙饲Ю?,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得盡云少康之后),古謂之雕題(謂雕題刻其額也。
《禮記·王制》曰:“南方曰雕題?!保?,非禹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晉書》、《隋書》并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鎮(zhèn)藪,則《禹貢》、《職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得漢之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曰南,皆其分也。今南海、義寧、海豐、恩平、南陽、招義、臨賀、高要、潯江、感義、臨江、扶南、晉康、臨封、開陽、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蒙山、正平、開江、連城、郁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新興、新寧、陵水、南昌、寧越、定川、寧浦、橫山、修德、龍池、安南、武、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安樂、海康、蒼梧、懷德、臨潭、樂古、溫水、湯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漢零陵、桂陽,今始安之北境及始興,皆宜屬楚)。秦始皇略定揚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嶺嶠,時有五處。塞上嶺一也,今南安郡大庾嶺是。騎田嶺二也,今桂陽郡臘嶺是。都龐嶺三也,今江華郡永明嶺是。渚嶺四也,亦江華界白芒嶺是。越城嶺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臨源嶺是。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也)。后遣任囂攻取陸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豐、恩平、南陵、臨賀、高要、感義、晉康、臨封、開陽、高涼、連城、新興、銅陵、懷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樂、蒙山、開江、潯江、蒼梧、臨江、郁林、平琴、安城、賀永、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浦、橫山、德、龍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海康、溫水、湯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任囂病且死,召趙佗謂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shù)千里,可以為國。”遂以趙佗為南海尉)。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封之。佗后數(shù)代,其相呂嘉反叛,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討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蒼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并舊九郡是)。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時,以其數(shù)反,罷棄之)。后兼置交趾刺史(領(lǐng)七郡)。其余土宇,自漢以后,歷代開拓(今臨潭、扶南、正平、樂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安等郡是)。
后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征側(cè)、妹征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之,自立為交趾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diào)立城郭,置井邑。至獻帝,乃立為交州(領(lǐng)郡七。時張津為交趾剌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共上表請立為州,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是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縣,即今郡縣也,尋又移理龍編)。其邊州,詔使持節(jié),給鼓吹,以重威鎮(zhèn),加九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并屬吳,仍分為廣州(領(lǐng)郡三,理番禺)。后蜀以建寧太守遙領(lǐng)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交、廣二州(并因前代,交領(lǐng)郡七,廣領(lǐng)郡六)。宋分為廣州(領(lǐng)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領(lǐng)郡五,理龍編)、越州(領(lǐng)郡三,理臨漳,今合浦郡)。齊并因之(廣州領(lǐng)郡二十三,交州領(lǐng)郡九,越州領(lǐng)郡二十)。梁、陳以來,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唐分十五部,此為嶺南道。五代時,為劉氏所據(jù)。宋干德四年,平南漢,始盡得嶺南之地,分為廣南東路、西路。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父子別業(yè),父貧乃有質(zhì)身於子者。其富豪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又多構(gòu)仇怨,欲相攻擊,則叩此鼓,到者如。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尉佗於漢,自稱“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故里人呼其所尊為“長老”也。言訛,故又稱“都老”云)。
珠環(huán)海,尤難賓服,是以漢室嘗罷棄之(漢元帝時,珠數(shù)反叛,賈捐之上書,言不可煩中國師徒,請罷棄命。從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強吏懦,豪富兼并,役屬貧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輕悍,易興迷節(jié)。(自尉佗、征側(cè)之后,無代不有攜亂,故《蕭齊志》云:“憑恃遠險,隱伏巖障,恣行寇盜,略無編戶?!保?br>爰自前代,至於唐朝,多委舊德重臣,撫寧其地也。
◎古南越歷代沿革之圖▲秦時為郡三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漢時為郡七縣五十五
南??ちh(番禺博羅中宿龍川四會揭陽)
郁林郡十二縣(布山安廣阿林廣郁潭中臨塵定周增食中留桂林領(lǐng)方雍雞)
蒼梧郡十縣(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馮乘富川荔浦臨賀猛陵)
交趾郡十縣(羸婁安定茍漏 {米鹿}泠北帶稽徐西于龍編曲易朱鳶)
合浦郡五縣(徐聞高涼合浦臨允朱盧)
日南郡五縣(朱吾北景盧容西卷象林)
九真郡七縣(胥浦移風都龐余發(fā)咸無切無編)
▲晉時為郡十七縣一百二十
南??ちh(番禺四會增城博羅龍川平夷)
臨賀郡六縣(臨賀謝沐馮乘封陽興安富川)始安郡七縣(始安始陽平樂荔浦常安熙平永豐)
高涼郡三縣(安寧高涼恩平)
始興郡七縣(曲江桂陽始興舍氵匡氵貞陽中宿陽山)
高興郡五縣(廣化海安化平黃陽西平)蒼梧郡十二縣(廣信端溪高要建陵鄣平農(nóng)城元臨允新寧猛陵都羅武城)
郁林郡九縣(布山阿林新邑晉平郁平領(lǐng)方武熙安廣始建)
桂林郡八縣(潭中武豐粟平羊平龍剛夾陽武城軍騰)
合浦郡六縣(合浦南平蕩昌徐聞毒質(zhì)珠官)
日南郡五縣(象林盧容朱吾西卷比景)
交趾郡十四縣(龍編茍漏望海晁婁曲易交興北帶稽徐西于武寧朱鳶安定南定海平)
九德郡八縣(九德咸南陵陽遂扶苓曲胥浦陽都氵交)
九真郡七縣(胥浦移風津梧建初常樂扶樂松原)
武平郡七縣(武平武興進山根寧安武扶安封溪)
新昌郡六縣({米鹿}泠嘉寧吳定封山臨西西道)
寧浦郡五縣(寧浦連道吳定昌平平山)
▲隋時為郡十八縣一百四十七
南海郡十五縣(南海曲江始興翁源化蒙清遠含氵匡政賓增城實安樂昌四會懷集新會義寧)
龍川郡五縣(歸善河源博羅興寧海豐)
蒼梧郡四縣(封川都城蒼梧豐陽)
高涼郡九縣(高涼電白杜原海安陽春石龍吳川茂名連江)
永平郡十一縣(永平武林隋建安基戎成寧人晁人大賓隋安普寧賀川)
郁林郡十二縣(郁林郁平領(lǐng)方阿林馬度安成寧浦樂山石南桂平嶺山宣化)
合浦郡十一縣(合浦南昌北流封山??低铣伤蹇瞪壬扯ù?zhí)K鐵把)
始安郡十五縣(始安平樂荔浦建陵隋化義熙龍城馬平陽朔象富川龍平桂林陽壽豪靜)
信安郡七縣(高要端溪平興樂城新興博林銅陵)
寧越郡六縣(欽江安京內(nèi)亭南賓遵化海安)
永熙郡六縣(瀧水懷德良德安遂永業(yè)永熙)珠崖郡十縣(義倫感恩顏盧毗善吉安延德寧遠澄邁昌化武德)交趾郡九縣(宋平龍編朱鳶隆平交趾嘉寧新昌安人平道)九真郡七縣(九真移風胥浦隆安軍安安順日南)日南郡八縣(九德咸浦陽越裳金寧交谷安遠光安)
林邑郡四縣(象浦金山交江南極)
比景郡四縣(比景朱吾壽泠西卷)
海陰郡四縣(新容真龍多農(nóng)安樂)
▲唐時為州七十縣二百八十九
廣州十三縣岡州二縣韶州六縣循州六縣恩州三縣春州三縣賀州六縣端州二縣藤州四縣康州四縣封州二縣高州三縣南義州三縣新州二縣竇州四縣桂州十一縣昭州三縣蒙州三縣富州三縣梧州三縣潯州三縣龔州三縣郁林州五縣賓州三縣繡州三縣象州三縣柳州五縣融州三縣邕州七縣貴州四縣黨州四縣橫州三縣嚴州三縣巒州三縣羅州五縣潘州三縣容州六縣化州三縣白州五縣牢州三縣欽州五縣武州五縣廉州四縣雷州三縣禺州四縣宜州四縣芝州一縣崖州四縣儋州五縣振州五縣瓊州五縣萬安州四縣安南都護府八縣愛州六縣福祿州三縣長州四縣州四縣峰州五縣祿州三縣巖州四縣湯州三縣州四縣籠州七縣環(huán)州八縣古州三縣田州五縣山州二縣演州二縣林州三縣景州三縣
▲宋時為州三十七縣一百八廣州八縣韶州五縣南雄州二縣英州二縣循州三縣惠州四縣南恩州二縣賀州三縣肇慶府二縣藤州二縣德慶府二縣封州二縣高州三縣新州一縣靜江府十二縣昭州四縣梧州一縣潯州二縣郁林州二縣賓州三縣象州四縣柳州三縣融州三縣邕州二縣貴州一縣橫州二縣容州三縣化州二縣白州一縣欽州二縣廉州二縣雷州一縣宜州五縣儋州三縣吉陽州二縣瓊州四縣萬安州三縣廣州秦置南??ぁ6h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后漢州治於此)。吳因之,孫休以交州土壤太遠,乃徙交州治龍編;分交州置廣州(領(lǐng)郡十,治番禺)。晉、宋、齊因之。梁、陳并置都督府。隋平陳,置總管府,后又置番州。煬帝置南???。唐改為廣州,或為南???。屬嶺南道。武德四年,分新會、義寧二縣置岡州。貞觀廢岡州,復以二縣來隸。后以廣、桂、容、邕、安南五府皆隸廣州,以廣州為嶺南五府節(jié)度、五管經(jīng)略使治所。后為清海軍節(jié)度。領(lǐng)縣十三(南海、番禺、增城、四會、化蒙、懷集、氵存水、東莞、清遠、晁氵匡、氵貞陽、新會、義寧)。南漢置咸寧,以氵貞陽屬英州。宋開寶四年,以含光隸連州。五年,廢咸寧、番禺、化蒙、氵存水四縣。大觀元年,升為帥府,領(lǐng)廣南東路兵馬鈐轄,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使。貢胡椒、石、糖霜、肉豆蔻、丁香母子、零陵香、補骨脂、茴香、沒藥、沒石子、沉香、甲香、詹糖香、石斛、龜殼、水馬、{辟黽}皮、{滕}簟、領(lǐng)縣八,治南海。南海(隋縣。有番禺山,羅浮山、練洲、沉香浦)
增城(漢縣。有猊山、增水)懷集(宋縣。有驃山、建溪)清遠(隋縣。有中宿峽、金鎖潭)東莞(唐縣。有珊瑚洲)四會(漢縣)新會(晉縣)信安(本義寧縣,宋改)。
韶州春秋、戰(zhàn)國皆屬楚地。秦屬南???。二漢屬桂陽郡。吳分置始興郡,晉因之。宋改為廣興郡。齊又為始興郡。隋平陳,廢始興郡,并其地屬南海郡。
唐置韶州,或為始興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六(始興、曲江、氵貞昌、仁化、翁源、樂昌)。后改氵貞昌為保國。南漢以保國隸南雄州。宋開寶四年,以始興屬南雄州。屬廣東南路。宣和三年,以岑水場析曲江、翁源地置建福縣。貢絹、鍾乳。
領(lǐng)縣五,治曲江。曲江(漢縣。有桂山、曲江、靈芝山、韶石)樂昌(隋縣。有昌山、武溪)翁源(梁縣。有靈池山)仁化(唐縣。有白星山、潼溪、五渡水)
建福。
南雄州南漢以韶州保昌縣置雄州。宋開元四年,加“南”字,以韶州始興來屬。宣和時,賜郡名曰保昌。屬廣東路。貢絹。領(lǐng)縣二,治保昌。保昌(唐縣。有大庾嶺、樓船水、保水)始興(梁縣。有東嶠山、修仁水)。英州南漢以廣州氵貞陽縣置英州。宋開寶六年,以連州氵含光來屬。宣和二年,賜郡名曰氵貞陽。屬廣東路。貢布。領(lǐng)縣二,治氵貞陽。氵貞陽(唐縣。
有始興江,沱水)氵含光(漢縣。有堯山、淮水)。
循州秦、二漢南海郡地,晉亦然。宋屬南海、東莞、永平三郡地,齊因之。隋平陳,置循州。煬帝初州廢,置龍川郡。唐復為循州,或為海豐郡。屬嶺南道。
領(lǐng)縣六(歸善、河源、興寧、海豐、博羅、雷鄉(xiāng))。南漢以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屬惠州。宋因之,屬廣南東路。熙寧四年,置長樂縣。貢絹、{滕}盤。領(lǐng)縣三,治龍川。龍川(唐雷鄉(xiāng)縣,南漢改。有龍川江、鱷湖、博羅山)興寧(晉縣。有揭陽山、興寧江、左師山、別別溪)長樂(熙寧四年,析興寧縣置)。
惠州南漢以循州歸善縣置禎州,以歸善、海豐、博羅、河源四縣來屬。宋天禧五年,以州名犯仁宗御名,改為惠州,屬廣東路。宣和二年,賜郡名博羅。
貢甲香、{滕}箱。領(lǐng)縣四,治歸善。歸善(隋縣。有鱷池)海豐(宋縣。有龍山、南海)博羅(秦縣。有羅浮山、羅浮水)河源(南齊縣。有龍穴山、新豐江)。南恩州秦屬南海郡。二漢為合浦郡地。唐貞觀中,置恩州?;驗槎髌娇ぁ?br>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楊江、恩平、杜陵)。宋開寶九年,廢恩平、杜陵二縣。慶歷八年,改河北路貝州為恩州,乃加“”字。熙寧六年廢春州,以陽春縣來隸。
屬廣南東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陽江。陽江(唐縣。有龍龜山、恩平江)陽春(梁縣。有浮山)。春州秦屬南??ぁ6h屬合浦郡地。隋屬高涼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春州?;驗槟狭昕ぁ賻X南道。領(lǐng)縣三(陽春、羅水、流南)。宋開寶五年州廢,其地入恩州。六年,復置州,廢羅水、流南二縣;又以勤州之銅陵來屬,并勤州之富林入銅陵為一縣。景德元年,移治於陽春界石津古城。大中祥符九年,又并入新州為新春州。天禧四年,復置。領(lǐng)縣二,治陽春。熙寧六年復廢,以銅陵并入陽春為縣,屬南恩州(詳見南恩州下)。
賀州秦屬南??ぁ6h屬蒼梧郡。吳分置臨賀郡,晉因之。宋文帝改為臨慶國。齊復為臨賀郡,陳因之。隋平陳,置賀州(因賀水為名)。煬帝初,廢為縣,屬始安、熙平二郡。唐復置賀州,或為臨賀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六(臨賀、桂嶺、蕩山、富川、馮乘、封陽)。宋開寶四年,廢蕩山、封陽、馮乘。屬廣東路。大觀間,改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三,治臨賀。臨賀(漢縣。有蕩山、祥山、臨水、賀水、錫溪)富川(漢縣。有富水)桂嶺(隋縣。有桂嶺山)。
肇慶府秦屬南???。兩漢并屬蒼梧郡,晉亦然。宋、齊并屬南海郡。陳置高要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高要、平興)。宋開寶五年,廢平興。元符三年,升興慶軍節(jié)度?;兆诩次?,以潛藩,升為肇慶府。屬廣東路。又以廣州四會縣來隸。貢銀、石硯。領(lǐng)縣二,治高要。高要(漢縣。有爛柯山、端溪、高要峽、新江)四會(見廣州)。藤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并屬蒼梧郡。晉屬永平郡。隋平陳,置藤州。煬帝初州廢,后置永平郡。唐復為藤州,或為感義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寧風、感義、義昌、钅覃津)。宋開寶五年,廢寧風、感義、義昌三縣。熙寧四年,廢南儀州為岑溪縣,隸藤州。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钅覃津。钅覃津(隋縣。
有鉛穴山、钅覃江、瘴江)岑溪(有蘇羅山、龍驤水)。德慶府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晉分置晉康郡,宋、齊以下因之。隋平陳,廢晉康,并入信安郡(今高要郡也)。唐復為康州,或為晉康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端溪、悅城、晉康、都城)。宋開寶五年廢州,以悅城、晉康、都城并入端溪,以隸端州,尋復置州。以廢瀧州之瀧水來屬。六年,以瀧州之開陽、建水、嶺南三縣并入瀧水為一縣。紹興元年,以高宗潛藩,升為德慶府。十四年,永慶軍節(jié)度。屬廣東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端溪。端溪(漢縣。有端山、西江、郁水)瀧水(隋縣。有靈陽山、羅田水)。
封州晉以前土地與康州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煬帝初,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唐復置封州,或為臨封郡。
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封川、開建)宋屬廣南東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封川。封川(隋縣。有西江)開建(唐縣。有忠讜山、封溪水)。
高州秦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高涼郡,晉因之。初,吳又立高興郡;晉亦有之,其后悉并於高涼郡。齊亦為高涼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陳,郡廢,而高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屬高涼、永熙二郡地。唐復為高州,或為高涼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良德、保定、電白)。宋開寶五年,廢良德、保定,又廢潘州,以其南巴、潘水二縣并入茂名來屬。景德元年,并入竇州,移治茂名。三年復置,以二縣還隸。熙寧四年,廢竇州,以信宜縣來屬。屬廣西路。
貢銀。領(lǐng)縣三,治電白。電白(隋縣。有高涼山)信宜(唐竇州四縣。有羅竇洞、潭水)茂名(唐潘州三縣。有潘山、潘水、毛山)。南儀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儀州。貞觀初廢,以其地屬南建州。二年,復置儀州,其后或為連城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岑溪、永業(yè)、連城)。宋開寶四年,改為南儀州。屬廣西路。五年廢州,以其地入竇州。六年復,廢連城、永業(yè)二縣,并入岑溪。熙寧四年州廢,以岑溪入藤州(詳見藤州下)。
新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晉分置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置新州。
隋屬信安郡。唐為新州,或為新興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新興、永順)。宋開寶五年,廢永順。屬廣東路。貢銀。領(lǐng)縣一:新興(唐縣。有露山、利山、新江、封水)。
竇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隋屬永熙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改為竇州?;驗閼训驴ぁ賻X南道。領(lǐng)縣四(信義、懷德、潭、特亮)。宋開寶五年,廢潭峨、懷德、特亮。熙寧四年州廢,以縣隸高州(詳見高州下)。
靜江府戰(zhàn)國時,楚國及越之交。秦為桂林郡地。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
吳分置始安郡,晉因之。宋改始安為始建國。齊復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陳,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復置始安郡。唐為桂州,或為始安郡(有越城嶺,盡謂之臨源嶺,即五嶺之一)。自荔浦以北為楚,以南為越。今靜江有中州清淑之氣,荔浦相距才百余里,遂入瘴鄉(xiāng),是天所以限楚、越也。屬嶺南道。領(lǐng)縣十一(臨桂、理定、靈川、陽朔、永福、荔浦、義寧、修仁、恭化、古、全義)。后為下都督,靜江軍節(jié)度,桂管都防御、觀察使。湖南馬氏置義寧縣。宋大觀時,升為帥府。頭廣南西路兵馬鈐轄,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使。紹興三年,以高宗初潛,升為靜江府。貢銀、桂心。領(lǐng)縣十二,治臨桂。臨桂(唐縣。有獨秀山、維山、桂江)靈川(唐縣。有靈巖川、銀江、甘水)興安(唐全義縣,宋改。有海陽山、漓江、湘水)陽朔(梁縣。有陽朔山、烏詐夷人、竹王祠)永福(唐縣。有永福山、白石水)修仁(唐縣。有崇仁山,駱駝水)理定(唐縣。有橄欖山、蘭麻山、古東水)慕化(唐恭化縣,后唐改,后并入臨桂縣)荔浦(漢縣。有荔江、方山)
義寧(本義寧場,馬氏置。有思江)永寧(唐豐水縣,梁改。有豐水。后廢為鎮(zhèn)入荔浦)古(唐縣。有常安水)。
昭州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晉末屬始建國。齊屬始安郡,隋亦然。
唐武德四年,置樂州。貞觀八年,改為昭州(取昭潭為名。長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為名,則彼此皆有昭潭??さ赜姓褜?,只在江中,蓋因?qū)鶠槊?。)或曰平樂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平樂、永平、恭城)。宋開寶五年,廢永平,以廢富州之思勤、開江二縣,并入龍平來屬。熙寧五年,廢蒙州,以東區(qū)、蒙山二縣,并入立山來屬。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四,治平樂。平樂(吳縣。有縈山、平樂江、荔浦、昭岡潭)恭城(唐縣。有銀殿水、樂水)龍平(本富州二縣。有富豪山、恩負水)立山(本象州三縣。有東區(qū)山、象山)。
蒙州
富州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地。梁為開江、武成二郡地。陳置靜州,改開江、武成二郡為逍遙郡。隋平陳,并廢為縣,屬始安郡。唐又置靜州,貞觀間,改為富州(因富水名)。
梧州秦屬桂林郡。二漢為蒼梧郡,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治於此)。晉以后,并因之。梁屬成州。隋平陳,改為封州。煬帝初州廢,屬蒼梧、永平二郡地。唐為梧州,或為蒼梧郡地。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蒼梧、戎城、孟陵)。宋開寶五年,廢孟陵;熙寧四年,省戎城為鎮(zhèn),并入蒼梧。屬廣西路。貢銀、白石英。領(lǐng)縣一,蒼梧(隋縣。有火山、火泉、桂江、雷水、鱷魚池、士燮冢)。
潯州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并屬郁林郡。隋屬永平、郁林二郡地。唐置潯州,或為潯江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桂平、宣化、大賓),后廢大賓。宋開寶五年,廢宣化。紹興六年,廢龔州,以地來隸。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桂平。桂平(梁縣。有潯江、郁江)平南(本龔州,領(lǐng)六縣,開寶五年,并為一縣;又以思明州之武郎縣來屬。俄復廢武郎,只作平南一縣。紹興時,廢龔州來隸。有石勞山、龔江)。龔州秦屬桂林郡。二漢屬蒼梧、郁林二郡地,晉因之。唐置龔州,或為臨江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六(平南、大同、武林、隋建、陽川、寧風)。宋開寶五年,廢陽川、武林、隋建、大同、寧風,以武明州之武郎來屬。嘉二年,廢武郎入平南。紹興六年廢龔州,以其地入潯州。
郁林州秦為桂林郡,漢改為郁林郡,后漢亦同。梁置定州,后改為南定州。
隋平陳,改為尹州,尋改為郁林郡。唐為郁林州,或為郁林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石南、興業(yè)、郁平、潭栗、興德)。后廢石南、潭栗。宋開寶五年,廢郁平、興德,并人興業(yè)為一縣;又廢牢州,以定川、宕川并入南流;又廢平琴州之容山、懷義,黨州之撫安、善勞,并入南流為一縣。屬廣西路。貢銀、縮砂。領(lǐng)縣二,治南流。南流(木牢州、平琴州、黨州之地。有牢江、馬援營)興業(yè)(唐縣。有北斗山、小江)。
賓州秦屬桂林郡。二漢為郁林郡,晉、宋、齊因之。隋屬郁林郡。唐置賓州,或為安城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領(lǐng)方、良邪、保城)。宋開寶五年,廢瑯邪、保城二縣;廢澄州,以止戈、無虞、賀水三縣并入上林縣來屬。天禧四年,置遷江縣。屬廣西路。貢銀、藤器。領(lǐng)縣三,領(lǐng)方。領(lǐng)方(漢縣。有賓水、浮江、古漏關(guān))上林(本唐澄州三縣。有賀水、莫耶關(guān))遷江(本邕州羈縻州。有都泥山、賀水)。繡州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晉以后因之。唐平蕭銑,置繡州?;驗槌A挚?。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常林、羅繡、阿林)。宋開寶五年,廢繡州,以其地入容州普寧縣(詳見容州下)。
象州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地。吳又分置桂林郡,晉、宋、齊皆因之。
隋平陳,置象州,因象山為名。煬帝廢入始安郡。唐復置象州,或為象郡(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武化、陽壽、武仙)。
宋開寶七年,廢嚴州,以其來賓縣來屬。屬廣西路。貢金、藤器。領(lǐng)縣四,治陽壽。陽壽(唐縣。有象山、陽水)武仙(唐縣。有仙人山、郁水)武化(唐縣)
來賓(本嚴州縣,開寶中廢州,以歸化并入。有江)。
柳州秦土地與象郡同。晉以后,屬桂林郡。隋屬始安郡。唐平蕭銑,置昆州。貞觀八年,改為柳州?;驗辇埑强?。領(lǐng)縣五(馬平、龍城、洛曹、洛容、象)。
宋淳化元年,以洛封屬宜州。嘉四年,廢象縣入洛容。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三,治馬平。馬平(隋縣。有鵝山、潯江、羅池神祠)柳城(梁龍城縣,宋改。
有烏蠻山、龍江)洛容(唐縣。有洛青山、蹄江、黃洞江)。
融州土地與龍城郡同。唐置融州,或為融水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融水、黃水、武陽)。后并黃水入武陽。宋開寶五年,置羅城縣。大觀間,升為清遠軍節(jié)度。屬廣西路。貢金、桂心。領(lǐng)縣三,治融水。融水(唐縣。有融山、靈巖山、潯江)武陽(唐縣。有靈山、永平水。熙寧七年,初廢為鎮(zhèn)入融水)羅城(宋縣,本珠州洞地。熙寧初,廢為鎮(zhèn)入融水)。
邕州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屬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晉州。貞觀五年,改為邕州?;驗槔蕦幙?,建武軍節(jié)度,邕管經(jīng)略使。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七(宣化、朗寧、如和、武緣、思龍、晉興、封陵)。宋開寶五年,廢朗寧、封陵、思龍。景三年,廢如和縣入宣化、樂昌縣入武緣。又管羈縻州四十四,縣五,洞十一。貢銀。領(lǐng)縣二,治宣化。宣化(隋縣。有如和山、郁水、邕水、駱越水、武離水、羅陸水)武緣(唐縣。有武緣水、昆侖寨)。
貴州古西甌、駱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徙謫人居之。自漢以下,與郁林郡同。唐置貴州,或為懷澤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郁平、懷澤、義山、潮水)。宋開寶五年,廢懷澤、潮水、義山。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一,郁林(唐郁平縣,宋改。有龍馬山、石平)。
黨州秦桂林郡地。唐永淳元年,開古黨洞置黨州?;驗閷幦士?。屬嶺南道。
領(lǐng)縣四(善勞、撫安、善文、寧仁)。宋開寶七年,廢黨州,以其地入郁林州之南流縣(詳見郁林州下)。橫州秦桂林郡。二漢郁林、合浦二郡地。吳置寧浦郡,晉因之,宋、齊不改。梁又分置簡陽郡。隋平陳,二郡并廢,置簡州,后又為緣州。煬帝廢州,屬郁林郡。唐為橫州,或為寧浦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寧浦、從化、樂山)宋開寶二年,廢樂山、從化又廢巒州,以武羅、靈竹并入永定來屬。貢銀。領(lǐng)縣二,治寧浦。寧浦(晉縣。有巒山、鳴石山、郁江、鱷江)永定(本巒州三縣,開寶中廢州,并為一縣來屬)。嚴州秦桂林郡地。唐干封三年,置嚴州。或為修德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來賓、歸化、修德)。宋開寶七年,廢嚴州,以修德歸化屬來賓,隸象州(詳見象州下)。
巒州秦屬郁林郡。唐置淳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定郡;干元元年,復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永定、武羅、靈竹)。宋開寶二年,廢巒州,以其地屬橫州(詳見橫州下)。
羅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地。宋屬高涼郡,齊因之。梁、陳置羅州(因宋置羅縣為名)及高興郡。隋平陳,郡廢,羅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高涼郡。唐復為羅州,或為招義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羅城、吳川、南河、招義、零綠)。宋開寶四年,廢羅州,以其地并為吳川一縣,入化州(詳見化州下)。
潘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巖州。貞觀八年,改為潘州?;驗槟吓丝?。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茂名、南巴、潘水)。宋開寶五年,廢潘州,以其地并入茂名一縣,入高州(詳見高州下)。
容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地。唐平蕭銑后,置銅州。貞觀八年,改為容州(州有容山)?;驗槠諏幙ぃㄖ菽先ト嗬?,有兩石相對,狀若關(guān)門,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guān)。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由此路,立碑,石龜尚在。昔時往交,皆由此關(guān)。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云:
“鬼門關(guān),十人去,九不還?!保賻X南道。為下都督、經(jīng)略。領(lǐng)縣六(北流、渭龍、普寧、羅竇、欣道、陵城)。宋屬廣西路,為寧遠軍節(jié)度。開寶五年,廢欣道、渭龍、陵城,又廢繡州、順州、禺州,以其地入焉。貢銀、朱砂。領(lǐng)縣三,治普寧。普寧(隋縣。宋廢繡州,常林、阿林、羅繡三縣并入。有容山、繡江)陸川(唐縣。宋廢順州,以龍豪、溫水、龍化、南河四縣并入。有雞籠山、龍化水)北流(隋縣。宋廢禺州,以石、扶來、羅辦三縣并入。有句漏山、鬼門關(guān))。
化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置辯州,或為陵水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石龍、陵羅、龍化)。后廢龍化。宋開寶五年,廢陵羅,又以廢羅州之吳川來屬。太平興國五年,改名化州。屬廣西路。貢銀、高良姜。領(lǐng)縣二,治石龍。
石龍(隋縣。有石龍江、陵水、羅水)吳川(本羅州,宋廢其州,并入?yún)谴ㄒ豢h來屬。有黎山、吳川水)。
白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平蕭銑,於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或為南昌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博白、龍豪、南昌、建寧、周羅)。后廢龍豪。
宋開寶五年,廢南昌、建寧、周羅并作博白一縣。政和元年廢,以其地隸郁林州;三年復。紹興間,復廢為縣,隸郁林州。貢銀、縮砂。領(lǐng)縣一,博白(唐縣。有博白山、博白水、周羅山、周羅水、綠珠江、綠珠井)。
牢州秦為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置。宋分置南流郡。
齊、梁曰定川郡。隋屬合浦郡。唐置義州,后改為智州,又改為牢州。或為定州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南流、定川、宕川)。宋開寶五年,廢牢州,以定川、宕川并入南流為一縣,屬郁林州(詳見郁林州下)。
欽州晉以前與白州同。宋、齊以來,置宋壽郡。梁又置安州。隋平陳郡廢,而安州如故,后改安州為欽州。煬帝初州廢,置寧越郡。唐為欽州,或為寧越郡。
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欽江、靈山、尊化、內(nèi)亭、保京)。宋屬廣西路。開寶五年,廢遵化、欽江、內(nèi)亭三縣。貢高良姜、翡翠毛。領(lǐng)縣二,治靈山。靈山(唐縣。有桂山、欽水、羅彌水)安遠(唐保京縣,宋改。有安京山、如洪江,羅浮山、水)。
武州土地與安南府同。唐置武州,或為武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武勞、如馬、武緣、武、梁山)。宋為邕州所管右江道羈縻州。
廉州秦象郡地。漢置合浦郡,后漢同。吳改為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及越州(領(lǐng)郡三,治於此。時西江督護陳伯紹請置,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zhèn),穿山為城門,威服貍、獠)。齊又因之。煬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置合浦郡。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為合浦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合浦、封山、蔡龍、大廉)。宋開寶五年,廢封山、蔡龍、大廉,移州治於長沙場,置石康縣。太平興國八年,改太平軍,移治海門鎮(zhèn)。咸平元年,復舊。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合浦。合浦(漢縣。有合浦、銅船湖、珠池)石康(本常樂州,宋并為縣)。
雷州秦象郡地。二漢以后,并屬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淝為合州,此為南合州。隋平陳不改,煬帝初州廢,屬合浦郡。唐置雷州,或為??悼?。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遂溪、徐聞)。宋開寶五年,廢徐聞、遂溪。屬廣西路。貢班竹。領(lǐng)縣一,??担ㄓ星胬咨?、擎雷水、冠頭一寨)。
禺州秦屬象郡。唐置宕州,后改為東州,又改為禺州?;驗闇厮?。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石、溫水、陸川、扶桑)。宋開寶五年,廢禺州,以其四縣并作北流一縣,屬容州(詳見容州下)。
宜州土地與安南府同。秦屬象郡,后沒於蠻夷。唐開置粵州,干封中,更名宜州。天寶元年,曰龍水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龍水、崖山、東璽、天河)。
五代時,為楚馬氏所有。后入南漢,省崖山、東璽。宋淳化元年,以柳州洛曹縣來屬。慶歷三年,廢芝州,以其地來屬。屬廣西路。貢生豆蔻、草豆蔻、銀。領(lǐng)縣五,治龍水。龍水(唐縣。有武鵝山、龍口江)洛曹(唐縣。有洛棱山)天河(唐縣。有溪江)忻城(唐芝州治)思恩(唐環(huán)州地,后沒蠻夷。慶歷八年,來屬)。
芝州土地與安南府同。唐為芝州,或為忻城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一:忻城。
宋慶歷三年,隸宜州(詳見宜州下)。
崖州海中之洲也(其洲方千里)。漢武置珠崖、儋耳二郡;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又罷珠崖郡,以其阻納數(shù)反,故罷棄之。與今??悼ぶ炻効h對,自徐聞徑渡,便風揚帆,一日一夕即至。梁置崖州。隋置珠崖郡。唐為崖州,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舍城、隆邁、文昌、臨高)。宋廢,屬瓊州,而以唐之振州為崖州(詳見瓊州下)。
儋州土地與珠崖郡同。漢置儋耳郡。唐置儋州,或為昌化郡。屬嶺南道。
領(lǐng)縣五(義倫、昌化、感恩、洛陽、富羅)。南漢廢富羅。宋廢洛陽。熙寧六年,降為昌化軍。屬廣西路。貢高良姜、銀。領(lǐng)縣三,治宜倫。宜倫(隋義倫縣,宋改。有毗耶山、耶山、倫江)昌化(隋縣。有昌化石、南崖江)感恩(隋縣。有感勞山、氵南龍江)。
吉陽軍土地與崖州同。隋置臨振郡。唐置振州,或為延德郡。領(lǐng)縣五(寧遠、延德、吉陽、臨川、落屯)。南漢省延德、臨川、落屯。宋開寶五年,改振州為崖州。熙寧六年,降為珠崖軍。政和七年,改吉陽郡。今軍城非崖與振之舊,乃舊吉陽縣基也。貢高良姜。領(lǐng)縣二,治寧遠。寧遠(隋縣)吉陽(唐縣)。熙寧六年,二縣并省為鎮(zhèn),紹興復為縣。
瓊州土地與珠崖郡同。唐割崖州置瓊州,或為瓊山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瓊山、曾口、容瓊、樂會、顏羅)。自干封后,沒山洞蠻。貞元五年復;七年,省容瓊。五代時,省曾口、顏羅。宋開寶五年,廢崖州,以舍城、文昌、澄邁三縣來屬。熙寧四年,省舍城。大觀元年,割樂會隸萬安軍;是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鎮(zhèn)州,賜軍額為靖海軍節(jié)度。政和元年,鎮(zhèn)慶廢,以其地及軍額來歸。屬廣西路。貢銀、檳榔。領(lǐng)縣四,治瓊山。瓊山(唐縣。有瓊山)澄邁(隋縣。有澄邁山)文昌(唐縣。有紫貝山、那射水)臨高(唐縣。有南歸水)。
萬安軍州土地與珠崖同。唐置萬安州,或為萬安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萬寧、陵水、富、博遼)。南漢省富、博遼。宋屬廣西路。至大觀元年,以瓊州樂會縣來隸。貢銀。領(lǐng)縣三,治萬寧。萬寧(唐縣。有赤隴山、金仙水)陵水(唐縣。有靈山、陵柵水)樂會(唐縣。有氵南泰水)。
安南都護府古駱越之地。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廣,若并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交趾)。后漢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治於此)晉、宋、齊并因之(晉領(lǐng)郡七,宋領(lǐng)郡五,齊領(lǐng)郡九,皆治於此)。
宋又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趾郡地,梁陳因之。隋平陳,廢郡,置交州。煬帝初州廢,置交趾郡。唐為交州,交趾后改曰安南都護府。屬嶺南道。貢蕉、檳榔、鮫革、蚺蛇膽、翠羽。領(lǐng)縣八,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朱鳶(吳軍晉縣地。
舊置武平郡。鳶以專反)龍編(漢舊縣)太平交趾(漢龍編縣地)武平(吳舊縣)平道(齊置昌國縣)南定(唐縣)。宋初,為丁璉所據(jù),其后黎氏、李氏、陳氏世據(jù)安南之地。
石湖范氏《桂海虞衡志》曰:余按交趾之名,其來最久?!锻踔啤吩唬骸澳戏皆恍U、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鄙w涅其面額,至今猶然?!短饭珪罚?br>“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龍沙,東至於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屬?!毖詷O南也。漢武帝始置交趾郡,去洛陽萬一千里,歷代置守,今獨為蠻方?!队洝吩唬耗戏皆恍U、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記與雕題同言,則其人形必小異。
《交州記》云:交趾之人出南定縣,足骨無節(jié),身有毛,臥者更扶。始得起《山海經(jīng)》亦言,交陘國,人交脛。郭璞云:腳脛曲戾相交,故謂之交趾。今安南地乃漢、唐郡縣,其人百骸,與華無異。愛州,唐姜公輔實生之,何嘗有交脛等說。
或傳安南有播流山,環(huán)數(shù)百里,皆如鐵圍,不可攀躋,中有土田,惟一竅可入,而嘗自窒之,人物詭怪,不與外人通。疑此是古交趾地,必有能辯之者。
愛州秦象郡地。漢武帝置九真郡,后漢同。晉亦屬九真郡,宋、齊因之。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唐為愛州,或為九真郡。屬嶺南道。貢紗、纟、孔雀尾。領(lǐng)縣六:九真安順崇平日南(并漢居縣地)無編(漢舊縣。又有漢西于縣故城,今在縣東)軍寧。宋無此州。
福祿州土地與九真郡同。唐總章二年,初智州剌史唐謝法成招懇生獠昆明、北樓等七千余落,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祿州?;驗楦5摽?。屬嶺南道。貢白蠟、紫礦。領(lǐng)縣三:柔遠唐林福祿。宋無此州。
長州歷代地理與福祿州同。唐立長州,天寶元年,曰文陽郡。貢金。領(lǐng)縣四:文陽銅蔡長山其常。宋無此州。
州古越裳氏國,重九譯者也。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分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置州,后為日南郡。唐為州,或為日南郡。屬嶺南道。
貢金、金泊、黃屑、象牙、犀角、沈香、斑竹。領(lǐng)縣四:九德(晉縣)越裳(吳縣)懷浦陽(晉縣)。宋無此州。
峰州古文朗國(有文明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改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置興州。隋平陳,郡廢,改為峰州。
煬帝初州廢,并入交趾郡。唐武德四年,以交趾郡之嘉寧置峰州。屬嶺南道。貢銀、{滕}器、白蠟、蚺蛇膽、豆蔻。領(lǐng)縣五:嘉寧承化新昌(并漢{米鹿}泠縣地。{米鹿}音麋)嵩山珠祿。宋無此州。
陸州秦象郡地。漢以來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寧???。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帝初州廢,并地入寧越郡。唐復置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州界有陸水)?;驗橛裆娇?。屬嶺南道。貢銀、玳瑁、{辟黽}皮、翠羽、甲香。
領(lǐng)縣三:鳥雷寧海華清。宋無此州。
巖州土地與合浦郡同。唐調(diào)露中,析橫、貴二州立,以巖岡之地因以為名。
天寶時,曰常樂郡。屬嶺南道。貢金。領(lǐng)縣四:常樂恩封高城石巖。宋無此州。
湯州秦屬象郡。唐置湯州,或為湯泉郡。屬嶺南道。貢金。領(lǐng)縣三:湯泉祿水羅韶。宋無此州。
州隋大將軍劉方始開此路,置鎮(zhèn)守,尋廢不通。唐貞觀中,清平公李弘節(jié)尋劉方故道,開置州,以達交趾。今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州界有水)。其后或為臨潭郡。屬嶺南道。貞元后,沒於蠻夷,名存而已。領(lǐng)縣四:
江波零鵠山弘遠。宋無此州。
籠州唐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弘節(jié)招降生蠻,置籠州?;驗榉瞿峡ぁ賻X南道。領(lǐng)縣七:武勒武禮羅籠扶南龍賴武觀武江。宋無此州。
環(huán)州唐李弘節(jié)開招生蠻置?;驗檎娇?。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八:福零正平龍源饒勉思恩武名歌良蒙都。宋無此州。古州土地與州同。唐李弘節(jié)開夷獠置。屬嶺南道。貢蠟。領(lǐng)縣三:樂山古書樂興。宋無此州。
田州唐開元中開蠻洞,立甲州?;驗闄M山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都救惠佳武龍橫山如賴。宋無此州。
山州歷代地理與州同。唐立山州,或為龍池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貞元末廢。龍池盆山。宋無此州。
演州歷代地理與州同。唐武德五年,立州。貞觀九年,改為演州,而別立州。十六年州廢,入州。廣德二年,析州復立。本忠義郡,亦曰龍池郡,又曰演水郡。元立六縣,后廢思農(nóng)、武郡、武容、武金四縣。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忠義龍池宋無此州。
林州秦象郡。漢日南地,東漢因之。晉、宋以后,為林邑所據(jù)。隋大業(yè)元年,平林邑,立沖州,尋改為林邑郡。唐初,立林州。貞觀九年,綏懷林邑,乃寄治於州之南境(漢末日,南郡象林縣功曹區(qū)連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后有范熊、范文、范諸農(nóng)相繼自立,累世不賓。至隋平之,立沖州,后改為林邑郡。
唐貞觀中,其君長修職貢,乃於州南境僑立林州及林邑縣,以羈縻之,非正林邑也)。屬嶺南道。貞元末廢。領(lǐng)縣三:林邑(漢象林郡)金龍海界。宋無此州。
景州歷代地理與林州同。隋大業(yè)元年,平林邑,立蕩州,尋改為比景郡。
唐初,并為七州,又更名曰南景州。貞觀二年,綏懷林邑,乃寄治於州之南境。
八年,曰景州(比景,漢、晉屬日南郡,后為林邑所據(jù)。比讀如芘蔭之芘。晉九真太守灌遂討林邑,其王范佛降,乃於其國五月五日立八尺表,日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比景以南皆開北戶,以向日。唐於州南境,僑立景州及比景縣,非正比景也)。屬嶺南道。貞元末廢。領(lǐng)縣三:比景由文朱吾。宋無此州。
按:演、林、景三州,秦、漢為郡縣。漢末,沒於林邑,隋復取之。唐初,置此三郡,至貞元間方廢,而《唐史·地理志》及杜氏《通典》俱不載,故取歐陽《輿地廣記》中所載以補之。
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或云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后。按甌越、閩越,禹后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種也,故《輿地志》云,東南有二越,其義詳矣?;蛟蛔越恢褐领稌甙饲Ю?,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得盡云少康之后),古謂之雕題(謂雕題刻其額也。
《禮記·王制》曰:“南方曰雕題?!保?,非禹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晉書》、《隋書》并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鎮(zhèn)藪,則《禹貢》、《職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得漢之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曰南,皆其分也。今南海、義寧、海豐、恩平、南陽、招義、臨賀、高要、潯江、感義、臨江、扶南、晉康、臨封、開陽、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蒙山、正平、開江、連城、郁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新興、新寧、陵水、南昌、寧越、定川、寧浦、橫山、修德、龍池、安南、武、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安樂、海康、蒼梧、懷德、臨潭、樂古、溫水、湯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漢零陵、桂陽,今始安之北境及始興,皆宜屬楚)。秦始皇略定揚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嶺嶠,時有五處。塞上嶺一也,今南安郡大庾嶺是。騎田嶺二也,今桂陽郡臘嶺是。都龐嶺三也,今江華郡永明嶺是。渚嶺四也,亦江華界白芒嶺是。越城嶺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臨源嶺是。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也)。后遣任囂攻取陸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豐、恩平、南陵、臨賀、高要、感義、晉康、臨封、開陽、高涼、連城、新興、銅陵、懷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樂、蒙山、開江、潯江、蒼梧、臨江、郁林、平琴、安城、賀永、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浦、橫山、德、龍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海康、溫水、湯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任囂病且死,召趙佗謂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shù)千里,可以為國。”遂以趙佗為南海尉)。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封之。佗后數(shù)代,其相呂嘉反叛,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討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蒼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并舊九郡是)。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時,以其數(shù)反,罷棄之)。后兼置交趾刺史(領(lǐng)七郡)。其余土宇,自漢以后,歷代開拓(今臨潭、扶南、正平、樂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安等郡是)。
后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征側(cè)、妹征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之,自立為交趾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diào)立城郭,置井邑。至獻帝,乃立為交州(領(lǐng)郡七。時張津為交趾剌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共上表請立為州,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是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縣,即今郡縣也,尋又移理龍編)。其邊州,詔使持節(jié),給鼓吹,以重威鎮(zhèn),加九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并屬吳,仍分為廣州(領(lǐng)郡三,理番禺)。后蜀以建寧太守遙領(lǐng)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交、廣二州(并因前代,交領(lǐng)郡七,廣領(lǐng)郡六)。宋分為廣州(領(lǐng)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領(lǐng)郡五,理龍編)、越州(領(lǐng)郡三,理臨漳,今合浦郡)。齊并因之(廣州領(lǐng)郡二十三,交州領(lǐng)郡九,越州領(lǐng)郡二十)。梁、陳以來,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唐分十五部,此為嶺南道。五代時,為劉氏所據(jù)。宋干德四年,平南漢,始盡得嶺南之地,分為廣南東路、西路。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父子別業(yè),父貧乃有質(zhì)身於子者。其富豪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又多構(gòu)仇怨,欲相攻擊,則叩此鼓,到者如。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尉佗於漢,自稱“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故里人呼其所尊為“長老”也。言訛,故又稱“都老”云)。
珠環(huán)海,尤難賓服,是以漢室嘗罷棄之(漢元帝時,珠數(shù)反叛,賈捐之上書,言不可煩中國師徒,請罷棄命。從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強吏懦,豪富兼并,役屬貧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輕悍,易興迷節(jié)。(自尉佗、征側(cè)之后,無代不有攜亂,故《蕭齊志》云:“憑恃遠險,隱伏巖障,恣行寇盜,略無編戶?!保?br>爰自前代,至於唐朝,多委舊德重臣,撫寧其地也。
◎古南越歷代沿革之圖▲秦時為郡三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漢時為郡七縣五十五
南??ちh(番禺博羅中宿龍川四會揭陽)
郁林郡十二縣(布山安廣阿林廣郁潭中臨塵定周增食中留桂林領(lǐng)方雍雞)
蒼梧郡十縣(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馮乘富川荔浦臨賀猛陵)
交趾郡十縣(羸婁安定茍漏 {米鹿}泠北帶稽徐西于龍編曲易朱鳶)
合浦郡五縣(徐聞高涼合浦臨允朱盧)
日南郡五縣(朱吾北景盧容西卷象林)
九真郡七縣(胥浦移風都龐余發(fā)咸無切無編)
▲晉時為郡十七縣一百二十
南??ちh(番禺四會增城博羅龍川平夷)
臨賀郡六縣(臨賀謝沐馮乘封陽興安富川)始安郡七縣(始安始陽平樂荔浦常安熙平永豐)
高涼郡三縣(安寧高涼恩平)
始興郡七縣(曲江桂陽始興舍氵匡氵貞陽中宿陽山)
高興郡五縣(廣化海安化平黃陽西平)蒼梧郡十二縣(廣信端溪高要建陵鄣平農(nóng)城元臨允新寧猛陵都羅武城)
郁林郡九縣(布山阿林新邑晉平郁平領(lǐng)方武熙安廣始建)
桂林郡八縣(潭中武豐粟平羊平龍剛夾陽武城軍騰)
合浦郡六縣(合浦南平蕩昌徐聞毒質(zhì)珠官)
日南郡五縣(象林盧容朱吾西卷比景)
交趾郡十四縣(龍編茍漏望海晁婁曲易交興北帶稽徐西于武寧朱鳶安定南定海平)
九德郡八縣(九德咸南陵陽遂扶苓曲胥浦陽都氵交)
九真郡七縣(胥浦移風津梧建初常樂扶樂松原)
武平郡七縣(武平武興進山根寧安武扶安封溪)
新昌郡六縣({米鹿}泠嘉寧吳定封山臨西西道)
寧浦郡五縣(寧浦連道吳定昌平平山)
▲隋時為郡十八縣一百四十七
南海郡十五縣(南海曲江始興翁源化蒙清遠含氵匡政賓增城實安樂昌四會懷集新會義寧)
龍川郡五縣(歸善河源博羅興寧海豐)
蒼梧郡四縣(封川都城蒼梧豐陽)
高涼郡九縣(高涼電白杜原海安陽春石龍吳川茂名連江)
永平郡十一縣(永平武林隋建安基戎成寧人晁人大賓隋安普寧賀川)
郁林郡十二縣(郁林郁平領(lǐng)方阿林馬度安成寧浦樂山石南桂平嶺山宣化)
合浦郡十一縣(合浦南昌北流封山??低铣伤蹇瞪壬扯ù?zhí)K鐵把)
始安郡十五縣(始安平樂荔浦建陵隋化義熙龍城馬平陽朔象富川龍平桂林陽壽豪靜)
信安郡七縣(高要端溪平興樂城新興博林銅陵)
寧越郡六縣(欽江安京內(nèi)亭南賓遵化海安)
永熙郡六縣(瀧水懷德良德安遂永業(yè)永熙)珠崖郡十縣(義倫感恩顏盧毗善吉安延德寧遠澄邁昌化武德)交趾郡九縣(宋平龍編朱鳶隆平交趾嘉寧新昌安人平道)九真郡七縣(九真移風胥浦隆安軍安安順日南)日南郡八縣(九德咸浦陽越裳金寧交谷安遠光安)
林邑郡四縣(象浦金山交江南極)
比景郡四縣(比景朱吾壽泠西卷)
海陰郡四縣(新容真龍多農(nóng)安樂)
▲唐時為州七十縣二百八十九
廣州十三縣岡州二縣韶州六縣循州六縣恩州三縣春州三縣賀州六縣端州二縣藤州四縣康州四縣封州二縣高州三縣南義州三縣新州二縣竇州四縣桂州十一縣昭州三縣蒙州三縣富州三縣梧州三縣潯州三縣龔州三縣郁林州五縣賓州三縣繡州三縣象州三縣柳州五縣融州三縣邕州七縣貴州四縣黨州四縣橫州三縣嚴州三縣巒州三縣羅州五縣潘州三縣容州六縣化州三縣白州五縣牢州三縣欽州五縣武州五縣廉州四縣雷州三縣禺州四縣宜州四縣芝州一縣崖州四縣儋州五縣振州五縣瓊州五縣萬安州四縣安南都護府八縣愛州六縣福祿州三縣長州四縣州四縣峰州五縣祿州三縣巖州四縣湯州三縣州四縣籠州七縣環(huán)州八縣古州三縣田州五縣山州二縣演州二縣林州三縣景州三縣
▲宋時為州三十七縣一百八廣州八縣韶州五縣南雄州二縣英州二縣循州三縣惠州四縣南恩州二縣賀州三縣肇慶府二縣藤州二縣德慶府二縣封州二縣高州三縣新州一縣靜江府十二縣昭州四縣梧州一縣潯州二縣郁林州二縣賓州三縣象州四縣柳州三縣融州三縣邕州二縣貴州一縣橫州二縣容州三縣化州二縣白州一縣欽州二縣廉州二縣雷州一縣宜州五縣儋州三縣吉陽州二縣瓊州四縣萬安州三縣廣州秦置南??ぁ6h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后漢州治於此)。吳因之,孫休以交州土壤太遠,乃徙交州治龍編;分交州置廣州(領(lǐng)郡十,治番禺)。晉、宋、齊因之。梁、陳并置都督府。隋平陳,置總管府,后又置番州。煬帝置南???。唐改為廣州,或為南???。屬嶺南道。武德四年,分新會、義寧二縣置岡州。貞觀廢岡州,復以二縣來隸。后以廣、桂、容、邕、安南五府皆隸廣州,以廣州為嶺南五府節(jié)度、五管經(jīng)略使治所。后為清海軍節(jié)度。領(lǐng)縣十三(南海、番禺、增城、四會、化蒙、懷集、氵存水、東莞、清遠、晁氵匡、氵貞陽、新會、義寧)。南漢置咸寧,以氵貞陽屬英州。宋開寶四年,以含光隸連州。五年,廢咸寧、番禺、化蒙、氵存水四縣。大觀元年,升為帥府,領(lǐng)廣南東路兵馬鈐轄,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使。貢胡椒、石、糖霜、肉豆蔻、丁香母子、零陵香、補骨脂、茴香、沒藥、沒石子、沉香、甲香、詹糖香、石斛、龜殼、水馬、{辟黽}皮、{滕}簟、領(lǐng)縣八,治南海。南海(隋縣。有番禺山,羅浮山、練洲、沉香浦)
增城(漢縣。有猊山、增水)懷集(宋縣。有驃山、建溪)清遠(隋縣。有中宿峽、金鎖潭)東莞(唐縣。有珊瑚洲)四會(漢縣)新會(晉縣)信安(本義寧縣,宋改)。
韶州春秋、戰(zhàn)國皆屬楚地。秦屬南???。二漢屬桂陽郡。吳分置始興郡,晉因之。宋改為廣興郡。齊又為始興郡。隋平陳,廢始興郡,并其地屬南海郡。
唐置韶州,或為始興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六(始興、曲江、氵貞昌、仁化、翁源、樂昌)。后改氵貞昌為保國。南漢以保國隸南雄州。宋開寶四年,以始興屬南雄州。屬廣東南路。宣和三年,以岑水場析曲江、翁源地置建福縣。貢絹、鍾乳。
領(lǐng)縣五,治曲江。曲江(漢縣。有桂山、曲江、靈芝山、韶石)樂昌(隋縣。有昌山、武溪)翁源(梁縣。有靈池山)仁化(唐縣。有白星山、潼溪、五渡水)
建福。
南雄州南漢以韶州保昌縣置雄州。宋開元四年,加“南”字,以韶州始興來屬。宣和時,賜郡名曰保昌。屬廣東路。貢絹。領(lǐng)縣二,治保昌。保昌(唐縣。有大庾嶺、樓船水、保水)始興(梁縣。有東嶠山、修仁水)。英州南漢以廣州氵貞陽縣置英州。宋開寶六年,以連州氵含光來屬。宣和二年,賜郡名曰氵貞陽。屬廣東路。貢布。領(lǐng)縣二,治氵貞陽。氵貞陽(唐縣。
有始興江,沱水)氵含光(漢縣。有堯山、淮水)。
循州秦、二漢南海郡地,晉亦然。宋屬南海、東莞、永平三郡地,齊因之。隋平陳,置循州。煬帝初州廢,置龍川郡。唐復為循州,或為海豐郡。屬嶺南道。
領(lǐng)縣六(歸善、河源、興寧、海豐、博羅、雷鄉(xiāng))。南漢以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屬惠州。宋因之,屬廣南東路。熙寧四年,置長樂縣。貢絹、{滕}盤。領(lǐng)縣三,治龍川。龍川(唐雷鄉(xiāng)縣,南漢改。有龍川江、鱷湖、博羅山)興寧(晉縣。有揭陽山、興寧江、左師山、別別溪)長樂(熙寧四年,析興寧縣置)。
惠州南漢以循州歸善縣置禎州,以歸善、海豐、博羅、河源四縣來屬。宋天禧五年,以州名犯仁宗御名,改為惠州,屬廣東路。宣和二年,賜郡名博羅。
貢甲香、{滕}箱。領(lǐng)縣四,治歸善。歸善(隋縣。有鱷池)海豐(宋縣。有龍山、南海)博羅(秦縣。有羅浮山、羅浮水)河源(南齊縣。有龍穴山、新豐江)。南恩州秦屬南海郡。二漢為合浦郡地。唐貞觀中,置恩州?;驗槎髌娇ぁ?br>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楊江、恩平、杜陵)。宋開寶九年,廢恩平、杜陵二縣。慶歷八年,改河北路貝州為恩州,乃加“”字。熙寧六年廢春州,以陽春縣來隸。
屬廣南東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陽江。陽江(唐縣。有龍龜山、恩平江)陽春(梁縣。有浮山)。春州秦屬南??ぁ6h屬合浦郡地。隋屬高涼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春州?;驗槟狭昕ぁ賻X南道。領(lǐng)縣三(陽春、羅水、流南)。宋開寶五年州廢,其地入恩州。六年,復置州,廢羅水、流南二縣;又以勤州之銅陵來屬,并勤州之富林入銅陵為一縣。景德元年,移治於陽春界石津古城。大中祥符九年,又并入新州為新春州。天禧四年,復置。領(lǐng)縣二,治陽春。熙寧六年復廢,以銅陵并入陽春為縣,屬南恩州(詳見南恩州下)。
賀州秦屬南??ぁ6h屬蒼梧郡。吳分置臨賀郡,晉因之。宋文帝改為臨慶國。齊復為臨賀郡,陳因之。隋平陳,置賀州(因賀水為名)。煬帝初,廢為縣,屬始安、熙平二郡。唐復置賀州,或為臨賀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六(臨賀、桂嶺、蕩山、富川、馮乘、封陽)。宋開寶四年,廢蕩山、封陽、馮乘。屬廣東路。大觀間,改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三,治臨賀。臨賀(漢縣。有蕩山、祥山、臨水、賀水、錫溪)富川(漢縣。有富水)桂嶺(隋縣。有桂嶺山)。
肇慶府秦屬南???。兩漢并屬蒼梧郡,晉亦然。宋、齊并屬南海郡。陳置高要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高要、平興)。宋開寶五年,廢平興。元符三年,升興慶軍節(jié)度?;兆诩次?,以潛藩,升為肇慶府。屬廣東路。又以廣州四會縣來隸。貢銀、石硯。領(lǐng)縣二,治高要。高要(漢縣。有爛柯山、端溪、高要峽、新江)四會(見廣州)。藤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并屬蒼梧郡。晉屬永平郡。隋平陳,置藤州。煬帝初州廢,后置永平郡。唐復為藤州,或為感義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寧風、感義、義昌、钅覃津)。宋開寶五年,廢寧風、感義、義昌三縣。熙寧四年,廢南儀州為岑溪縣,隸藤州。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钅覃津。钅覃津(隋縣。
有鉛穴山、钅覃江、瘴江)岑溪(有蘇羅山、龍驤水)。德慶府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晉分置晉康郡,宋、齊以下因之。隋平陳,廢晉康,并入信安郡(今高要郡也)。唐復為康州,或為晉康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端溪、悅城、晉康、都城)。宋開寶五年廢州,以悅城、晉康、都城并入端溪,以隸端州,尋復置州。以廢瀧州之瀧水來屬。六年,以瀧州之開陽、建水、嶺南三縣并入瀧水為一縣。紹興元年,以高宗潛藩,升為德慶府。十四年,永慶軍節(jié)度。屬廣東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端溪。端溪(漢縣。有端山、西江、郁水)瀧水(隋縣。有靈陽山、羅田水)。
封州晉以前土地與康州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煬帝初,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唐復置封州,或為臨封郡。
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封川、開建)宋屬廣南東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封川。封川(隋縣。有西江)開建(唐縣。有忠讜山、封溪水)。
高州秦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高涼郡,晉因之。初,吳又立高興郡;晉亦有之,其后悉并於高涼郡。齊亦為高涼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陳,郡廢,而高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屬高涼、永熙二郡地。唐復為高州,或為高涼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良德、保定、電白)。宋開寶五年,廢良德、保定,又廢潘州,以其南巴、潘水二縣并入茂名來屬。景德元年,并入竇州,移治茂名。三年復置,以二縣還隸。熙寧四年,廢竇州,以信宜縣來屬。屬廣西路。
貢銀。領(lǐng)縣三,治電白。電白(隋縣。有高涼山)信宜(唐竇州四縣。有羅竇洞、潭水)茂名(唐潘州三縣。有潘山、潘水、毛山)。南儀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儀州。貞觀初廢,以其地屬南建州。二年,復置儀州,其后或為連城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岑溪、永業(yè)、連城)。宋開寶四年,改為南儀州。屬廣西路。五年廢州,以其地入竇州。六年復,廢連城、永業(yè)二縣,并入岑溪。熙寧四年州廢,以岑溪入藤州(詳見藤州下)。
新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晉分置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置新州。
隋屬信安郡。唐為新州,或為新興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新興、永順)。宋開寶五年,廢永順。屬廣東路。貢銀。領(lǐng)縣一:新興(唐縣。有露山、利山、新江、封水)。
竇州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隋屬永熙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改為竇州?;驗閼训驴ぁ賻X南道。領(lǐng)縣四(信義、懷德、潭、特亮)。宋開寶五年,廢潭峨、懷德、特亮。熙寧四年州廢,以縣隸高州(詳見高州下)。
靜江府戰(zhàn)國時,楚國及越之交。秦為桂林郡地。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
吳分置始安郡,晉因之。宋改始安為始建國。齊復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陳,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復置始安郡。唐為桂州,或為始安郡(有越城嶺,盡謂之臨源嶺,即五嶺之一)。自荔浦以北為楚,以南為越。今靜江有中州清淑之氣,荔浦相距才百余里,遂入瘴鄉(xiāng),是天所以限楚、越也。屬嶺南道。領(lǐng)縣十一(臨桂、理定、靈川、陽朔、永福、荔浦、義寧、修仁、恭化、古、全義)。后為下都督,靜江軍節(jié)度,桂管都防御、觀察使。湖南馬氏置義寧縣。宋大觀時,升為帥府。頭廣南西路兵馬鈐轄,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使。紹興三年,以高宗初潛,升為靜江府。貢銀、桂心。領(lǐng)縣十二,治臨桂。臨桂(唐縣。有獨秀山、維山、桂江)靈川(唐縣。有靈巖川、銀江、甘水)興安(唐全義縣,宋改。有海陽山、漓江、湘水)陽朔(梁縣。有陽朔山、烏詐夷人、竹王祠)永福(唐縣。有永福山、白石水)修仁(唐縣。有崇仁山,駱駝水)理定(唐縣。有橄欖山、蘭麻山、古東水)慕化(唐恭化縣,后唐改,后并入臨桂縣)荔浦(漢縣。有荔江、方山)
義寧(本義寧場,馬氏置。有思江)永寧(唐豐水縣,梁改。有豐水。后廢為鎮(zhèn)入荔浦)古(唐縣。有常安水)。
昭州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晉末屬始建國。齊屬始安郡,隋亦然。
唐武德四年,置樂州。貞觀八年,改為昭州(取昭潭為名。長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為名,則彼此皆有昭潭??さ赜姓褜?,只在江中,蓋因?qū)鶠槊?。)或曰平樂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平樂、永平、恭城)。宋開寶五年,廢永平,以廢富州之思勤、開江二縣,并入龍平來屬。熙寧五年,廢蒙州,以東區(qū)、蒙山二縣,并入立山來屬。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四,治平樂。平樂(吳縣。有縈山、平樂江、荔浦、昭岡潭)恭城(唐縣。有銀殿水、樂水)龍平(本富州二縣。有富豪山、恩負水)立山(本象州三縣。有東區(qū)山、象山)。
蒙州
富州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地。梁為開江、武成二郡地。陳置靜州,改開江、武成二郡為逍遙郡。隋平陳,并廢為縣,屬始安郡。唐又置靜州,貞觀間,改為富州(因富水名)。
梧州秦屬桂林郡。二漢為蒼梧郡,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治於此)。晉以后,并因之。梁屬成州。隋平陳,改為封州。煬帝初州廢,屬蒼梧、永平二郡地。唐為梧州,或為蒼梧郡地。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蒼梧、戎城、孟陵)。宋開寶五年,廢孟陵;熙寧四年,省戎城為鎮(zhèn),并入蒼梧。屬廣西路。貢銀、白石英。領(lǐng)縣一,蒼梧(隋縣。有火山、火泉、桂江、雷水、鱷魚池、士燮冢)。
潯州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并屬郁林郡。隋屬永平、郁林二郡地。唐置潯州,或為潯江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桂平、宣化、大賓),后廢大賓。宋開寶五年,廢宣化。紹興六年,廢龔州,以地來隸。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桂平。桂平(梁縣。有潯江、郁江)平南(本龔州,領(lǐng)六縣,開寶五年,并為一縣;又以思明州之武郎縣來屬。俄復廢武郎,只作平南一縣。紹興時,廢龔州來隸。有石勞山、龔江)。龔州秦屬桂林郡。二漢屬蒼梧、郁林二郡地,晉因之。唐置龔州,或為臨江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六(平南、大同、武林、隋建、陽川、寧風)。宋開寶五年,廢陽川、武林、隋建、大同、寧風,以武明州之武郎來屬。嘉二年,廢武郎入平南。紹興六年廢龔州,以其地入潯州。
郁林州秦為桂林郡,漢改為郁林郡,后漢亦同。梁置定州,后改為南定州。
隋平陳,改為尹州,尋改為郁林郡。唐為郁林州,或為郁林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石南、興業(yè)、郁平、潭栗、興德)。后廢石南、潭栗。宋開寶五年,廢郁平、興德,并人興業(yè)為一縣;又廢牢州,以定川、宕川并入南流;又廢平琴州之容山、懷義,黨州之撫安、善勞,并入南流為一縣。屬廣西路。貢銀、縮砂。領(lǐng)縣二,治南流。南流(木牢州、平琴州、黨州之地。有牢江、馬援營)興業(yè)(唐縣。有北斗山、小江)。
賓州秦屬桂林郡。二漢為郁林郡,晉、宋、齊因之。隋屬郁林郡。唐置賓州,或為安城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領(lǐng)方、良邪、保城)。宋開寶五年,廢瑯邪、保城二縣;廢澄州,以止戈、無虞、賀水三縣并入上林縣來屬。天禧四年,置遷江縣。屬廣西路。貢銀、藤器。領(lǐng)縣三,領(lǐng)方。領(lǐng)方(漢縣。有賓水、浮江、古漏關(guān))上林(本唐澄州三縣。有賀水、莫耶關(guān))遷江(本邕州羈縻州。有都泥山、賀水)。繡州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晉以后因之。唐平蕭銑,置繡州?;驗槌A挚?。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常林、羅繡、阿林)。宋開寶五年,廢繡州,以其地入容州普寧縣(詳見容州下)。
象州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郁林郡地。吳又分置桂林郡,晉、宋、齊皆因之。
隋平陳,置象州,因象山為名。煬帝廢入始安郡。唐復置象州,或為象郡(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武化、陽壽、武仙)。
宋開寶七年,廢嚴州,以其來賓縣來屬。屬廣西路。貢金、藤器。領(lǐng)縣四,治陽壽。陽壽(唐縣。有象山、陽水)武仙(唐縣。有仙人山、郁水)武化(唐縣)
來賓(本嚴州縣,開寶中廢州,以歸化并入。有江)。
柳州秦土地與象郡同。晉以后,屬桂林郡。隋屬始安郡。唐平蕭銑,置昆州。貞觀八年,改為柳州?;驗辇埑强?。領(lǐng)縣五(馬平、龍城、洛曹、洛容、象)。
宋淳化元年,以洛封屬宜州。嘉四年,廢象縣入洛容。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三,治馬平。馬平(隋縣。有鵝山、潯江、羅池神祠)柳城(梁龍城縣,宋改。
有烏蠻山、龍江)洛容(唐縣。有洛青山、蹄江、黃洞江)。
融州土地與龍城郡同。唐置融州,或為融水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融水、黃水、武陽)。后并黃水入武陽。宋開寶五年,置羅城縣。大觀間,升為清遠軍節(jié)度。屬廣西路。貢金、桂心。領(lǐng)縣三,治融水。融水(唐縣。有融山、靈巖山、潯江)武陽(唐縣。有靈山、永平水。熙寧七年,初廢為鎮(zhèn)入融水)羅城(宋縣,本珠州洞地。熙寧初,廢為鎮(zhèn)入融水)。
邕州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后,屬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晉州。貞觀五年,改為邕州?;驗槔蕦幙?,建武軍節(jié)度,邕管經(jīng)略使。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七(宣化、朗寧、如和、武緣、思龍、晉興、封陵)。宋開寶五年,廢朗寧、封陵、思龍。景三年,廢如和縣入宣化、樂昌縣入武緣。又管羈縻州四十四,縣五,洞十一。貢銀。領(lǐng)縣二,治宣化。宣化(隋縣。有如和山、郁水、邕水、駱越水、武離水、羅陸水)武緣(唐縣。有武緣水、昆侖寨)。
貴州古西甌、駱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徙謫人居之。自漢以下,與郁林郡同。唐置貴州,或為懷澤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郁平、懷澤、義山、潮水)。宋開寶五年,廢懷澤、潮水、義山。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一,郁林(唐郁平縣,宋改。有龍馬山、石平)。
黨州秦桂林郡地。唐永淳元年,開古黨洞置黨州?;驗閷幦士?。屬嶺南道。
領(lǐng)縣四(善勞、撫安、善文、寧仁)。宋開寶七年,廢黨州,以其地入郁林州之南流縣(詳見郁林州下)。橫州秦桂林郡。二漢郁林、合浦二郡地。吳置寧浦郡,晉因之,宋、齊不改。梁又分置簡陽郡。隋平陳,二郡并廢,置簡州,后又為緣州。煬帝廢州,屬郁林郡。唐為橫州,或為寧浦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寧浦、從化、樂山)宋開寶二年,廢樂山、從化又廢巒州,以武羅、靈竹并入永定來屬。貢銀。領(lǐng)縣二,治寧浦。寧浦(晉縣。有巒山、鳴石山、郁江、鱷江)永定(本巒州三縣,開寶中廢州,并為一縣來屬)。嚴州秦桂林郡地。唐干封三年,置嚴州。或為修德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來賓、歸化、修德)。宋開寶七年,廢嚴州,以修德歸化屬來賓,隸象州(詳見象州下)。
巒州秦屬郁林郡。唐置淳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定郡;干元元年,復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永定、武羅、靈竹)。宋開寶二年,廢巒州,以其地屬橫州(詳見橫州下)。
羅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地。宋屬高涼郡,齊因之。梁、陳置羅州(因宋置羅縣為名)及高興郡。隋平陳,郡廢,羅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高涼郡。唐復為羅州,或為招義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羅城、吳川、南河、招義、零綠)。宋開寶四年,廢羅州,以其地并為吳川一縣,入化州(詳見化州下)。
潘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巖州。貞觀八年,改為潘州?;驗槟吓丝?。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茂名、南巴、潘水)。宋開寶五年,廢潘州,以其地并入茂名一縣,入高州(詳見高州下)。
容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地。唐平蕭銑后,置銅州。貞觀八年,改為容州(州有容山)?;驗槠諏幙ぃㄖ菽先ト嗬?,有兩石相對,狀若關(guān)門,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guān)。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由此路,立碑,石龜尚在。昔時往交,皆由此關(guān)。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云:
“鬼門關(guān),十人去,九不還?!保賻X南道。為下都督、經(jīng)略。領(lǐng)縣六(北流、渭龍、普寧、羅竇、欣道、陵城)。宋屬廣西路,為寧遠軍節(jié)度。開寶五年,廢欣道、渭龍、陵城,又廢繡州、順州、禺州,以其地入焉。貢銀、朱砂。領(lǐng)縣三,治普寧。普寧(隋縣。宋廢繡州,常林、阿林、羅繡三縣并入。有容山、繡江)陸川(唐縣。宋廢順州,以龍豪、溫水、龍化、南河四縣并入。有雞籠山、龍化水)北流(隋縣。宋廢禺州,以石、扶來、羅辦三縣并入。有句漏山、鬼門關(guān))。
化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置辯州,或為陵水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石龍、陵羅、龍化)。后廢龍化。宋開寶五年,廢陵羅,又以廢羅州之吳川來屬。太平興國五年,改名化州。屬廣西路。貢銀、高良姜。領(lǐng)縣二,治石龍。
石龍(隋縣。有石龍江、陵水、羅水)吳川(本羅州,宋廢其州,并入?yún)谴ㄒ豢h來屬。有黎山、吳川水)。
白州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唐平蕭銑,於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或為南昌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博白、龍豪、南昌、建寧、周羅)。后廢龍豪。
宋開寶五年,廢南昌、建寧、周羅并作博白一縣。政和元年廢,以其地隸郁林州;三年復。紹興間,復廢為縣,隸郁林州。貢銀、縮砂。領(lǐng)縣一,博白(唐縣。有博白山、博白水、周羅山、周羅水、綠珠江、綠珠井)。
牢州秦為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置。宋分置南流郡。
齊、梁曰定川郡。隋屬合浦郡。唐置義州,后改為智州,又改為牢州。或為定州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南流、定川、宕川)。宋開寶五年,廢牢州,以定川、宕川并入南流為一縣,屬郁林州(詳見郁林州下)。
欽州晉以前與白州同。宋、齊以來,置宋壽郡。梁又置安州。隋平陳郡廢,而安州如故,后改安州為欽州。煬帝初州廢,置寧越郡。唐為欽州,或為寧越郡。
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欽江、靈山、尊化、內(nèi)亭、保京)。宋屬廣西路。開寶五年,廢遵化、欽江、內(nèi)亭三縣。貢高良姜、翡翠毛。領(lǐng)縣二,治靈山。靈山(唐縣。有桂山、欽水、羅彌水)安遠(唐保京縣,宋改。有安京山、如洪江,羅浮山、水)。
武州土地與安南府同。唐置武州,或為武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武勞、如馬、武緣、武、梁山)。宋為邕州所管右江道羈縻州。
廉州秦象郡地。漢置合浦郡,后漢同。吳改為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及越州(領(lǐng)郡三,治於此。時西江督護陳伯紹請置,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zhèn),穿山為城門,威服貍、獠)。齊又因之。煬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置合浦郡。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為合浦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合浦、封山、蔡龍、大廉)。宋開寶五年,廢封山、蔡龍、大廉,移州治於長沙場,置石康縣。太平興國八年,改太平軍,移治海門鎮(zhèn)。咸平元年,復舊。屬廣西路。貢銀。領(lǐng)縣二,治合浦。合浦(漢縣。有合浦、銅船湖、珠池)石康(本常樂州,宋并為縣)。
雷州秦象郡地。二漢以后,并屬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淝為合州,此為南合州。隋平陳不改,煬帝初州廢,屬合浦郡。唐置雷州,或為??悼?。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遂溪、徐聞)。宋開寶五年,廢徐聞、遂溪。屬廣西路。貢班竹。領(lǐng)縣一,??担ㄓ星胬咨?、擎雷水、冠頭一寨)。
禺州秦屬象郡。唐置宕州,后改為東州,又改為禺州?;驗闇厮?。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石、溫水、陸川、扶桑)。宋開寶五年,廢禺州,以其四縣并作北流一縣,屬容州(詳見容州下)。
宜州土地與安南府同。秦屬象郡,后沒於蠻夷。唐開置粵州,干封中,更名宜州。天寶元年,曰龍水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龍水、崖山、東璽、天河)。
五代時,為楚馬氏所有。后入南漢,省崖山、東璽。宋淳化元年,以柳州洛曹縣來屬。慶歷三年,廢芝州,以其地來屬。屬廣西路。貢生豆蔻、草豆蔻、銀。領(lǐng)縣五,治龍水。龍水(唐縣。有武鵝山、龍口江)洛曹(唐縣。有洛棱山)天河(唐縣。有溪江)忻城(唐芝州治)思恩(唐環(huán)州地,后沒蠻夷。慶歷八年,來屬)。
芝州土地與安南府同。唐為芝州,或為忻城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一:忻城。
宋慶歷三年,隸宜州(詳見宜州下)。
崖州海中之洲也(其洲方千里)。漢武置珠崖、儋耳二郡;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又罷珠崖郡,以其阻納數(shù)反,故罷棄之。與今??悼ぶ炻効h對,自徐聞徑渡,便風揚帆,一日一夕即至。梁置崖州。隋置珠崖郡。唐為崖州,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舍城、隆邁、文昌、臨高)。宋廢,屬瓊州,而以唐之振州為崖州(詳見瓊州下)。
儋州土地與珠崖郡同。漢置儋耳郡。唐置儋州,或為昌化郡。屬嶺南道。
領(lǐng)縣五(義倫、昌化、感恩、洛陽、富羅)。南漢廢富羅。宋廢洛陽。熙寧六年,降為昌化軍。屬廣西路。貢高良姜、銀。領(lǐng)縣三,治宜倫。宜倫(隋義倫縣,宋改。有毗耶山、耶山、倫江)昌化(隋縣。有昌化石、南崖江)感恩(隋縣。有感勞山、氵南龍江)。
吉陽軍土地與崖州同。隋置臨振郡。唐置振州,或為延德郡。領(lǐng)縣五(寧遠、延德、吉陽、臨川、落屯)。南漢省延德、臨川、落屯。宋開寶五年,改振州為崖州。熙寧六年,降為珠崖軍。政和七年,改吉陽郡。今軍城非崖與振之舊,乃舊吉陽縣基也。貢高良姜。領(lǐng)縣二,治寧遠。寧遠(隋縣)吉陽(唐縣)。熙寧六年,二縣并省為鎮(zhèn),紹興復為縣。
瓊州土地與珠崖郡同。唐割崖州置瓊州,或為瓊山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瓊山、曾口、容瓊、樂會、顏羅)。自干封后,沒山洞蠻。貞元五年復;七年,省容瓊。五代時,省曾口、顏羅。宋開寶五年,廢崖州,以舍城、文昌、澄邁三縣來屬。熙寧四年,省舍城。大觀元年,割樂會隸萬安軍;是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鎮(zhèn)州,賜軍額為靖海軍節(jié)度。政和元年,鎮(zhèn)慶廢,以其地及軍額來歸。屬廣西路。貢銀、檳榔。領(lǐng)縣四,治瓊山。瓊山(唐縣。有瓊山)澄邁(隋縣。有澄邁山)文昌(唐縣。有紫貝山、那射水)臨高(唐縣。有南歸水)。
萬安軍州土地與珠崖同。唐置萬安州,或為萬安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四(萬寧、陵水、富、博遼)。南漢省富、博遼。宋屬廣西路。至大觀元年,以瓊州樂會縣來隸。貢銀。領(lǐng)縣三,治萬寧。萬寧(唐縣。有赤隴山、金仙水)陵水(唐縣。有靈山、陵柵水)樂會(唐縣。有氵南泰水)。
安南都護府古駱越之地。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廣,若并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交趾)。后漢因之,兼置交州(領(lǐng)郡七,治於此)晉、宋、齊并因之(晉領(lǐng)郡七,宋領(lǐng)郡五,齊領(lǐng)郡九,皆治於此)。
宋又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趾郡地,梁陳因之。隋平陳,廢郡,置交州。煬帝初州廢,置交趾郡。唐為交州,交趾后改曰安南都護府。屬嶺南道。貢蕉、檳榔、鮫革、蚺蛇膽、翠羽。領(lǐng)縣八,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朱鳶(吳軍晉縣地。
舊置武平郡。鳶以專反)龍編(漢舊縣)太平交趾(漢龍編縣地)武平(吳舊縣)平道(齊置昌國縣)南定(唐縣)。宋初,為丁璉所據(jù),其后黎氏、李氏、陳氏世據(jù)安南之地。
石湖范氏《桂海虞衡志》曰:余按交趾之名,其來最久?!锻踔啤吩唬骸澳戏皆恍U、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鄙w涅其面額,至今猶然?!短饭珪罚?br>“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龍沙,東至於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屬?!毖詷O南也。漢武帝始置交趾郡,去洛陽萬一千里,歷代置守,今獨為蠻方?!队洝吩唬耗戏皆恍U、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記與雕題同言,則其人形必小異。
《交州記》云:交趾之人出南定縣,足骨無節(jié),身有毛,臥者更扶。始得起《山海經(jīng)》亦言,交陘國,人交脛。郭璞云:腳脛曲戾相交,故謂之交趾。今安南地乃漢、唐郡縣,其人百骸,與華無異。愛州,唐姜公輔實生之,何嘗有交脛等說。
或傳安南有播流山,環(huán)數(shù)百里,皆如鐵圍,不可攀躋,中有土田,惟一竅可入,而嘗自窒之,人物詭怪,不與外人通。疑此是古交趾地,必有能辯之者。
愛州秦象郡地。漢武帝置九真郡,后漢同。晉亦屬九真郡,宋、齊因之。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唐為愛州,或為九真郡。屬嶺南道。貢紗、纟、孔雀尾。領(lǐng)縣六:九真安順崇平日南(并漢居縣地)無編(漢舊縣。又有漢西于縣故城,今在縣東)軍寧。宋無此州。
福祿州土地與九真郡同。唐總章二年,初智州剌史唐謝法成招懇生獠昆明、北樓等七千余落,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祿州?;驗楦5摽?。屬嶺南道。貢白蠟、紫礦。領(lǐng)縣三:柔遠唐林福祿。宋無此州。
長州歷代地理與福祿州同。唐立長州,天寶元年,曰文陽郡。貢金。領(lǐng)縣四:文陽銅蔡長山其常。宋無此州。
州古越裳氏國,重九譯者也。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分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置州,后為日南郡。唐為州,或為日南郡。屬嶺南道。
貢金、金泊、黃屑、象牙、犀角、沈香、斑竹。領(lǐng)縣四:九德(晉縣)越裳(吳縣)懷浦陽(晉縣)。宋無此州。
峰州古文朗國(有文明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改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置興州。隋平陳,郡廢,改為峰州。
煬帝初州廢,并入交趾郡。唐武德四年,以交趾郡之嘉寧置峰州。屬嶺南道。貢銀、{滕}器、白蠟、蚺蛇膽、豆蔻。領(lǐng)縣五:嘉寧承化新昌(并漢{米鹿}泠縣地。{米鹿}音麋)嵩山珠祿。宋無此州。
陸州秦象郡地。漢以來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寧???。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帝初州廢,并地入寧越郡。唐復置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州界有陸水)?;驗橛裆娇?。屬嶺南道。貢銀、玳瑁、{辟黽}皮、翠羽、甲香。
領(lǐng)縣三:鳥雷寧海華清。宋無此州。
巖州土地與合浦郡同。唐調(diào)露中,析橫、貴二州立,以巖岡之地因以為名。
天寶時,曰常樂郡。屬嶺南道。貢金。領(lǐng)縣四:常樂恩封高城石巖。宋無此州。
湯州秦屬象郡。唐置湯州,或為湯泉郡。屬嶺南道。貢金。領(lǐng)縣三:湯泉祿水羅韶。宋無此州。
州隋大將軍劉方始開此路,置鎮(zhèn)守,尋廢不通。唐貞觀中,清平公李弘節(jié)尋劉方故道,開置州,以達交趾。今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州界有水)。其后或為臨潭郡。屬嶺南道。貞元后,沒於蠻夷,名存而已。領(lǐng)縣四:
江波零鵠山弘遠。宋無此州。
籠州唐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弘節(jié)招降生蠻,置籠州?;驗榉瞿峡ぁ賻X南道。領(lǐng)縣七:武勒武禮羅籠扶南龍賴武觀武江。宋無此州。
環(huán)州唐李弘節(jié)開招生蠻置?;驗檎娇?。屬嶺南道。領(lǐng)縣八:福零正平龍源饒勉思恩武名歌良蒙都。宋無此州。古州土地與州同。唐李弘節(jié)開夷獠置。屬嶺南道。貢蠟。領(lǐng)縣三:樂山古書樂興。宋無此州。
田州唐開元中開蠻洞,立甲州?;驗闄M山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五:都救惠佳武龍橫山如賴。宋無此州。
山州歷代地理與州同。唐立山州,或為龍池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貞元末廢。龍池盆山。宋無此州。
演州歷代地理與州同。唐武德五年,立州。貞觀九年,改為演州,而別立州。十六年州廢,入州。廣德二年,析州復立。本忠義郡,亦曰龍池郡,又曰演水郡。元立六縣,后廢思農(nóng)、武郡、武容、武金四縣。屬嶺南道。領(lǐng)縣二:忠義龍池宋無此州。
林州秦象郡。漢日南地,東漢因之。晉、宋以后,為林邑所據(jù)。隋大業(yè)元年,平林邑,立沖州,尋改為林邑郡。唐初,立林州。貞觀九年,綏懷林邑,乃寄治於州之南境(漢末日,南郡象林縣功曹區(qū)連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后有范熊、范文、范諸農(nóng)相繼自立,累世不賓。至隋平之,立沖州,后改為林邑郡。
唐貞觀中,其君長修職貢,乃於州南境僑立林州及林邑縣,以羈縻之,非正林邑也)。屬嶺南道。貞元末廢。領(lǐng)縣三:林邑(漢象林郡)金龍海界。宋無此州。
景州歷代地理與林州同。隋大業(yè)元年,平林邑,立蕩州,尋改為比景郡。
唐初,并為七州,又更名曰南景州。貞觀二年,綏懷林邑,乃寄治於州之南境。
八年,曰景州(比景,漢、晉屬日南郡,后為林邑所據(jù)。比讀如芘蔭之芘。晉九真太守灌遂討林邑,其王范佛降,乃於其國五月五日立八尺表,日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比景以南皆開北戶,以向日。唐於州南境,僑立景州及比景縣,非正比景也)。屬嶺南道。貞元末廢。領(lǐng)縣三:比景由文朱吾。宋無此州。
按:演、林、景三州,秦、漢為郡縣。漢末,沒於林邑,隋復取之。唐初,置此三郡,至貞元間方廢,而《唐史·地理志》及杜氏《通典》俱不載,故取歐陽《輿地廣記》中所載以補之。